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用补托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疗效满意的药物,中医药治疗CAG有其优势。自1994年以来,作者以自拟重用补托方进行治疗,疗效满意。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根据1989年11月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阳)虚和气阴两虚型,并除外消化性溃疡、胃癌,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相似文献   

2.
从病因病机(脾肾两虚、湿浊痰瘀、肾气亏虚)、治疗(辨证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论述痛风性肾病的近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指出:初期主要以祛风、除湿、清热、活血化瘀为主;中后期则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学认为,CAG的病因为脾胃失和、饮食失调、情志内伤、体质素虚,为本虚标实之证。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辨证施治、因人施治,同时结合专方、中成药及针刺等,拓展其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整体调控、施治灵活和手段多样是中医药治疗CAG的特色及优势,可防止疾病的发展。本研究收集近几年相关文献,对中医药治疗CAG进行总结,并提出优化出更为简便易行、疗效可靠的CAG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被公认为癌前疾病,常需多种措施干预治疗以促进病变的好转。现从以下六个方面,将近年来以中医外治法治疗CAG的临床应用体会作一总结:辨清虚实,辨证取穴,以针刺调理脾胃为治疗基础;健脾通络,穴位注射以培脾土化瘀滞;辨证施治,穴位埋线增强经络疏通效果;辨证补虚,艾灸、温敷以固后天之本;周易象数特色疗法纳天地之气,健脾益胃,调气摄精平阴阳;分清主次,多种方法结合,补养脾胃,温通经络。  相似文献   

5.
浅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论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作为癌前状态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学者认为,从正常胃粘膜经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到肠型胃癌是胃粘膜多步骤癌变的发展过程,运用中医药治疗CAG取得了可喜的疗效。中医药已从单纯的整体辨证阶段发展为整体辨证结合胃镜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的微观辨证辨病的阶段,从而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CAG的病因病机,完善了治疗CAG的方法,更好地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瘀血与本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瘀论治是本病治疗的重要方面。1 发病与瘀血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对CAG的病…  相似文献   

