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坤  钱峻 《中国处方药》2014,(12):75-76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N组40例,全肠外营养(TPN)组36例。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等。结果术后第8天,EN组患者总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TPN组(P〈0.05),其他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肠功能恢复较TPN组患者快,营养相关费用和住院费用较TPN组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TPN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EN可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营养成分强化肠内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硫代乙酰胺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的对照组,和应用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胆酸强化肠内营养的试验组,检测肝功能主要指标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前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含支链氨基酸、谷氨酰胺、胆酸的肠内营养强化方案有利于肝硬化大鼠的肝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4例 SAP 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7例,所有患者均予抗感染、抑制胰液分泌、抑酸、补液等常规治疗,试验组于发病后72h 放置鼻空肠管并给予肠内营养(EN),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试验组患者治疗后顺利出院,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检测试验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治疗后 AST、LDH 水平均降至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 SAP 患者中早期实行肠内营养是简单有效的,在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术前置鼻肠管,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EN);对照组术前置胃管,术后行肠外营养(TPN)。观察2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及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7d试验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7d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EN可更好地加强营养支持,促进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是安全、可行的方法,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术中腹腔灌注雷替曲塞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按照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组均用五孔法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关腹前用温热0.9%NaCl 2 000 mL冲洗腹腔;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0.9%NaCl 500 mL+雷替曲塞4 mg热灌注入腹腔。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肿瘤指标、肝肾功能、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1年生存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入组40例。术后化疗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癌胚抗原(CEA)分别为(9.50±2.17)和(11.47±2.06)μg·L-1,糖类抗原199(CA199)分别为(127.25±9.31)和(182.64±10.39)U·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1 d时谷丙转氨酶(GPT)分别为(17.12±4.57)和(21.33±5.42)U·L-1,谷草转氨酶(GOT)水平分别为(17.03±3.54)和(19.15±4.28)U·L-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探究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重症肝炎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AL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Tbil检测结果 (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2、4、6周后HBV-DNA转阴率以及治疗6周后HbeAg/抗-Hbe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效果良好,可以降低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改善肝功能,阻止疾病的发展进程,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行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患者经空肠造口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62例行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N组与PN组),EN组术中置放空肠营养管.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相同条件营养支持7天,比较两种方法对体质量、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观察记录患者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体质量、NRS2002评分、PG-SGA评分、TNM分期、清蛋白、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PN组(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均低于PN组(P<0.05).结论 早期EN在促进腹腔镜胃癌全胃根治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及免疫状况方面优于PN.术中放置空肠营养管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口服复合益生菌对感染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拟行结直肠癌(CRC)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手术前11 d,试验组患者口服复合益生菌,对照组患者口服麦芽糊精,每天早晚1次,连续10 d;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4名患者因未按照研究计划或未坚持完成治疗被排除,最终纳入患者76例,试验组、对照组各38例。干预后两组患者RNS2002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试验组转铁蛋白(T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干预后CRP和IL-6水平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 <0.05)。接受CRC根治术后30 d,试验组感染性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6%vs. 15.8%, P=0.047),术后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3±1)d vs.(5±13)d, P=0.025],研究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结论 CRC根治术患者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在术后48h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在术后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的生化营养、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术前,且低于观察组术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营养支持后的血清CD3、CD4、CD4/CD8、CRP和IgM水平高于术前水平,且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道通气、肠道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营养相关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力增强。较肠外营养给患者带来的经济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与传统肠内营养对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MNA-SF评分为0~7分的老年骨折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组(试验组,n=28)和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n=30).2组患者均给予等氮等热卡肠内营养配餐,均按照热量105 kJ·kg-1·d-1、蛋白质1.5 g·kg-1·d-1计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生菌粉剂,对照组未给予,其余治疗相同.分别于术前1次、术后第1次和第10天排粪便时,留取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记录患者每日胃肠道不适情况和感染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肠道菌群在不同观察时间点进行比较,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种数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术前1次和术后第10天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1次和第10天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在不同观察时间进行比较,产气荚膜梭菌的菌种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发现,在术前1次和术后第10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肠道菌群进行比较,术后第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菌种数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腹胀和便秘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强化肠内营养有调整老年骨折术后患者肠道菌群功能的作用,并可减少患者胃肠道不适中腹胀和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山煤电古交矿区总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根治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死亡;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除肠管长度、清扫淋巴结数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术和开腹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均可获得较好的根治效果,但腹腔镜根治术更具优势,能够明显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出血少、创伤小,可作为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甘燕青  刘伟 《肿瘤药学》2011,(6):544-546
