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361名特殊女性人群HBV和HCV及HIV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卖淫、暗娼等性乱妇女这些特殊人群HBV、HCV及HIV病毒性传播疾病的感染、传播特点,为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固相酶免疫测定(ELISA)法,检测了361名卖淫女及290名普通女性体检者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艾滋病(HIV)抗体及丙型肝炎(HCV)抗体。结果:361名女性特殊人群,检出HBsAg阳性34人,阳性率9.41%;抗HBs阳性者185人,阳性率51.25%;HBeAg阳性者20人,阳性率5.54%;抗HBe阳性者93人,阳性率25.76%;抗HBc阳性者181人,阳性率50.14%。各种HBV血清标志物与普通人对照组比较除保护性抗体抗HBs显著低于普通人群(P<0.05)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HCV抗体阳性者13人,感染率为3.6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人群均未检测出HIV抗体。结论:女性特殊人群HBV、HCV病毒性传播疾病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是重要传染途径之一。应加强对女性特殊人群的管理,控制病毒性肝炎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乙型病毒性(HBV)肝炎患者的"两对半"(HNV-M)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结果分析,为乙肝预防作用提供有利根据。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9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针对上述所有患者乙型病毒性(HBV)肝炎"两对半"(HNV-M)血清免疫标志物检验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98例乙肝患者中,"大三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检验结果呈阳性者30例,结果阳性率为30.6%;而"小三阳":HBs Ag,乙肝病毒表e抗体(抗-HBe)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检验结果呈阳性者24例,结果阳性率24.5%。结论针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清免疫标志物"两对半"检验,能通过其检验结果更加完善的制订乙肝预防措施。故此检验项目对于临床治疗及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医院职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对全院职工乙肝病毒携带率和乙肝病毒感染率进行调查与分析.方法 采用ELISA技术,对2003和2005年两年度医院全体职工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2003年1347份血清样本,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总检出率52%,乙肝病毒携带率1.6%.2005年1450份血清样本,乙肝病毒携带率1.4%,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总检出率64.5%.两年度检测中共出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8种.平均乙肝病毒携带率1.5%,乙肝病毒感染率58.2%.结论 与1992年-1995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相比较,全院职工乙肝病毒携带率(1.5%)低于普通人群(9.75%),而乙肝病毒感染率(58.2%)与普通人群(57.6%)无差别.  相似文献   

4.
HBV-M与HBV-D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肝5项免疫标志物(HBV-M)与乙肝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价检测HBV-DNA载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血清HBV-DNA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5700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定量检测。5项免疫标志物采用ELISA法。结果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99.5%、e抗体、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56%;单项HBsAg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50.1%;HBsAg和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48.3%;5项免疫标志物皆阴性、含有3个抗体或2个抗体以及注射乙肝疫苗后单项抗-HBs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HBV—DNA载量与抗原存在呈正相关性,而与抗体含量呈负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无法清除乙肝病毒,HBV复制是激发机体免疫损害的关键环节,因此抗病毒治疗对减少或阻断肝病的发作和病情进展是十分必要的;HBV—DNA检测对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识别、病毒复制水平判断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考核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对145例静脉血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孕产妇进行脐血及母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同时对52例单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静脉血乙肝病毒DNA(HBV-DNA)检测.结果 145例静脉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中136例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乙肝宫内感染率为94%;有32例母乳中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其中母血HBsAg阳性者12例,阳性检出率为23%;母血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者或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者20例,阳性检出率为83%],阳性检出率为22%.单纯HBsAg阳性产妇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7个月及12个月时静脉血HBV-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生后婴儿必须接受联合免疫;HBeAg阳性的母亲,因传染性强,不适合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张菊梅 《甘肃医药》2012,(8):605-606
