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玮  瞿彪 《心电学杂志》1992,11(3):147-149
用体表叠加平均心电图(SAECG)记录分析系统对115例正常人和116例冠心病心肌梗塞(MI)患者作SAECG 记录并进行心室晚电位(VLP)及频谱分析,发现 MI 患者 VLP 阳性率为37.30%;正常人 SAECG 频谱的高频成份(20—150Hz)明显低于 MI 患者(P<0.01),低频成份(0—20Hz)明显高于 MI 患者(P<0.01)。提示 MI 患者可能发生 VLP,其频率结构中高频成份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心率变异性(HRV,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变异)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无创、定量评估体内迷走神经,交感神经活动的方法,可以较好的揭示心肌梗塞(MI)患者的预后[1]。我们对MI患者同时监测HRV和心室晚电晚(VLP),意在探讨HRV和VLP对MI患者预后的评价及二者的相关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MI患者,诊断均符合WHO标准,且无房扑和房颤发作。其中男27例,女9例,年龄40~81岁,平均62.5±8.7岁,包括广泛前壁9例,前间壁7例,下壁7例,复合壁13例。随诊16±2.3月,此期间出现心脏事件者11例(包括猝死、再梗塞、严重心律失常、心衰)。1.2 方…  相似文献   

3.
对各类疾病患者及正常人作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发现,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心肌病及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的VL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和正常人,其中以心肌梗塞患者最高,4例心性猝死患者中3例VLP阳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的VLP阳性检出率也较高。说明VLP阳性与心肌梗塞、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密切关系,VLP阳性对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评价术前VLP阳性对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其中心肌梗塞(M1)病史组31例,无MI病史组9例。室壁瘤组7例,非室壁瘤组33例。观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及术后2周VLP的变化。结果 1.MI及室壁瘤患者术前FQRS显著高于,LAS显著低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P<0.05);VLP阳性率高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2.术后VLP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25),VLP转阴率为75%。3.术前VLP阳性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术前VLP阴性患者(P=0.03)。结论:1.M1及室壁榴患者VLP阳性率高提示其存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2.冠状动脉搭桥及室壁瘤切除术后VLP转阴提示外科手术不仅能够改善梗塞区域局部心肌的血供,而且切断了潜在的折近径路,从而减少了VLP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术前VLP阳性是预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指标(敏感性71.43%,特异性78.79%,阳性准确率41.67%,阴性准确率92.86%),据此指导临床预防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MI)患心室晚电位(VLP)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 对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AMI)作VLP及QTd检测,进行前瞻性分析。进行前瞻性分析。结果 28例VLP阳性与28例VLP阴性的QTd有显差异。结论 VLP与QTd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两对AMI的预后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50例心肌梗塞(MI)病人的心室晚电位(VLP)检测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1)MI组与正常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VLP是一种病理性的电活动;(2)不同部位MI的VLP阳性检出率下壁为38%、前壁为35%、前间壁为33%、前侧壁为20%,提示下壁MIVLP的阳性检出率较高。此外,根据对VLP定量分析的结果发现,下壁、前间壁MI对反映传导和电压的指标均敏感。而前壁、前侧壁MI仅对反映传导的指标敏感,其机理需进一步探讨;(3)急性心肌梗塞与陈旧性心肌梗塞组都有形成VLP的可能,但前者检出率相对较高。由此提出应根据不同发生机制而采取针对性较强的防止电不稳定的措施;(4)MI伴室性心律失常(VA)组与不伴VA组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VLP阳性者VA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心室晚电位(VLP)可用于预测恶性室律异常。本文分析了26例阿-斯综合征的VLP变化。26例阿-斯综合征VLP阳性率占65.40%,其中快速心律失常组阳性率为57.9%,缓慢心律失常组为85.7%。随访21个月,死亡4例(15.3%),其中2例为猝死。因此,阿-斯综合征VLP检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餐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患者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以评价其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性。方法对56例有餐后SMI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生活指导前后分别于空腹、餐后2小时和运动后进行VLP检查,并与对照组同期非餐后SMI的223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生活指导前,观察组于空腹、餐后2小时和运动后的VLP阳性率均分别为25.0%、28.6%、26.8%,显著高于对照组(10.8%、9.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生活指导后,对照组于空腹、餐后2小时和运动后的VLP阳性率分别下降至5.4%、4.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VLP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餐后SMI患者的VLP阳性率显著高于非餐后SMI患者,推测其在SMI患者中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性最高,且一般生活指导并不能降低其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对65例心肌梗塞(MI)病人心室晚电位(VLP)、Holter监测的室性心律失常(VA)、有无室壁瘤及心胸比大小进行分析,发现室壁瘤形成、心脏增大的MI患者,其VLP阳性率高,而VLP与Holter监测到的VA之间相关性较差,故推测Holter监测作为预测心源性猝死(SCD)的手段,其临床价值较小,3例院内SCD的资料表明,MI后VLP阳性、心室功能差、有室壁瘤形成者SCD发生率高,这些病人应积极预防及避免应用增加心肌应激性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1 资料与方法 本资料采用信号叠加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VLP),对于心源性猝死(SCD)、心肌梗塞(MI)后病人中,为室性心动过速(VT)及心室颤动(VF)所致。旨在对其阳性检出率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经常规心电图证实有室早或VT和MI病史共90例。将受检者分为:①无MI有室性心律失常(VAS)  相似文献   

11.
