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确定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的价值。方法:对35 例病人进行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结果:腹内与皮下脂肪面积比值(I/S)≥0.6者易患中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病(P< 0.001),其敏感性94% ,特异性67% ,准确性80% 。结论:CT定量测量腹部脂肪面积是一种检查肥胖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正常人腹内与皮下脂肪面积的比值应< 0.6。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猪腹部脂肪组织作模型,确定低剂量CT扫描检测脂肪组织的准确性。方法:采用不同剂量和不同层厚,对模型进行扫描。在3个模型上分别设置4条扫描线,每条线相距1 cm。扫描分9组,每组分10 mm,5 mm,2 mm三种层厚,每种层厚分别采用100 mA,50 mA,20 mA剂量扫描。扫描时间1 s。结果:模型扫描显示扫描层厚为10 mm时,剂量100 mA、50 mA、20 mA之间,脂肪CT值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层厚为5 mm时,剂量100 mA、50 mA、20 mA之间,脂肪CT值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层厚为2 mm时,剂量100 mA、50 mA、20 mA之间,脂肪CT值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扫描能准确测量脂肪CT值,可用于区域脂肪定量。  相似文献   

3.
腹部疝是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由于各种原因,经先天或后天的裂孔、间隙或薄弱区进入另外一个部位,发病急,变化快,是常见的肠梗阻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正确诊断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及其生命。我们搜集经手术证实的36例腹部疝患者的螺旋CT诊断结果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定量CT(QCT)探讨腹部脂肪及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及腹内脂肪(VAT)与BMD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选取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442例,其中男1522例,女920例,根据年龄分为5个年龄段:30~39、40~49、50~59、60~69、70~90岁。采用QCT测量L2中心层面腹部总脂肪(TAT)、VAT、皮下脂肪(SAT)及腰椎BMD。分析不同性别各年龄段间TAT、VAT、SAT、BMD的差异及TAT、VAT、SAT与BMD的相关性。结果50岁以上男性各年龄段TAT、VAT高于30~39岁男性(P均<0.01),而SAT低于30~39岁男性(P均<0.05)。50岁以上女性各年龄段TAT、VAT、SAT高于30~39岁女性(P均<0.001)。50岁以上男性及女性各年龄段间TAT、VAT、SA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0~49、50~59岁年龄段分别较上一年龄段VAT明显增多(P均<0.01),BMD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P均<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VAT是女性BMD的独立影响因素(β=-0.089,P=0.007),TAT、SAT不是BMD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腹部脂肪和BMD随年龄发生变化,男性和女性均在40~59岁出现VAT明显增多。VAT可能是女性BMD的独立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手术切除胰腺标本脂肪含量与CT测量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用于评估临床糖代谢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胰腺切除术并于术前1个月内接受CT检查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21~79岁,平均63.5岁。测量手术切除标本胰腺非肿瘤组织的胰腺脂肪含量,以视野中脂肪面积占整个视野面积百分比表示。在CT平扫图像上测量胰腺和脾的平均CT值,计算胰腺与脾CT值差值(P-S)及胰腺与脾CT值比值(P/S)。选择脐水平层面测量腹腔内脏脂肪面积。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CT测量指标、内脏脂肪面积与组织标本胰腺脂肪含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CT测量指标、年龄、性别、内脏脂肪含量与糖代谢异常(如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的相关性。结果:组织病理学上胰腺脂肪含量为0~68.4%,与P-S、P/S显著相关(均P0.01)。内脏脂肪面积与胰腺脂肪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52)。在年龄、性别和内脏脂肪面积调整后,CT测量指标仍是预测糖代谢受损的显著性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T可定量测量胰腺脂肪含量,CT值量化的胰腺脂肪含量化与糖代谢异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腹部脂肪的含量.材料与方法用猪肉及内脏器官模拟腹部成分制作模型,在管电压(kV)不变的条件下,测量不同管电流(mA)时,皮下、肌间、腹内脂肪的CT值和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以及CT剂量指数(CTDI)值.结果 在kV不变的条件下,mA不同时,皮下、肌间和腹内脂肪的CT值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mA时,CT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A与各部脂肪CT值和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无相关性(P>0.05),mA与CTDI成正相关(P<0.01).结论 腹部脂肪CT值和脂肪体积百分率不随mA降低而发生变化,在低剂量条件下MSCT可以完成腹部脂肪含量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祁荣兴  李敏  龚沈初  黄胜  崔磊  何书   《放射学实践》2012,27(8):840-843
目的:评价不同医师在R-R间期不同相位窗对64层螺旋CT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的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搜集23例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由两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采用后处理软件分别测量钙化积分图像收缩期相(R-R间期20%~35%相位)和舒张期相(R-R间期65%~80%相位)的EAT体积。比较不同医师、不同相位窗对EAT体积测量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医师、不同相位窗所测得EAT体积均有较好的可重复性。相同医师不同相位窗所测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4.326,3.794)、(-2.679,3.781);而相同相位窗不同医师所测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收缩期相位窗(-6.205,7.480)、舒张期相位窗(-4.425,7.334),舒张期相所测95%一致性界限范围要小于收缩期相。结论:64层螺旋CT进行EAT定量时,EAT体积的测量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其中舒张期相进行测量可重复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VAPA)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我院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多层螺旋C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在平扫时VAPA中心密度均匀或不均匀,13例呈现稍低密度,3例呈现稍高密度,4例表现为混杂密度。CT均发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与腹主动脉或母体血管关系密切。