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CT检查技术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CT检查技术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T直接增强扫描、CT窗技术和应用CT扫描参数对95例癌症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并进行观察和照相.再由CT诊断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靶区轮廓、身体轮廓、敏感器官体积.结果:①5例患者未行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欠佳,其余90例行直接增强扫描病灶显示率达100%.②窄窗仅清楚显示病灶,对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物显示欠佳,而宽窗则相反,只有中间窗可同时显示两者且显示率达100%.结论:①增强CT定位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密度、轮廓和边缘,尤以增强2~4 min内显影最佳,更利于勾画病灶的体积;②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能同时显示病灶、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点.  相似文献   

2.
近十几年来,由于CT检查的速度快、简易和准确性,已逐步成为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首选检查方法。根据胆系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和性质的特殊性,其扫描方法与其它脏器CT扫描存在明显差别,为提高影像准确率,对扫描技术人员在图象分析、技术操作方面要求更高。本文根据扫描实例,就其扫描技术因素探讨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组收集黄疽患者71例,年龄26~59岁。经CT扫描诊断为梗阻性黄疽。扫描条件与显示参数:120kV,400mA,3.0s扫描时间,340X340重建矩阵,5mm层厚,5mm层间距,窗位35~40、窗宽250~300,保留原始数据和不修改条件连续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CT检查技术在三维适形放疗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CT直接增强扫描、CT窗技术和应用CT描参数对95例癌症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CT定位并进行观察和照相。再由CT诊断医师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靶区轮廓,身体轮廓,敏感器官体积。结果:(1)5例患者未行增强显示病灶欠佳,其余90例行直接增强扫描病灶显示率达100%。(2)窄窗仅清楚显示病灶,对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物显示欠佳,而宽窗相相反,只有中间窗可同时显示两者显示率达100%。结论:(1)增强CT定位更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密度,轮廓和边缘,尤以增强2-4min内显影最佳,更利于勾画病灶的体积;(2)适当调节窗宽和窗位能同时显示病灶,体表轮廓及定位标记点。  相似文献   

4.
表现钙化征象的儿童颅内疾患种类较多,CT扫描一般能做出定位性诊断,笔者收集资料完整的50例,重点从CT征象方面分析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其CT特征的认识。临床资料1.50例患儿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14岁。平均4.36岁。临床初诊Cockayhes2例,结节性硬化4例,脑囊虫2例(经囊虫PHA证实),偏瘫原因待查3例,怀疑颅内占位性病变14例,其余25例均以颅内疾患待排而行CT检查。2.CT检查:选择矩阵512×512,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窗位38Hu,窗宽100Hu,CT图象放大2.5倍。CT诊断Cockayhes4例,Fahrs2例,结节性硬化19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3例,脑囊虫2例,…  相似文献   

