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IgG抗体与过敏反应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影响IgG抗体的相关因素。方法:为探讨IgG抗体在食物过敏反应中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分别检测61例食物过敏者及269例非食物过敏的过敏者血清四种常见食物过敏原(花生、鸡蛋、牛奶、海蟹)特异性IgG、IgE抗体;正常对照组为65例无任何过敏史和家族史的健康志愿者。结果:除了食物过敏者以外,在非食物过敏的过敏病人血清中,也检测到了四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非食物过敏者血清花生、鸡蛋、牛奶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高于食物过敏者(P〈0.05),而且非食物过敏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食物过敏者(P〈0.05),但两组间IgE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食物过敏者血清四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但非食物过敏者血清中,花生、鸡蛋、牛奶三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非食物过敏的过敏病人血清海蟹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过敏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异性IgG抗体在食物过敏反应中可能为保护性抗体: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过敏原对过敏者的刺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食物干预治疗与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BD患儿血清中食物过敏源特异性IgG抗体浓度,根据IgG浓度分为0级、+1级、+2级、+3级共4级。对0级判断为阴性,而+1级、+2级、+3级则判断为阳性。选取我院收治的27例IBD患儿纳入观察组,根据是否进行食物干预治疗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观察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B组在常规治疗方法上加健康饮食指导,即根据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0级、+1级、+2级、+3级分别采取“安全进食冶、“轮替冶、“忌食冶的健康饮食指导,观察A、B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选取健康体检儿童20例为对照组。结果:27例IBD患儿中24例有1~9种的食物过敏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25.0%(P<0.01)。27例IBD患儿食物过敏特异性IgG阳性率不同,其中以牛奶、鸡蛋最高(分别为77.8%和74.1%),而鸡肉、猪肉最低(3.7%)。单种食物IgG阳性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儿蟹、鸡蛋、牛奶、大米、虾、大豆、西红柿的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食物阳性率在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健康饮食指导处理的观察B组患儿在第2、4、8周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60.0%、66.7%、86.7%,而常规治疗的观察A组则为16.7%、25.0%、41.7%,观察B组的临床缓解率高于A组(P<0.05)。结论:在儿童IBD中,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升高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影响IBD的发生发展,进行食物干预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食物过敏诱导消化系统疾病患儿38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保健科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IgG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检测IgG阳性36例(94.74%).对1种食材IgG阳性的有8例(22.22%);对2种食材IgG阳性的有10例(27.78%);对3~9种食材IgG阳性的有18例(50.00%).对照组中检测阳性8例(23.53%),阳性程度均为轻度敏感,且为单一食材抗体阳性.试验组IgG阳性36例根据IgG检测结果调整饮食结构,3~4周进行回访,回复32例,失访4例.明显改善24例(75.00%),有改善6例(18.75%),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结论 儿童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有一定关联性,通过检测特异性IgG,并采取回避过敏原及饮食调节措施,可改善临床症状,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关系,指导其临床防治。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或门诊治疗的再发性腹痛患儿,经消化道钡餐、胃镜、腹部B超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患儿100例,随机分成腹痛1组和腹痛2组,分别60例和40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水平。结果腹痛1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54例,占90%,其中蛋清/蛋黄49例、牛奶41例;腹痛2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35例,占87.5%,其中蛋清/蛋黄30例、牛奶29例;对照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17例,其中蛋清/蛋黄15例,牛奶14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1组根据检验结果,对相关食物进行回避治疗2周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35例,症状有改善9例,症状无改善或加重16例,总有效率73.33%;腹痛2组总有效率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物不耐受可能是再发性腹痛的原因之一,再发性腹痛患儿有必要进行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并进行食物回避治疗。  相似文献   

5.
