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52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比术前明显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1例(73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术后随访6~11个月。结果 61例(73只眼)中有69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73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72±0.314)mm,术后前房深度(3.186±0.217)mm(P〈0.05)。66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 Hg,术后眼压(13.52±3.24)mm Hg(P〈0.05)。房角镜术后2个月检查有71只眼房角开放,术后6个月房角镜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64只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47例(56只眼),其中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2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4只眼.5只眼房角开放>180°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其余患者均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除2只眼外均同时植入可折叠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49只眼,其余7只眼用药或再手术后眼压得到控制;术后视力仅3只眼仍为光感,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提高;54只眼前房形成良好,2只眼前房形成迟缓,经治疗后恢复.结论 对于初次发病、房角开放>180.、晶状体混浊加重瞳孔阻滞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联合术既能有效控制眼压又能改善视力,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也减少了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惠玲  张自峰  王雨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47-224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36例4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分别详细记录患者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底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mo~2a,43眼(93.5%)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44眼(95.7%)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术后眼压<21mmHg。35例46眼患者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2.1±0.3mm,术后平均3.8±0.4mm,术后所有患者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关闭的前房角也有不同程度的开放。6眼(13.0%)角膜水肿,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7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角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手术前后的房角状态,眼压,中央前房深度,视力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随访3~24mo术后房角状态与术前比有3眼大部分开放,余房角均开放,随访期内未见房角关闭及粘连范围扩大,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3±4.1)mmHg,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4±3.2)mmHg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2.0±0.3)mm,增加到术后的(3.2±0.4)mm,视力除2眼有视神经萎缩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是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例(37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行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状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随访3~24个月.术后视力除2眼有视神经萎缩外,余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31±4.13)mm Hg(1 mm Hg=0.133 kPa),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42±3.22)mm Hg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P<0.01),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2.0±0.3)mm,增加到术后的(3.2±0.4)mm,房角状态与术前相比有3眼大部分开放,余房角均开放.结论 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同顾分析26例3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的变化情况.术后随访12~ 24个月.结果 除1例有黄斑囊样变性,视力无提高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最佳矫正视力达0.1~0.4者10只眼(33.3%),0.5~0.8者18只眼(60%),大于1.0者2只眼(6.7%).1只眼术后第一天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给予降眼压治疗,3d后降至正常.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因术前眼压高,术后炎症反应重,出现虹膜后粘连及房角广泛粘连,眼压升高,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理想,半年后行小梁切除术,眼压降至正常.2只眼术后需局部用1种降眼压药,其余患者不用任何药物眼压均在13~18 mm Hg之间.所有患者术后中央前房加深,由术前平均(1.65±0.36) mm增加到术后(2.57±0.46) mm,房角关闭或粘连不同程度开放.主要并发症有轻度角膜水肿及虹膜炎症反应.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够不同程度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有效降低眼压,提高患者视力,是治疗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收住我院资料完整的35例(3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2&#177;1.6)。对手术前后的房角形态、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超声乳化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中央前房加深,原来狭窄的房角增宽,关闭的房角部分开放。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共112例(120眼),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房角关闭区域用粘弹剂和手指按压进行钝性分离.观察手术前后的房角及前房变化、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随访6月.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120眼手术顺利,术后追踪6月,全部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房角开放,中央前房加深,眼压控制良好,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具体适应证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跟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22只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房角关闭小于1/2者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关闭大于1/2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随访22只眼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平均眼压为(12.1±3.9)mmHg,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视力0.5及以上者16只眼,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增加,19只眼术后房角全部开放。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安全、降眼压确切、增进视力和开放房角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收治且随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25只眼),眼压控制后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最长5年。结果,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者24只眼(占96%)。所有病例均维持稳定视力。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解除因晶状体因素所致的瞳孔阻滞,使粘连、关闭的房角重新开放,可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选择性治疗方法,远期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对28例(32眼)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实施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3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0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全部患者前房深度均明显增加。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绝大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是有效的,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或术中辅助降压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效果。

方法:收治87例9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时眼压均在45.0mmHg以上,术前通过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处理,眼压能降至25.0mmHg以下者于降压后2~3d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60眼),如眼压依然高于30.0mmHg且前房深度尚可者,术前先行前房穿刺降压并于降压后1~2d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前房角分离术(25眼),如药物降压后眼压仍高于35.0mmHg且前房较浅,则手术时行玻璃体腔穿刺抽取部分玻璃体腔液后再前房穿刺实现降眼压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前房角分离术(7眼)。对术前检查和术后6mo随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及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等。

