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血清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果实验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比对照组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对照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辅助指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选取120例CHD患者及106例对照者,CHD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对120例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non-HDL-C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06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血清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on—HDL—C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TBIL、HDL-C明显降低(P〈0.01),TC、TG、LDL—C、non-HDL—C明显增加(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TBIL水平与年龄、胆固醇、TG、HDL-C、LDL-C、non-HDL-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nonHDLC与胆固醇、TG、LDL-C呈正相关(P〈0.05),与HDL—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可作为CHD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non—HDL-C增高与CH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153例血清TG、TC、HDL-c以及LDL-c直接测定值与运用Friedwald公式计算法所得的LDL-c值进行分组比较。结果:当血清TG>4.5mmol/L或TC>6.21mmol/L时,LDL-c的公式计算值与直接测定值之间有明显差异,而在HDL-c各浓度值时,血清LDL-c的两法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高血脂的病人,其中当TG大于4.51mmol/L或TC大于6.21mmol/L时,LDL-c的Friedwald公式计算与直接测定值之间误差太大,强调此时不能运用公式计算法,而应采用直接测定法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各项血脂指标水平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脑梗死发生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3年至2005年6月392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用四格表法X^2检验、优势比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5、LDL—C>2、6mmol/L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总胆固醇(TC)>5,2mmoVL、甘油三酯(TG)>1.7mmol/L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用LDL—C/HDL~C>2.5,LDL—C>2.6mmol/L这两个指标来预测患者(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针对血清胆红素的强氧化性质,研究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试48例冠心病患者与37例健康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TC、TG、LDL-C高于健康对照组,HDL低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胆红素降低导致机体抗氧化活性降低,因此低胆红素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总胆红素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冠心病患者与8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以酶法比色检测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G、L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氧自由基对LDL-C的氧化修饰而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发生的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79例CHD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再据冠心病分型将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心律失常组30例。同时观察30例健康体检组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 冠心病组及不同类型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均隆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不同类型冠心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56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健康人血清胆红素进行检测,旨在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上海长征试剂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健康对照组与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和血脂,采用统计学t检验计算两组P值.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极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直接胆红素在两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的浓度降低与冠心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正常人群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均处于正常水平人群的血脂代谢情况。方法按照“血脂异常防治建议”,从2006年来该院体检中心作健康体检的17435例人群中筛选出9906例TC和TG均正常的人群,将他们按年龄分6个组:~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以上组,并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统计分析。结果(1)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正常人群中HDL-C降低占13.73%(其中男性〈0.91mmol/L者达到7.38%),LDL—C边缘性升高的检出率为9.88%,LDL-C升高的检出率为0.36%。其中男性分别分为:20.84%、11.78%、0.44%;女性分别分为:7.05%、8.10%、0.29%。异常血脂的检出率在男女两组中明显不同,男性高于女性(u=396.306、37.0211,均P%0.01),女性在50岁以后明显增高。(2)HDL—C降低和LDL—C边缘性升高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在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处于正常水平人群中,有将近25%的人存在HDL减低或LDL—C边缘升高和升高的异常脂质血症。因此,临床医生和实验室人员应高度重视HDL—C和LDL—C的检测,更应重视男性人群和50岁以上妇女的HDL—C和LDLC的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CHD)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危险因素较多,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子,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修饰后可以破坏血管内皮完整性,导致巨噬细胞内移并摄取胆固醇,形成粥样斑块。1994年Schwertner等研究发现胆红素是一种天然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生物还原剂,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低浓度胆红素(Bil)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CHD患者和60名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HD组血清TBil和DBil浓度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Bil降低是CHD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一般认为,冠心病的形成与脂类(脂蛋白)代谢异常有密切的关系,然而有30%~40%的冠心病的形成与脂质和脂蛋白无关[1]。Schwertner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认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是冠状动脉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有关这方面的临床观察国内尚未见...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低浓度胆红素(Bil)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60例CHD患者和60名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HD组血清TBil和DBil浓度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Bil降低是CHD的又一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其检测在冠心病事件中的意义,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探索新思路。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67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GGT,LDL-C及胆红素水平,比较2组检测结果的差异,对血清GGT,LDL-C及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血清GGT和LDL-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LDL-C、低IBIL及低TBIL为筛选出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结论血清GGT和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负相关。高LDL-C水平、低IBIL及低TBIL水平均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卢瑜  王茜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5):319-320
目的观察老年人血清胆红素、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与老年健康者65例对照,测定血清胆红素、胆固醇,比较胆红素水平。将冠心病组按照胆固醇水平分成合并高胆固醇组和胆固醇正常组,比较两组胆红素水平。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低于健康老年人(P〈0.01),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水平低于胆固醇正常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在冠心病诊断和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胆红素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胆红素的意义。方法用奥林巴斯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钒酸盐法检测血清胆红素,用酶法检测TC、TG,用直接法检测HDL-C、LDL-C,用免疫比浊法检测APOAl、APOB、LP(a)。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而TG、LDL-C、APOB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胆红素是潜在的防止冠心病的有效物质,故冠心病患者检测胆红素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少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7):603-603,60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与其血清胆红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CL-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氧化法对30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冠心病组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