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脉搏波时域特征与血压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基于脉搏波的原理和动脉弹性腔理论,研究脉搏波的时间参数、面积参数、主波高度、上升沿平均斜率等参数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出相关性较好的参数,为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检测血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健康个体运动改变血压,在相同时间间隔内,采集血压以及对应时刻的脉搏波,分析脉搏波时域特征参数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压与脉搏波主峰高度H、波形特征量K、面积参数和时间参数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血压与脉搏波特征参数之间存在特定的相关关系,提供了利用脉搏波特征参数检测血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射血,使动脉血压从基础舒张压上升到最高值,构成收缩压的上升部份,收缩压上升部份的幅度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它的斜率即为收缩压上升速率。脉压已有较多研究,但对收缩压上升速率(斜率)研究甚少,本文拟通过研究动脉收缩压上升速率与动脉血压间的关系,探讨动脉收缩压上升速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 ,心室收缩射血 ,使动脉血压从基础舒张压上升到最高值 ,构成收缩压的上升部份 ,收缩压上升部份的幅度是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差值 ,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 ) [1] 。它的斜率即为收缩压上升速率。脉压已有较多研究 ,但对收缩压上升速率 (斜率 )研究甚少 ,本文拟通过研究动脉收缩压上升速率与动脉血压间的关系 ,探讨动脉收缩压上升速率的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择期腹部外科手术病人 40例 ,男 2 0例 ,女2 0例 ,年龄 2 0~ 5 5岁 ,体重 45~ 5 5kg,麻醉前病人全身情况分级 (ASA)为 1~ 2级 ,无高血压、心脏病。1 2 动脉收缩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量不同周龄自发性高血压(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血流量及血流速,为SHR及有关高血压方面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方法 采用CODATM无创血压仪,测量34只8~15 周龄SHR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心率、血流量及血流速.在最后一周测量完血压值后,采用45 mg/kg的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动物,进行处死.采取胸主动脉、肺、肾、心脏和大脑,经10%的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进行HE染色.结果 8~15 周龄SHR的收缩压和心率值在各周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张压的比较中,第8 周与第15 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平均压的比较中,第8 周与第15 周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组织学观察中,40%的心肌细胞变性.结论 SHR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压随周龄的增加均有上升的趋势.而心率、血流速及血流量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各周存在一定的波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部动脉有创测量血压值与常规袖带血压数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在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时,通过有创血压测量的方法测定颈部动脉及肱动脉的血压值,同时用常规袖带测量上肢血压,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结果 颈总动脉与椎动脉收缩压与上肢袖带测量的收缩压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颈总动脉、椎动脉舒张压与上肢袖带测量的舒张压之间未见差异;肱动脉有创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与上肢袖带测量血压值均无差异,但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之间可能有所不同.结论 颈总动脉、椎动脉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与相应的上肢袖带血压测量值之间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有创动脉血压为参考,研究血压监护仪、台式汞柱血压计血压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临床需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各自的测量标准,分别采用血压监护仪、台式汞柱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血压的收缩压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血压监护仪相关性更强;舒张压直接测量值与间接测量值也有显著相关性(P<0.05),以变音为准的台式汞柱间接测量值相关性更强。结论:间接测量动脉血压可以反映动脉血压的实际水平,但收缩压与动脉实际血压相关性最好,尤其是血压监护仪;台式汞柱血压计以变音为准的舒张压更能反映血压的实际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脂代谢对动态血压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1999年9月-2002年lO月住院进行过动态血压监测及血糖、血脂检查的中老年患者,用多元线性回归(Forward法)分析血糖、血脂7项指标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血压变异的相关性。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载脂蛋白A(apoA)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之间有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脂蛋白(a)[Lp(a)]和收缩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之间有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而血糖和血脂7项指标中的其余各项指标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上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血糖、血脂和血压变异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apoA、Lp(a)和血压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apoA、Lp(a)对血压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100例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渝平  徐幸  岳瑞华 