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牛素贞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399-140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D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β-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TMZ(20mgtid)连服6个月。结果:两组心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较对照组(82.6%)显著提高(P〈0.05),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改善(P〈0.05)。病情恶化减少(P〈0.05)。结论:长期服用TMZ可使DCM患者心功能改善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疗效及其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70例DCM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观察组及西药治疗对照组,同期选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中西医结合观察组35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加味方,西药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DCM患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IH)、层粘连蛋白(LN)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西医结合观察组治疗后HA、PCⅢ、LN明显低于西药治疗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及疗效比较中西医结合观察组均优于西药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CM能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并能抑制心肌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侯秀昌 《中外医疗》2011,30(21):122-12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随即分组,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2组维持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和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功能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2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83%(17/24),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功能相互比较,与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郭煜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070-1072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缬沙坦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1次/d,口服;常规治疗组23例,仅用常规治疗,不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TI),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脏超声参数的变化。结果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比,缬沙坦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LVEDV、LVESD、LVEDD明显减少(P均〈0.05),LVEF明显提高(P〈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万爽力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心衰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万爽力20mg,3次/d。治疗30d,治疗前后观察心功能改变,检查心脏超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心功能按NYHA分级,治疗组有明显改善(P〈0.05),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万爽力有利于慢性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宏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X):43-43,51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哀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哀竭患者(心功能Ⅱ-Ⅳ级),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疗程5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均明显提高(P〈0.01),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提高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肯定,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DC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两组治疗均维持3个月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情况及心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4%和59.2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1例因出现头痛、水肿、腹痛、消化不良和头昏等副作用,经对症处理无效于第2周退出治疗。未发现肾功能不全、低血压及高血钾。结论:缬沙坦治疗DCM,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厄贝沙坦治疗34例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捷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095-1096
目的:观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血压(BP)、心率(HR)、心胸比率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比较轻微。结论:厄贝沙坦治疗老年CHF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老年CHF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123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20mg,3次/d,服用6个月;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治疗。6个月后观察患者的心功能评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六分钟步行实验。结果:治疗组心功能评级较治疗组有所改善(P〈0.05),LVEF提高(P〈0.05),FS明显改善(P〈0.05),六分钟步行距离明显提高(P〈O.05)。结论:曲美他嗪可以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提高六分钟步行距离,且用药安全,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良好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X^2=4.36,P〈O.05);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试验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QOL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CHF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9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16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检测HRV的变化。结果: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SDNN、SDANN、SDNN inde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对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产生有益作用而提高HRV,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以及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及对照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稳心颗粒,随访3个月。于干预治疗前及干预治疗后第1、3个月,分别检测心电图及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同期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疗效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DCM有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及缩小心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郑志勇 《河北医学》2014,(6):912-916
目的:探索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2例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6例行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36例行单纯TACE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AFP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AFP变化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肝功能损伤,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病灶复发率,延长患者预后生存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以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折麦布,治疗2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根据两组患者胆固醇、炎症、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综合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高胆固醇和炎症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C、LDL-C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损伤和不良反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R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疗效确切,临床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适用于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118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为59例,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血糖水平及心脏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指数(CI)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P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皮疹、水肿或肾功能恶化等病例;且观察组随访期间心脏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对体内糖代谢无明显影响,并能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中老年高血压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内皮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中老年原发性轻中度1~2级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患者7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其中研究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压、血浆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对比,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VWF、IL-6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后研究组Hs-CRP、VWF、IL-6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和氨氯地平都能显著降压,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缬沙坦除降压作用,还具有消炎作用,对于高血压伴永久性房颤治疗效果显著,并对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4例HSPN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采用泼尼松治疗,治疗组(37例)采用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6.5%,显著高于对照组64.9%(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激素疗程分别为(21.5±4.2)d,(39.2±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而观察组APTT、PT、FIB及D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轻。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激素治疗儿童HSPN安全有效,可缩短激素使用疗程,降低高凝状态,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CHF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缬沙坦组(41例)和常规治疗组(37例)。所有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胶囊80 mg,qd,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血清钾浓度。结果经6周治疗后缬沙坦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早、室速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缬沙坦组LVEF升高比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结论短期应用缬沙坦可能对CHF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心肌生化标志物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均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K.MB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TIMl分级、LVEF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sT段回落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能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效改善PCI术后患者心肌生化指标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贝那普利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为提高临床治疗本病的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将入百色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每组患者3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效果方面,经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占优(P<0.05).左心功能方面,对照组由治疗前的(0.34±0.10)%,提升至治疗3个月后的(0.42±0.05)%;而观察组由(0.33±0.02)%,提升至治疗3个月后(0.51±0.07)%.观察组同样由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在3个月的随访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