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咪唑安定与苯巴比妥在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54名施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进行随机分组,咪唑安定组30例,苯巴比妥组24例。咪唑安定负荷量0.1mg/kg静脉推注,继以0.05~0.15mg/kg/h持续维持,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稀释后静脉推注,12~24小时后以2.5mg/kg/次每12小时推注。观察两组镇静效果及记录两组心率、血压、呼吸机参数及血气值。结果 两组达理想镇静例数有显著性意义,应用咪唑安定组呼吸机参数下降快。结论 咪唑安定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镇静效果优于苯巴比妥,能改善患儿的人机同步性,提高机械通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异丙酚和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用于ICU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在ICU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三组。咪唑安定组45例,先静注咪唑安定0.1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持续静注咪唑安定0.03~0.2mg/kg/h,苏醒前停用。异丙酚组45例,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后改用异丙酚1~4mg/kg/h持续静注,苏醒前停用。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45例。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再以咪唑安定0.03~0.2mg/kg/h持续静注,维持平稳的镇静效果,苏醒前1小时改用异丙酚1--4mg/kg/h静注后停用。三组患者均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3级。结果药物起效时间咪唑安定组61.2±11.2s,异丙酚组28.2±7.7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镇静时间咪唑安定组26.6±4.8h,异丙酚组25.8±5.5h,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26.8±5.2h。停药后苏醒时间咪唑安定组123±26min,异丙酚组23.2±14.2min,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25.6±12.3min,后两者分别与前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咪唑安定组(33±16)min,异丙酚组(24±1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停药苏醒后再入睡者,咪唑安定组3例,异丙酚0例。咪唑安定组有3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心率减慢,异丙酚组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4例出现心率减慢,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组有5例出现血压下降,4例出现心率减慢。结论咪唑安定和异丙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异丙酚镇静起效快,苏醒时间短,适用于短时间镇静治疗(小于12h)。咪唑安定和咪唑安定联合异丙酚适用于12h以上镇静治疗,后者起效快,苏醒时间短,价格比单用异丙酚便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库溴铵在新生儿胎粪吸人综合征(MAS)机械通气患儿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上存在人机对抗致呼吸机参数下调困难,血氧饱和度不稳定的新生儿胎粪吸人综合征机械通气患儿,根据是否使用维库溴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儿都使用机械通气及地西泮镇静,观察组加用维库溴铵注射液,剂量0.05~O.1mg/(kg·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12h、24h的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维库溴铵对MAS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的人机对抗,治疗有效,副作用少,使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术前应用咪唑安定和苯巴比妥钠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湘宏 《黑龙江医学》2007,31(4):294-295
目的 观测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应用咪唑安定和苯巴比妥钠的镇静抗焦虑作用,顺行性遗忘效果及对血压、脉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对120例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分成4组。每组30例,Ⅰ组咪唑安定1.0mg/kg,Ⅱ组咪唑安定0.07mg/kg,Ⅲ组苯巴比妥钠3.0mg/kg,Ⅰ-Ⅲ组药液均配制成1.0mL,Ⅳ组生理盐水1.0mL。药物由专人于麻醉前30min行肌肉注射。结果 麻醉前给予苯巴比妥钠(3.0mg/kg)达到镇静抗焦虑的效果。结论咪唑安定能获得明显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增加用药剂量,顺行性遗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的镇静作用和遗忘作用。方法:选择60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咪唑安定0.03mg/kg,静注;B组给予咪唑安定0.08mg/kg,静注;C组给予咪唑安定0.10mg/kg,静注。结果:咪唑安定的顺行性遗忘作用与其镇静深度有关.镇静的等级与遗忘效果呈显著一致变化,镇静深度增加,其遗忘作用的发生率随之增加。结论:眯唑安定0.08mg/kg用于静脉给药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和遗忘作用,对呼吸、循环抑制较轻.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康承斌  张安生  龙志忠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1):1436-1438,1440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前肌注咪唑安定对术中的镇静作用和对术后遗忘的影响。方法:选择ASA1~2级择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和苯巴比妥钠组,咪唑安定组患者入室后(实施麻醉前10min)肌内注射咪唑安定0.1mg/kg,苯巴比妥钠组患者入室前30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价两组入室前、入室后、麻醉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术后24h评价患者对麻醉操作及手术操作的遗忘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前、后MAP、HR无明显变化(P〉0.05),苯巴比妥钠组麻醉时MAP、HR较入室前及咪唑安定组明显升高(P〈0.05~0.01);咪唑安定的镇静作用优于苯巴比妥钠(P〈0.05);咪唑安定组对麻醉和手术操作的完全遗忘率为43.3%,不全遗忘率为56.7%,而苯巴比妥钠组的不全遗忘率为24.4%,无遗忘率为7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麻醉前10min肌内注射咪唑安定0.1mg/kg,可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既安静又能配合麻醉和手术体位,对麻醉和手术操作有很好的镇静和记忆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应用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时的镇静效果。方法:产科ICU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咪唑安定组(n=25),作为机械通气时的镇静药物。结果:药物起效时间,丙泊酚组28.3±83.7秒,咪唑安定组63.0±11.3秒,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停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组22.1±15.77分钟,咪唑安定组124±38分钟。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丙泊酚组26±12分钟,咪唑安定组34±18分钟。结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优于咪唑安定。  相似文献   

8.