目的: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血液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的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各科拟输血患者4113例进行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测。结果:4113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16.60%,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5.00%(617例)、梅毒抗体阳性率0.60%(28例)、丙肝抗体阳性率0.80%(37例)、HIV抗体阳性率0.04%(2例)。结论:受血者进行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非常必要,不仅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还可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育龄期妇女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乙肝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HBV-DNA PCR免疫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对郸城县人民医院产科的5 475例育龄期妇女进行乙肝标志物和HBV-DNA检测。结果:HBsAg阳性者共127人,阳性率为2.32%。127人中HBV-DNA阳性者76人,阳性率为59.84%。结论:育龄期妇女HBsAg阳性率较高,应采取积极的母婴阻断措施,遏制乙肝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目前大学生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探讨在大学生中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表现模式及其构成比,不同模式的传染性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某校227名在校大学生,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LISA)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同时配以相应的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信息。用卡方检验分析乙肝总阳性率与各因素的关系。结果 227份血清标本检共出HBV血清标志物171份,总阳性率为75.3%。其中HBsAg阳性率为3.1%,抗-HBs阳性率为72.2%,HBeAg阳性率为1.3%,抗-HBe阳性率为5.3%,抗-HBc阳性率为11.0%,同时组成9种血清学模式。分析发现与乙肝总阳性率有关的因素有: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χ2=16.646,P〈0.05),来自农村还是城市(χ2=4.239,P〈0.05)。结论调查的大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抗-HBs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地降低了乙肝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HBc-IgM)及其他血清病毒标志物(HBsAb、HBcAb、HBeAg、HBeAb)不同阳性结果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检测1056例HBsAg阳性者血清病毒标志物和ALT,依据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情况的不同分为A、B、C、D共4组。计算各组ALT>40 U/L的例数及其百分率。结果:ALT异常增高的例数及其百分率分别为A组174例(76.7%),B组105例(55.3%),C组22例(21.4%),D组123例(23.2%),A、B组分别与C、D组间ALT异常增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同时检测抗HBc-IgM及各项血清学病毒标志物对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的乙型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362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的检测,按照不同的乙肝病毒标志阳性情况分级后,进行乙肝病毒DNA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分析研究。结果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 HBeAg HBcAb阳性组HBV DNA阳性率97.7%,拷贝数在10^4-10^8之间;HBsAg HBeAb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6%,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cAb阳性组阳性率54%,拷贝数在10^2-10^7之间;HBsAg HBeAg组阳性率100%,拷贝数在10^7之间;HBeAb HBcAb组3例,有1例阳性,拷贝数10^2;HBsAb组阳性率14.3%,拷贝数在10^3-10^7之间;189例全阴性有2例阳性(1.06%),拷贝数在10^4-10^5之间。结论 HBV DNA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阳性血清甚至全阴性的血清中均可检出,但检出率相差甚大,从1.06%-100%;HBV DNA乙肝病毒标志中HBeAg阳性者其HBV DNA阳性率及拷贝数较高;HBsAg及其抗体阳性者仍可检出HBV DNA,说明仅仅依靠乙肝病毒标志进行早期诊断以及判断病人是否具有传染性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吉安市公务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1485名公务员健康体检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五项标志物.结果 HBsAg阳性172例,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11.58%,单项抗-HBs722例,阳性率为48.62%.结论 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为11.58%,高于全国人群HBsAg阳性平均携带率9.75%水平,单项抗-HBs阳性率为48.62%,高于全国抗-HBs阳性率27.4%水平,表明我市乙肝计划免疫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乙型肝炎的防治任务还很艰巨,要加强管理和乙肝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临床使用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发生免疫性溶血和输血治疗无效时,检测其药物抗体及测定抗体效价,为临床输血治疗无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临床发生免疫溶血、输血治疗无效的病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标本,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方法,检测患者血清(浆)及放散液中免疫性药物抗体,并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实验组血清(浆)中免疫性药物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放散液阳性率分别为58.33%和53.33%,对照组血清(浆)中免疫性药物抗体阳性率为15.00%,放散液未检测阳性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抗体倍比稀释效价最高滴度为4,实验组抗体倍比稀释效价最高滴度为128,实验组免疫性药物抗体效价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长期使用左氧氟沙星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体内产生免疫性药物抗体,并对其抗体效价测定发现患者发生溶血、输血治疗无效与其抗体及效价有关联。建议临床发生不明原因贫血时,关注患者的用药史,并检测该类药物免疫性抗体及效价测定对临床输血治疗无效,查明患者贫血原因,更换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大容 《吉林医学》2010,31(12):1654-1655
