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出血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时应用白细胞滤器联合乌司他丁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大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白细胞滤器组(LDF组)、乌司他丁组(UTI组)、白细胞滤器+乌司他丁组(LDF+UTI组),每组15例。术中均使用自体血回输机,回输时LDF组、LDF+UTI组均使用白细胞滤器,UTI组、LDF+UTI组术中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其他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4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别于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6 h(T3)、12 h(T4)、24 h(T5)、72 h(T6),抽取动脉血5 ml,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水平。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顺应性(C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DF组、UTI组、LDF+UTI组各时间点自体血回输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血浆MDA浓度和RI降低,血浆SOD活性升高,NE、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P<0.05),CL增高。LDF+UTI组与其他3组比较各时间段自体血回输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血浆MDA浓度和RI降低,血浆SOD活性升高,NE、血浆TNF-α、IL-6浓度降低(P均<0.01),CL高于其他3组。结论白细胞滤器及乌司他丁都具有减轻大出血患者自体血回输后的肺损伤的影响,两者合用效果更显著,能有效地减轻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阻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能够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有助于患者平稳地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出血手术患者自体血回收时应用白细胞滤器联合乌司他丁对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大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15例),A组为对照组、B组为白细胞滤器组( LDF组)、C组为乌司他丁组( UTI组)、D组为乌司他丁+白细胞滤器组( LDF+UTI组)。术中均使用自体血回输机,回输时B、D组均使用白细胞滤器,C、D组术中静脉滴注乌司他丁20万U,其他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4组患者术中和术后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分别于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1 h(T3)、6 h (T4)、12 h(T5)、24 h(T6)、72 h(T7),抽取动脉血5 ml检测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MN),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浓度水平。结果与对照组A组比较,治疗组B、C、D组各时间点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浓度随着时间进行性降低,B、C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D组与其他3组比较各时间段血浆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呈明显下降( P均<0.01)。结论白细胞滤器及乌司他丁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释放作用,两者合用效果更显著,能有效的减轻SIRS,阻断MODS的发生,能够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心肺功能,有助于患者平稳的度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血输血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其分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组(30例)和异体血输血组(30例)。根据术中血容量丢失情况采用回收式自体血回输与异体血输血,之后分别于麻醉前、输血后第2天,第5天测定血浆CD4+T淋巴细胞CD4+、CD8+淋巴细胞(CD8+)、自然杀伤细胞的比列(NK)、白细胞介素-6(IL-6)的值等。结果异体血输血组输血后,患者血浆CD4+、CD8+、NK比例、IL-6在第2天、第5天均低于手术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血回输经加工后不含异种抗原,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影响较小,是一种相对比较安全的血液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库常规保存的全血不同保存时间血浆中性粒细胞肽(HNP)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保存时间对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ELISA夹心法,对36名健康献血者新鲜血浆和血库常规保存的9份全血不同保存时间血浆HNP和NE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结果36名健康献血者血浆HNP和NE含量分别为(46±48)ng/ml和(35±28)ng/ml;常规保存的9份全血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血浆HNP和NE含量逐渐升高,保存到10天时的全血血浆HNP浓度和保存到15天时的全血血浆NE浓度(77±43)ng/ml与第1天相比升高显著(P〈0.01),且HNP和NE之间的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96,P〈0.01)。结论库存全血血浆中HNP和NE随保存时间延长含量增加,可能是PMN胞浆成分逐渐进入血浆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高龄脊柱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脊柱骨科手术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 R组)和对照组( C组),每组30例。 R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术中经自体血回输仍不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时,可输注同种异体血,C组不进行自体血回输,直接输注同种异体血。分别于手术前(T1)、输血前(T2)、输血后30 min(T3)、术后24 h(T4)观察其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乳酸(Lac)变化;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变化;准确评估术中失血量、补液量、输血量,尿量及输血并发症情况。结果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R组分别为(1 D.44±0.21)U和(137.51±39.94)ml,而C组分别为(2.83±0.42)U和(255.42±31.34)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各时点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血乳酸相比,R组T3和T4时血乳酸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显著减少老年脊柱手术异体血输入,降低术后血乳酸生成,且对术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故可安全用于高龄脊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颅内静脉血浆S-100β蛋白(S-100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0例。