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前庭神经鞘瘤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前庭神经鞘瘤的细胞增殖和血管新生 ,以便更好地指导肿瘤的治疗。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7例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和微血管计数 (MVC)的情况 ,并与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直径大小和生长速率肿瘤的PCNA计数经 χ2 检验结果 ,P <0 0 1;不同大小肿瘤的MVC没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不同生长速率肿瘤的MVC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PCNA和MVC的联合检测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前庭神经鞘瘤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2.
放射手术常用于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或听神经瘤)。 Foote等对施行放射性手术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进行研究,旨在确认应用放射手术治疗前庭神经鞘瘤或听神经瘤后与延迟发生的颅神经疾病有关联的因素,及确定在维持肿瘤高控制率时如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CPA面神经鞘瘤病例临床资料。7例术前误诊为前庭神经鞘瘤,4例病人术前增强MRI出现"音符征"。结果 8例行保留面神经的肿瘤切除术,其中1例对术后残余肿瘤组织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行肿瘤全切除术;全组病例全切除率达90%。经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达House-BrackmannⅢ级4例,病侧听力保留2例。结论 CPA面神经鞘瘤为颅内罕见良性肿瘤,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为前庭神经鞘瘤。面神经保留的肿瘤切除术可使病人获得较好术后面神经功能,"音符征"有助于术前诊断CPA面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大型前庭神经鞘瘤(直径≥3 cm)手术治疗的效果及面神经损伤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直径≥3 cm前庭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乙状窦后入路手术切除肿瘤,分析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并发症以及面神经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者76例(76.8%),近全切除者19例(19.2%),次全切除者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巨大前庭神经鞘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显微手术切除35例巨大前庭神经鞘瘤,治疗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异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果 35例前庭神经鞘瘤中,肿瘤全切除28例(80.0%),近全切除7例(20.0%);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85.6%(31/35例患者),术后无患者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巨大前庭神经鞘瘤、积极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能获到较好的手术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TI重建面听神经模型在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对面听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使用MRI及DTI影像建立肿瘤及面听神经模型的前庭神经鞘瘤病例资料,根据模型制定手术计划并实施手术治疗,术中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 病人术前均可建立面听神经模型,且与术中所见解剖结构几乎完全一致.肿瘤全切29例,2例因肿瘤...  相似文献   

7.
1984~1992年作者治疗三叉神经痛456例,其中病因为脑瘤者45例(9.9%)。胆脂瘤22例,脑膜瘤18例,神经鞘瘤5例。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8.0、58.2、44.4岁。而单纯因血管压迫神经致三叉神经痛(NVC)者平均发病年龄61.0岁。胆脂瘤与神经鞘瘤患者与NVC比年龄显著低(P<0.01)。痛疼分布范围与NVC组相同,第Ⅱ、Ⅲ枝41例(91.1%),第Ⅰ枝4例(8.9%)。痛疼性质与NVC者相同,均以发作性痛疼为主。除三叉神经痛外,大多无其他异常神经症状,无面部知觉减退,角膜反射保留。但肿瘤直径大于4cm的2例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外展神经及听神经损害等症状。有1例三叉神经鞘瘤和3例听神经瘤患者伴该神经的损害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标评估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对继发于II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前庭神经鞘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治疗的96例(122个)继发于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前庭神经鞘瘤。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评估肿瘤的控制情况:需行外科手术的情况,系列放射影像学检查和计算相对生长率(以对侧未经治疗的肿瘤为内部对照,共29例)。依据Gardner-Robertson计分表和平均纯音听力图来评估听力。详细记录并发症。结果应用目前的技术,在放射外科治疗8年后约有20%的病人需行外科手术治疗,50%的病人在影像学上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而30%的病人肿瘤控制不够满意,但仍可以继续保守…  相似文献   