5.
检查技术因素造成CT(电子计算机横断体层摄影)诊断的误诊,往往不被诊断医师所重视。在CT扫描时,扫描者如何使用适当的窗位和窗中心,选择扫描层厚和层距,对兴趣区处理正确与否,都直接影响扫描的质量和诊断的正确性。本文从检查技术的角度论述了CT误诊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螺旋CT多种影像后处理功能优点,重点观察肝脏扫描中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CT图像质量.方法4年行肝脏检查12000人次.扫描条件120kV,170~300mA,层厚8mm/s床速,螺距12mm,窗宽200,窗位40.最多于40秒内完成40cm范围扫描,重建工作后期进行.对1~2cm以下较小病灶,局部加薄层扫描,层厚5mm,螺距10~15mm,同时配合增强扫描,以免遗漏微小病变.结果病灶薄层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内部结构特征,密度边缘等,CT发现病灶准确率明显提高.增强期扫描中多血管肿瘤在动脉期强化明显,少血管肿瘤则在门静脉期显示清晰,而平衡期延迟期扫描像有助于发现更多病灶及定性.结论扫描时机选择于注射后25~30秒及60~70秒两次全肝扫描可得到高质量分期图像;而延迟期扫描对病变诊断具重要意义.高压注射器调节:强化影像满意.图像调控:在小病灶时宜加局部放大薄层扫描;增强后门脉期窗位以50~70为宜.正确把握螺旋CT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影像,明显提高肝脏疾病的检出数和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陈晓阳 《吉林医学》2011,(24):5108-5109
目的:研究CT检查中窗口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方法:对CT扫描的516例患者扫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按实际情况对窗宽和窗位参数进行调查,以便建立最佳的影视图像。结果:在不同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所表现出的影像也各不相同。结论:熟练的窗口技术在CT检查中,具备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往常规X线诊断不能显示咽旁解剖结构,而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鼻咽表层情况,并能显示肿瘤在咽旁深部蔓延的范围,为放射治疗前了解病变范围及分期提供依据,以便放疗设计,放疗后CT扫描则可清晰准确地显示病灶缩小情况从而了解其疗效。 资料与方法 本组50例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最小年龄17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年龄55岁,本院使用岛津SF2000CT扫描机,以OM线为基线,自颅底至硬腭交界水平,以层厚、层距均为5mm连续扫描6~7层,所有病例均平扫,观察用窗宽350Hu,窗位35Hu。放疗前扫描1次,放疗后约3~6个月扫描复查,少部份病例随访至3年,作过3次CT扫描。 放疗前后CT扫描所见与临床症状、镜检所见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真菌性鼻窦炎CT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探讨CT检查对诊断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0例确诊为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人资料并结合临床检查结果,与CT检查进行分析比较。鼻窦CT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扫描。结果 100例患者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真菌球型68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8例。CT扫描影像特点为鼻窦腔散在较均匀毛玻璃特征或极不规则的线状,有星状分布的钙化点;伴不同程度骨质吸收或结构不清;窦壁骨质侵蚀15例。病变延伸到邻近结构3例,其中1例累及眼眶。有2例侧颅底骨质吸收。鼻腔或鼻窦内分布黏蛋白与CT显示毛玻璃样高密度影一致。结论真菌性鼻窦炎的鼻窦CT扫描显示与其他鼻窦炎不同。CT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真菌性鼻窦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评价了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胸部检查的意义。方法对500例拟行健康体检者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螺距0.75∶1,扫描时间1s,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50mA。照射剂量60-80mGy。所有受检者均采取仰卧位螺旋CT扫描;肺窗窗宽1000HU,窗位-550HU;纵隔窗窗宽300HU;窗位30HU。由两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回顾性分析所得图像。结果500例受检者中,正常368例;异常表现132例;其中陈旧性病变6例,肺癌2例,小斑片影5例,单发小结节5例,弥漫性间质改变3例,肺气肿10例,肺大泡2例,术后改变2例,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35例,纵隔软组织肿块2例,大血管壁钙化82例,冠状动脉钙化38例,胸膜粘连10例,胸膜钙化2例。腹部异常未列入。结论胸部低剂量CT扫描进行体检能准确发现病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前 ,肝癌的治疗手段趋于多样化 ,除了外科手术、化疗外 ,X-刀适形放疗的应用逐渐被人们重视 ,治疗效果亦得到肯定。其疗效的好坏与定位有密切的联系 ,CT是目前最准确和常用的肝癌 X-刀适形放疗定位手段。CT定位的准确性与 CT扫描技术、图像的窗技术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现将我院 6 0例肝癌患者 X-刀适形放疗的 CT定位技术作一总结 ,对采用各种不同 CT扫描参数和图像技术获得的定位图像进行分析比较 ,旨在总结出最佳的 CT扫描和图像技术参数 ,提高肝癌 X-刀治疗的定位准确性和疗效。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 2 0 0 0年 10月…  相似文献   