《重庆医学》2005,34(4):530-53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24h动态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左室质量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收缩压变异度、收缩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密切相关,而舒张压、舒张压变异度、舒张压负荷值与左室质量指数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及其负荷值和变异性对左室肥厚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3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1 400cm/s)87例,baPWV升高组(baPWV≥1 400 cm/s)2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患者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baPWV正常组(P<0.05),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baPWV呈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晨峰组(MBPS组,83例)和非晨峰组(Non-MBPS组,97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分析两组间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差异,并分别分析两组中的血浆ET、AngⅡ水平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82.53±12.24),(78.82±32.47)pg/ml〕高于Non-MBPS组〔(75.56±3.74),(59.34±31.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BPS组中,血浆ET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清晨舒张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性;血浆AngⅡ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性。Non-MBPS组血浆ET、AngⅡ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明显高于Non-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可能与清晨血压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和颈-桡脉搏波速度(c-rPWV)的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PSG监测者160例,正常对照组?OSAHS组?高血压组?OSAHS合并高血压组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应用脉搏波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c-fPWV及c-rPWV,分别作为反映中央弹性大动脉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分析影响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T组?OSAHS组?OSAHS+HT组c-fPWV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23.056,P < 0.05),且OSAHS+HT组高于HT组(P < 0.01);HT组?OSAHS+HT组c-rPWV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1)?简单分析?偏相关分析都显示c-fPWV与c-rPWV之间显著相关(P均< 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c-fPWV与年龄?收缩压?心率呈正相关,与女性呈负相关(R2 = 0.537,P = 0.000);c-rPWV与舒张压呈正相关(R2 = 0.052,P = 0.041)?结论:随着OSAHS病情加重,c-fPWV增高,OSAHS合并高血压存在更明显的动脉硬度增加?c-fPWV与性别?年龄?心率?收缩压等具有相关性,c-rPWV与舒张压有相关性?PWV可作为OSAHS患者血管早期病变检测及评估的功能指标,大动脉弹性功能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印建荣  李东野 《现代医学》2012,40(3):272-275
目的:研究动脉内血压脉动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血压脉动指数的因素。方法:选择215例拟诊冠心病的患者,经右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检查,计算Gensini积分;同步记录升主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血压参数,并计算相关脉动指数,结合年龄、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及超声心动图等参数,研究动脉内血压脉动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动脉内血压脉动指数的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年龄、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心脉动指数、中心脉压、肱动脉脉压、肱动脉脉动指数、射血分数均与Gensini积分相关(P<0.05),动脉内血压脉动指数主要与年龄和女性呈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414,P=0.01)和肱动脉脉动指数(β=0.287,P=0.04)对冠心病有独立的预测价值。结论:动脉内肱动脉血压脉动指数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是冠心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接受定期健康体检符合入选条件的750例健康体检者为受试者,测定其双侧baPWV,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baPWV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动脉血压、踝肱指数及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并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最终716例资料完整的受试者平均baPWV为(1224±162)cm/s;其中男503例,平均baPWV为(1257±159)cm/s;女213例,平均baPWV为(1144±14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baPWV的独立相关因素,线性回归方程为:双侧平均baPWV=6.635×年龄+7.285×平均动脉压+2.682×同型半胱氨酸浓度-64.334×性别(男性=0,女性=1)+347.500。结论性别、年龄、平均动脉压以及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baPWV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平均动脉压(MAP)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979例,应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右上臂血压,计算MAP,采用三分位数法分为低MAP组(MAP<92.4 mmHg,n=327),中MAP组(92.4 mmHg≤MAP<102.4 mmHg,n=32...  相似文献   

