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 应用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CTPV)技术,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血管分流途径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并分析我院16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145例.进行常规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三维重建方法采用MIP、VR、MPR.结果 仅向上腔静脉引流45例(31%);仅向下腔静脉引流11例(7.7%);分别向上、下腔静脉引流89例(61.3%).结论 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各种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对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等合并症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2.
_目的:通过能谱CT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改变来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方法:41名肝硬化患者行能谱CT扫描,分别记录肝左叶、肝右叶、肝尾状叶、脾脏、门静脉、胃左静脉碘基值,门静脉主干及脾静脉主干内径,比较门脉高压组(门静脉内径≥15 mm或脾静脉内径≥10 mm)与非门脉高压组(门静脉内径<15 mm或脾静脉内径<10 mm)、CT下食管静脉曲张组与未曲张组、出血组与未出血组之间能谱参数差异。将出血组与未出血组的能谱参数绘制ROC曲线,选取截点,确定能谱参数对出血风险的诊断价值。结果:胃左静脉指数 GLI (胃左静脉碘基值/门静脉碘基值)与脾静脉主干内径呈正相关(r=0.358,P=0.035)。CT下食管静脉曲张组GLI(0.99±0.26)较未曲张组高(0.78±0.22),P=0.02。出血组GLI (1.01±0.21)较未出血组高(0.83±0.28),P=0.037。GLI临界值为0.87时曲线下面积为0.71,诊断出血风险的敏感性82.4%,特异性65%。结论:胃左静脉指数可以作为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ngiography)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了自1995年7月至1996年12月经EBCT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共189例,男152例,女37例,其中68例与手术结果作了对照。胸主动脉扫描采用单层增强扫描方法(SSM),心电门控采像;腹主动脉扫描采用连续容积扫描方法(CVS),无心电门控。三维重建方法采用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多层面或曲面重建法(MPR/C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189例主动脉病变包括各型夹层动脉瘤97例,真性动脉瘤26例,假性动脉瘤8例,马凡综合征39例,大动脉炎5例,各种先天性主动脉发育异常14例。68例与手术对照,EBCT诊断符合率为97%。结论EBCT血管造影图像时间分辨率高,消除了呼吸及运动伪影,可以明确诊断各种主动脉病变;三维重建图像利于整体直观地显示病变,帮助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在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方面,可望取代有创的常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方法 研究经病理和/或临床诊断的42例肝硬化早期、中晚期病人64层螺旋CT门静脉及肝静脉血管成像表现,测量42例患者及15例健康者门静脉和肝右静脉管径并分析64层螺旋CT门脉血管成像法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病人的观察血管在显示较佳的基础上,测得门静脉宽度(PV)在正常对照组(<12 mm)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肝硬化代偿组与失代偿组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肝右静脉宽度(RHV)在代偿期内径明显增宽,>10 mm,而失代偿期肝静脉明显变窄,血管强化密度减低;PV/RHV比值在失代偿期约1.77±0.06,正常对照组及肝硬化代偿组PV/RHV均<1.5.利用后处理软件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门静脉及肝右静脉血管,代偿组可显示3级以上的门静脉及肝右静脉,失代偿组肝右静脉显示欠佳,最多显示1级,门静脉属支走行扭曲且最多显示3级.结论 64层螺旋CT肝、门静脉血管成像对临床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肝硬化后期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3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进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PV)增强检查。结果:33例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门静脉CTPV,所有患者全有门静脉主干曲张外,以脐周静脉、腹膜后静脉、食管周围静脉曲张和奇静脉扩大为主,部分有门静脉-肝动脉瘘和门静脉栓子形成。结论:CTPV可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血管曲张及早期诊断肝硬化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MDCTP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MDCTP)技术在显示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患者行上腹部MDCTP检查。采用MIP、MPR、VR等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门静脉系统及侧支循环血管图像。结果:38例中显示食管胃底粘膜下静脉曲张31例,食管旁静脉曲张10例;胃左静脉曲张29例,胃短静脉曲张26例;脐静脉与腹壁静脉曲张7例;脾-肾或胃-肾分流6例;腹膜后分流2例。结论:MDCTP能显示肝硬化患者门-体侧支循环开放部位、范围及程度,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门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的MS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56例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侧支血管形成患者的MSCT资料。受检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及3期增强扫描,83例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蔽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方法进行血管成像。结果:本组共发现不常见门腔分流243处:食管旁静脉曲张61处(其中伴假肿瘤征16处)、胃肾静脉分流42处、脾肾静脉分流20处、椎旁静脉丛曲张21处、脐静脉和/或副脐静脉再通95处(其中脐静脉再通59处、副脐静脉再通30处、脐静脉和副脐静脉同时再通6处)、门静脉右后支瘤样扩张并向下腔静脉分流4处。门腔分流的主要CT表现为门静脉期可见门静脉属支与腔静脉系血管之间有异常交通。结论:MSCT可较好地显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不常见门腔分流,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螺旋CT经动脉门静脉造影 (SCTA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根据临床综合诊断标准 ,比较 2 6例采用常规CT、SCTAP轴位及MIP法三维重建判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结果。结果 :SCTAP对门静脉远侧分支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CT(P <0 .0 1)。SCTAP轴位能较好显示门静脉细小分支的异常改变 ,对肝硬化判断的敏感性为 93.3%。SCTAP MIP能直观地显示门静脉的全貌及侧支循环通路 ,对门静脉高压的判断的特异性为 94 .1%。常规CT能较全面反映门静脉高压的肝外征象 (脾大、腹水 )。结论 :SCTAP与常规CT、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合 ,有助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9.