王萍  李会强  陈寅  李韶深 《天津医药》2011,39(7):580-58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过敏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sIgG)的表达情况,探讨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34例疑似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s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食物过敏原种类特点。结果:834例患者中有638例有1~11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总阳性率为76.5%,其中存在1~2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最高(58.1%)。在14种食物中,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以鸡蛋(51.9%)最多见,其次分别是蟹(21.6%)、虾(19.3%)、牛奶(16.5%),猪肉sIgG阳性率(0.5%)最低。另外,≤14岁患者与>14岁患者对鸡蛋、牛奶、蟹、虾、小麦、西红柿过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1例皮肤病患者中有171例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反应率为71.0%。结论:鸡蛋、甲壳类(蟹、虾)、牛奶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的症状与皮肤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58例过敏性鼻炎儿童患者检测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初步研究过敏性鼻炎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方法对158过敏性鼻炎儿童患者抽取静脉血,取血清检测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结果 158例患者中有126例检测结果阳性,占79.74%,其中对1种食物不耐受的39例(24.68%),对两种的44例(27.85%),3种的26例(16.45%),4种的15例(9.5%),对5种和6种食物不耐受的各一例。将不同种食物的特异性IgG抗体数值做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显示鸡蛋与其他各组食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食物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蛋较其他食物易引起过敏性鼻炎儿童患者食物不耐受。有过敏性鼻炎家族史的婴幼儿要慎重添加鸡蛋做辅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本地区食物不耐受儿童的临床表现,并对各种临床表现之间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为儿童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寻找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检测出172例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阳性(即食物不耐受),结合其临床表现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2例患儿食物不耐受临床表现由高到低为慢性咳嗽28例(16.28%)、慢性腹泻25例(14.53%)、厌食22例(12.79%)、过敏性紫癜17例(9.88%)、身高体质量增长缓慢14例(8.14%)、荨麻疹13例(7.56%)、反复腹痛12例(6.98%)、便秘8例(4.65%)、偏头痛8例(4.65%)、恶心呕吐7例(4.07%)、关节痛7例(4.07%)、注意力不集中5例(2.91%)、睡眠障碍4例(2.33%)、磨牙2例(1.16%)。食物不耐受阳性率居前3位的为鸡蛋、牛奶、鳕鱼。5个月~3岁患儿对鸡蛋、牛奶不耐受率高于4~14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对儿童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判定人体是否对食物产生了不耐受,从而找出疾病或症状的真正病因,为临床上不同疾病及症状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准确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通过对南京地区6个月~2岁有轻微湿疹的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婴幼儿的常见食物过敏原.方法 对134例轻微湿疹儿童按月龄分为三组(6~9个月龄、~12个月龄、~24个月龄),分别进行牛奶、鸡蛋、鱼、虾、小麦5种常见食物SPT.结果 轻度湿疹患儿食物皮肤点刺阳性率50.75%,过敏群体中66.18%对多种食物过敏,不同年龄组儿童单种或多种食物点刺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月龄组均表现为鸡蛋>虾>鱼>牛奶>小麦.结论 湿疹患儿食物过敏阳性率高,早期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有助于减少食物过敏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功能性胃肠病与食物过敏的关系及近期预后.方法 选取108例功能性胃肠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健康儿童36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10种过敏食物进行IgG抗体浓度水平及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采用不同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饮食指导,3~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1 ~10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的患儿有90例,占83.3%,而对照组有9例,仅占25.0%(x2=20.87,P<0.05).观察组中敏感性最高的是牛奶、蛋清/黄,分别为84例(77.8%)和60例(55.6%).两组比较,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总IgE水平比较,P>0.05.经饮食指导后17例(15.7%)在1个月内症状有所改善,13例(12.1%)在3个月内症状改善21例(19.4%)患者症状在3个月后无改善.总有效率为80.6%.结论 功能性胃肠病患儿易发生食物过敏且以多种食物过敏为主,IgG抗体水平的检测能够正确反应两者的关系,合理饮食结构可改善功能性胃肠病症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58-61
目的探讨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FI)特异性IgG抗体和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水平及其与P物质(SP)、胃动素(MLT)和生长抑素(S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组研究50例符合条件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和5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和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及胃肠激素SP、MLT和SST水平。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总IgG。分析血清总IgG水平与SP、MLT和SST相关性。结果 55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出现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者39例,阳性率为7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为30%(χ2=17.55,P<0.01)。两组儿童对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阳性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总IgG和SP、SST明显高于对照组,M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IgG与SP和SST呈正相关,与MLT呈负相关(P<0.01)。结论 FI与儿童再发性腹痛联系密切,FI血清总IgG与再发性腹痛患儿胃肠激素SP、MLT和SST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鼻炎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了解患者食物过敏的情况.方法:对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血清14种食物变应原IgG含量检测.结果:57例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达77.03%.其中1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24例(42.11%),2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6例(28.07%),3种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12例(21.05%),4种及以上食物特异性IgG升高者5例(8.77%).食物特异性IgG升高以鸡蛋最高,其后依次为牛奶、大豆、西红柿、小麦、鳕鱼、虾、蟹、牛肉、玉米、大米.结论:食物不耐受检测可作为过敏性鼻炎患者寻找食物过敏原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并可以此指导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饮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消化疾病患者对食物过敏原的变态反应状况,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1例消化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IgG浓度,按疾病分组观察过敏程度,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果:191例消化疾病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蟹55.5%,虾47.1%,大豆46.6%,小麦46.1%,牛奶35.1%,鸡蛋20.9%,大米17.8%,鳕鱼15.2%,牛肉14.7%,番茄10.5%,玉米9.4%,鸡肉8.9%,猪肉8.4%,蘑菇1.0%.