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了久居高原后返回平原的老人、中年人的cAMP、cGMP的血浆含量。以海拔2260m人群、作为高原对照组;以苏州地区人群,作为平原对照组。结果显示:①中度高原人cAMP与cGMP含量较平原人下降,cAMP/cGMP比值仍维持平原人水平(p>0.05),两地区老人的cAMP/cGMP比值均较中年组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度高原人环核苷酸呈低水平调控,缺氧是导致环核苷酸下降的重要原因;②返回平原的老人,cAMP、cGMP均增加,但以cGMP增高为主,cAMP/cGMP比值下降,和返回平原的中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环核苷酸失衡,机体整个代谢加强,从而促进细胞增繁、异化率增高,细胞的免疫水平下降等,并对机体产生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2.
放射敏感性(辐射致死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照射后关键性放射敏感组织的增殖改变——造血综合症与胃肠综合症。环核苷酸与细胞代谢和增殖过程的调节有关。所以环核苷酸对代谢和增殖的效应可能是细胞辐射反应的特异改变的关键,从而使整个机体放射敏感性或是增高,或是减低。本文报导用显微放射自显影术和辐射致死率研究给环核苷酸和茶碱后中国田鼠(Cricetulus griseus)骨髓细胞群体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3.
高原环境影响人体的主要因素是缺氧,平原人进入高原后,机体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发生一系列的代偿适应性变化以适应高原环境,这个过程称之为习服。线粒体作为机体的能量工厂,是机体能量代谢的中心,是组织、细胞氧利用的关键场所,机体耗能的95%以上来自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机体各组织中的环核苷酸能对细胞中很多代谢过程发生影响,可向细胞传递信息,产生激素效应。为了探索少年运动员血浆环核苷酸调节水平,我们于1983年9月检测了97名少年田径和篮球运动员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乌苷(cGMP)的含量及其比值(cAMP/cGMP),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压氧抗低氧效果与高原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证明,高压氧预适应是提高高原移居者习服高原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高压氧在高原军事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防治高原急(慢)性疾病、改善机体生理功能、降低高原病发病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是,高压氧可以提高机体在缺氧时的血氧张力和血氧饱和度、使组织细胞氧含量和血浆物理溶解氧明显增加、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功能。同时,高压氧可提高氧的弥散率和有效弥散距离。有效地改善了组织缺氧和增强了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机体在高原(海拔≥3000m)缺氧环境中,红细胞过度增生、血液黏度增高和血流阻力增加引起的一种常见特发性慢性高原疾病[1]。高原低氧是HAPC发生的基本原因,机体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大量人员从平原快速进入高原,高原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低氧,可以引起机体的一系列代偿反应,大多数人都可以对高原环境较好的习服,能够在高原地区正常地工作生活和学习。一旦机体对高原环境习服不良,则容易导致高原病的发生。其中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慢性高原病包括: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  相似文献   

8.
高原世居居民长期生活在低压缺氧、空气稀薄、强紫外线照射等环境条件下,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会发生相应改变。而组织细胞的代谢异常与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代谢失衡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世居高原居民发生某些疾病如早老、早衰及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高原适应不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等急慢性高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对3组不同海拔高度的世居健康藏族人群体内氧自由基代谢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高原医学杂志》2013,(1):27-27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初步证明了藏族在高原人类群体中已获得了最佳的高原适应性,而平原人在快速移居高原时,人体会出现为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而产生的各种生理机能的代偿性改变,其改变程度取决于个体对低氧环境适应的能力。本文通过比较初进高原(1周之内)的汉族与高原世居藏族的血常规18项指标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旨在研究低氧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尤其是低氧对机体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机体运动后血乳酸(BLA)、肌红蛋白(Mb)、血氨(Ammo)的影响。方法 对海拔5380m高原的10名健康青年在进入富氧室前、富氧12h后分别进行踏阶运动,检测血 BLA,Ammo,Mb含量。结果 富氧运动较未富氧运动Mb增高显著(P<0.05),BLA,Ammo增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富氧室能增强高原机体能量代谢,是高原部队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和抗疲劳的理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情况及功能变化;方法:对从平原(海拔1 400m )进驻海拔3 700m (10 人)与5 380m (20 人)高原第7 天和半年的青年进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血浆内皮素-1(ET-1)和心钠素(ANP)含量测定,并与平原作对照。结果: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血浆CEC计数和ET-1、ANP含量明显高于平原(P< 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 0.01),初入高原时明显高于在高原居住半年的数值(P< 0.05 或P< 0.01)。