经静脉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经静脉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诊断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 (1)EB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共38例152支心外膜冠状动脉中的134支(88.2%),另18支(11.8%)显影不清。左主干全部清晰显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显影清晰者分别为94.7%,81.6%和76.3%,左主干和前降支显示的比例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EBCT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84.6%,86.8%,91.7%和78.6%;(3)在38支腔径狭窄≥50%的血管中,EBCT造影低估了其中8支的病变程度,敏感度为78.9%;在96支无明显狭窄的血管中,EBCT造影高估了其中7支的病变程度,特异度为92.7%。结论 经静EBCT冠状动脉造影是1种很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冠心病的方法,其诊断左主干和前降支病变的价值高于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A)及其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与随访价值. 资料与方法 87例经EBA检查的患者,其中支架置入术后随访16例,搭桥术后随访9例.除9例搭桥患者外,其余78例均有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证实. 结果 EBA可评价的冠状动脉中,对左主干和前降支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尤其是近段,其次为右冠,对回旋支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则较低;16例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共放置支架47枚,EBA准确定位45枚(95.7%),对支架内开通诊断的符合率为74.5%;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共搭建冠状动脉桥血管27支,EBA对桥血管开通与否诊断的符合率为81.5%. 结论 EB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术前筛选价值,对术后的随访也有较大的潜力,是一项很有优势的无创性冠心病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克扬  贺文  赵丽琴   《放射学实践》2012,27(8):875-879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探讨肝硬化(LC)门脉高压症(PH)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对183例LC患者行CT检查,其中并发PVT者109例,无血栓者74例,应用MIP、MPR、CPR方法多角度多层面显示门静脉系统血管结构和侧支循环,测量血栓范围和狭窄程度。分别比较PVT组和对照组之间、不同Child-Pugh(CP)分级亚组间的肝功能、凝血功能、门脉系统血管宽度、侧支循环、脾脏大小的差异,分析PVT组各影像特征之间及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VT组与对照组间的血清总胆红素、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脾面积、脾/胃-肾分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0、P=0.005;t=3.576、P<0.001;t=0.780、P=0.043;t=3.491、P=0.001;χ2=5.350、P=0.021),PVT组平均值均较高,且在CP的B和/或C级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腹壁静脉曲张在各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85,P=0.034)。PVT组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与肠壁水肿有一定的相关性(r=0.227,P=0.018);脾静脉与胃左静脉宽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371,P<0.001)。结论:门静脉血栓形成与门脉高压症病情密切相关,可能为促进肝硬化临床病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CT表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门脉高压腹膜后静脉曲张患者24例,其中14例行3mm薄层容积扫描,最大强度投影法重建。结果:腹膜后Retzius静脉丛9例,CT增强示胰腺、十二指肠及升、降结肠周围蚯蚓或粗管状增强血管影;脾肾侧支开放14例,表现为脾门及左肾静脉之间柱状或转告愉状强化影,其中5例曲张静脉向肾后区域延伸;椎旁静脉曲张6例,表现为腰静脉、腰升静脉扩大增粗,并与椎管内静脉丛相通。结论:CT增强扫描对腹膜后静脉曲张诊断有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MIP血管成像立体显示脾肾侧支开放有椎旁静脉曲张,对于肝性脑病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CT灌注成像对肝硬化血流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目的 采用单层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 ,研究肝硬化程度与肝脏血流量动态变化的关系。方法 对 2 7例肝硬化患者及 13例对照者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 ,绘制感兴趣区时间 密度曲线 ,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结果 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为 (0 2 82 3± 0 0 96 9)ml·min-1·ml-1,门静脉灌注量为 (1 1788± 0 4 0 0 4 )ml·min-1·ml-1,总肝血流量为 (1 4 5 6 3± 0 4 4 39)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为 (19 73± 5 81) %。肝硬化程度不同时 ,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肝脏总血流量及肝动脉灌注指数变化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ChildA、B级患者肝动脉灌注量 [(0 16 85± 0 10 6 8)ml·min-1·ml-1,(0 192 1± 0 0 986 )ml·min-1·ml-1]降低 ,而ChildC级患者肝动脉灌注量 [(0 30 72± 0 114 5 )ml·min-1·ml-1]比ChildA、B级患者增加 ,肝动脉灌注指数 [(37 4 8± 16 6 5 ) % ]也增加。