15.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方法: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56例健康老年人、79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和50例老年双期高血压(SADH)患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作为衡量大动脉弹性的指标。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baPWV显著高于老年双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老年人(P〈0.05,P〈0.01);baPWV与收缩压(r=0.467,P=.000)和年龄(r=0.460,P=-0.000)呈显著正相关,收缩压和年龄是baPWV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随着年龄的升高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Wave Intensity(WI)技术检测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参数与血瘀证积分的相关性。方法用ALOKA Prosoundα1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119例高血压基础病患者,及62例健康对照者,获取颈总动脉β(僵硬度)、Ep(弹性模量)、AC(顺应性)、AI(增大指数)、PWVβ(β值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WI值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数据,并评估血瘀证积分。结果高血压组β、Ep、AI、PWVβ、PWV-WI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均值,而AC均值低于对照组均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血瘀证积分与β、Ep、PWVβ、PWV-WI值与呈正相关(分别为r=0.750,P<0.001;r=0.776,P<0.001;r=0.870,P<0.001;r=0.418,P<0.001),与AC呈负相关(r=-0.7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证积分与AI无明显相关(r=0.023,P=0.800)。结论基于Wave Intensity技术检测的动脉弹性参数能较准确反映血瘀证程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成年双生子人群中探索与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存在相关性的DNA甲基化位点。方法:研究人群来自中国双生子登记系统,共476名双生子,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及疾病状况等信息,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信息,使用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450 BeadChip芯片对外周全血进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混合效应模型在全基因组范围寻找与血压指标存在相关性的DNA甲基化位点,显著性水平为错误发现阳性位点率<0.05。结果:经过数据质量控制最终纳入465名双生子(122对同卵双生子,104对异卵双生子,13对双生子的其中之一),年龄(44.8±13.2)岁,男性多于女性,同卵略多于异卵,目前吸烟和目前规律饮酒者所占比例均大于30%。所有双生子个体均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与血压指标相关分析,经多重校正后未发现显著的甲基化位点,但位于10号染色体的cg07761116在3个血压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相关分析中的P值相对较小, 提示其可能是一个与血压相关的位点。还有7个位点在两个血压指标相关分析中的P值较小,所在基因与神经发育、蛋白质稳态、炎症反应等功能相关。结论:没有明确证据支持与血压水平存在相关性的甲基化位点,可能由于样本量不足等原因,可以为后续开展类似的双生子研究提供参考,后续研究可以关注10号染色体上的cg07761116及其他P值较小的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随诊间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TIA、心肌梗死者史共4554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动脉硬化监测,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随诊间SBPV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1)SBPV≥9.67 mmHg组人群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Lghs-CRP、baPWV均大于SBPV<9.67 mmHg组;(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因素后,baPWV随SBPV的增加而升高,两者呈正相关(R2=0.528,P<0.01),SBPV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5.396 cm/s,男性、女性人群baPWV均与SBPV呈正相关(分别为R2=0.528,P<0.01),SBPV每增加1 mmHg,baPWV增加5.396 cm/s,男性、女性人群baPWV均与SBPV呈正相关(分别为R2=0.468,R2=0.468,R2=0.607,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baPWV与随诊间SBPV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7月至8月底选取自然人群2095例;通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超重或肥胖,将其中达到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的93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ankle-brachial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以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动脉僵硬度组与动脉僵硬度正常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等变量间均存在差异。(2)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有:年龄(r=0.546,P=0.000)、腹围(r=0.148,P=0.000)、收缩压(r=0.520,P=0.000)、舒张压(r=0.275,P=0.000)、总胆固醇(r=0.126,P=0.000)、空腹血糖(r=0.218,P=0.000)、糖化血红蛋白(r=0.172,P=0.000)等。(3)在调整性别、BMI、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肾功能后,与baPWV呈独立相关的变量是高血压史(OR=3.996,P=0.000,95%CI:2.821~5.661)、甘油三酯(OR=1.428,P=0.000,95%CI:1.201~1.698)、年龄(老年与非老年)(OR=5.35,P=0.000,95%CI:3.728~7.676)。结论年龄、高血压史、三酰甘油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实施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多指标监测 ,在无创血压 (none invasivebloodpressure ,NIBP)无法监测时 ,创造条件进行有创血压 (invasivebloodpressure ,IBP)监测 ,并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 12例特重、4例重度烧伤病人桡动脉 6次、足背动脉 12次、股动脉 2次、肱动脉 1次 ,应用聚四氟乙烯套管针进行动脉穿刺 ,通过充满肝素盐水的专用测压管道与监护仪相连进行测压。通过观察动脉搏动波形及血压数值 ,对病人血压实行动态监护 ,并与同体无创血压对比。结果 :有创血压的实施克服了无创压监测的不足 ,使对肢体严重烧伤的病人监测成为可能 ,且可连续监测血压数值及变化。一般来说 ,IBP较NIBP高 5~ 2 0mmHg ,但与无创压的变化同步 ,相关性较好。结论 :有创动脉压监测因可显示动脉波形和数值的动态变化 ,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 ,灵敏度大于无创压监测 ,在严重烧伤病人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