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中专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控制乙肝传播提供依据.方法于2004年对宜春市某高校入学大、中专新生清晨空腹静脉采血,用ELA法检测HBsAg,HBsAg阳性者进一步用ELA法检测其它乙肝血清标记物和肝功能.结果检测2472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16.46%,男女差异无显著性.HBsAg阳性者中肝功能异常者26人占6.39%,大小三阳372例占91.40%.结论大中专学校新生人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和肝功能检测,对易感学生需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对已感染HBsAg并具有一定传染性的学生需生活隔离,并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对其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9例,HBsAb单阳性者114例,HBsAg单阳性者4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2例,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为95.3%;观察组婴儿12个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19例,HBsAb单阳性者53例,HBsAg单阳性者12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5例,婴儿乙肝感染率为19.2%;经统计学方法分析,χ2=11.65,P〈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结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对其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阻断组婴儿12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9例,HBsAb单阳性者114例,HBsAg单阳性者4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2例,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为95.3%;观察组婴儿12个月龄时乙肝两对半检测:全阴性者19例,HBsAb单阳性者53例,HBsAg单阳性者12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5例,婴儿乙肝感染率为19.2%;经统计学方法分析x^2=11.65,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采用HBIG与乙肝疫苗结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筛检出乙肝病人,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乙肝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和流行。方法对2006-2008级23306名新生进行抽血检测HHBsAg及ALT。单项ALT升高进一步检查,HBsAg阳性伴ALT升高的休学治疗。结果三届新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5.13%、4.57%、4.19%,总阳性率为4.81%。男生HBsAg阳性率为6.73%,女生HBsAg阳性率为2.14%,男女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34,P<0.01)。结论进行新生HBsAg阳性的筛检,掌握每届学生的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及现病人,对减少乙肝在校内传播及学生的健康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新生入学时普查乙肝和肝功能,极其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茂名卫校入学新生HBsAg携带及肝功能情况,以便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HBV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用ELISA法对842名新生统一进行HBsAg和ALT的检测,HBsAg阳性的进一步做乙肝5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842名新生HBsAg阳性率15.2%,男女新生携带率分别为13.8%和15.8%,ALT异常率0.05%;128例HBsAg阳性者中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6%、60.2%、52.3%、83.3%,ALT异常率3.1%。结论:新生HBsAg携带率较高,HBsAg阳性者中有3.1%的人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在学生中开展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对HBsAg阳性的学生进行跟踪检查和加强管理,减少新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周梅  周水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1):3029-3029
目的:了解茂名卫校入学新生HBsAg携带及肝功能情况,以便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减少和控制HBV在校园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用ELISA法对842名新生统一进行HBsAg和ALT的检测,HBsAg阳性的进一步做乙肝5项标志物的检测.结果:842名新生HBsAg阳性率15.2%,男女新生携带率分别为13.8%和15.8%,ALT异常率0.05%;128例HBsAg阳性者中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6%、60.2%、52.3%、83.3%,ALT异常率3.1%.结论:新生HBsAg携带率较高,HBsAg阳性者中有3.1%的人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在学生中开展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对HBsAg阳性的学生进行跟踪检查和加强管理,减少新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高校新生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高校学生新生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携带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乙肝在高校学生中传播.方法我们于2002年10-12月对长沙市部分高校入校新生进行了血清学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乙肝病毒感染者342人,感染率为7.98%.结论高校新生中乙肝病毒携带者所占的比例较高,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乙肝在学校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农六师地区大中专院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学校预防乙肝理论提供依据及对策.方法 对2004-2009级13272名入学新生用ELISA法测定HBsAg、乙肝抗原抗体系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 HBsAg阳性率为7.7%.结论 HBsAg阳性率为7.7%,与同期全国其他院校新生水平接近,高于新疆8月龄~15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入学大学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评价乙型肝炎疫苗在人群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所取的2876名新生血清的HBV五项血清标志物。在检测的同时,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乙肝病毒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检测的2876名学生中,HBsAg阳性率为4.62%,男生为5.71%,女生为3.67%,男女生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HBsAg阳性的五种模式中,以大三阳和小三阳为主,分别占31.58%和51.13%;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1756人,其中男性889人,接种率为61.99%,女性867人,接种率为60.12%,男女大学生差别无显著性(P>0.05)。其中检测出HBsAb阳性者872人(包括接种者和未接种者),阳性率为30.32%,在接种乙肝疫苗人群中检测到HBsAb阳性率为49.66%。结论:新生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较低下,应更大范围及时预防接种和加强接种乙肝疫苗,经常进行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校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肝在家族中传播的主要途径及乙肝疫苗的阻断作用。方法抽取本院2005年度检出的HBsAg阳性(1∶256),且HBeAg阳性的172例乙肝病例,采用ELISA法对家族成员进行HBsAg检测;对子女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HBsAg感染分布情况。结果127个乙肝家族HBsAg感染率达39.4%,患者配偶虽长期接触,HBsAg阳性率仅10.9%,患者夫妻的双方母亲总阳性率为41.3%(36.1%~57.1%),夫妻中女性阳性者,子女HBsAg阳性率(30.6%~33.3%)显著高于女性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子女接种乙肝疫苗后总阳性率(2.5%~4.9%)显著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患者子女的总阳性率(30.1%)。结论母婴传播是乙肝家族感染聚集的主要原因;密切生活接触不是乙肝家族高发的主要传播途径;乙肝疫苗在阻断乙肝家族垂直传播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商丘市渠园区、虞城县5740名中小学生调查接种史及检测HBsAg及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78.76%。接种乙肝疫苗学生的抗-HBs阳性率为74.96%,HBsAg阳性率为4.47%;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20.59%,HBsAg阳性率为20.42%。不同接种年限的HBsAg阳性率无差别。全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7.68%。