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80年代后期江苏省病毒性肝炎发病强度急剧上升。调查表明,高强度的肝炎发病是由甲型肝炎(甲肝)流行所造成。其特征是,每年3~5月份出现甲肝发病高峰(春峰),其发病数可占全年发病数的31.34%~44.94%。其主要原因是,人群甲肝抗体水平低下,大量易感人群持续存在。多次病例配对调查显示,江苏省甲肝流行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生食海产品、接触史、外餐史等。为尽快控制全省甲肝高强度流行,使发病率降下来,依据调查研究制定出防制对策,即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遏制甲肝春季高峰(简称压春峰)。所采取的关键性的措施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东省2004年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发病情况和流行因素,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甲肝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通过个案调查对监测系统报告的甲肝病例进行爆发分析和流行因素分析。结果山东省2004年甲肝发病季节性不明显,各市均有病例报告,30~55岁病例为主,2起爆发病例均为<15岁儿童。爆发病例和散发病例甲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13.64%和14.04%。甲肝病例诊断至报告为0~281d,3.61%的病例在诊断1个月后报告。结论山东省2004年甲肝流行病学特征类似低流行地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控制甲肝爆发的重点;加强甲肝疫苗接种,提高甲肝监测工作质量是目前防制甲肝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县甲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流行特点,更好地预防并控制本病,现对我县1990~1999年的甲肝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1.1 疫情资料来自莒县卫生防疫站疫情室。1.2 人口资料来自本县统计局。2 结果2.1 流行强度 1990~1999年10a年间甲肝共发病1186例,无死亡。见表1。  相似文献   

4.
孔毅  丁峥嵘  庞颜坤  罗梅  陶汝国  康文玉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0):4261-4262,4265
[目的]分析云南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甲肝的控制和分析甲肝疫苗的接种效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004~2008年甲肝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云南省近5年来甲肝发病仍呈自然流行状态,共报告甲肝病例29938例,年均发病率13.48/10万;夏季病例数和暴发疫情增多;全省各个州(市)均有病例报告,高发州市县多为人口众多、流动人口聚居地;学生是高发人群,占发病总数的43.05%。[结论]云南省甲肝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进一步加强,要阻断甲肝自然流行状态,应进一步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甲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适龄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同时有计划地开展中小学生甲肝疫苗的普种。  相似文献   

5.
新兵体格复查疏漏导致一起甲肝流行徐介萍,刘宝玉,吕金才(54800部队防疫所)1994年1月28日至4月4日,驻河南某部发生一起甲型肝炎流行,先后6人发病,发病率为7.4‰。现报告如下。1流行特征(1)发病情况:首发病例为四川籍新兵王某,于1993年...  相似文献   

6.
甲型肝炎 (简称甲肝 ) ,是由甲肝病毒 (HAV)引发的一种以肝脏损伤为主的传染性疾病。1999年 8~ 10月份 ,林口县奎山乡长征村发现了大量甲肝病人 ,经调查确认是日常生活接触型的甲肝爆发 ,现报告如下 :1 流行特征1.1 流行强度  99年 8~ 10月份 ,该村发生甲肝病人14例 ,发病率为 44 30 /10万。病例发病集中在同一潜伏期 ,患者居住在首发病例周围 ,除首发病例外 ,其余患者匀为 4~ 10岁儿童 ,8岁发病率最高 ,无性别差异。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 病例均出现厌食恶心 ,呕吐、全身乏力、肝区疼痛、肝肿大、尿黄、巩膜皮肤黄染。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7年西峡县局部地区甲型肝炎的暴发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甲肝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西峡县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甲肝疫情资料和甲肝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及环境检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2007年西峡县报告甲肝728人,发病率160.46/10万。城区等5个乡镇发病658人,占全县病例的90.38%。6、7、8月份发病515人,占全年病例的70.74%。结论本次西峡县甲型肝炎局部地区暴发原因是由于天气干旱,流行区生活用水被污染,居民卫生防病观念不强,导致甲肝以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方式发病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江西省兴国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流行情况,为兴国县甲肝疫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数据,分析兴国县甲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评价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实施甲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结果 2005—2010年兴国县累计报告甲肝病例394例,年平均发病率10.01/10万,发病以春、秋季为主;城区发病最高,占病例总数的52.03%;男女发病比为2.55∶1,0~19岁组占病例总数的81.47%;学生占总发病数的69.04%;对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实施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后,20个月以来甲肝发病率明显降低(χ2=29.75,P<0.01)。结论兴国县甲肝流行态势严峻,应重点强化甲肝的防治工作;大规模推广接种甲肝疫苗,能大量减少易感人群数量,提高整个人群的免疫水平;逐步构筑人群的群体免疫屏障,必将有效控制甲肝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淮阴市1990~1999年甲型肝炎流行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淮阴市1990 ̄1999年甲型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甲肝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0 ̄1999年淮阴市发生的甲肝病例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型肝炎发病率1994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1990 ̄1993年甲肝发病呈春、秋节节性高峰现象,而1994 ̄1999年季节粉布不明显;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各年龄组中以5 ̄10岁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甲型肝炎发病分布特征的变化是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肝不同流行特征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甲肝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90-2005年甲肝疫情资料及相关因素,比较甲肝流行年和非流行年的发病率水平和流行特征。结果在1990-1994年甲肝发病流行年,甲肝年平均发病率为59.85/10万,高发季节为秋冬季节,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2-15岁儿童少年发病为主;在1995-2005年甲肝发病非流行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26/10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男性发病多于女性,以20-50岁成人发病为主。结论加强甲肝疫苗的常规免疫,做好人群甲肝抗体监测及疫情监测,控制甲肝发病。  相似文献   

11.
