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探讨高肺血流量对肺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大鼠模型,观察术后6周和11周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舒张反应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11周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术后6 周与11周大鼠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比值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且11周分流组肺动脉收缩压较6周分流组进一步增高.在11周分流组大鼠中,乙酰胆碱(ACh)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硝普钠(SNP)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百分比无明显变化.11周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PI/AI比值明显高于11周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高肺血流量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肺血管舒张功能失调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该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左向右分流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大鼠模型,探讨高肺血流量对肺血流动力学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建立左向右分流的大鼠模型,观察术后6周和11周肺血流动力学,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舒张反应的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方法对11周组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和凋亡状态的研究。结果:术后6周与11周大鼠肺动脉了收缩压,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RV)与左心室加室间隔(LV+S)的比值较同龄对照组明显增加,而且11周分流组肺动脉收缩压较6周分流组进一步增高,在11周分流组大鼠中,乙酰胆碱(ACh)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弱,而硝普钠(SNP)产生的肺动脉环舒张百分比无明显变化,11周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指数(PI),凋亡指数(AI),PI/AI比值明显高于11周对照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结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高肺血流量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肺血管舒张功能失调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的增加和凋亡的相对减少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模型简单,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以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瑞舒伐他汀拮抗肺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分流给药组、分流组、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厚指数(RV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肺小动脉管壁面积百分比(WA)的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分流给药组较分流组大鼠mPAP、RVI、WT、WA值均有所下降,分流给药组大鼠凋亡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多,而bcl-2蛋白的表达减弱。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抑制肺高血流性模型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及肺血管重构,而抑制大鼠肺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是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bel-2、bax蛋白表达与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建立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比较肺血管重构指标,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检测bel-2和bax分布及表达,TUNEL法检测肺血管细胞的凋亡.结果 分流12周和16周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5),肺小动脉新生内膜比率显著增加(P<0.01).bci-2蛋白表达在分流12周后明显增强,分流至16周时表达最高峰(P<0.01),而bax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bax呈上升趋势.结论 bcl-2和bax在肺动脉上均有表达,随着bcl-2和bax比值的上调,肺血管发生重构,bcl-2/bax比值失衡可能是大鼠左向右分流PAH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凋亡因子存活素(survivin)在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和凋亡因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血管的结构发生明显改建;先天性心脏病肺组织都有凋亡的细胞,但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凋亡细胞明显减少.Survivin、bcl-2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中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而bax表达明显减少.Survivin与凋亡及肺血管组织结构重构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在左向右分流血流作用下,Survivin等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使肺组织细胞凋亡减少,造成细胞堆积,参与肺血管结构改建,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受体拮抗剂BQ123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实验Ⅰ组(n=15),实验Ⅱ组(n=9),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采用套管连接法建立颈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Ⅱ组大鼠术后4周开始给予BQ123,每次50μg/kg,每周3次,连用12周,术后16周测取大鼠肺动脉收缩压.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肺组织ET-1含量变化.RT-PCR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收缩压及肺组织ET-1含量升高,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增强,胶原蛋白相对含量增加;应用BQ123后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组织ET-1含量降低,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及胶原相对含量降低.结论:BQ123可降低肺组织ET-1含量,抑制胶原合成,ET-1和胶原合成增加均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受体拮抗剂BQ123对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并探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方法:选择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实验Ⅰ组(n=15).实验Ⅱ组(n=9),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采用套管连接法建立颈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模型,实验Ⅱ组大鼠术后4周开始给予BQ123,每次50μg/kg,每周3次,连用12周,术后16周测取大鼠肺动脉收缩压。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肺组织ET-1含量变化。RT-PCR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BQ123对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表达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左向右分流大鼠肺动脉收缩压及肺组织ET-1含量升高,肺组织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增强,胶原蛋白相对含量增加;应用BQ123后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组织ET-1含量降低,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及胶原相对含量降低。