在不同海拔高度居住不同时间的ET-1与CEC和AVP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血管活性肽ET-1、ANP分泌可能对急、慢缺氧环境下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及神经内分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原养路工体力劳动强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高原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养路工劳动强度的调查分析,从而提出合理的劳动生产定额和劳动作业制度;方法:选择本省不同海拔(察尔汗、都兰、花石峡)养路工人,分别进行工时利用率、肺通气量、能量代谢率和心率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3869-83)的要求进行分级;结果:在同一海拔高度,随着劳动强度增加,肺通气量、能量代谢率和心率均有增加,特别是在重体力劳动时肺通气量变化明显,察尔汗、都兰、花石峡3个地区工作日总能量消耗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学限度,劳动强度分别为Ⅱ级、Ⅱ级、Ⅲ级;结论:人体在高原从事体力劳动时,随着海拔的升高,生理负荷加重,劳动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方法:为了进一步明确高原低氧性红细胞增生对人体心功能的影响,作者利用超声法对不同海拔高度健康人及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左室泵血功能及STI进行了检测;结果:结果发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人体心泵功能相应降低,但仍在生理范围内。此时,机体可通过某些调节机制,动员其储备力量,维持一定的心输出量。而PEP的适当延长可能是机体的适应性变化;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则由于血液粘滞度及循环阻力增大,再加之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居住海拔1400m(30人)、3700m(30人)、4300m(20人)、5070m(25人)、5380m(25人)1年的青年现场检测了结膜微循环。结果:海拔5000m以上,60%的人员血液出现粒流,部分出现粒缓流,100%红细胞发生聚集;管周水肿的发生率超过88%,动静脉短路超过60%,部分人员出现微血管边缘不齐和囊状扩张。上述改变在海拔3700m以下的人群中均未发生。其它微血管改变随海拔高度升高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随之增加,但海拔5380m微血管数增生较5070m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缺氧环境对高原地区老年人红细胞膜蛋白结构的影响;方法:运用薄层色谱扫描等方法对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46例老人进行了红细胞膜磷脂蛋白和血液流变学等测定;结果:高原组红细胞膜神经磷脂和磷脂酰胆碱等指标较平原组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液粘度也有一定升高,以低切为明显;结论:红细胞膜蛋白结构改变与高原缺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PDA是高原地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居首位。本文通过对37例儿童PDAX线分析,认为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PDAX线征象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因高原缺氧易早出现肺动脉高压,因而肺动脉的凸出,右下肺动脉的增宽及右心房的增大较平原明显,肺血管纹理增多增粗县较紊乱,易与房或和室间隔缺缺损其它心内系统的复合畸形相混淆,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困难,因此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是手术治疗实属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原汽车兵体内Hb和SOD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急性重复缺氧对机体内血红蛋白(Hb)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方法:在同一人群中选择某部担负喀喇昆仑山运输任务的驾驶员24 人,在高原完成全年运输任务的前、中、后进行Hb、血清总(T- SOD)、铜锌(CuZn- SOD)、红细胞(RBC- SOD)和尿液(U- SOD)含量的检测。结果:运输中较运输前Hb 增加非常显著(P< 0.01),RB- SOD、CuZn- SOD和T- SOD、U- SOD的活性降低差异显著和非常显著(P< 0.05和P< 0.01)。运输结束后较运输中Hb 降低均差异显著(P< 0.01),T-SOD、U- SOD和RBC- SOD的活性逐渐降低有非显著和显著差异(P< 0.01 或P<0.05)。运输结束后较运输前的RBC- SOD、T- SOD、CuZn- SOD、U- SOD活性降低相差非常显著(P< 0.01),而Hb 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急性重复缺氧是影响体内Hb 和SOD含量的变化及造成自由基对机体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高原低氧环境对青藏铁路沿线筑路工人全血 5-羟色胺的影响 ;方法 :采用荧光技术测定北京组、西宁组 (海拔 2 2 60m)、格尔木 (海拔 2 850m)、昆仑山口 (海拔 50 50m)筑路工人在重体力劳动负荷下 ,全血 5-羟色胺的变化 ;结果 :随海拔的升高、氧分压下降 ,筑路工人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与 2 2 60m筑路工相等 ,但劳动效率明显降低 ,全血 5-羟色胺含量梯度增高 ;移居 2 850m、50 50m的两组筑路工与 2 2 60m比较 ,t值分别为 2 .3 8和 3 .1 8,P <0 .0 1 ;结论 :高原低氧加之重体力劳动是导致全血 5-羟色胺单胺递质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海拔高度不同进驻高原时间战士尿10项进行检测,探讨高原低氧居住时间对肾功能的损害关系及适应性;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对1038名不同入伍年限健康男性开警战士进行尿液检测,以平原地区健康战士为对照组;结果:不同高海拔区同年限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初入高海拔区阳性率 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年度兵(P〈0.01);结论:高原低氧等环境因素对肾脏有较轻微的损害,随着居住  相似文献   

20.
了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HAPC)患者血清血小板生成素 (TPO)的水平 ,探讨其在HOPC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2 5名HAPC患者及同海拔健康人血清TPO含量进行检测 ,并与平原水平做了对比 ;结果 :HAPC患者血清TPO含量显著高于高原健康人 (P <0 .0 0 1) ,而高原健康人的血清TPO含量较平原水平有显著的增高 (P <0 .0 1) ;结论 :TPO参与了HAPC的发病 ,是HAPC发病的重要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