12.
徐勇 《安徽医学》1996,17(5):30-30
<正> 1991~1994年,我院遇眼球壁磁性异物6例,应用CT扫描定位,经手术证实,定位准确,并顺利取出,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53岁。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2年。6例均经 X线角膜缘标志定位,B超及CT扫描,其中X线定位中2例误为眼内异物,1例误为眶内异物,超声扫描中2例未显示出异物,CT检查、均为球壁异物。6例中,颞上方前球壁异物1例,颞侧后球壁1例,颞下方后球壁2例,鼻侧后球壁1例,鼻下方后球壁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肿瘤影像学常见检查手段有放射性核素、超声波等,但都缺乏足够特异性。近年来多层螺旋CT依靠薄层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甲状腺肿瘤提供了一个新的检查手段。本文收集了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28例良恶性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资料,包括平扫加增强,采用薄层扫描,多窗宽、窗位观察。重点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及其在定性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浸润型肺结核化疗期间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浸润型肺结核化疗期病人为研究对象,对选取100例患者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比较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及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扫描肺窗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肺窗薄层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软组织窗图像质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D、DLP和CTDIvol等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即观察组受检者CT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用于浸润型肺结核的复查,可以获得与常规剂量接近的肺窗图像质量,满足肺结核病灶的分析评估,并可有效减少胸部CT扫描中的辐射剂量;既能满足肺结核复查的疗效评估,又提高了肺结核CT复查的安全性,还有效节约检查成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超窄窗薄层重建技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常规扫描与CT常规扫描后超窄窗薄层重建技术对比的方法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结果:(1)常规扫描未见梗塞灶,超窄窗薄层重建后发现腔隙性梗塞灶;(2)常规扫描梗塞灶不明显或模糊,经超窄窗薄层重建后病灶清晰;(3)常规扫描病灶数目少于超窄窗薄层重建的病灶数目;(4)常规扫描与超窄窗薄层重建的CT值不同。结论:CT常规扫描后超窄窗薄层重建技术对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此方法不增加患者X线辐射剂量,但提高了病灶检出率和疾病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王钢  崔健  宋国忠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2):703-704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经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182例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其中传统方法开颅58例,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71例,微创钻颅53例。结果发病3个月后随访,根据ADL分级,传统开颅组Ⅰ~Ⅲ级21例,良好率为36.2%;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Ⅰ~Ⅲ级为57例,良好率为80.3%;钻颅组Ⅰ~Ⅲ级为42例,良好率为79.2%。结论CT定位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组和微创钻颅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开颅组。除出血量巨大及脑疝已形成患者,应尽量选择小骨窗开颅和微创钻颅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T模拟定位中窗宽窗位对勾画靶区的影响。方法对17例肺癌患者的癌瘤进行扫描后,分别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勾画靶区,然后再对在不同窗宽窗位勾画靶区后形成的靶区体积进行比较。同时用人体等密度材料做成一定体积的小球体进行扫描后,分别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勾画小球,以评估所勾画的小球体积与实际小球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的窗宽窗位所勾画形成的靶区体积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在CT模拟定位中窗宽窗位变化对勾画靶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调整窗宽窗位到最佳状态,以便正确勾画靶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在临床骨科中的应用体会及其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进行X线、CT扫描、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种不同骨折检查方法对患者骨折情况显示比较,总检查有效率每2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性比较,X线与CT扫描、CT扫描并三维重建之间准确性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扫描与CT扫描并三维重建检查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T扫描并三维重建对损伤的骨关节可直观显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骨关节损伤诊断方法,对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T模拟定位中窗宽窗位对勾画靶区的影响.方法对17例肺癌患者的癌瘤进行扫描后,分别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勾画靶区,然后再对在不同窗宽窗位勾画靶区后形成的靶区体积进行比较.同时用人体等密度材料做成一定体积的小球体进行扫描后,分别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勾画小球,以评估所勾画的小球体积与实际小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结果不同的窗宽窗位所勾画形成的靶区体积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在CT模拟定位中窗宽窗位变化对勾画靶区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定要调整窗宽窗位到最佳状态,以便正确勾画靶区.  相似文献   

20.
刘芳  刘大海 《吉林医学》2004,25(12):61-61
颅脑CT扫描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检查方法.但价格昂贵,为了提高CT检查阳性检出率,我院从2000年-2003年对74例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脑电图(简称EEG)和CT对比观察,以探讨EEG与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简称定位体征)相结合对预测CT异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