资料:3—8岁的患儿80例,ASAⅠ-Ⅱ级行小手术,将患儿双盲随机分成四组,A组,肌注氯胺酮6mg/kg。B组,肌注氯胺酮4mg/kg+肌注咪唑安定0.2mg/kg。C组,口服氯胺酮5mg/kg+口服咪唑安定0.5mg/kg。D组,口服咪唑安定0.7mg/kg。每组20例,各组患儿年龄,性别和体重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咪唑安定对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0例需机械通气的病人按年龄平均分两组,A组为老年病人(年龄≥60岁),B组为非老年病人(年龄<60岁),气管插管前两组均予推注咪唑安定0. 2~0. 3mg/kg,插管后接多功能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再予咪唑安定以0. 03~0. 2mg/(kg·h-1 )滴注,平均持续滴注时间(48±11. 4)h(36 ~124 )h。结果镇静和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 05 );两组病人用药前后R,SaO2,PaO2 和PaCO2 均有明显改善(P<0 05),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用药后两组病人血压(BP)和心率(HR)无明显变化(P>0. 05)。结论咪唑安定用于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剂量咪唑安定对复合曲马多与单用咪唑安定对危重病患者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内科危重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连续静脉滴注小剂量咪唑安定0.02~0.05mg/kg.h和曲马多400mg/d,对照组连续静脉滴注咪唑安定0.1~0.2mg/kg.h,观察镇静后每8小时的SBP、DBP、HR、R、SaO2、每24小时尿量、恶心呕吐发生率、镇静效果、咪唑安定总用量、停用后患者清醒时间.结果各时点SBP、DBP、HR、R、SaO2、每24小时尿量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SBP每组镇静8小时后比镇静前显著下降,SaO2、HR每组镇静8小时后比镇静前显著升高,16小时后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与使用镇静药前相比,每组各时点Ramsay评分显著增高.两组间各时点的Ramsay评分无显著性差异.72小时咪唑安定总用量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停用咪唑安定后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复合曲马多对ICU内科危重病患者的镇静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咪唑安定用于上肢创伤病人行高位硬膜外阻滞的遗忘作用和相应的脑电变化.方法:选择40例单纯上肢创伤病人行高住硬膜外阻滞随机双盲分为四组:咪唑安定0.15mg/kg和0.10mg/kg,安定0.20mg/kg,生理盐水2ml,麻醉前30min肌注,观察用药前后脑电改变,镇静分级对麻醉操作的遗忘率和程度以及术后心理状况.结果:用咪唑安定后,镇静程度与遗忘效果有显著变化.0.10mg/kg咪唑安定的遗忘率为70%,其中90%为不全遗忘:0.15mg/kg咪唑安定可达到100%完全遗忘:咪唑安定的脑电功率谱变化为δ和β相对功率明显增加,而θ和α相对功率明显下降.结论:肌注咪唑安定完全可以消除病人对高位硬膜外麻醉穿刺操作过程的不良回忆,并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2.
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内科病人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30例需机械通气的内科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和咪唑安定+芬太尼组(M+F组),每组15例。以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评分3分、ATICE人机顺应性评分≥3分为镇静目标。记录镇静前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气道峰压、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MAAS评分、ATICE意识评分和人机顺应性评分。镇静开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5mg/kg(每5min静脉推注一次),并进行镇静评估至达镇静目标。然后M组开始以咪唑安定0.1mg·kg^-1·h^-1持续泵入;M+F组开始以咪唑安定+芬太尼混合液(100:1)0.1mL·kg^-1·h^-1持续泵入。每隔2h进行一次镇静评估,调整药物输注速率维持镇静目标,记录呼吸、循环及镇静指标。镇静中12h和24h各监测一次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镇静达24h时停止药物输注,每30min评估一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停药至MAAS评分≥3分的时间)。计算药物费用、药物调整次数、镇静满意程度和人机顺应性满意程度。结果 镇静过程中两组病人的血压、氧合指数及药物调整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F组的心率、气道压力、呼吸频率、咪唑安定用量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M组(P〈0.05);M+F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高于M组(P〈0.05)。M+F组的镇静满意程度、人机顺应性满意程度和意识评分明显高于M组,恢复时间较短(P〈0.05)。结论 对行机械通气的内科病人使用芬太尼能提高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减少咪唑安定用量和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在术前用药中的镇静及顺应性遗忘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 -Ⅱ级 1 0 0例择期手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5 0例。术前均无长期服用镇静药物史。研究组为术前 30min肌注咪唑安定 0 .0 8mg/kg ,阿托品 0 .5mg ,对照组为术前 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1mg/kg ,阿托品 0 .5mg。全部病人均于入室后麻醉前纪录病人Ramsay镇静评分及观察病人呼吸循环抑制情况。术后纪录病人顺应性遗忘情况。结果 咪唑安定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苯巴比妥组。呼吸循环抑制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 ,术后病人顺应性遗忘咪唑安定组明显高于苯巴比妥组 (P <0 .0 5 )。结论 咪唑安定在术前用药中的镇静及顺应性遗忘作用效果确切 ,呼吸循环抑制的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剂量咪唑安定术前用药对血气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军会  叶永青 《浙江医学》2001,23(5):276-278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术前用药的最佳剂量。