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法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6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A组(291例)及B组(272例),A组患儿采用连续蓝光照射的方法,B组患儿采用间断蓝光照射的方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A组总有效率为88.1%,B组为93.1%,B组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0%,B组为16.5%,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与连续蓝光照射相比,间断蓝光照射可更有效的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伟 《北方药学》2014,(12):149-149
目的:比较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0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每组52例。研究两组患儿在不同照射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照射72h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间歇蓝光照射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比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间隙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方面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某院收治120例黄疸新生儿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列入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应用间隙蓝光照射疗法,而对照组则使用持续蓝光照射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相比,P>0.05,比较差异不具备显著性统计学的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中,间隙蓝光照射疗法的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性强,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间歇式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分别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方法92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6例。实验组实施茵栀黄与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茵栀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与对照组的9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胆红素水平(210±4)μmol/L低于对照组的(231±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低于对照组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式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分别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联合间歇式蓝光照射治疗患儿的不良反应更少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黄疸新生儿时使用间断性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黄疸新生儿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的综合治疗,对照组患儿进行持续性的蓝光照射,观察组患儿进行间断性的蓝光照射,将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以P0.05表示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黄疸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间断性蓝光照射,疗效确切,且更加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l0月本科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40例,随机将140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间歇蓝光照射组(70例)、持续蓝光照射组(70例)。结果持续蓝光照射组与间歇蓝光照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91.4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间歇蓝光照射组明显少于持续蓝光照射组。结论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与持续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但间断蓝光照射所致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更易被临床医生及患儿家长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8):73-75
目的分析比较多次间歇与持续性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伴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光源照射方式分为观察组(n=73)和对照组(n=77);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持续性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多次间歇冷光源蓝光照射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浓度,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TBIL、DBIL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DBI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TBIL、DBI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相近的情况下对患儿进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体内胆红素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以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蓝光间断照射和持续照射对早产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87例早产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间断照射组(43例)和持续照射组(44例),间断照射组患儿接受间断蓝光照射治疗,持续照射组患儿接受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粪胆红素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但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7.67%;持续照射组总有效率为9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照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持续照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18%(P<0.05)。结论两种蓝光照射方式都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但是蓝光间断照射对新生儿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间隙和持续性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方法:以本院治疗的9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49例。A组给予间隙性照射,B组给予持续性照射。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B组为83.67%,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胆红素值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B组为20.41%,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新生儿黄疸患儿行间隙性蓝光照射可降低其血清胆红素值,减少不良反应,其疗效优于持续性蓝光照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9月诊治新生黄疸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2组患儿都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治疗有总效率9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8.2%,观察组为3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在接受间断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后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接受间断蓝光照射的新生黄疸患儿不良反应相比于持续照射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新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19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B、C组,各64例。A组患儿予以间歇蓝光照射治疗,B组患儿在A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C组患儿在B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治疗。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及停止治疗时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及停止治疗时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低于B、C组,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蓝光照射时间长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儿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低于C组,胆红素下降至119.5μmol /L所需时间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00例,在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长时间连续蓝光照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患的9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的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48 h后,其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96 h后,观察组患儿的平均血清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皮疹、腹泻、进食奶量减少、脱水、体温升高、烦躁哭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较低的临床优势,值得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8例医新生儿黄疸患儿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44)应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n=44)单纯采取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的蓝光照射方法用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A组与B组,所有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静脉输注白蛋白、纠正酸中毒、补充葡萄糖溶液、合并感染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等,同时均口服二联活菌颗粒0.5克/支,1天1次。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患儿给予多次间断蓝光照射,B组患儿予持续蓝光照射,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其中A组60例患儿为显效5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B组60例患儿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5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在胆红素水平、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以及胆红素降天数对比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断蓝光照射均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间断蓝光照射所致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持续蓝光照射,更易被家长所接受,但临床上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蓝光照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给予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18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观察组患儿给予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单纯蓝光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1%、76.2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退黄时间比较,观察组要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能显著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浓度,退黄速度快,该治疗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汉斌  王兰芬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15+1317-1315,1317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每日蓝光照射8h组(60例),每日蓝光照射12h组(60例).结果 蓝光照射gh组与蓝光照射12h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蓝光照射8h组明显少于蓝光照射12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7,P<0.05).结论 每日蓝光照射8h与12h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前者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后者,更易被临床医生及患儿家长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对黄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黄疸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持续蓝光照射,观察组给予间断蓝光照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黄疸消退时间、治疗前后粪便胆红素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为(48.75±6.54)h,与对照组的(50.97±7.4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0, P>0.05)。治疗前,两组粪便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粪便胆红素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粪便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蓝光照射与间断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新生儿疗效相当,均可以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但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地探讨冷光源蓝光灯间歇与持续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将9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采用冷光源间歇照射方法治疗,B组采取冷光源持续照射方法治疗,两组治疗疗程4 d。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48、96 h后胆红素下降水平明显高于B组,A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采用冷光源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综合效果优于持续冷光源照射治疗。结论间断冷光源光疗较持续冷光源照射具有明显的优势,建议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患儿进行茵栀黄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胆红素每天下降值.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胆红素每天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茵栀黄口服联合蓝光照射治疗能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69例采用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及茵栀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只采用间断蓝光照射治疗的62例患儿资料,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蓝光照射联合妈咪爱、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