目的观察肺癌术后肠内营养与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12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60例)以及胃肠外营养组(60例)。分别收集患者术前、手术后1天、7天血液样本,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术后1天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CD3、CD4、CD8以及NK细胞均呈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与术后1天比较,肠内营养组CD3、CE4、CD8、NK细胞以及CD19细胞均呈现升高,CD4/CD8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IgA、IgM、IgG以及C3表达水平在术后第7天呈现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对于肺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恢复可以发挥积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外营养治疗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硬化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肠内外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营养膳食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血浆前白蛋白等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患者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4年2月住院的82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40例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患者;对照组42例为不伴骨折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采用相同的仪器对所有患者的腰椎、左侧股骨近端及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准确测量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E)及尿素氮(BUN)。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及尿素氮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合并骨折的患者维生素D3水平偏低,较未合并骨折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而言,维生素D3缺乏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陈秋芬  贾东林 《中国医药》2014,(7):1031-103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镇痛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患者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5 ml),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分别在用药前10 min及术后即刻、12 h、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P物质、白细胞介素6(IL 6)的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 2、6、12、24 h 的镇痛效果。结果2组术后即刻、12 h P物质浓度均高于本组基础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55±24)、(155±31)ng/L比(90±8)ng/L,试验组(105±13)、(111±12)ng/L比(92±10)ng/L,均P〈0.05],术后24 h与本组基础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即刻、12 h、24 h IL 6浓度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3±15)、(85±17)、(73±8)ng/L比(15±5)ng/L,试验组:(32±8)、(26±8)、(20±8)ng/L比(15±6)ng/L,均P〈0.05]。试验组术后即刻及术后12 h P物质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P物质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浆IL 6浓度在术后即刻、术后12 h和24 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 2、12 h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0.6)分比(5.6±0.5)分,(1.9±0.9)分比(4.7±0.5)分,P〈0.05],术后6 h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2.4±0.5)分比(2.2±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术后24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可降低炎性因子的产生,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配方早期肠内营养(EN)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将7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不舍膳食纤维整蛋白型EN制剂组(瑞素组)、含膳食纤维整蛋白型EN制荆组(能全力组)和含氨基酸的短肽型EN制剂组(百普力组)。3组均予以营养支持至术后第8天。测定术前后各组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并观察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支持费用。结果3组各自术前后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百普力组营养支持费高于能全力组,能全力组营养支持费高于瑞素组。能全力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瑞素组或百普力组提前,瑞素组和百普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整蛋白型或短肽型肠内营养均是安全、可行、有效的。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如果患者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正常或大致正常,应首选整蛋白型,次选短肽型;首选不合膳食纤维整蛋白型,次选含膳食纤维整蛋白型。  相似文献   

17.
谭锦凤  王琴 《江西医药》2013,(12):1170-1172
目的比较食道根治术后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的疗效。方法将50例食道癌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术中留置肠内营养管,术后2d开始滴人肠内营养液。肠外营养组(对照组)术后给予静脉营养,术后7d进食,分别于术前及营养支持结束后1d测体重、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自的胃液引流量。结果肠内营养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效果优于肠外营养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方法将46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于术前3天、术后9天检测营养和免疫指标,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营养费用。结果术前3天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3、CD4、CD4/CD8无明显差异,两组病人术后8天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CD3、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提前1.3天,排便时间提前1.4天,住院时间16.7天少于对照组20.3天(P<0.05)。营养费用114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1876元(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肠内营养能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及免疫功能,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药辅助行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胃癌根治术患者64例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鼻饲肠内营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中药结合鼻饲肠内营养,2组疗程均为7d。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1例不能耐受,对照组2例不能耐受,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胃癌术后给予中药辅助肠内营养效果较好,能促进机体尽快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维持肠内菌群稳定在预防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 年6 月~2016年6 月我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82 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 例。两组患者在术前给予不同的肠道准备方案: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开始应用乳果糖口服溶液,术前3 天饮食以半流食为主,术前1 天改为全流食,术前3 天给予庆大霉素和甲硝唑,术前1 天及手术当天清晨分别进行清洁灌肠处理;观察组患者术前1 天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术前3 天饮食以半流食为主,术前1 天改为全流食,术前3 天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不口服任何抗菌药物,术前1 天及手术当天清晨不给予机械式灌肠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95.12%)明显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Ⅲ度肠道菌群比例失调的比例(4.88%)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07%)明显低于对照组(5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KPS 功能状况评分及BMI 指数情况均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KPS 功能状况评分(73.10±18.34)及BMI 指数(21.65±6.88)kg/m2 明显优于对照组[(64.01±16.67),(16.78±4.21)kg/m2],且较治疗前稳定性更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治疗期间通过有效的术前准备及治疗来维持患者肠内菌群稳定,能够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