于麻醉后用药前(T0)、升主动脉开放时(T1)、CPB结束时(T2)、CPB结束后30 min(T3)、CPB结束后4 h(T4)抽取颈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于T0、T2、T3、T4检测S-100β、NSE、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S-100β、NSE、IL-6浓度两组在T2-4时升高(P〈0.05或0.01);TNF-a浓度C组T2-4时升高(P〈0.01),E组仅在T2时升高(P〈0.05);MDA浓度C组T1-4时升高(P〈0.05或0.01),E组仅在T2-3时升高(P〈0.05);SOD活力C组T1-4时降低(P〈0.05或0.01),E组各时点无显著变化;T-AOC两组在T1-4时降低(P〈0.05或0.01)。与C组比较,E组S-100β、NSE、TNF-a、IL-6浓度在T2-4时降低(P〈0.05或0.01),MDA浓度在T1-4时降低(P〈0.05),SOD活力和T-AOC在T1-4时升高(P〈0.05或0.01)。结论依达拉奉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体外循环期可减少脑静脉血浆S-100β和NSE的产生,从而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高龄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骨科手术高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回输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对照组输注同种异体血。观察2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T3)抽取颈内静脉,桡动脉血,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vO2)以及氧摄取率(ERO2);观察术中失血量、补液量、输血量,尿量及输血并发症情况。结果回输组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手术结束时,回输组 PaO2、PvO2、SvO2、CaO2、Cv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回输组 ERO2降低(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显著减少老年骨科手术异体血输入,改善氧合,增加氧供,可安全用于高龄骨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在脊髓型颈椎病(CSM)前路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颈椎前路减压术的CSM 50例,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M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MP组给予MP 30 mg/kg,C组予与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后1 h(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的浓度,在T2~T4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SOD浓度在T2、T3时点均明显高于T1时点(P〈0.05);MP组血浆TNF-α和IL-6浓度T2~T4时点明显低于C组(P〈0.01),SOD浓度T2、T3时点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甲泼尼龙能抑制颈椎前路减压术中血浆TNF-α和IL-6的释放,保护SOD活性,从而减少再灌注损伤,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血浆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 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5~63岁,ASAⅠ~Ⅲ级,体量指数20~24kg/m2,随机分为两组(n=15):乌司他丁组(U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将乌司他丁(Ulinastatin)20万U溶于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肺转流(CPB)对心脏手术患者肺内致炎与抗炎物质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0例,在CPB前,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1、3、5、10min分别采右心房与肺静脉血检测中性粒细胞(PMN)数量、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结果与CPB前比较,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各时点,患者肺静脉血中PMN的数目,CD11b的表达,MDA的含量,SOD活性和IL-10水平均显著性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右心房比较,心脏复跳后各时点患者肺静脉血中PMN的数目和CD11b的表达明显增加,MDA的含量、SOD活性和IL-10水平在心脏复跳1、3min后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过程中肺内致炎性物质增多,引起抗炎性物质的产生亦随之增加,有利于消除炎性反应对肺的伤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于本院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13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观察组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谷丙转氨酶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液量、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364.37±243.81) ml、(1 438.49±237.22)ml、(14.39±5.83)min、(138.25±46.73)min,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的(692.43±312.26) ml、(1 909.67±416.43) ml、(21.53±6.21) min、(183.47±62.54) min (P<0.05).观察组术后7d谷丙转氨酶水平为(138.92±46.73) 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43±54.12) U/L (P<0.05).结论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有利于减少肝脏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减小对肝功能的损伤,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琴 《中国医药科学》2012,(20):197-198
目的比较动脉栓塞术与髂内(子宫)动脉结扎术对难治性产科大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大出血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止血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髂内(子宫)动脉结扎术,观察组则行动脉栓塞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子宫切除率和止血有效率,以此判定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子宫切除率和止血有效率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流血天数、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在出血量和止血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结论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大出血能较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流血时间少、止血有效率高等优点,较传统的内(子宫)动脉结扎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推荐软硬件具备的医院选择动脉栓塞术术式。  相似文献   

13.