提高心室晚电位对AMI后一年内猝死的阳性预测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4例AMI后有1年随访资料并于AMI后住院10天内作过VLP检查的病人进行分析,结果示VLP阳性65例,检出率为26%,而1年内猝死的阳性预测值为15%;将VLP阳性加CK≥15001U/L或加Killip心功能分级≥2,阳性预测值可分别提高到22%和25%。表明VLP与其他常用变量综合分析预测AMI后1年猝死率比单用VLP更具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 (Myocardialinfarction ,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与QTc间期离散度 (QTdc)的改变在不同阶段及不同梗死部位差异的临床意义。 方法 分析 6 2例MI患者一周内 (急性期 )与三个月 (恢复期 )及六个月 (陈旧性 )心电图QTd、QTcd的改变及其差异。 结果  1 MI患者的QTcd在急性期明显增大 (P <0 0 5 )。 2 前壁组的QTcd显著长于下壁组 ,组间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5 )。 3 猝死组QTd、QTcd明显高于非猝死组 (P <0 0 5或P <0 0 0 1)。 4 再发MI组除急性期外QTd、QTcd明显高于首发MI组 (P <0 0 5或P <0 0 0 1)。 结论 测量MI时的QTd、QTcd可用于预测猝死发生的危险性 ,而再发性MI后QTd、QTcd的变化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已广泛用于临床,它是缺血或坏死心肌部位产生的一种迟发碎裂电活动,VLP发生与心梗时心肌坏死引起传导障碍有关。本文对86例心梗患者VLP检查,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其临床意义。急性心梗28例中有13例VLP阳性,陈旧性心梗58例中有19例VLP阳性。其中下壁心梗患者VLP阳性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8例伴有心功能不全的肺心病(CP)患者进行时域及三维频谱心室晚电位(VLP)记录分析,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时域VLP和三维频谱的阳性检出率CP组明显高于正常组.VLP阳性者高级别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VLP阴性者(P<0.001).提示VLP阳性对CP患者心脏事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心室晚电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室晚电位(VLP)是预测、预报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信号.冠心病猝死也与VLP阳性密切相关。本文对177例冠心病者VLP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的临床病因分析,旨在探讨VLP阳性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00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心室晚电位(VLP)检测。其结果在200例中检出存在晚电位(LP)者24例,占12%,经3年追踪观察LP阳性者经积极治疗无1例发生猝死,而在176例LP阴性者中发生心脏性猝死2例。提示在心绞痛患者中LP阴性者亦不可忽视,也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或猝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讨心室晚电位(VLP)在正常人及心脏病病人的阳性发病率,以及心室晚电位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尤其对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931例包括正常心脏组207例及心脏病组724例。二者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进行X~2检验。结果:心脏病组VLP总阳性检出较正常组为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169例阳性患者治疗后作随访追踪,一年后复查,有47例仍呈阳性,其余转阴性。47例仍呈阳性者为心肌梗塞或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其中5例猝死。结论:心脏病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与心室晚电位阳性二者有很大的相关性,特别是Last40ms<20uV时,要积极治疗,以防心脏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是某些心肌区延迟激动的反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出现 VLP 的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和猝死危险增加。病人和方法 223例 AMI,其中59例(A组)于症状开始4小时内静脉滴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0mg(3小时内滴完);164例(B 组)接受常规治疗。于入院后平均5±3(1~17)日冠脉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脏电生理指标:QT离散度(QTd)、心率震荡(HRT)和心室晚电位(VLP)变化特点,探讨其评估MHD心脏损害及预后的作用。方法老年MHD患者(A组) 32例,同期住院临床确诊为慢性肾脏疾病2~4期老年患者(B组) 30例作为对照,所有患者接诊3 d内行QTd、HRT和VLP检测,并于观察期当月、第3个月、第6个月用同样方法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随访追踪1年内主要心血管疾病(CVD)不良事件。结果 A组QTd明显长于B组(P<0. 01); HRT:相较B组,A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升高,震荡斜率(TS)值显著降低(P<0. 05); VLP阳性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 01)。A组1年累计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多(P<0. 01),其次猝死发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 05),而A组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病率较B组无差异性变化(P>0. 05)。将变量性别、年龄、QTd、HRT和VLP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Td、HRT和VLP是发生CV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MHD患者QTd、HRT和VLP变化明显,容易引起各类CVD。QTd、HRT和VLP作为一种无创、简易的电生理指标应常规应用于MHD患者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T2DM )合并冠心病 (CH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 (VA)和心室晚电位 (VLP)与QT间期离散度 (QTcd)的变化。 方法 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 186例单纯CHD与 178例T2DM合并CHD患者的VA阳性率、VLP阳性率与QTcd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T2DM合并CHD组VA的阳性率、V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HD组 (P <0 0 1) ,QTcd明显增加 (P <0 0 1)。 结论 CHD患者VA的阳性率、VLP阳性率与QTcd增加不仅与CHD血管病变有关 ,且与DM所致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