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索烧伤患者近年来真菌感染特点及治疗进展。方法 将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053例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怀疑有真菌感染的184例患者取其创面分泌物、中段尿、痰液、深静脉导管、血液作为标本做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3053例烧伤患者中,阳性病例33例,发病率为1.08%;送检的436份标本中有65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14.91%。其中,烧伤面积大于70%TBSA 13例,50%~69%TBSA 8例,30%~49%TBSA 7例,小于30%TBSA 5例。检出最多的是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少见菌种如曲霉菌、毛霉菌、酵母样真菌亦有发现;药敏结果提示除热带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三唑类药物耐药较严重外,其他真菌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烧伤患者真菌感染中,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深部组织培养意识,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培养结果,早期确诊,以尽早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监护室(CSICU)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和药敏特点。方法收集患者的痰、血、尿、中心静脉导管顶端及局部引流物进行真菌培养并作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42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2株。其中酵母类真菌为43株(82.7%),曲霉菌为9株(17.3%)。酵母类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白假丝酵母菌耐药率最低的是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和克霉唑(<9.5%)。其次为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12.5~14.3)%;对热带假丝酵母菌耐药率最低的是两性霉素、咪康唑、制霉菌素(0.0%),其他耐药在25.0%~46.3%。医院感染率为9.5%,病死率为26.2%。结论CSICU患者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下呼吸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感染发生与基础疾病、术后危重状态、广谱抗菌素的应用,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实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2003年7月~ 2004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86例,分析不同部位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标本共354份.结果 共检出159株菌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2.33%.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69.18%)和泌尿道(26.42%).分离的菌株对5-氟脲嘧啶、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均<10%,而对氟康唑耐药率则较高.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5-氟脲嘧啶、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耐药性较低,而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的检出率和耐药性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真菌感染的种类及其耐药特点,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2003年7月~2004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86例,分析不同部位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标本共354份。结果共检出159株菌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2.33%。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69.18%)和泌尿道(26.42%)。分离的菌株对5-氟脲嘧啶、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均<10%,而对氟康唑耐药率则较高。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ICU院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5-氟脲嘧啶、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假丝酵母菌耐药性较低,而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8.
王晓义;智勇刚;张永军 《农垦医学》2014,(1)
目的:了解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的发病特点,分析常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抗真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及治疗效果,为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且经筛选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IFI患者的诊断情况、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抗真菌药物情况、治疗转归等。结果:在符合调查条件的546例患者中,IFI患者113例,发病率为20.70%,其中拟诊35例,临床诊断71例,确诊7例。从血液、尿液、痰液、胸腹水、伤口分泌物等标本中共分离出菌株61株,均为酵母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49株,占菌株总数的80.33%。107例IFI患者接受抗真菌药物治疗,共有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等4种药物被使用,氟康唑的使用率最高。评价了治疗1周以上的8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24%,病死率为25.61%。结论:我院ICU患者IFI发病率较高,但确诊病例少。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临床可选择药物少,治疗效果有待提高。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应给予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临床使用免疫抑制剂、大量广谱抗生素、导管技术等多种治疗手段,真菌感染日益增多。而肿瘤患者一般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并接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更易发生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已成为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原因。本研究对我院2009—2011年肿瘤患者的真菌感染标本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我科自 1989年 4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小儿烧伤 762例,其中并发真菌感染 8例,占 1. 05%,现就其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1一般资料本组共 8例,其中男 6例,女 2例,年龄 6个月~ 6岁,平均年龄 2岁,其中 7例均在 2岁以内, 1例 6岁。烧伤面积 30%~ 60%,按小儿烧伤严重程度分类, 8例均为特重度烧伤 [1]。其中烧伤面积 30%~ 40% 4例, 41%~ 50% 2例, 51%~ 60% 2例。 8例平均烧伤面积 41%,平均Ⅲ度烧伤面积 11%。 8例均在治疗中并发细菌感染的同时或者之后并发真感染,其中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中医院内真菌感染病例40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住院患者医院内非真菌感染病例1 514例为对照组,对可能的影响因素用χ2检验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变量引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0岁年龄段发生真菌感染的比例最高,占66.50%。