接种甲肝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 分析盐城市接种甲肝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控制甲肝流行的效益。  [方法 ] 对甲肝易感人群进行逐步免疫覆盖 ,观察人群免疫水平变化 ,参照WHO推荐的“国民收入法”评价指标。  [结果 ]  1993~ 2 0 0 0年 ,全市甲肝疫苗累计接种率为 3 4.15 % ,2 0 0 0年抗HAVIgG阳性率为 83 .68%。 1994~ 2 0 0 0年因接种甲肝疫苗而减少甲肝病人5 5 743例 ,产生的总效益为 3 .45× 10 8元 ,净效益为 2 .94× 10 8元 ,成本效益比为 1∶6.78。  [结论 ] 大面积推广接种甲肝疫苗 ,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控制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的最佳策略。方法根据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对甲肝监测和研究结果,并结合国内外其他作者的报道,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控制阶段(1980年-1994年):以1980年-1989年为代表,全人群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波动于76.5~196.1/10万之间,属历史高发阶段,经血清学确认,甲肝为主要类型;若将<20岁病例定为甲肝统计,则甲肝年均病例数占全人群甲肝病例总数的62.50%。以接种甲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控制阶段(1995年至今):随着甲肝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20岁人群抗-HAV流行率逐渐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P<0.05),至2010年已达到1998年和2005年20~29岁成人的水平。甲肝报告发病率由1994年的19.60/10万下降至2005年的0.87/10万,下降幅度为95.56%,且已连续7年低于1/10万,打破了天津市以前甲肝在发病年龄、季节和流行高峰年等方面的流行规律。结论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甲肝的辅助性措施,规范化接种甲肝疫苗是控制甲肝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3.
界牌陶瓷厂矿防尘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队列研究方法评价湖南界牌陶瓷厂矿防尘效果。研究队列2404人,陶工尘肺150例。,结果表明,该厂矿近30年的粉尘防制取得明显效果,尘肺发病率明显下降,减少32名尘肺的发生,获得的经济效益259.2万元;本文并对尘肺经济损失估算方法有及调查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In man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hepatitis A incidence rates have declined steadily in the past decades. Since future cohorts of non-vaccinated elderly will lack protection against disease and the burden of hepatitis A is higher with increasing age, this could be an argument in favour of taking preventive measures such as including hepatitis A vaccine into the National Immunisation Program, or offering hepatitis A vaccine to the elderly only. Using a vaccination evaluation scheme, we assesse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introducing hepatitis A vaccine in the National Immunisation Program in the Netherlands. The average number of annual hepatitis A notifications is declining, from 957 in the period 1991 to 1995 to 211 over the period 2006 to 2010. The direct health care costs and costs due to productivity losses per patient are rising, because the age at infection increases and older patients require a relatively higher number of hospitalizations. Initiating a vaccination program would most likely not be cost-effective yet. The annual costs of mass-vaccination are large: about €10 million for infants and €13 million for older people (and only in the first year €210 million), based on current retail prices. The annual effects of mass-vaccination are small: the cost-of-illness in recent years attributed to hepatitis A infection is estimated to be €650,000 per year, and the disease burden is on average 17 DALYs. Given the current low hepatitis A incidence, and the continuing decline in incidence, targeted preventive measures such as vaccinating travellers and other high-risk groups and timely vaccination of close contacts of hepatitis A patients are adequate. However, because susceptibility to hepatitis A is increasing in the group with the highest risk of developing severe complications upon infections, careful monitoring of the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A remain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我国消除乙型肝炎(乙肝)将会承受巨量的公共卫生资源,基于社区慢性乙肝(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策略的经济学问题凸显,本研究对该策略的成本效果和可支付性做出评价。方法 以WHO有关规划和我国重大传染病社区综合防治方案为策略依据,按照我国CHB防治指南确定抗病毒药物治疗和监测内容,遵循成本效果分析理论和方法构建决策分析马尔科夫模型,参数主要采用全国调查或Meta分析结果,利用TreeAge Pro 2015软件实现模型构建和运行。以我国20~59岁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社会和支付者角度计算成本,效果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策略间比较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或成本效果比(CER)。