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血小板及体积参数引起血液高凝的原因。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2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小板计数及体积参数。结果:NS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分布直方图明显左移,体积均-性增强。结论:提示血小板增多及体积参数改变是导致NS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妊高征病情与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参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红细胞比容和血小板参数在预测及判断妊高征病程的价值。方法:应用日本Sysmex F-820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44例正常妊娠,23例轻度,19例中度及22例重度妊高征妇女进行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数测定。结果:妊高征HCT值比正常孕妇明显升高,且随着妊高征病情的加理而增高。重度妊高征PLT值比正常孕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MEK-6108K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15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 各型肝炎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比号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且随着病情进展,PLT、PCT降低愈明显,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增大。结论血小板卤项参数的测定对估计病毒性肝炎的发展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宋莉莉  焦占元 《四川医学》1996,17(3):172-173
西宁地区小儿血小板4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调查与分析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810000)宋莉莉,焦占元随着医疗诊断手段的不断进展,临床上将更多地利用血小板4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血细胞参数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56例血瘀证患者(血瘀证组)及6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配宽度(PDW)及全血比粘度(BV)、红细胞变形能力(ED)、血小板聚集率(PAP)、甲皱微循环速度(NMS)。结果血瘀证组显著差异于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血瘀证组前4项指标与血液流变学呈直线相关性,探讨其内在联系,提示MCV、RDW-cv、MPV、PDW增高是血瘀证形成的红细胞与血小板形态学基础因素。  相似文献   

6.
毓明涛  关键 《吉林医学》1998,19(4):232-233
应用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0例。有效率为85%(17/20),出血症状迅速控制,血小板计数2周内上升到正常水平。同时检测了治疗前后血清可溶笥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结果提示:IVIG对ITP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血小板体积和血浆vWF、t-PA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和血浆vWF、t-PA水平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血小板体积,ELISA法测vWF,发色底物法测t-PA。结果:脑梗塞组的血小板体积较脑出血组及对照组明显为大,且急性期与恢复期无差别。脑梗塞组vWF较对照组和脑出血组明显为高(P〈0.01),较出血组和对照组明显为低(P〈0.01),血小板体积和vWF呈正相关,与t-P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9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脂质代谢紊乱机制。方法测定了68例小儿NS及 120例健康对照组 7项血脂指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检测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并采用SDS-PAGE检测NS组尿蛋白类型。结果所有7项指标在携不同 ApoE等位基因(Apoε2、A poε3及 Apoε4)的患儿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5),而携Apoε3等位基因型的选择性蛋白尿(SPU)组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同型的非选择性蛋白尿组(NSPU)( P< 0. 05)。 NSPU组的 Apoε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组( 12.96% vs 5. 00%, P< 0. 05)。结论小儿原发性 NS的脂质紊乱主要与其蛋白代谢异常有关而与ApoE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关系。但携 Apoε2等位基因的 NSPU患儿有进行性肾脏损害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计数(PLT)是反映血小板生成与衰亡的指标,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是反映巨核细胞增生和血小板生成的参数。血小板压积(PCT)是反映血小板总容积的参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差异程度的参数,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测定,以探讨其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及在临床上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36±7-89岁,均为肝炎后性肝硬化。对照组:正常人60例,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37±6-58岁。…  相似文献   

10.
采用SysmexK-1000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地68例肝炎肝硬变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PLT)、平均上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降低(P均〈0.01)。合并上消道出血的患者,MPV及PCT比无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显著降低(P〈0.05)。提示血以分析4项参数对肝炎肝硬变口才血以功能及出凝血机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对患者PLT及MPV减少的机理进行了初步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μp-140)水平的变化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了24例PNS病人和20例正常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末梢血小板(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定量、血及尿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PLT、血浆Fib、尿FDP水平明显升高(P<0.01)。PNS病人血浆GMP-140水平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γ=0.56,P<0.01)。结果:血浆GMP-140水平是反映血小板活化的良好指标,血小板活化与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肾病综合征患脂蛋白水平的因素,并比较不同病理类NS的LP(a),方法:分析57例原发性NS和65例肾炎患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NS患的LP(a)为(743±537)mg·L^-1。较对照组(208±161)mg·L^-1明显升高(P〈0.001);10例NS患在缓解后LP的LP(a)水平明显下降。NS组患的LP(a)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正相关(r=0.38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研究了5-羟色胺(5-HT)、P物质(SP)、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神经肽Y(NPY)阳性神经元在大鼠旁巨细胞外侧核(PGCL)的分布。结果表明:5-HT、SP和L-ENK阳性细胞较多,从PGCL的吻端至尾端呈柱状分布,5-HT阳性细胞较靠近延髓腹侧表面和内侧,SP和LENK阳性细胞分布的范围较广,靠近外侧;NPY阳性细胞较少,多集中在PGCL的尾侧至中分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清Lp(a)测定的意义,方法:测定15例NS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清中Lp(a),TG,TC,LDL-C和HDL-C含量,分别采用ELISA法,酶法,聚乙烯硫酸沉淀法和磷钨酸-镁沉淀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组血清LP(a)浓度明显升高(P〈0.001);TG浓度增高(P〈0.05),TC,LDL-C,HDL-C两组间无差异(P〉0.05),Lp(a)与其它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重组成干扰素α-2a(rIFNα-2a)对CITP患者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CITP)患者骨髓巨核祖细胞增殖和成熟的影响,采用血浆凝块法培养33例巨核祖细胞,经SZ-21单克隆抗体和ABC试剂盒染色后计数其集落,用图象分析仪测定巨细胞的直径、面积和黑度值,并与25例健康人(对照组)比较。结果:CITP组患者的巨核祖细胞面积和直径均低于对照组,但集落数正常:rIFNα-2a在体外对患者巨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4项参数参考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4项参数参考值的探讨石晶于素云张丽霞(第一临床学院检验科,沈阳110001)关键词血小板;参数;CFLL-DY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已由最初的单纯血小板计数(PLT)发展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患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的因素,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NS的LP(a)。方法:分析57例原发性NS和65例肾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NS患者的LP(a)为(743±537)mg·L-1,较对照组(208±161)mg·L-1明显升高(P<0.001);10例NS患者在缓解后LP(a)水平明显下降。NS组患者的LP(a)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正相关(r=0.38,0.43,0.33,P<0.001),与血浆白蛋白浓度负相关(r=-0.34,P<0.00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或IgA肾病患者的LP(a)(942±690)mg·L-1较膜性肾病患者的LP(a)(566±311)mg·L-1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LP(a)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合成增加,LP(a)不仅被动升高,可能也是加重肾小球损伤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BN5202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未进行缺血及药物治疗;缺血再灌注组行40min缺血,然后行120min再灌注;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治疗组行40min缺血,120min再灌注,再灌注时给予BN52021(10mg/kg),比较各组血清SGPT、SGOT、AKP及γ-GT,肝脏的细胞能荷。结果:用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治疗组血清SGPT、SGOT、AKP、γ GT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能荷水平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BN52021用于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可减少肝脏的损害,提示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BN52021有可能用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氨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例ASAⅠ ̄Ⅱ级小儿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氯胺酮组(P组,n=10例);r-羟丁酸钠-氯胺铜组(H组N=10例)。结果P组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明显小于H组,苏醒性,副作用少,结论:异丙酚-氯胺酮复合液微量泵持续输注用于小儿手术,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PLT、MPV和PDW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尿毒症对骨髓血小板生成的影响,我们用COULTER-JT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了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健康人对照,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经临床确诊为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