方法 将108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0.025,0.050,0.075,0.100mg/kg咪唑安定肌注为术前用药,观察用药前后镇静效果及对血气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结果 0.025mg/kg镇静效果差;而0.100mg/kg镇静过度,且用药后P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升高,PO2、SaO2,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脉搏氧饱和度均明显下降(均P<0.05);0.050mg/kg和0.075mg/kg两组镇静满意,且血气、肺通气各指标与用药前比较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术前肌注0.050、0.075mg/kg咪唑安定镇静效果好,对血气及肺通气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辅助硬膜外麻醉对抗内脏牵拉反应的药物效果。方法:120例ASAI~Ⅱ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在切皮前,A组给予静脉推注氯胺酮0.5mg/kg加咪唑安定0.05mg/kg,B组静脉推注曲马多0.15mg/kg加咪唑安定0.05mg/kg,C组静脉推注氟哌啶0.05mg/kg加哌替啶1.0mg/kg。结果:A、B组对抗牵拉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氯胺酮或曲马多复合咪啶安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适度,基本消除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循环无明显抑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梁湖秀 《河北医学》2013,19(5):752-754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早期同等病情的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34.1±18.7)h,有2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7例;对照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48.2±21.3)h,有9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4例。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小儿口服与肌肉注射咪唑安定效果,选择对其生命征及心理影响较小,较适合心脏手术术前用药的方法。方法:观察组20例术前半小时口服咪唑安定0.75mg/kg。对照组20例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5mg/kg。观察给药后镇静状态,监测给药前后各时段患儿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患儿生命征变化情况,与父母分离及静脉穿刺合作程度等的不同。结果:观察组在护士的指导下容易接受给药方法,给药半小时后安静、合作,易与父母分离,生命征较平稳。对照组患儿给药前即哭闹,情绪波动较大,护士不易进行操作,较难与父母分离,给药半小时后安静,能与父母分离,但生命征波动较大,甚至造成“缺氧”。两组人室行静脉穿刺及麻醉诱导均基本无反应或无明显抵抗。结论:术前口服咪唑安定容易被患儿接受,患儿情绪波动较小,生命征较平稳,有利于手术的开展,避免了因哭闹等原因加重缺氧的发生,是较为理想的心脏手术术前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桂银 《河北医学》2014,(5):822-82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安定的镇静遗忘作用,从而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剂量。方法:80例择期下肢手术病人,分为四组每组20例,静脉注射咪唑安定A纽:0.04rag/kg,B组:0.06mg/kg,c组:0.08rag/kg,D组(对照组),注射2mL生理盐水。入室监测生命体征并开放液路,静注咪唑安定,3rain后行硬膜外麻醉。观察镇静情况,镇静程度以警觉/镇静评分(OAA/S)判断。结果:(1)A、B、c三组静注后lmin开始镇静评分,较用药前明显降低,与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24h遗忘率调查,c组88%,B组69%,A组39%,C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3)A、B、C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后血流动力学有轻微变化,D组无变化。结论:咪唑安定与其它镇静药物相比具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的优势,在镇静剂量下对Sp02影响不大,三种浓度咪唑安定的镇静遗忘作用效果以0.06mg/kg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异丙酚组和咪唑安定组ICU病人各40例,异丙酚组先静注异丙酚1.5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注异丙酚0.5~4mg/kg/h。咪唑安定组,先静注咪唑安定0.06mg/kg行镇静诱导,以0.03~0.2mg/kg/h的剂量,用注射泵持续静脉内泵入。维持理想的镇静深度约2~3级。观察各项镇静指标。结果镇静持续时间异丙酚组为(28.3±5.6)h,咪唑安定组为(26.8±6.4)h。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异丙酚组为(26.3±7.7)s,咪唑安定组为(62.6±12.3)s,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镇静效率异丙酚组92%,咪唑安定组为90%。停药后苏醒时间异丙酚组为(21.2±15.7)min,咪唑安定组(114±36)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丙酚组有6例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心率减慢,1例停药后出现恶心;咪唑安定组有1例出现血压下降,4例停药清醒后再入睡,5例停药后出现恶心。结论异丙酚和咪唑安定作为ICU镇静剂安全有效,只要合理地实施镇静方案,能使ICU病人取得满意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新生儿镇痛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予相同的综合性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苯巴比妥镇痛治疗,试验组给予芬太尼镇痛治疗,观察记录2组用药后1 h、6 h、12 h、24 h、48 h的新生儿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呼吸机通气参数、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新生儿疼痛评分于用药后1 h、6 h、12 h、24 h降低;生命体征及呼吸机通气参数于用药后6 h、12 h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较苯巴比妥对机械通气新生儿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能更快更有效消除人机对抗,降低患儿疼痛反应,改善呼吸机通气参数,缩短氧疗和机械通气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