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金匮要略》有关湿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方药进行了归类分析 ,阐述了本书中治疗湿病的特点。提出了病因方面的外湿、内湿 ,在辨治方面提出湿病本证、湿病变证及湿病类证 ,并对本书中的方药、治法等进行了较详尽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湿病治法理论源于《内经》,张仲景结合临床实践,开创了湿病辨证论治的先河,为温病学派最终将湿病治法体系化奠定了基础。湿为客邪,因势利导,予以出路;湿阻于中,芳香燥化,泻之于内;湿为杂气,多兼他邪,治宜有分;湿邪发病,内外相引,治重求本。从以上四个方面探讨了温病学派对仲景湿病治法的一脉相承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湿病探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焱 《河南中医》2009,29(5):420-421
湿病是湿邪蕴积于人体而产生的一类疾病,时刻重视阳气在体内的通达是仲景论治湿病一大特色。仲景论湿详于外湿而略于内湿。《金匮要略》明言治湿禁忌:禁大汗、禁攻下、禁火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酸辛合用在湿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内经》及温病学相关方证的分析研究,阐述酸辛合用在湿病治疗中的合理性及价值。结果:医家在治疗湿病的过程中多忌用酸敛之品,但若酸与辛合,常能开发通达阳气,治疗湿浊郁遏、阳气不宣之证疗效确切。结论:酸辛合用治疗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治湿之法门。  相似文献   

5.
黄元御论治湿病强调阳衰脾虚湿盛的基础体质,当外感邪气引动内生湿邪,则易形成湿病;提出治湿当内通膀胱,外开汗孔,表里双解,以紫苏叶和浮萍解表发汗,并重视药物的服用方法以及粥药并用。  相似文献   

6.
湿为六淫之一,《金匮要略》中之湿病则是病因命名。大凡因湿致病,临证有内湿和外湿之分,治疗原则不外化湿、燥湿、发汗和利小便等。《金匮要略·痉湿喝》篇主论外湿,列为11条,在治疗上备有6个方剂,从整体上来看,实系治湿病的三个微取  相似文献   

7.
川蜀地区天地与人交感而生内外之湿,湿邪为川人致病主要病邪,广义湿病为川人主要疾病,甚至百病皆由湿作祟。湿邪的生成和湿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故治湿当重脾胃。治法取东垣、仲景、温病学说精华以健脾运脾补脾,常施以升散、芳香、淡渗、温燥之品。关注易被忽略的湿闭病证,此常为临床疑难病之关键病机,以除湿开闭为要务。强调湿病治疗应立足培补调拨机体自我祛湿机制,绝不可忽视中医养生康复在湿病调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中的湿病,是以致病因素而命名的,一般有外湿和内湿之分,然本篇所论以外湿为主,故《金匮》论湿病证治五条六方,皆以发汗为主。但证之临床,往往内外之湿相互影响而致病,故其治疗若外湿较重,病偏于表,应用汗法为主;若内湿突出,病偏于里,则应首先利小便,若表里湿邪俱盛,两法同用亦佳。  相似文献   

9.
雷少逸、晚清医学家,著《时病论》一书。是书对湿病的治疗,独具匠心,所拟治湿诸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雷氏治湿诸法,可概括为:汗法、芳化、燥湿、温化、通  相似文献   

10.
湿邪致病缠绵易发、复杂多变,历代医家对其治法探讨颇丰.基于湿邪自身特性以及其与脾胃、气血津液之间的密切关系分析湿邪致瘀病机,以此探讨"治湿辅以活血"治法思路."治湿辅以活血"含义有三:湿易致瘀,治湿应有活血之考虑;湿病日久易具生瘀之患,适时酌情辅以活血,体现"既病防变"思想;治湿"辅"以活血,从瘀治湿是湿邪治法的组成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从湿病的致病特点,内湿与外湿的内涵及辨证关系,历代经书对湿病的认识,湿病与五脏的关系,湿病的治疗几个方面对湿病进行归纳论述.  相似文献   

12.
湿病是中医临床中的一类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食肥甘,恣饮酒浆,久坐少动等因素导致内伤湿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尤以脾胃病最为常见,湿阻中焦,脾胃升降悖逆,气机不畅,影响其正常功能而发病。湿病之难中之难者惟阴虚夹湿之证,此证古来论之不详,然临床时有所见,故从历史沿革、临证特征、治法方药、名家之言、验案举隅等方面进行介绍,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3.
自"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提出以后,利小便的方法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然而,并非所有的湿病都要利小便,即湿邪为病有宜利小便者,有不宜利小便者.今就临床上遇到的治湿不利小便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湿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正常情况下,湿作为六气之一,与燥相对,但在异常情况下,湿则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现就湿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作一肤浅探讨,以期弘扬岐黄之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湿病的源流和病因病机,认为外湿和内湿虽有不同,但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从男科湿证的临床表现入手,探讨治湿法在男科疾病中的应用,提出利小便、理气为先、协调升降、滋阴祛湿等治疗方法,治湿宜守,湿性黏滞,难求速效,故认准之后宜守法,同时善后调理,注意饮食,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湿邪致病,不论内湿、外湿常犯脾脏,损伤脾阳,阻滞气机而表现出多组证候。谢晶日教授善用风药从肝脾论治消化系湿病,疏肝胜湿以治疸,醒脾制湿以疗泄,开玄透湿以消肿,以风药引经而增效。  相似文献   

17.
钟以林 《中医杂志》1996,37(5):280-282
带下以湿为主,治湿为先已为带下病诊治的定论。吾师班秀文教授除了重视因湿致带的致病因素之外,尚留心妇人气血不调、经络阻滞、因湿致瘀、因瘀滞湿而加重带下的问题,现介绍其经验如下:1 治带勿忘湿,治湿勿忘瘀带下为妇科常见病,古人论述颇多,致病之因,虽有六淫、七情、房劳多产、起居劳逸、饮食内伤之别,但湿病关系最大。《傅青主女科·带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在湿病篇、中风历节病篇及痰饮病篇等对风湿病的成因、病机、脉证论治辨证方面,已有全面的论述。如在湿病篇中,将湿病分为外湿、内湿和内外俱湿三种类型。发汗与利小便为治疗湿病的两大法则。外湿用微微发汗,照顾阳气,使风湿俱从汗而解,禁用大汗、攻下、...  相似文献   

19.
张苍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59-1062
皮肤湿病是指以湿为核心病机,以湿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疾患。皮肤湿病发生之前必有蕴湿藏于皮之下肌之外。蕴湿或被六淫邪气诱发,或被体内伏火蒸腾,造成皮肤湿病的急性发作,前者轻,后者重。皮肤湿病急性发作之后会有多种转归,若湿邪滞表,形成湿痹,则会变为皮肤顽症。针对皮肤湿病的不同发作状态可以选用疏风除湿汤、除湿胃苓汤、清热除湿汤、清脾除湿饮等治疗。针对湿痹,搜风除湿汤全面反映了赵老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湿病辨治立足脾胃,表里兼顾,上中下三焦并调,上法仲景、中效东垣、下取温病学说。善健脾运脾补脾,升散以开湿闭,芳香温中化湿,补而不壅,温而不燥,慎苦寒,戒攻伐。注重药物炮制、品质和煎煮细节以确保治湿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