ChildB、C级患者门静脉灌注量 [(0 6 331± 0 2 0 70 )ml·min-1·ml-1,(0 5 70 2± 0 35 6 2 )ml·min-1·ml-1]及总肝血流量 [(0 82 5 2± 0 2 95 2 )ml·min-1·ml-1,(0 8774± 0 4 118)ml·min-1·ml-1]下降。结论 肝脏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在门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门静脉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1例门静脉病变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表面容积重建法(VR)、多层面容积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腹腔干、门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评价门静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其中7例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问接门静脉造影,3例行门静脉取检和血管套扎术,分析16层螺旋CT在门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41例门静脉病变患者中肝动脉一门静脉瘘9例,门静脉瘤检11例,海绵样变性7例。门体分流中,食管静脉曲张36例,胃周静脉曲张占33例;食管周围静脉曲张21例,奇静脉扩大19例,腹膜后静脉曲张17例、脐周静脉曲张11例、脾肾静脉分流9例、左肾静脉扩大10例,胆囊周围静脉曲张6例。7例DSA间接门静脉造影仅能显示2~3级分支,3例手术发现门静脉病变与CTAP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于显示门静脉及其分支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具有较高的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MSCT)门静脉系统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腹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 Light-speed Ultra16排CT对86例疑及腹部肿瘤的病人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在ADW4.2工作站进行腹部门脉系统血管重建,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技术(VR)和MIP(2D和3D)等。结果:86例门静脉系统MSCTA均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结构,直观立体的评价门静脉的走行、位置、有无肿瘤癌栓、门静脉与肿瘤的空间关系等,为门静脉及其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其中观察空间关系以VR图像最佳,观测静脉栓子以2D-MIP最佳。结论:MSCT门静脉系统三维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立体地显示其解剖特点,为腹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对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正常者20例,肝硬化患者39例,行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容积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表面遮盖法(SSD)、多平面重组(MPR)三维重组,观察门静脉高压肝内门静脉、属支及侧支循环的影像学特征。结果: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能准确显示侧支循环分布范围、初步评估病变程度,门静脉高压症组门静脉属支管径显著大于正常组(P=0.000),64层螺旋CT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与胃镜诊断有高度一致性。结论:64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组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侧支循环情况,对预测其并发症、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640层CT肝灌注容积数据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肝功正常(A组)和50例肝硬化患者(B组:Child-Pugh A级25例;C组:Child-Pugh B级25例)行640层CT肝灌注检查,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DC),测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达峰值时间(TTP)、峰值(PV)及门静脉与肝脏密度差的最大值(P-L).选取主动脉峰值期的容积数据进行肝动脉血管成像;采用P-L值最大的1期及3期容积数据对门静脉进行单期和多期融合成像,并对比两种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结果:三组间主动脉TTP和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的TTP较对照组长,PV及P-L值下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除A与B组间门脉TTP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3个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可显示肝动脉3级分支.门脉多期融合成像质量优于单期成像(P<0.05),A组可显示3~4级门静脉分支,B和C组可显示1~3级门静脉分支.结论:利用640层CT全肝灌注成像容积数据进行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肝动脉和门静脉,有助于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8.
电子束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69,自引:3,他引:69  
评价电子束CT(EB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lolismPE)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8-78岁。应用ImatronC-150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CVS)或单层序列扫描(SSM)层厚3mm或6m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006年间行双介入治疗109例。先行PTVE治疗满意后再行PSE治疗,全部患者随访在1年以上。结果:双介入治疗的患者中96例1年内未再出血,且其中的78例3年内未再出血,脾功能亢进均有效控制。结论: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最好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