>70~80岁患者中死亡例数所占的比例最高,占26.67%。真菌感染患者中以假丝酵母菌属感染为主,占88.04%。真菌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居首位,占47.6%。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占47.07%。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χ2检验显示,9个变量是影响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将9个变量纳入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中,按照OR值的大小,分别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年龄、是否曾住ICU、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结论 加强老年患者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病房环境消毒隔离,对于高龄、接受侵入操作治疗患者应加强病原学监测,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有助于控制医院内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调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2015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感染患者各类标本真菌的分离培养。方法: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科马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和/或全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质谱仪结合形态学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各年度真菌阳性率依次为4.91%、2.47%、3.12%、2.75%以及4.04%。5年培养出的阳性菌株共计313株。其中,呼吸道标本(包括痰和灌洗液)分离出125株;血液培养分离出77株、骨髓标本52株;清洁中段尿标本30株;脑脊液29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马尔尼菲蓝状菌和新生隐球菌三种为主,占所有分离真菌的79%以上。结论:本院感染科真菌感染以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和循环系统为主。菌株分布以白色假丝酵母菌、马尔尼菲蓝状菌和新生隐球菌为主,同时还有其他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诱因、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调查1998~2004年6年中64例肺部真菌零染的病例。结果 64例患平均年龄56.26岁,全部具有基础疾病,病前40例用过抗生素,19例用过皮质激素,16例经化疗治疗;真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皮质激素和接受化疗是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诱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临床真菌感染病原分析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临床真菌病原学分类,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院临床真菌感染状况,并对从临床分离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菌行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年共收集58例真菌感染患者标本,其中确诊为假丝酵母菌47例,占81.0%,其次为新型隐球菌2例,占3.4%,曲霉菌1例,占1.7%,其余为其他真菌。结论假丝酵母菌仍然是医院内真菌感染主要病原真菌,假丝酵母菌中最常见者是白假丝酵母菌,氟康唑是治疗假丝酵母菌最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需要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等原因,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是引起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和降低死亡率,笔者总结了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烧伤患者2675例,对其中35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作如下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5例均为烧伤住院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15~58岁,平均年龄31.6岁;烧伤面积15%~70%,平均面积55%±10.5%,其中Ⅲ度烧伤面积5%~40%;烧伤性休克8例,呼吸道烧伤11例,肺部爆震伤4例。1~3月份13例,4~6月份4例,7~9月份3例,10~12月份15例;住院时间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烧伤后真菌感染的防治体会。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间在我科烧伤创面检出真菌32例,其中8例出现严重症状,并在两种以上取材中反复检到真菌,6例救治成功,2例死亡。对烧伤后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①本组病例显示在烧伤创面检测到真菌的时间最早为5d,而出现系统性真菌感染的病例在2wk以后,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合并细菌感染是较为突出的特点;②发生系统性真菌感染的病例曾经在出现感染症状前1-7d服用伊曲康唑胶囊进行预防;③肺和肠道是最早出现感染症状的脏器,但尿检阳性往往最早,病人可同时感染不同种类真菌;④早期单纯创面感染只要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创面可防止感染进一步发展,而不必使用任何抗真菌药物治疗。一旦发生系统性真菌感染,及时、足量、持久的抗真菌治疗,再配合其它措施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结论 严重烧伤病人是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病程越长、感染就越重,危险性越高,治疗难度也越大,合理使用抗生素、尽快修复创面是关键性措施,对其预防需要加以重视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李德绘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4):599-599
1999年7月至2001年8月,我科共收治烧伤病人521例,在使用抗生素治疗中共出现21例(4.03%)真菌感染病人,现就其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性食管炎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消化内科收治的真菌性食管炎78例,取患者食管黏膜病变组织置无菌管中,离心后取沉渣接种培养基中,进行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79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居多,分别为32.47%2、8.25%。真菌对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好。结论:在临床上,做好真菌实验室诊断同时,还应重视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及应用,以便及时、准确地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真菌的继发感染及系统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我院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2008年至2009年全院所有真菌感染的药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03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占69.90%(72/103),主要来自呼吸科和ICU病房,72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7种抗真菌药的MIC检测结果为: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39%和5.76%。耐药率较高(〉50%)的有伊曲康唑(62.50%),氟康唑(56.95%)。结论应重视临床标本中真菌的分离及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