9.
原发于IX、X、XI颅神经的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罕见。仅占颅内神经鞘瘤的2.9%。作者报告1986~1992年收治的16例该病病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11例,年龄20至71岁,平均43岁。首发症状是听力下降(50%),声嘶(38%)和头痛(66%),吞咽困难(38%)。术前术后全部做了CT、MR和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0.
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 自1991年2月-2003年11月,共收治儿童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4—16岁,平均12.8岁。其中颈段7例,胸段5例,腰段5例。有3例肿瘤位于硬脊膜外,14例肿瘤位于硬脊膜下,5例肿瘤经椎间孔呈哑铃形生长。2例椎间孔外肿瘤未能全切除,其余15例肿瘤全切除。结果 除1例腰3部位肿瘤患儿术前双下肢瘫痪,术后双下肢瘫痪无缓解外,其余16例患儿术后症状、体症均有好转。结论 神经鞘瘤是髓外最常见一种良性肿瘤,这类肿瘤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前庭神经鞘瘤(听神经瘤)手术治疗有三大目标:即肿瘤全切除、保留面神经功能和保留听神经功能,前二者均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现正处于侧重听神经功能保留时期.近10余年来对前庭蜗神经(听神经,vestibulococlllearnerve,VCN)的局部解剖及其与前庭神经鞘瘤(vestibIllarscIlwannolna,VS)的病理解剖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高Vs切除听力保留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伽玛刀放射外科对非听神经性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治疗剂量.方法 应用γ刀治疗非听神经神经鞘瘤,43例获得完全随访资料,包括24例三叉神经鞘瘤和19例颈静脉孔神经鞘瘤.以50%~8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中位剂量分别为13 Gy(三叉神经鞘瘤)和15 Gy(颈静脉孔神经鞘瘤).结果 43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本组随访影像提示24例三叉神经鞘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基本消失的4例(16.6%),肿瘤体积明显萎缩的12例(50.0%),肿瘤体积没有明显改变的6例(25%),肿瘤体积增大的2例(8.3%),肿瘤总控制率91.7%(22/24).19例颈神经孔神经鞘瘤患者伽玛刀治疗后肿瘤基本消失的3例(15.8%),肿瘤体积明显萎缩的9例(47.4%),肿瘤体积没有明显改变的6例(31.6%),肿瘤体积增大的1例(5.3%),肿瘤总控制率94.7%.本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3%(41/44).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4%(38/43).结论 γ刀放射外科对非听神经性神经鞘瘤有良好的中长期控制作用,毒副作用较少.  相似文献   

13.
C_1、C_2神经根神经鞘瘤极少见,通常包括在脊髓神经鞘瘤或枕骨大孔肿瘤系列中。约占脊髓神经鞘瘤的5%和颈髓神经鞘瘤的18%。 作者回顾了1982—1992年十年中治疗的42例C_1、C_2神经鞘瘤病例,男女各21例,年龄18—80岁,平均45.6岁;病程3月—12年,平均26.8月。其中运动障碍83%、感觉障碍60%、括约肌功能障碍19%、头后部疼痛31%,运动时加重8%,17%的病人颈部僵硬,Lhermitt's征5%。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椎管内多发性神经鞘瘤15例,占同期椎管内神经鞘瘤131例的11.45%。男性多于女性。本组有同时并存也有先后发生。15例25次手术中发现肿瘤部位除1例再次手术为髓内,其余均在硬膜下脊髓外。结合文献对先后发生的8例属复发或多发,多发性肿瘤的特点及其诊断、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发病率较低。手术切除是过去首选的治疗方法,但肿瘤全切除率极低,且手术后多数病人后组颅神经障碍的症状有所加重或产生面瘫。80年代以前文献报道手术后死亡率在9.1%~16.1%。伽马刀治疗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是十多年来开展的新项目,但临床报道很少。我院对8例病人进行伽马刀治疗,结合随访情况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颅内肿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少见,脑肿瘤出血占脑出血的1%~11%。前庭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5%-8%,出血大多为瘤内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极少见,迄今文献报道10余例。前庭神经鞘瘤自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相关报道更为罕见。2016年5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肿瘤外科收治1例前庭神经鞘瘤出血破人蛛网膜下腔及脑室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51%,主要是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少数为先天性肿瘤[1]。我院2003年12月至2009年2月手术治疗髓外硬脊膜下肿瘤20例,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3.9岁。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疼痛15例(75%),感觉障碍3例(15%),运动障碍2例(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防止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手术治疗153例椎管肿瘤中符合囊性神经鞘瘤的4例病例.结果 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多先表现为神经根激惹或受压的症状,除非肿瘤较大时才表现为马尾或脊髓受压的症状;CT检查本组误诊1例,而MRI检查3例,能明确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及与脊髓、马尾等邻近组织的关系;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术后预后好,无复发.结论 认真分析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可避免椎管内囊性神经鞘瘤的误诊发生,MRI检查为首选检查方法;手术完整切除病灶,预后良好,不复发.  相似文献   

19.
椎管内肿瘤发生于脊髓、椎管内与脊髓临近组织的原发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的总称。椎管肿瘤包括硬脊膜外肿瘤(神经鞘瘤、血管瘤、脂肪瘤)、硬脊膜下肿瘤(神经鞘、脊膜瘤)、脊髓内肿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多发生在颈段、胸段。好发年龄20~50岁,男性大于女性。症状:疼痛多见,其次是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直肠、膀胱功能障碍等。  相似文献   

20.
嗅沟神经鞘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膜Schwannz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2%[1].颅内神经鞘瘤中前庭神经瘤最为多见,其次为三叉神经鞘瘤,偶见于面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嗅神经无鞘膜细胞覆盖,过去认为无神经鞘瘤发生.本文对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治疗中心诊治的1例嗅沟神经鞘瘤,结合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发现的30例嗅沟神经鞘瘤[1].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