20例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后的增强扫描后部分或全部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后12例瘤体中央处增强与腹主动脉同步,8例瘤体增强稍迟于动脉,随时间的延长,瘤体密度逐渐升高,等于并超过腹主动脉密度。结论 CT检查腹部假性动脉瘤的简便、无创和可靠检查方法,尤其是行增强MSCT和CTA对腹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人群的腹部脂肪、肝脏脂肪含量及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48例行低剂量胸部CT联合QCT检查的健康体检者,其中男532例,女916例,据年龄、性别、骨质疏松程度、脂肪肝程度分组,分别比较腹部脂肪、肝脏脂肪与BMD的相关性。结果:年龄与BMD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0.642,P<0.001)。男脂肪肝患病率较女高(P<0.001),肝脏脂肪含量与BMD之间呈正相关(r=0.061,P=0.020),与腹部总脂肪(TAT)、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SAT)亦呈正相关,其中与TAT关系最紧密(r=0.768,P<0.001)。BMD与女VAT(r=-0.260,P<0.001)、TAT(r=-0.128,P<0.001)之间呈负相关,与男VAT之间亦存在负相关(r=-0.109,P=0.012)。结论: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低,而与肝脏脂肪含量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肝脏脂肪含量可能是BMD的保护因素,而VAT可能是BMD的负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新生儿腹部单排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高度怀疑腹部病变的足月新生儿150例和早产儿90例,随机各分3组行常规(150mAs)及低剂量(40mAs、30mAs)腹部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腹部正常结构的显示差异。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足月新生儿150mAs,40mAs扫描获得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无显著性差异;30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150mAs,40mAs,30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单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腹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足月新生儿采用40mAs、早产儿采用30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且有利于患儿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16排CT在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检测中的作用.方法 用16排CT对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n=40例)和正常人群(对照组,n=40例)进行腹部脂肪扫描,应用16排CT测量研究对象脐上下2.5 cm腹部脂肪体积(VAA)、内脏脂肪(VVA)、腹壁脂肪(VSA)体积、内脏脂肪(VA)和腹壁脂肪(SA)面积,并计算出二者比值(内/壁比),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VAA、VVA、VSA、VA、SA、VVA/VSA和VA/S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腹部脂肪堆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脂肪的指示剂效应在腹部CT检查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20例可能引起脂肪激惹的腹部CT平扫阳性病例进行双盲阅片,一组利用脂肪激惹查找病变,一组忽略脂肪激惹查找病变。结果实验组发现病变120例(100%),对照组发现病变96例(80.0%)。结论利用脂肪的指示剂效应可提高腹部CT的病变检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影响CT值测量的因素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CT值测量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通过固定扫描条件对机器自带水模进行扫描,然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其中1个扫描条件(层厚、曝光量、重建函数、仟伏、FOV、机器)再对水模各扫描1次,测量CT图像一定兴趣区(ROI)的CT值(x±SD)与固定扫描条件的图像相对应ROI的CT值(x±SD)进行比较。结果相对应ROI的平均CT值:层厚为5mm及曝光量为150mAs与10mm、300mAs比较接近;重建函数为Fc80较Fc10略低;仟伏为130kV(因很少用未作校正)较120kV有明显的增加。相对应ROI的SD(噪声):层厚为5mm和曝光量为150mAs比较接近,较10mm、300mAs有明显增加;重建函数为Fc80较Fc10增加更明显;仟伏为130kV较120kV略有降低。在单纯小场水模的小场和中场CT图像中,相对应ROI的平均CT值和噪声:小场都大于中场。在单纯检测不同机器水模的CT图像中,相对应ROI的平均CT值及噪声:东芝旧CT机均高于GE新CT机。结论CT值不是恒定的,在诊断中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CT在外伤性肾损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外伤性肾损伤的诊断及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 78例外伤性肾损伤的临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依据CT表现将肾损伤分为 4型:Ⅰ型肾挫伤(肾内血肿)36例;Ⅱ型肾包膜下出血 28例;Ⅲ型严重肾损伤 (肾横断或肾碎裂)16例;Ⅳ型单纯肾周血肿 2例。其中对Ⅰ型、Ⅱ型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对Ⅲ型往往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CT能明确诊断肾损伤,并确定损伤的类型,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邹诚实 《放射学实践》2005,20(10):861-864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PC机的CT肝脏灌注成像和定量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10例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合理建立双输入单隔室模型,通过去卷积运算,获得肝脏灌注参数,并绘出肝脏灌注图像。结果基于PC机的肝脏灌注成像和定量测量可真实反映肝组织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结论基于PC机的CT肝脏灌注成像和定量测量方法的初步研究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使用CT评价肝脂肪浸润和腹部脂肪体积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在门诊就诊的306位患者测量以下脂肪衰减指数:①肝实质衰减(CTLP);②肝与脾的衰减率(LS率);③肝衰减与脾衰减的不同(LSdif).腹部脂肪分为:全部脂肪(Total fat,TF)、内脏脂肪(Visceral fat,VF)和皮下脂肪(Subcuta-neous fat,SF).使用bivariate相关法评估3个脂肪衰减指数与TF、VF和SF的关系.结果 CTLP、LS率和LSdif与TF、VF和SF分别呈显著负相关.CTLP与TF、VF存在明显负相关(r值分别为-0.415和-0.434,P<0.001).CTLP与SF之间有较小的负相关性(r=-0.313,P<0.001).结论 肝脂肪浸润与腹部脂肪的量关系密切,并且内脏脂肪与脂肪肝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对其CT图像以及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灶均靠近手术切口处.6例完全位于脂肪层中,4例深达腹直肌,3例达腹膜.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灶,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楚,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在显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