6.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消化系统疾病,与胃癌的关系密切。笔者以自拟胃安汤治疗CAG32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4例,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南昌中西医结合会议《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6~67岁,平均46.6岁,病程8~18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发病缓慢,患病率高,国内外医学家一致认为CAG合并中度至高度不典型增生是最重要的癌前病变,尤其是与胃息肉同时存在时。目前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气阴虚为主,标实则有气滞、血瘀、湿阻、热毒蕴胃等,根据这个病理特点,吸取中药颗粒剂服用方便,口感好的优点,辨证运用中药治疗CAG3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整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1岁,平均(47·1±11·2)岁;病程7~15a。诊断依据:全部病例均符合1989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以胃炎灵1、2、3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为 CAG)80例。按辨证分为瘀血兼气阴两虚型和瘀血兼脾胃阳虚两型,并发现血瘀兼气阴两虚型者多<77例>,病变部位在胃窦部。脾胃阳虚型者少,病变部位在胃体部。从而认为:凡胃窦部慢性 CAG 患者,一般应按血瘀兼气阴两虚型论治。采用一周西药,一周中药的给药方法,发挥西药祛邪治标和中药扶正治本的优势。结果:临床有效者78例,有效率为97%;胃镜上有效者55例,有效率68.7%;病理上有效者72例,有效率90%。与25例慢性胃炎空白对照组说明:患慢性胃炎不积极治疗,其结果炎症必然由轻度浅表性胃炎向中度→重度→萎缩发展,有的甚至发展为胃癌。而慢性 CAG 经本法治疗,可控制和截断致癌途径,使病变改善或逆转,达到防治癌前病变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金亮教授从事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研究近20年,逐步形成了关于脾虚型CAG演变规律的独特见解,即依据滞—虚—邪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因滞致虚、因虚夹邪”的观点。在治疗上始终以健脾益气为主法,辨证应用胃炎系列冲剂,观察治疗了319例脾虚型CAG患者,治愈率为14.55%,显效率为70.18%。为进一步验证和深化临床研究,进行了脾虚型CAG病证结合造模及犬肝郁脾虚动态模型的实验研究,这也为其观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宪海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病位在肺,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痰瘀交阻多见,特点为"虚实并见、互为因果",宜补虚泻实,分清主次,辨证分型,肺脾两虚-健脾益肺(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肺肾两虚-调补肺肾(肺肾气虚,西洋参、冬虫夏草、枸杞子、女贞子、淫羊藿、山茱萸、五味子等,补肺纳肾;肺肾阴虚-麦味地黄汤)、痰瘀搏结-化痰祛瘀(益气化痰祛瘀、养阴化痰祛瘀),强调综合治疗COPD,康复治疗,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缓解期服用百令胶囊,补益肺肾,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1.
384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住院患者按照两个主型:虚瘀寒痰型、虚瘀热痰型;四个主要兼证:兼喘肿(心衰)、兼昏躁(肺脑)、兼厥脱(休克)、兼伤络(出血)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方案进行治疗与对照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初步证实此分型方案能体现肺心病急发期的主要临床类型,具有简明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吴洁  孙桂芝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47-1248
孙桂芝教授从事肿瘤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有40多年,在治疗胃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防治术后复发转移方面更是独具匠心,疗效卓著。孙师治病求本,攻补兼施,提出胃癌复发转移的内因是正气亏虚,虚则致积,积而益虚,制定了以益气养胃、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基本大法。临床诊断以辨病为先,治疗以辨证为主;提出防治并重,长期服药巩固疗效;注意饮食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Hp阳性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Hp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总有效率83.0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转阴率89.23%,对照组Hp转阴率80.00%,治疗组Hp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CAG疗效确切,并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Hp转阴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马伟明  谷红苹  姜宏伟  康年松 《新中医》2021,53(15):185-187
基于络病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被认为归属络病范畴。笔者试从络病理论辨识CAG的微观病理变化,提出CAG络气郁(虚)滞-痰瘀阻络(或湿毒滞络)-络阻成积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孙络瘀阻的基本病理环节两大假说;并结合宏观辨证提出“一辨通散,二辨温凉;治气和络,贯穿始终;宏微互参,和法为先”的三大临证心得,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5.
杨欣 《江苏中医药》2001,22(10):13-15
胆道术后残留、复发结石是多因素的结果 ,饮食是重要因素之一。与肝之功能密切相关 ,病位在胆 (道 ) ,病源于肝 ,中医辨证以肝阴不足型居多。调整饮食结构 ,控制饮食性质 ,可以防止胆石再生。中医治疗以养阴柔肝利胆为基本治法。注意病人术后多虚、多瘀的体质特点 ,顾护脾胃功能。在静止期 ,宜防治结合 ,治病求本 ,正本清源 ;发作期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 ,恢复肝胆 (道 )的自稳态 ,协调机体内在的排胆功能 ,提高防治胆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病程漫长迁延,多可形成瘀血的继发病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尚不确定,笔者近年临床运用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分期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赵蒙 《陕西中医》2003,24(9):809-810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 ( MP)肺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中医辨证分两型 ( 1 )风热闭肺型给予银翘散加减治疗 ;( 2 )正虚邪恋型给予止嗽散加减 ,同时配合西药罗红霉素。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 (单纯西药组 )相比 ,治疗组临床治愈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 P<0 .0 5)。提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可很好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 ,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与疑难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在南昌制定了<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1],并于2004年发表了<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对慢性胃炎包括CAG的诊治和评价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9.
5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病因与辨证分型。方法:通过对入组患者收集详细的四诊资料,分析四诊结果,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和病因归类。结果:饮食不当者有496例,在各种病因中占第一位(91.5%);辨证分型观察表明胃阴不足只占17.3%,中虚气滞占44.7%。结论:中虚气滞是CAG的主要病机和证型,在治疗中应予注意;饮食习惯、情绪调控、饮酒与慢性感染均是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0.
从1974年起,我们中西医结合对冠心病进行了辨证分型和治疗工作。从辨证分型中体会到冠心病多属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乃先由本虚之气不足,而后因血运缓慢发生瘀滞,导致标实,酿成所谓“心痹者,脉不通。”之证。因此,我们采用了以补气养阴、活血化瘀(我院自制的宽心片)为主的治疗方案,经观察对改善心胶痛以及胸闷乏力等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