血凝酶在心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血凝酶在心胸外科手术术中、术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12 8例心胸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 2组。血凝酶组 80例 ,应用血凝酶 ,对照组 4 8例 ,使用酚磺乙胺和氨甲苯酸。普胸手术术前30min开始给药 ,观察术中切口出血量和术后 1,2 ,3d引流量。心脏手术开始缝合心包时开始给药 ,观察术后 1,2 ,3d引流量。检测 2组用药前、用药后 30min、术后d 1和d 7凝血功能。结果 :血凝酶组普胸手术病人的术中止血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P <0 .0 1)。血凝酶组术后d 1,2 ,3及总的胸液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术后 30min ,d 1和d 7,2组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2组间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血凝酶组未出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论 :在心胸外科手术术中、术后使用血凝酶对于心胸手术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出血的作用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inicholecysectomy ,MC)中出血原因及预防。 方法 :对本院 1991年 4月至 2 0 0 2年 12月 6 10 0例MC术中较多出血 19例 (0 31% )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 :19例较多出血中有 2例 (10 5 % )大出血 ,11例 (5 7 9% )术中延长切口止血。无术后继发出血 ,全部治愈。结论 :仔细分辨Calot三角解剖结构 ,熟练的深部打结和缝扎胆囊三角系膜技术 ,把握延长切口的时机是预防术中出血及避免严重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脑肿瘤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择期行脑肿瘤切除术2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2例,根据术中失血量(BL)占估计血容量(EBV)的比值(BL/EBV),分为小量出血组(BL/EBV≤0.5)和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我院进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急诊PCI联合观察组(观察组)和单纯急诊PCI组(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后加用替罗非班,起始注射剂量为5μg/kg,在3 min内注射完毕,而后以0.075μg/kg/min持续微量泵静脉泵入48h;2组患者其他用药相同。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1 h ST段回落情况及住院期间和术后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并记录各例患者术前和使用替罗非班后6 h的血红蛋白值(HGB)和血小板计数(PLT),记录有无发生出血情况。结果:2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 h 12导联心电图的ST段回落值(∑STR)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为(0.46±0.09)、(0.39±0.12)mV(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术后30 d,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3.4%、25.0%,P〈0.05)。观察组患者总出血并发症、严重出血及轻度出血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GB、PLT值基线及每组术前和使用替罗非班后6 h HGB、PL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GB、PLT下降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可能对STEMI患者PCI术后具有较好的改善预后作用,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玉根  杨清水 《中国医药》2006,1(8):476-477
目的总结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肝癌破裂出血肝切除术的肿瘤分布、手术方式及手术疗效。结果急诊肝癌切除26例,肝动脉结扎术后二期切除6例;左肝癌切除11例,右肝癌切除21例。术后均无再出血,2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13例术后生存6~12月,17例术后生存12月以上。结论肝切除术既能达到止血目的,又能切除病灶,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肌缺血非心脏手术术间术后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昌明  徐玫 《临床医药实践》2005,14(11):809-81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冠心病非心脏手术11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术中缺血时仅用硝酸酯类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56例(术中同时加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术中及术毕观察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失血量及C反应蛋白(CRP)。ECG做为疗效评定标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64%(53/56),对照组总有效率36.84%(21/57)(P<0.01),观察组HR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HR增快(P<0.05)。MAP、SPO2治疗前后或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失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术中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改善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水囊压迫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02年5月-2006年收治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72例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后,分为宫腔放置压迫水囊(水囊组)和宫腔填塞纱布(纱布组),每组36例,比较两种止血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均能有效控制出血,但水囊组手术操作时间为(128±27.0)s,宫腔填塞物留置时间为(18±5.5)h,纱布组手术操作时间为(202±37.0)s,宫腔填塞物留置时间为(23±2.5)h,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压迫水囊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较好,操作简便,留置时间短,可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79例,氯吡格雷组75例,比较分析2组治疗1,6,12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2组患者治疗5 d时血小板抑制率和抵抗率。结果:替格瑞洛组1,6,12个月时全因病死率、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69.22±12.34)% vs (46.87±22.1)%(P<0.05),血小板抵抗率低于氯吡格雷组(2.53% vs 22.67%)(P<0.05)。结论:在行PCI治疗的STEMI合并DM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可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