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康口服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继发神经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5-09至2016-09住院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脑康口服液,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NIHSS评分、MBI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各检测值。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28 d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11.07±2.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4.95±1.85)分,MBI评分研究组(41.58±15.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6.24±13.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血液流变学各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康口服液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变化,同时测定脑脊液、血浆、下丘脑、大脑皮层、小脑及延髓中内皮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在SAH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死亡率和病残率高的重要原因。目前,对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仍在研究中,认为其发生原因可能与CSF中的儿茶酚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F_2、E_2、纤维蛋白 相似文献
4.
CT血管造影在诊断颅脑外伤患者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血管造影 (CTA)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并可同时显示邻近脑组织 ,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 [1 - 6] 。目前国内外尚无采用CTA判断颅脑外伤患者伤后脑血管状态的报道 ,笔者对 1 9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了CTA检查。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9~ 1 2月 ,对1 9例脑外伤患者进行了CTA检查 ,男 1 0例 ,女 9例 ;年龄 1 2~ 61岁 ,平均 37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1 3~ 1 5分 5例 ,GCS 8~ 1 2分 5例 ,GCS 3~ 7分 9例。其中脑挫裂伤 1 6例 ,硬膜外血肿 2例 ,硬膜下血肿 3例 ,脑内… 相似文献
5.
6.
脑血管痉挛高峰期栓塞破裂脑动脉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高峰期栓塞破裂脑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37例在CVS期(破裂后4~14d)进行的血管内治疗病例资料,分析其特点。A组14例在脑血管造影上可见CVS;B组23例无CVS。除2例外,余均为破裂第4天起入院。均在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格拉斯哥后果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结果 A组中有2例因微导管无法通过载瘤动脉而放弃,余12例成功地进行了动脉瘤栓塞和动脉内罂粟碱注射,并有3例行球囊成形术,该12例患者3个月时GOS评分优良7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B组患者均成功地接受了栓塞术,GOS优良18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 CVS期并不都伴发CVS,在CVS期进行血管内治疗并不增加危险,可同时治疗动脉瘤和伴发的CVS,可降低因等待手术而发生的院内再出血和改善CV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患者 男 ,35岁 ,2个月前交通伤后头面部着地 ,当时有双鼻道流血性液体 ,短暂昏迷。CT检查 :左额颞硬膜外小血肿 ,脑挫裂伤 ,颅底骨折。经保守治疗 ,1周后脑脊液鼻漏停止 ,住院 2 0d痊愈出院。出院 2 0余天后出现额部隐痛伴左侧鼻道流清亮液体 ,晨起时多 ,初为数滴 ,半个月后达每日 15ml左右。自感流液时有微小声响由鼻根部向上移动 ,摇头时自觉颅内有响动。头痛逐渐加重 ,伴有情绪易激动、记忆力差表现。无发热、咳嗽、打喷嚏。检查左侧嗅觉减退 ,鼻漏液糖定性 ( ) ,MRI示左额叶 6 .5cm× 5cm× 4.5cm葫芦样、底部呈漏斗状… 相似文献
9.
10.
患者女,26岁。因吸入大量氮气昏迷入院。经抢救后苏醒,治疗1周后感头昏、头痛、四肢无力,遂行MRI检查。MRI平扫示:双侧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像上呈稍高信号(图1、2)。其余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簧圈在脑血管痉挛期 (4~ 14d)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 0 0 4年 3~ 8月共栓塞颅内动脉瘤 14例 ,其中颈内动脉瘤 1例 ,后交通动脉瘤 8例 ,前交通动脉瘤5例 ,所有患者均在 4~ 14d内采用DCS MATRIX材料进行栓塞。结果 11例栓塞 10 0 % ,2例栓塞 70 %~ 90 % ,1例栓塞 5 0 % ;其中有 6例发现有脑血管痉挛。结论 在脑血管痉挛期 ,血管内栓塞动脉瘤也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笔者收治单纯额颞叶底部脑挫裂伤24例,存活20例,无明显后遗症。死亡4例(左侧1例,右侧3例),分别在伤后4,5,5,8天逐渐清醒的情况下病情突然恶化,很快死亡。该4例中,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2例。因病情相似,现就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各1例介绍如下。例1,男,28岁。因交通伤致持续昏迷2小时入院,CT示右额颞叶底部脑挫裂伤,GCS计分为7分。右眶周瘀血,右瞳孔5mm,对光反射消失;左瞳孔3mm,对光反射灵敏;颈软,四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腱反射对称存在,生理反射存在,左侧Babinski征( )。诊断:脑挫裂伤,颅底骨折。给予脱水、止血、激素等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脑血管痉挛栓塞术后观察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本组36例颅内动脉合并脏血管痉挛患者入院72h内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前、术中常规罂粟硷30mg/10ml持续静脉内泵入,术后持续泵入3d,给予尼莫通抗血管痉挛。术后第2天开始实施三高疗法,术后常规腰大池引流,放出血性脑脊液。结果:本组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32例恢复良好(可恢复工作,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持续昏迷自动出院;2例中度致残(轻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但生活能自理)。结论:利用护理手段干预4方面中的可控因素,如平均动脉压、颅内压、中心静脉压、血流速度(血液稀释度),使其控制在预设定目标范围内可保证脑的有效灌注压,预防CV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大鼠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同时研究这种脑损害的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理。材料与方法 通过建立海洛因依赖及中毒性脑损害大鼠模型 ,观察其脑部光镜与电镜改变 ,总结这种脑损害的病理变化规律。结果 成功建立海洛因依赖及中毒性脑损害大鼠模型。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大鼠光镜与电镜表现 :(1)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累加剂量 4 336mg/kg体重组与 1931mg/kg体重组或盐水对照组之间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死亡数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2 4及P =0 .0 32 ,均P <0 .0 5 ) ;(2 )海马CA1 4区光镜下主要表现神经细胞固缩坏死 ,数量减少不明显 ;(3)小脑浦肯野细胞大量固缩变性 ,部分坏死及脱失 ;(4 )首次发现海洛因中毒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周围基质溶解破坏 ;(5 )大鼠大脑及小脑髓鞘轻度变性 ,但未见典型脱髓鞘改变。结论 建立海洛因依赖及中毒动物模型可以有效地研究海洛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损害。大鼠海洛因中毒性脑损害病理改变主要是多部位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及微血管基质的溶解破坏。长期海洛因滥用引起大脑持续低氧状态及海洛因直接损害可能是两大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痉挛高峰期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痉挛 (CVS)高峰期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 37例在CVS期 (破裂后 4~ 14d)进行的血管内治疗 ,A组 14例在脑血管造影上可见CVS ;B组 2 3例无CVS。除 2例外 ,余均为破裂第 4天起入院。结果 A组中有 2例因微导管芜法通过载瘤动脉而放弃 ,余 12例成功地进行了动脉瘤栓塞和动脉内罂粟碱注射 ,并有 3例行球囊成形术 ,该 12例患者病后 3个月时格拉斯哥后果评分 (GOS)优良 7例、中残 2例、重残 1例、死亡 2例。B组患者均成功地接受了栓塞术 ,GOS优良 18例、中残 2例、重残 2例、死亡 1例。结论 所谓的CVS期并不都伴发CVS ,在CVS期进行血管内治疗并不增加危险 ,可同时治疗动脉瘤和伴发的CVS ,可降低因等待手术而发生的院内再出血和改善CV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