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确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相同常规治疗:降压、降脂、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组加用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降压疗效,1年后随访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较对照组明显下降、降压疗效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高血压患者疗效好,且能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莫秋萍 《河北医学》2014,20(2):306-308
目的:观察与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者且按照1:1比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照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且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心脑血管事件和用药有效率进行观察及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得以明显控制且无差异(P〉0.05),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观察组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用药能同时控制血压和(或)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作用于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效果显著,可有效且全面控制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观察。方法随机选择102名患者,均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同期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分组的方式,将102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叶酸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PT、Fbg、TT、aPTT);Hcy水平以及NIHSS评分、BI评分,以及CRP、SOD、OX-LDL水平。结果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的Fbg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aPTT、PT、T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以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BI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CRP、SOD、OX-LDL水平均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接受叶酸联合维生素E治疗,可有效的提升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情况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结果 236例病例组患者中,183例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7.54%;260例对照组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0例,发生率为23.07%,缺血性脑卒中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硬化斑块的性质相关(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者50名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脑梗死组给予维生素B12及叶酸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评估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治疗前,脑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表达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6例,均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进行检查,依据结果进行分组,治疗组110例,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对照组106例,为非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叶酸片,维生素B6片,甲钴胺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VB6、VB12叶酸检测降低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其脑梗死、脑出血发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主要为VB6、VB12、叶酸缺乏引起,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后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危险性,因此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者给予降压、降糖、降脂、纠正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细胞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1.29±0.54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9.35±1.62 μmol/L,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5.37±1.33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28±3.10 μmol/L,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76%,对照组为1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4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6%、7.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比较,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也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血清半胱氨酸水平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94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根据血清半胱氨酸水平分为两组,随访24个月,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ROC曲线提示预测截断值32μmol/L,敏感度为81.8%,特异性73.5%。随访24个月kaplan-meier曲线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干预,以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应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医院2016年度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定为实验组,选取同期内,在我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检测实验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结果通过检测,可发现实验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应用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技术,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测,对于观察患者的患病情况,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事件以及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是有重要意义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值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28例高脂血症患者分合并缺血性脑卒中与无缺血性脑卒中二组,进行Hcy测定。结果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脂血症患者的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不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脂血症患者(P<0.05)。结论高Hcy血症可能是高脂血症合并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老年高血压病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效果.②方法 对1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3例给予雷米普利片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8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肠溶片长期口服治疗.4周观察降压效果,每年观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③结果 两组降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χ2=0.00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少于对照组.④结论 阿司匹林可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3d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量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入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追踪随访6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生活质量,量化评分,并了解再发血管事件和死亡情况。结果血浆Hcy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相关,且血浆Hcy浓度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缺血性脑卒中发病6个月后,随访的128例患者中,发生血管事件共计35例,高Hcy组和正常Hcy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患者入院时的血浆Hcy浓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后6个月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血浆Hcy浓度,可能对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血压水平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型高血压患者给予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血压与血浆Hcy水平,降低心脑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陈远勤  周长文 《重庆医学》2006,35(4):366-367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100例确诊糖尿病合并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用依那普利加吲达帕胺治疗,对照组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加吲达帕胺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的降压、降糖疗效及血清钾、钠及总胆固醇变化,10个月后随访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降糖疗效优于对照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有显著的降压疗效,但组间降压效果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两组血清钾、钠及总胆固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依那普利与吲达帕胺联用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否优于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方法 筛选250例伴有"H型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口服依叶片或依那普利片1年.试验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治疗期间连续随访记录不良反应.随访结束时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率、死亡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依叶组和依那普利组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血压(P<0.05),两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1%和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降低HCY水平分别为47%、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CIMT呈正相关(r=0.365,P<0.05).终点事件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叶降压和降HCY水平效果显著,同时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CIMT.依叶可以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再发率及死亡率.依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作用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是否与患者的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C反应蛋白等水平有关。方法整群收集了2009年9月—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23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成治疗组,并选择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239例对照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结果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对比。结果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两组患者血糖、血脂、CRP、FIB、HCY等比较,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患者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分析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并每天对患者进行查房随访,定期给予患者健康讲座,鼓励患者实施合理的生活方式;观察组额外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0.8 mg),每天1次;观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水平变化及随访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动态血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血浆中Hcy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血浆中Hcy的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组,对比组予以单药制剂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予以复方制剂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2组治疗后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血压、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压、血浆半胱氨酸水平皆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较对比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6.7%,明显比研究组的8.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制剂依那普利叶酸片有着良好的降血压、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作用,对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维生素B12制剂(甲钴胺)和叶酸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60例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老年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干预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叶酸治疗,治疗4周后复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和正常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有显著差异,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血浆Hcy水平、叶酸和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予以补充叶酸和甲钴胺治疗后,干预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与非干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补充叶酸、B12制剂有助于降低血浆Hcy水平,有利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构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警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经B超筛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访60 d后记录脑卒中发生率,并将患者分为非脑卒中组与缺血性脑卒中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合并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临床资料以及MRI斑块负荷参数;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与斑块负荷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 80例患者中15例发生脑卒中事件,发生率为18.74%。缺血性脑卒中组(n=15)与非脑卒中组(n=65)在合并高血脂、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斑块内出血、内脂质坏死核心(Lipid Rich Necotic Core,LRNC)、纤维帽破裂(Fibrous Cap Rupture,FCR)和颈总动脉的重构指数(Remodeling 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