结论:BQ123可降低肺组织ET-1含量,抑制胶原合成,ET-1和胶原合成增加均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ET-1受体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内皮素-1(ET-1)及其受体在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4只,随机分为实验Ⅰ组(n=15)、Ⅱ组(n=9)、对照组(n=10)。实验组大鼠用套管法建立右侧颈部左向右分流模型;术后4周,实验Ⅱ组大鼠给予BQ123〔cyclopropane (Trp-Asp-Pro-Val-Leu)〕,连用12周;术后16周测取大鼠肺动脉收缩压;留取肺组织,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中ET-1含量;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PPET-1mRNA、ETA及ETB受体mRNA的表达。结果:①与实验Ⅱ组及对照组相比,实验Ⅰ组大鼠肺动脉压及肺组织ET 1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01,P<0.01,P<0.001),PPET-1 mRNA和ETA 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 P<0.001),ETB受体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 P<0.001);②与对照组相比,实验Ⅱ组大鼠肺组织PPET-1mRNA增强(P<0.05),ETB受体mRNA的表达下降(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ET-1受体在左向右分流肺动脉压变化中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晚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大鼠肺组织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初步预测差异表达的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4~5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0只,体质量90~110 g,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分流组(n=10)和对照组(n=10)。分流组采用套管法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流术以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12周后,取大鼠外周肺组织,运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流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运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软件预测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miR-98、miR-130b和miR-127等的表达。结果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croRNA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分流组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的miRNA有30个(miR-122、miR-130b、miR-146b等),明显下的miRNA有7个(miR-382、miR-192、miR-29c等),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icroRNA在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中表达存在差异,microRNA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NADPH氧化酶4(NOX4)在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NOX4在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分流4周组、分流8周组、分流11周组,通过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法建立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厚指数(RVI),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中NOX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分流时间的延长,各分流组大鼠逐步出现了右室肥厚、平均肺动脉压升高等肺高压的表现,肺组织中NOX4 mRNA表达亦逐步增强.结论 高肺血流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存在着NOX4的显著表达,NOX4参与了高肺血流大鼠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唐旭东  肖颖彬  周建国  郝嘉 《四川医学》2007,28(10):1074-1077
目的探讨以ET-1、NO变化为代表的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及Survivin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发病及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49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患者根据肺动脉平均压的情况分为4组。放射免疫法或比色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血管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MT%)以反映肺小血管的形态学改变。用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调亡相关蛋白Survivinx的表达。结果先心病患者伴随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血浆ET-1水平、组织Survivinx的表达呈上升趋势,MT%逐渐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而NO水平下降、细胞凋亡减少并与MT%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左向右分流所致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Survivin表达的变化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及肺血管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同龄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NC)、缺氧2周(H2)、缺氧4周(H4)、左向右分流12周(LRS)和左向右分流4周并缺氧2周(SH)五个组,每组6只大鼠。自制低压氧舱模拟5000米高空进行低氧实验。大鼠左向右分流通过将其左颈总动脉与主肺动脉行端侧吻合实现。 光镜观察结果表明H2和H4组大鼠达预定观察时限时各有5只发生明显肺动脉高压(PH)和典型的缺氧性肺血管病理改变。LRS组大鼠在结束观察时,3只仍有左向右分流并出现PH,肺血管病理改变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大鼠低氧性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通过间断常压低氧法建立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肺组织切片经HE染色后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检测大鼠肺小动脉的形态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蛋白表达,并经图像分析半定量检测其表达强度.结果 4周后,模型组SD大鼠MT%、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SD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内PCNA核蛋白表达(积分面积、累积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常压低氧4周可成功建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PCNA在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量具有差异性提示其可能在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变化。方法:用压缺氧法复制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用右心导管法测量平均肺动脉压,称量法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HE染色结合形态计量分析进行缺氧性肺血管重塑观察,Tunel法行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缺氧7d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开始升高,肺动脉出现缺氧性肺血管重塑;缺氧14d及21d平均肺动脉压进一步升高,缺氧性肺血管重塑更明显,右心室肥大指数增加。