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病例中,以蟹、虾、大豆和小麦的致敏性最高(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均无差别(P>0.05);牛奶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1);鸡蛋、大米、鳕鱼、牛肉、番茄、玉米、鸡肉、猪肉、蘑菇的致敏性较低(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01).结论: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消化疾病患者对哪些食物过敏,并尽早将这些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此为降低消化疾病患者食物过敏患病率和减轻相关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消化疾病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消化疾病患者对食物过敏原的变态反应状况,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1例消化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IgG浓度,按疾病分组观察过敏程度,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果:191例消化疾病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蟹55.5%,虾47.1%,大豆46.6%,小麦46.1%,牛奶35.1%,鸡蛋20.9%,大米17.8%,鳕鱼15.2%,牛肉14.7%,番茄10.5%,玉米9.4%,鸡肉8.9%,猪肉8.4%,蘑菇1.0%.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病例中,以蟹、虾、大豆和小麦的致敏性最高(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均无差别(P>0.05);牛奶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1);鸡蛋、大米、鳕鱼、牛肉、番茄、玉米、鸡肉、猪肉、蘑菇的致敏性较低(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01).结论: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消化疾病患者对哪些食物过敏,并尽早将这些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此为降低消化疾病患者食物过敏患病率和减轻相关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引起福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哮喘、皮肤病的主要过敏原分布特征、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日立公司生产MASTCLA多过敏源检测系统(化学发光法)对1 987例变应性疾病患儿进行35种常见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检测。结果引起儿童3种疾病的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主要是尘螨和牛奶,约有80%患儿≥2种过敏原阳性,且随年龄增大过敏原检出率增高(牛奶、全蛋除外)。过敏性哮喘、皮肤病患儿约20%,过敏性鼻炎患儿约10%总IgE阳性而特异性IgE阴性。0~3岁年龄组约1.8%、〉3岁年龄组约4.6%特异性IgE阳性而总IgE阴性。结论尘螨为福州地区儿童3种变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总IgE和特异性IgE阴性,不能排除过敏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东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构成进行调查分析,为综合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就诊于某院的956例疑似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进行过敏原定量检测。结果:956例疑似过敏性疾病儿童中,845例儿童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88.4%;经统计,主要的过敏性疾病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过敏性咳嗽、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男童和女童患儿的过敏性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过敏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患儿过敏原主要为食物性过敏原(牛奶鸡蛋),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组患儿主要的过敏原为吸入性过敏原(宠物皮毛、真菌类)。结论:检测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有助于明确过敏原,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常见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球蛋白种类、水平及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1~2011-1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16例HSP患儿,ELISA法检测血清7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和7种常见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G,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IgM、IgE、C3、C4水平,观察患儿肾脏损害情况。结果: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为36.20%,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为73.27%;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组血清IgA、IgE水平较吸入性过敏原阴性组高(P<0.05);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组血清IgG、IgM水平较食物性过敏原阴性组高(P<0.05);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组肾脏损害发生率较阴性组低(P<0.05)。结论:吸入性过敏原IgE介导的I型超敏反应参与HSP的发病,其诱发更加明显的HSP患儿血清IgA增加;食物性过敏原介导的III型超敏反应参与HSP发病,食物性过敏原阳性HSP患儿肾脏损害发生率较阴性组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荨麻疹和湿疹的过敏原致敏情况。方法对104例患儿进行特异性过敏原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抗体检测。结果 104例过敏性疾病儿童总Ig E阳性率为74.04%,慢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阳性率为75.38%(49/65),湿疹患儿过敏原阳性率为71.79%(28/39),其中吸入性过敏以原户尘螨阳性率最高,为32.69%,食物组过敏原鸡蛋白阳性率最高,为29.81%。结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是儿童慢性荨麻疹和湿疹的致病因素。应用体外血清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过敏原Ig E抗体对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或湿疹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过敏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sIgG,探讨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834例疑似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sIgG抗体检测,分析食物过敏原种类特点。结果 834例患者中有638例有1~11 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总阳性率为76.5 %,其中存在1~2 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最高,占58.15 %。在14 种食物中,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以蛋清/蛋黄(51.9%)最多见,其次分别是蟹(21.6%)、虾(19.3%)、牛奶(16.5%), 猪肉(0.5 %)sIgG阳性比率最低。另外,鸡蛋、牛奶、蟹、虾、小麦、西红柿六种食物阳性率存在年龄的差异(P < 0. 01) 。241例皮肤病患者中有171例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反应率为71.0 %。结论 蛋清/蛋黄、甲壳类(蟹、虾) 、牛奶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某些食物在不同年龄中有很高的不耐受率和不耐受程度,可能是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的症状与皮肤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部长期面部湿疹、反复腹痛、哭闹、长期腹泻及排粘液血便、反复气喘的患儿,经提取病史、临床资料,同时经血清过敏原测试、排除性饮食试验和开放式饮食激发试验,确诊为儿童食物过敏症的16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探讨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物过敏儿童主要分布在0~1岁,并且以奶粉喂养为主;166例患儿的过敏原主要是牛奶;166例患儿中,132例患儿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史,34例患儿父母双方无过敏性疾病史。结论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喂养、所致过敏的食物种类及遗传史。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将有利于食物过敏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减少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必须从预防着手[1],明确过敏原是诊断、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要问题.我科应用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对169例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G水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