结果:随访6mo~2a,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均可控制在20.0mmHg以下,其中有2眼在6mo时需20g/L卡替洛尔滴眼液点眼。术前视力均低于0.3,术后视力:<0.1者5眼,0.1~0.3者22眼,<0.3~0.5者50眼,>0.5者15眼。前房及房角:术后前房均明显加深,房角全部开放者8眼,开放大于270度者23眼,开放≥180度者56眼,开放<180度者5眼。术后并发症:60眼出现较明显的前房反应,其中有16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急性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良好的疗效,能及时控制眼压并挽救患者的视功能。前房穿刺或玻璃体穿刺是术前眼压控制不良者有效降眼压手段,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56例56眼均在表面麻醉+球后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仅5眼在4d内眼压轻度增高(25~30mmHg),经治疗后眼压降至20mmHg以下,随访3~24mo眼压正常。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达0.3~0.8,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5.
PURPOSE: To report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ed phacoemulsification,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d limited goniosynechialysis, followed by diode 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cataract and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METHODS: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 total synechial angle closure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s higher than 21 mm Hg on maximally tolerated medications, and concurrent cataract, underwent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d goniosynechialysis followed by diode 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 to the inferior half of the angle. Intraoperative complications,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intraocular pressure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Seven eyes of seven patients received the operation, and the mean follow-up was 8.9 months (range, 2-16 months). The mean pre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33.0 +/- 4.8 mm Hg. The mean postoperative intraocular pressure at most recent follow-up was 13.3 +/- 2.9 mm Hg. The absolute success rate (intraocular pressure less than 21 mm Hg without medication) was 100%. The visual acuity of all eyes improved by more than two Snellen line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cluded intraocular pressure spike, hyphema, and transient corneal decompensation. CONCLUSION: It appears that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combined with inferior 180 degree goniosynechialysis followed by diode 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surgical procedure for treating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 with total synechial angle closure and catara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仅3眼在1wk内眼压轻度增高(22~28mmHg),经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随访3~12mo眼压正常。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华  唐炘  孙霞  王宁利 《眼科》2014,23(1):18-21
【摘要】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IOL)植入联合内窥镜指导下的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53例55眼房角关闭180度以上、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方法 患者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IOL植入后行内窥镜指导的房角分离术。先用黏弹剂行房角分离后用内窥镜检查房角未开放的时钟范围,对未分开部位,内窥镜下用黏弹剂针头进行第二次钝性房角分离。比较两次房角分离后房角未分开范围。术后随访3个月。术前C/D值与第一次房角分离后未分开钟点数进行相关分析。主要指标 视力、眼压、房角粘连范围。结果 第一次用黏弹剂房角分离后,55眼中房角全部开放13眼(23.6%),房角关闭1~3个钟点13眼(23.6%),4~5个钟点16眼(29.1%),≥6个钟点13眼(23.6%)。第二次房角分离后55眼中24(43.6%)眼房角全部开放,房角关闭1~3个钟点23眼(42.0%),4~5个钟点4眼(7.2%),≥6个钟点4眼(7.2%)。术前平均眼压(25.6±10.9)mmHg,术后3个月(15.7±6.3)mmHg(P=0.000)。C/D值与第一次房角分离后的未开放钟点数成正相关(r=0.892,P=0.000)。术前用局部降眼压药(3.0±0.7)种,术后3个月仅1例需用2种局部降眼压药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内窥镜指导下的房角分离术可明显提高房角分离术的成功率,内窥镜下术者更方便观察房角结构。(眼科,2014, 23: 18-21)  相似文献   

18.
晶状体超声乳化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2例(89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加房角分离术治疗,随访3~6个月,平均4.2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明显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房角镜下见术后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前房加深.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加房角分离术可有效提高视力,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并开放房角,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22眼)。男12例(14眼),女8例(8眼)。年龄64~85岁,平均(76.80±3.12)岁。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所有手术由同一医师完成,均采取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周边前房深度及房角的变化情况,随访3~12个月。结果患眼术前眼压范围7.8~30.013]mHg,平均(18.91±5.48)mmHg,术后平均(11.81±2.90)mmHg,t值4.7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眼压较术前显著性降低。术前BCVA≤0.1者7眼,占31.80%,术后BCVA≤0.5者12眼,占54.5%,术后视力明显提高。术前周边前房深度〈1/2CT者18眼,术后22眼周边前房深度≥1CT,虹膜平坦,周边膨隆消失。术后房角关闭所在象限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2眼出现前房渗出.虹膜部分后粘连,1眼发生后囊破裂,未发生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