结论 本市学生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但仍需提高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3至2008年福永街道暂住务工人员上岗前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和在不同年龄组分布情况,进一步探索有效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感染的措施。方法按照招工健康体检项目要求,对2003至2008年来福永街道暂住务工人员1239101人进行常规健康体检,采用ELISA常规的方法进行HBsAg筛选及肝功能检查。结果 2003至2008年累计检测暂住务工人员1239101人,HBsAg阳性者83327人,阳性率为6.72%。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年份间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阳性率(8.40%)高于女性(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30岁年龄组阳性率(9.70%),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结论福永街道暂住务工人员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已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新生入学体检测HBsAg和HBs-Ab,了解学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状态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者无应答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入学新生人群的HBsAg和HBs-Ab。结果体检总人数为1178人,其中HBsAg阳性170人,占14.43%,HBs-Ab阴性人数为246,占20.88%,经调查接种后抗体阴性者仍然有144人,占16.04%。结论通过调查了解新生中HBsAg携带者和接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有助于学生和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可能减少乙型肝炎病毒在校园内传播,对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无应答者提出合理的建议,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免疫状态,以便采取进一步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张士卿教授乃甘肃省名中医,其临证辨治悉遵仲景之大法,疏方投药尤善以经方化裁,将张士卿教授临床活用经方治疗儿科病案略举数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Hepatitis delta virus infection: a recently imported disease in New Zeal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a study of 565 hepatitis B antigen (HBsAg) positive persons from the Auckland region, antibody to the hepatitis delta virus was detected in 38. The largest number were in Samoans (61%) although the infection was present in some other Pacific Islanders. Among HBsAg positive healthy blood donors, antenatal patients and acute hepatitis patients between 3.8 and 4.8% were anti-delta positive; while 28% of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were positive suggesting an association between this disease and delta infection. Some positive results were also found in sera from intravenous drug addicts. By contrast, anti-delta was uncommon in New Zealand born Maoris or Europeans. Delta infection can be detected in some Pacific Islanders, some European immigrants as well as intravenous drug addicts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spread in an epidemic form to HBsAg carriers in the general community. Widespread 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is recommended to eventually reduce the number of HBsAg carriers in New Zealand.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妇产前经血传播疾病检测对助产士职业暴露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的产妇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并对助产士在这两年间所发生的职业暴露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521例,阳性牢16.35%抗-HCV阳性4例,阳性率0.13%;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0.03%;TRUST阳性12例,阳性率0.38%;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5例,暴露率7.9%;经过随防一年,未发生医院院内感染。结论产前检测经血传播性疾病可事先知晓产妇经血传播疾病的感染情况,使助产士更严格遵循安全的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自觉加强防护,对助产士职业暴露防治、对医院感染控制、对提高职业防护的依从性和执行率有着重要意义,大大降低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江门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4~12月本院收治的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0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一荧光探针法对HBV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生化学指标及肝功能损害差异进行分析。结果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142例B基因型,43例C基因型,15例BC混合型,不存在其他基因型;肝癌患者和重型肝炎患者中主要为B基因型,分别为90.0%和81.1%,明显高于HBsAg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C基因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B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江门地区HBV的基因型主要为B型、C型和BC混合型,其中B型基因主要存在于肝癌和严重肝病患者中。  相似文献   

18.
李光荣  蔡啸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5):2243-2243,2245
目的 探讨5'-核苷酸酶(5'-NT)评价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功能的作用.方法 检测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乙肝大三阳[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均阳性]患者50例(大三阳组)和小三阳(指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患者20例(小三阳组)血清中5'-N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进行t检验.结果 大三阳组患者血清5'-NT、ALT、AST、TBIL、GGT水平较对照组、小三阳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三阳组患者ALT、AST、GGT水乎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5'-NT、TBI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NT对乙肝患者的肝功能评价具有特异性,与其他肝功能指标协同测定可作为乙肝患者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观察治疗效果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及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情况。方法对206例无症状HBsAg阳性者进行ALT、乙型肝炎五项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检测。结果无症状HBsAg阳性者中有19.9%的患者存在ALT的异常,但造成ALT异常的因素与性别差异无关;在ALT异常的无症状HBsAg阳性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68.2%。结论对于临床无症状的HBsAg阳性人群应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常见模式及ALT的关系分析,探讨前S1抗原(PreS1)对病毒性乙型肝炎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HbsAg阳性血清449例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所有标志物均阴性的血清55例,采用ELISA法进行前S1抗原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检测,血清ALT用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检测。结果:HBsAg(+)+HBeAg(+)+HBcAb(+)、HBsAg(+)+HbeAb(+)+HbcAb(+)、HBsAg(+)加HBcAb(+)3种模式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93.8%,71.6%.76.9%。318例preS1-Ag阳性患者血清ALT≥46/L者占34.9%,而131例HBVpreS1-Ag阴性患者ALT≥46U/L者仅1.53%。结论:PreS1配合ALT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肝功能受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