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勇  伍湘伊 《新疆医学》2006,36(5):97-98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团塞症引起栓塞性中风的外科方法。患者多为老年人,合并症多。我院自2003年以来实施CEA11例,8例行颈丛麻醉,3例行颈丛加全麻进行CEA。  相似文献   

2.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对4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进行围术期观察。结果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7±6)min,术后2例出现谵妄,16例出现高血压,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31例术前有症状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使术中持续检测神经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40例患者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15例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比较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苏醒延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呼吸再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多主张使用全身麻醉 ,亦可用全麻加控制性降压施术[1,2 ] 。但在全麻下病人意识完全丧失 ,麻醉医师对病人术中可能发生的脑部并发症、偏瘫无法监测。我院自 2 0 0 2年 9月以来采用颈丛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4例 ,麻醉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与分析颈丛阻滞与全麻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丛阻滞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性。结果全身麻醉组与颈丛阻滞组夹闭前、解除夹闭后、术后24h血流动力学波动性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夹闭后血流动力学波动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实施颈丛阻滞有利于确保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 28名ASAⅡ~Ⅲ级患者行3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采用深浅丛联合阻滞,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流管放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麻醉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动脉夹闭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波动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0.0%,低血压6.25%,心动过速28.1%,心动过缓6.25%,分流管放置率6.25%.患者满意率84.4%.无1例改用全麻,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颈丛阻滞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一种有效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外科方法,我院2006年7月—2011年3月在全麻复合颈丛阻滞下完成CEA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颈丛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萍 《浙江医学》2006,28(1):36-37
颈动脉内膜剥脱一。近年来,随着对缺血性脑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外科手术方法之卒中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认识的提高,该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同时随着麻醉和监测技术的改进,手术的安全性也已大大提高。对麻醉方法多数人主张使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亦可用全麻加控制性加压。我们对1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症的病人采用颈丛麻醉行CEA,麻醉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三重麻醉方法的效果。方法:对58例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实施CEA采用全麻、颈丛神经阻滞和颈动脉窦浸润复合三重麻醉的方法。在病变侧行颈丛神经阻滞,全麻诱导,安氟醚吸入麻醉,术中局麻药浸润颈动脉窦,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结果:颈动脉阻断时间平均为(28.3±3.5)min,术后1例出现谵妄,5例出现高血压,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全麻、颈丛神经阻滞和颈动脉窦浸润复合三重麻醉方法应用于CEA是比较安全的麻醉方法,术中血流动力学和生命体征均平稳。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CEA的麻醉管理.其中男25例,女1例,平均年龄(68.3±13.2)岁.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颈动脉阻断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将血压维持在较基础值高10%~20%的水平.平均阻断时间为(24.4±7.1) min,苏醒时间(7.1±2.2) min.术后除1例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外(经处理后痊愈),没有1例发生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颈丛阻滞可安全用于CEA术.  相似文献   

11.
转流保护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v,CEA)作为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预防脑中风的标准手术方法,已经被欧美等国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肯定。预防术中阻断颈动脉导致脑缺血及其并发症是该手术成功的最重要环节。我科在2003年7月~2004年9月施行6例转流保护下CEA,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外科技术要点。方法 在颈丛麻醉下 ,对 4 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其中有 2例是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之间建立分流后 ,再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结果 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 2 7min± 7min ,术后 1例出现一过性神志欠佳 ,11例出现高血压 ,2例出现伤口轻度肿胀 ,后均康复出院。 2 6例术前有症状患者 ,术后症状明显改善 ,术后随访均稳定。结论 颈丛麻醉可以了解患者脑部供血情况 ,对于阻断颈总动脉脑缺血者 ,采用自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建立分流 ,可以避免出现缺血性脑损伤。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术中操作、完整去除颈动脉内膜残片及碎屑、充分排气和术后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980年代在我国刚刚起步.近十年来,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脑中风已取得良好效果.我院近期为两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实施手术,现将麻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E)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疗效.方法 42例颈动脉硬化狭窄,其中有慢性脑缺血症状7例,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23例,12例无症状;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波显像、DSA动脉造影或CT和MRA扫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65%~95%;在颈丛麻醉或全麻下行CAE,术中置放动脉转流管14例;手术方法:经典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8例和外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4例.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IA症状消失,5例仍有轻度慢性脑缺血症状,1例手术后4天出现脑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36例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结论 CAE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健忘镇痛慢诱导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诱导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健忘镇痛慢诱导应用于13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诱导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平稳,麻醉诱导后、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插管后5 min的SBP、DBP、MAP和HR与麻醉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诱导,有利于预防围术期心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能有效防止血管闭塞引起的脑缺血和中风等。颈动脉狭窄主要原因是颈总动脉分叉处或颈内动脉起始处动脉粥样硬化。CEA是一种风险性较高的手术,我院从今年7月份起开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开展较晚,手术例数很少。2002年2月,我国成立了中美脑中风协作组,这是一个由中美双方的多科专家组成的、主要致力于脑血管疾病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推广的特殊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价格上调对中国医保基金总支出的预算影响。方法 以2021年为基线年,研究年限为2022—2026年,建立预算影响分析模型,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价格上调30%后的医保基金支出变动进行预算影响分析。收集全国和4个样本省市的医保患者人数、治疗成本、市场份额变动等数据,数据收集时间为2022年5—7月。结果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价格提升后,5年内将令全国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总支出减少14 317.62万元;样本省市的医保基金总支出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式价格提升幅度越高,医保基金总支出的下降幅度越大。术式市场份额对医保基金总支出的影响最大。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价格提升可能导致其市场份额上升,并降低5年内医保基金支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丛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80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颈丛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结果:对照组HR变化,T1为26.2±3.0%,T2为13.5±2.0%,T3为20.8±1.7%,T4为27.6±3.4%;观察组HR变化,T1为15.2±2.2%,T2为11.7±1.3%,T3为14.5±2.7%,T4为11.1±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SBP变化,T1为30.5±1.8%,T2为15.7±2.4%,T3为21.6±1.8%,T4为33.7±3.2%;观察组SBP变化,T1为16.4±2.1%,T2为13.7±1.7%,T3为15.1±2.0%,T4为10.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芬太尼总用量为4.8±0.4μg/kg,瑞芬太尼总用量为0.16±0.05μg/(kg·分),苏醒时间为16.2±1.4分;观察组芬太尼总用量为3.5±0.1μg/kg,瑞芬太尼总用量为0.1±0.05μg/(kg·分),苏醒时间为8.4±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颈丛复合瑞芬太尼全麻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效果良好,苏醒时间短,镇痛药用量少。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内膜剥脱预防缺血性脑卒中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改善大脑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评价。方法:1999年10月~2002年6月经MRI筛选对46例颈动脉狭窄度超过50%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所有病例均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对双侧颈动脉均有狭窄者,采用术侧颈动脉临时转流术。结果:随访2~24个月,45例(98.7%)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例(2.2%)术后30d死于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结论: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预防性内膜剥脱术,对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