通过敏感性分析明确模型中各参数的不确定性,绘制成本效果可支付曲线评价策略的可支付性。结果 我国20~59岁社区人群CHB抗病毒治疗策略的ICER为37 598.6元/QALYs,低年龄组人群ICER较小,即每多获得一个QALYs需要增加投入但具有成本效果价值,抗病毒治疗应优先在低年龄人群中实施。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ICER为-64 000.0元/QALYs,即该策略每多获得一个QALYs可节省成本,最具成本效果价值。人群CHB抗病毒治疗与乙肝疫苗接种策略对比,CER变动在731.8元和1 813.3元/QALYs之间,各年龄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的CER均低于抗病毒治疗策略,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策略的经济学价值高于抗病毒治疗策略。恩替卡韦成本降低可提高抗病毒治疗策略的成本效果价值,当成本降至一半时,抗病毒治疗成为节省费用的策略。概率敏感性分析表明,抗病毒治疗策略的经济学评价结果可靠,该策略的成本效果价值受公众支付意愿的影响不能忽视。可支付分析发现,按照10万人计算,总预算小于0.3亿元,抗病毒治疗策略无法实现;总预算增加到1.27亿元时,该策略实现的概率为42.6%;只有当总预算达到2.69亿元,该策略才可以完全实现。结论 我国20~59岁社区人群CHB抗病毒治疗策略虽然符合成本效果价值,但作为公共卫生措施将耗资较多。对该人群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再实施CHB抗病毒治疗,成本效果价值更高,印证了消除乙肝目标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贵州省实施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策略的成本-效果。方法 根据贵州省HepB接种情况,1992年、2006年、2014年贵州省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计算全省不同时期HepB接种投入以及接种HepB的成本效果比值(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结果 贵州省1999-2016年共接种HepB 25951786剂次。全省推广使用HepB、纳入免疫规划并联合查漏补种免疫策略18年,共减少HBsAg携带者3195730例,减少慢性乙肝319573例,减少肝硬化31957例,减少肝癌3196例。1999-2016年贵州省实施HepB免疫策略总投入成本675亿元,18年间接种HepB每减少1例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病例需投入的成本为19013元,其中,推广使用HepB疫苗时期(1999-2002年)、纳入免疫规划并联合HepB查漏补种时期(2003-2010年)以及后HepB常规免疫时期(2011-2016年)接种HepB每减少1例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肝硬化及肝癌病例需投入的成本分别为57979元、7809元和35912元。结论 接种HepB对降低贵州省接种人群乙肝发病水平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2003-2010年将HepB纳入免疫规划并联合查漏补种免疫策略的成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目前军队采用的乙型肝炎疫苗全员接种方案与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案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为制定更加精准的军队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Tree Age Pro V2011建立两种方案的决策树模型,通过查阅文献获得乙肝相关疾病发病概率、疾病年经济负担等参数信息,代入成本-效益计算公式分别计算两种接种方案的年净效益(NB)值和效益-成本(BCR)比,并比较两者差异。结果:若军内每年需要接种乙肝人数为20万人,全员接种方案和筛检后分类接种方案净效益为228.98万和398.51万元,效益-成本比为1.76和2.72。结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分析,采用这两种方法在经济学上都是可行的,并且都能产生正效益,但采用筛检后分类接种是更加经济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诚  何文淑  江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99-1101
目的分析南京市雨花台区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10年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716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27/10万,发病率自2002年开始小幅上升,2005年后开始逐年下降。结论雨花台区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继续巩固病毒性肝炎的"压春峰"工作,采取以接种甲、乙型肝炎疫苗为主导的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措施,是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手足口病后遗症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健康寿命损失,评估EV71疫苗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与成本效益。方法 构建Markov模型,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比较1 500万新生儿在30%覆盖率接种与不接种疫苗两种策略下的临床事件与经济学结果,模型参数来源于公开数据库或已发布数据。结果 1 500万新生儿接种EV71疫苗(覆盖率30%)可以避免1 210 434例手足口病发病,4 757例重型,242例后遗症以及72例死亡,挽救38 762.94个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s)。成本仅包括疫苗接种成本与手足口病疾病负担时,增量成本效益比(ICER)为27 792.01元/QALY。成本包括后遗症经济损失时,疫苗接种人均净效益为396.70元。敏感性分析提示,疫苗价格阈值为397.05元每剂。结论 接种EV71疫苗能减少手足口病临床事件发生,具有成本效益,有利于改善手足口病疾病现状,降低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20.
邵健 《职业与健康》2013,(24):3322-3323
目的了解常熟市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发病趋势和分布特征,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研究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2年常熟市戊肝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2年常熟市共报告戊肝病例131例,年均发病率为1.01/10万,病例呈散发状态,冬春季发病较多。3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较高;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0.46%。结论常熟市戊肝的流行水平较低,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加强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管,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