对照组及缺氧3d、7d、14d、21d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意义。平均肺动脉压与WA%(血管壁横断面积与血管横断面积比值)及右心室肥大指数呈正相关,WA%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指数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结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不伴有凋亡水平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晚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大鼠肺组织中microRNA (miRNA)的表达,初步预测差异表达的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方法 4~5周龄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20只,体质量90~110 g,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分流组(n=10)和对照组(n=10).分流组采用套管法行右侧颈总动脉-颈外静脉分流术以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建立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12周后,取大鼠外周肺组织,运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流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microRNA的差异性表达.运用Miranda、TargetScan、PicTar软件预测可能调控的靶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miR-98、miR-130b和miR-127等的表达.结果 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及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croRNA芯片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在分流组大鼠肺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的miRNA有30个(miR-122、miR-130b、miR-146b等),明显下的miRNA有7个(miR-382、miR-192、miR-29c等),RT-PCR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microRNA在左向右分流型肺动脉高压大鼠中表达存在差异,microRNA可能参与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7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7)、低氧组(n=5)和低氧+L-Arg组(n=5).对大鼠肺血管进行显微形态学观测.通过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Fas表达.结果:低氧2周后出现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同时,肺中、小型动脉凋亡平滑肌细胞百分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平滑肌细胞Fas表达明显降低.然而,L-Arg缓解了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的形成.低氧+L-Arg组大鼠肺中、小型动脉凋亡平滑肌细胞百分数均明显高于低氧组(P均<0.05).L-Arg使低氧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Fas表达明显增强.结论:L-Arg通过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Fas表达上调,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对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勇  吕进泉  赵文生 《重庆医学》2012,41(30):3186-3187,3191,3241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对野百合碱(MCT)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肺血管重构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MCT诱发肺动脉高压模型组(M组)、水飞蓟素治疗组(S组),每组8只。28d后,右心导管法测量各组右心室收缩压(RVSP),称量法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血管重构,TUNEL法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RT-PCR法行肺组织Fas mRNA半定量检测。结果与M组比较,S组RVSP、RVHI、α-SMA表达均降低(P<0.01),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凋亡稍升高,肺组织Fas 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水飞蓟素对野百合碱诱发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在新生乳猪生后正常发育及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 :4 2只新生乳猪分成正常发育组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组 ,其中 2 0只新生乳猪置于低气压仓 (5 0 .8kPa)中 3或11d形成不同程度的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TUNEL方法检测和观察肺小阻力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 (SMC)的增殖和凋亡变化。结果 :平滑肌细胞复制率在出生时即较高 ,出生后早期进一步升高。短期缺氧对平滑肌细胞复制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较长期缺氧 (11d)引起肺血管重构显著变化同时 ,平滑肌细胞复制率显著增加 ;新生期无论在正常状态 ,缺氧或缺氧恢复阶段 ,在肺血管壁上均未见细胞凋亡阳性信号。结论 :新生乳猪出生后肺血管重构与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平滑肌细胞增殖在严重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凋亡在出生早期肺血管重构中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测法舒地尔在野百合碱(MCT)诱导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肺血管结构重构过程中对骨形态蛋白受体(BMPR)表达的影响,探讨法舒地尔改善MCT诱导肺血管结构重构的机制。方法 4周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早/晚期正常对照组、早/晚期肺动脉高压对照组、早/晚期治疗组,每组10只。皮下注射MCT建立大鼠PAH模型,早期治疗组在注射MCT 1周后应用法舒地尔治疗,8周结束;晚期治疗组在第9周开始治疗,12周结束。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动脉中BMPR1A、BMPR2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R1A、BMPR2蛋白以及磷酸化肌球蛋白磷酸酶靶蛋白1(p MYPT1)的表达。结果 早/晚期肺动脉高压对照组WT%和WA%分别较早/晚期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法舒地尔治疗后,早/晚期治疗组WT%和WA%分别较早/晚期肺动脉高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晚期肺动脉高压治疗组明显低于早期肺动脉高压治疗组(P<0.05)。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MPR1A及BMPR2基因和蛋白在早∕晚期肺动脉高压对照组中的表达量均分别明显低于早∕晚期正常对照组(P<0.05),法舒地尔治疗后,早∕晚期治疗组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增高(P<0.05)。p MYPT1蛋白在早∕晚期肺动脉高压对照组中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法舒地尔治疗后,其表达在早∕晚期治疗组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法舒地尔通过上调骨形态蛋白受体基因、蛋白表达,抑制并逆转MCT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分流叠加炎症所致肺动脉高压模型,探讨分流叠加炎症肺高压模型可行性。方法对分流组及分流叠加炎症组大鼠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分流叠加炎症组于每周第3、6天予温水擦洗尾部并常规消毒,经尾静脉缓慢注射0.6%FeCl3(0.2mL/100g体重)。术后6周和11周,分别测定肺动脉平均压(PAMP)、右心室(RV)/左心室+室间隔(LV+S)比值,观察肺血管结构的变化。结果6周和11周分流叠加三氯化铁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肥厚度及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程度均比分流组重,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模型更好反映肺动脉高压发病过程分流和炎症因素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