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鹏 《婚育与健康》2011,(10):34-34
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互相“吹捧”,而不是彼此踩贬,否则,孩子就要趁机“造反”啦! 有位妈妈说,在孩子面前千万不可以说配偶的坏话,对此我感触极深。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父母之间互相贬低对方的信息很容易被他们捕捉到,并且加以利用,产生瞧不起“弱势”一方的情绪。  相似文献   

2.
方舟子 《大众健康》2010,(5):120-121
近日电视上在宣传一名“神医”,专治截瘫、偏瘫,据说手到病除,原本意义上的手到病除:不打针不吃药,简单地用手揉揉,就能让患者活蹦乱跳。这是“神医”辈出的时代,国内媒体以前推出过不少“神医”,以后想必还会继续推出。  相似文献   

3.
李艳鸣 《大众健康》2010,(8):102-103
“你还在生病,这个东西是‘发物’,你千万不能吃。”这一观点流传已久,至今仍被一些人当作是“教条”来奉行。  相似文献   

4.
周一海 《健康生活》2013,(11):27-27
在前几年,网络成瘾只在青少年中才会出现,如今“手机成瘾”几乎已是全民化,老的少的,可谓人人皆为手机狂。从“微博控”、“微信控”,再到时下最热的“打飞机”等手机游戏,很多人因为玩手机患上了“手机手”、视力下降、幻听症和强迫症等。如何摆脱各种手机病,不妨一起来听听医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唐义 《家庭健康》2011,(1):21-21
别看俺年逾花甲。两鬓霜染,可俺的思想和心理一点也不老,俺也喜欢网上冲浪,几乎每天都要上网逛逛,你可以叫俺老网虫、老网迷。对网上流行的一些新名词一点也不陌生,例如“小麻豆、微友、白骨精、抛砖、潜水、森女”等等,其中的意思俺全懂。  相似文献   

6.
直白地说,虚恭就是“屁”.“出虚恭”就是”放屁”。出虚恭是放屁的一种文雅说法。屁这个词恐怕人人皆知.但究竟什么是屁,未必人人都能说得很清楚、很正确。  相似文献   

7.
景岳 《健康世界》2011,(2):42-43
“电眼”、“美瞳”,如果你也想拥有一双明亮而迷人的双眼,下面的内容你可要瞪大眼睛看仔细了。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用“人面桃花”形容人的气色好、鸿运将到,哪知这脸面上的一抹“桃花”也可能预示着疾病的降临……  相似文献   

9.
“校花”是个“瓷娃娃” 今年21岁的蓓蓓,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大二学生,容貌姣好,身材高挑,是公认的“校花”。她作为校模特队的主力,常常参加模特外拍活动。为了保持体型,蓓蓓一直吃得很少,早饭基本就吃几片饼干,由于不喜欢喝牛奶,一直喝豆浆或酸奶,午饭和晚饭以素食为主,或用水果代替。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手机恐慌症”?就是每隔十几分钟甚至是几分钟,就要打开手机看一看,生怕错过了什么东西,反过来说,如果手机离开身边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就会觉得极度不适应,心生恐慌,六神无主。对照以上这些“症状”,如果你也有类似表现的话,  相似文献   

11.
外出办事回来已经很晚了。快到家属区时,我一不留神趟了满脚水,漂亮的皮鞋便成了脚上的两只“游船”。回到家里,我怕妻责备,便偷偷地把皮鞋放到门后面的鞋架上晾着,然后跑进卫生间冲凉。等我洗完澡轻轻推开卧室的房门,见妻子还斜倚在床头看书等我。我好感动,便笑着问她为什么还不睡觉。妻子不愠也不怒,而是问我要手机。我以为妻子怀疑我在外面鬼混,便坦荡荡地从兜里掏出手机,不料手机没电早已关机。“怪不得打你手机打不通。”妻释然,很有情调地说道,“我担心你出什么事呢,电话也不给家里打一个!”我自知不对,便说了几句表示歉意的话。  相似文献   

12.
“大夫,我觉得我简直离不开手机了,只要有一会儿不带,做什么事都心神不宁,如果手机长时间不响,我隔几分钟就想掏出来看一眼,明知道不必要看,但还是控制不了。这是不是大家常说的手机依赖症啊?”患者小孙紧张地说。如今,小孙只有把手机捏在手上才感到安心,如果放在包里,总觉得会错过重要的电话和短信。  相似文献   

13.
珊瑚 《家庭医生》2010,(16):54-55
前夫:为“爱”而分 我和方刚也曾有过恩爱的时候。有十年时间,他让我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有人说十年是个劫数,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对男人来说,移情别恋真是太容易了。  相似文献   

14.
“你还没给孩子买手机呢?太落伍了吧。”以前手机是奢侈品,现在却几乎人手一部,像小学生带手机上学都是平常事儿,如果没有反倒显得落伍和另类,“手机族”逐渐呈现低龄化趋势。但是,家长可能没注意到手机在方便与孩子联系、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5.
执行“紧急任务”,我的心在流泪 眼前的所见所闻,同报纸上所谓“最阴险、最凶恶、最狡猾、最歹毒的阶级敌人”的说法反差太大,怎么都对不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瘦成皮包骨头,病得奄奄一息,靠鼻饲维持生命,全身没有一条好血管,牙齿只剩下七个,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的垂危的老人。——李用胡回忆当年的情景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16.
漫话     
《健康大视野》2014,(6):20-20
上班不玩手机者,年终奖励1000到3000元。——浙江台州一企业发布招工启事,上面除了介绍工种和基本工资等常规内容外,还标注有“不玩手机奖”。“不是为了博眼球,真是挺无奈才出此下策的。厂里上班玩手机的工人太多了,对工作效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招聘负责人称,现在企业招工不容易,都讲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只好采取奖励措施。  相似文献   

17.
《健康必读》2009,(5):21-21
2009年4月10日《武汉晨报》报道,近日,一种“火星”手机铃音颇受学生喜爱,网上广为流传。这一种只有青少年能够清晰听到的手机铃音,正成为在校学生的“潮流之选”。据某手机铃声下载网站介绍,这种铃声叫“高频铃声”,年纪在30岁以上的人对这种声音不敏感。而青少年则能听见,在课堂上能骗过老师的耳朵,所以又称为“火星铃音”、“老师听不见”铃音。  相似文献   

18.
王琬 《保健与生活》2013,(11):44-45
买了新手机,我立即到家对面的手机维修店去贴膜。店主认识我,他放下手中的活优先给我的手机贴膜。这时,一位送快递的大个子骑摩托车来到店门口:“忙不?”店主回话:“还行,啥事?”大个子停好摩托车一步跨进门来:“手机摔地上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傍大款”成了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话。而在食品行业,也渐渐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傍名牌,不少名不见经传的食品摇身一变,无论从名字、包装、样式、色泽等,粗眼看去,绝对“以假乱真”,让粗心大意的您把“山寨食品”当“品牌食品”买回家。  相似文献   

20.
又是一年“幼小衔接”(幼儿园到小学)的时间。 有个妈妈说,儿子就要上一年级了,本来并不担心,也没什么特殊准备,因为幼儿园的老师都说儿子很聪明,上学肯定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