目的:了解铁路职工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情况及其病毒标记物的阳性状况。方法: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双抗原夹心法及ELISA竞争法对4707名在职铁路职工进行乙肝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结果:本次共检测了4707名在职铁路职工,其中阳性率最高者为HBsAb,阳性率高达68.71%,其他依次为HBcAb、HBeAb、小三阳、HBsAg、HBeAg、大三阳、HBeAg+HBeAb+HBcAb、HBsAg+HBsAb+HBeAb+HBcAb、HBsAg+HBeAg+HBsAb+HBcAb。其中乙肝病毒携带者405人,占8.6%。结论:男性和女性乙肝病毒携带和免疫性抗体(HBsAb)的阳性率分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乙肝抗原抗体模式的关系。方法:对320例血清标本同时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和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肝标志物,根据不同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0份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组合HBV-DNA阳性率有差异(P<0.01),320份血清中,有188例HBV-DNA阳性,占56.2%,HBsAg HBeAg HBcAb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98.6%,>10copies/ml占64.5%,HBsAg HBeAb HBcAb阳性者HBV-DNA阳性率占37.5%,10 copies/ml占18.2%。结论:HBeAg和HBV-DNA有明显的相关性,PCR定量检测HBV-DNA含量更有助于判断体内HBV复制的情况及传染性强弱,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现状和抗体产生情况。方法随样抽取414名医学生进行查体并检测肝功能、乙肝五项标志物,对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检测HBVDNA。结果414名医学生中,接种乙肝疫苗者349名(占84.3%),接种后出现抗-HBs阳性者256名(占73.35%),HBsAg阳性者10名(占2.42%),其中HBVDNA阳性6名(占60%)。结论医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较高,但抗-HBs阳性者偏低,需尽早补种或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reS1与乙肝两对半(HBV免疫标志物)的相互关系、评价其临床义.方法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47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标志物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reS1与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87.1%,HBsAg和HBeAg阳性组PreS1的阳性率为77.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中PreS1阳性率为52.8%,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结论 前S1蛋白在HBV感染早期就可检出,它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疫苗接种后影响HBsAb应答的因素。方法选取1500名按照国家计划免疫正规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大学生为观察对象,经肘静脉抽取血样检测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结果①1500名大学生中465人乙肝五项指标全部阴性,占检测人数的31%。HBsAg阳性者为105人,城市学生的阳性率为2.9%,农村学生的阳性率为4.1%,二者相比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2,P<0.01);②男生HBsAb阳性率为87.6%,女生HBsAb阳性率为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是否应答是个体内、外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引起乙肝疫苗接种后应答的原因中,自身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种常见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模式与乙肝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1022例乙肝患者进行血清标志物(两对半)及HBV-DNA含量检测.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为94.1%,明显高于其他模式,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HBcAb(小三阳)阳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4.3%).结论:HBeAg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可靠指标,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HBV-DNA病毒载量可真实反映HBV感染、复制及病程变化,对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家界市干部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张家界市干部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今后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对张家界市2004年3254名干部进行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分析。结果张家界市干部HBsAg阳性率为9.80%(319/3254),其中男性为11.16%(211/1890),女性为7.91%(108/1364)。HBsAg阳性者的血清标志物检出的9种组合模式中,乙肝“小三阳”和“大三阳”占较大的比例,分别为30.67%和18.20%。结论张家界市干部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不容忽视,乙肝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及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20.
吴大富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91-359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在乙肝病毒中的临床意义,为评价病毒感染、传染性、复制、肝细胞损伤提供新的诊断资料。方法:用ELISA法对713例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肝病毒感染血清进行PreS1Ag测定,同时用ESISA法测定HBV病毒血清标志物和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并对PreS1Ag、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三阳”患者PreS1Ag阳性率为77.5%,显著高于“小三阳”患者阳性率45.0%,PreS1Ag与HBV-DNA检出率相接近。结论:乙肝病毒PreS1Ag可作为判断乙肝病毒感染、传染性、复制、肝细胞损伤的指标,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项目,在乙型肝炎的诊疗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