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HIV-1感染患儿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基因型进行分析,探讨其对HIV-1特异性CTL应答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以HIV-1 P24区域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的肽段库作为特异性抗原表位,对5例接受HAART后的HIV-1感染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IFN-γ分泌细胞频数进行测定研究.同时,还采用了PCR-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及PCR-直接碱基序列分析基因分型技术(PCR-SBT)对这5例患儿进行了HLA-Ⅰ等位基因分型及HLA-B*高分辨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5例HIV-1感染息儿中,4例HLA-B*基因型为B*40,其中3例为HLA-B*4001,1例为HLA-B*4002.其HIV-1抗原特异性CTL应答水平差异明显.5例患儿均未出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结论 基因型为HLA-B*40的儿童可能更易感染HIV-1,HLA-B*40可能影响HIV-1感染患儿的抗原特异性CTL应答.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gp120 V3环的合成环肽为抗原,从人的噬菌体抗体组合文库中筛选出与抗HIV-1 V3肽有结合活性的人源噬菌体抗体(Fab段).方法 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筛选人源抗HIV-1V3环噬菌体抗体,ELISA测定其活性,竞争抑制实验证实了该噬菌体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重链基因为IgG1亚类,可变区属VHI亚群.与胚系基因DP-88同源性最高,D区为D3-3、J区为JH5;轻链为k亚型.可变区属VL IV亚群,D区为DPK22,J链为Jk4胚系.结论 成功筛选了人源抗HIV-1 V3环噬菌体抗体.其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B'亚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与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方法 将覆盖HIV-1B亚型Gag p17、p24和p2p7p1p6全长的5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58例HIV-1感染者特异性CTL对上述多肽的应答情况.结果 中国HIV-1感染者特异性CTL可识别多个HIV-1B'Gag表位,反应宽度与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r=-0.374,P=0.004),与CD4 T细胞绝对计数显著正相关(r=0.425,P=0.001),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r=-0.285,P=0.030).长期不进展者识别 HIV-1B'Gag多肽的反应宽度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0.001,P=0.005).结论 我国HIV-1感染者体内存在识别不同HIV-1B'Gag多肽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并且与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HIV-1毒株vpr基因变异规律.方法 RT-PCR扩增HIV-1毒株vpr基因,经测序后构建基因进化树并分析其亚型分布;比较Vpr蛋白32~46位关键肽段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分析国内外Vpr蛋白77位氨基酸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结果 01_AE为HIV-1主要亚型(49.53%);B亚型vpr基因组内变异最大;Vpr蛋白77位存在多态性,分别编码谷氨酰胺、精氨酸和组氨酸残基,这种多态性在国内外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7).结论 HIV-1毒株vpr基因分型以01_AE亚型为主,vpr基因存在多态性,与国内外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5.
DC-SIGN是树突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分子,参与树突细胞迁移及与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并能特异性捕获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增强HIV-1对表达CD4和辅受体的靶细胞的感染,在HIV-1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DC-SIGN的生物学特征及其介导HIV-1经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感染靶细胞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IV(1+2型)抗体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 HIV-2指示带出现的原因,了解本市HIV-2的感染状况。方法用可区分HIV-1HIV-2感染的recomLine HIV-1HIV-2 IgG确证试剂(条带免疫法,SIA),对WB法确证后出现HIV-2指示带的37份样品进行鉴别诊断,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7份样品用WB法全部判HIV-1抗体阳性且提示HIV-2阳性,用SIA法分型均为HIV-1型,37人均未出入过HIV-2流行地区,也无HIV-2接触史。结论 37份出现HIV-2指示带的样品均为非特异性的交叉反应,泉州市目前未出现HIV-2感染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HIV-1感染者在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前后血浆中p24抗体和总HIV-1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HIV-1储存库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7月于我中心接受ART满5年的27例HIV-1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酶免疫吸附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患者接受ART 0、1、3、5年时间点的p24抗体和总HIV-1特异性抗体的水平,同时对其与总HIV-1 DNA和细胞相关RNA(cell-associated RNA, CA-RNA)的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ART 0、1、3、5年时,p24抗体水平分别为2.450(1.910~5.460)、1.460(1.080~2.160)、1.280(1.120~1.800)、1.570(1.090~2.180) LU;总HIV-1特异性抗体水平分别为3.378(3.157~3.710)、3.489(3.237~3.622)、3.446(2.742~3.573)、3.336(2.860~3.566)。p24抗体与总HIV-1 DNA和CA-RNA的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 0.407、0.305,P 均< 0.05);总HIV特异性抗体水平与总HIV-1 DNA和CA-RNA水平没有相关性(r分别为0.155、0.165,P 均> 0.05)。结论?总HIV-1特异性抗体水平在ART期间没有明显变化,且与HIV-1储存库大小没有相关性,p24抗体水平随着ART时间增加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与HIV-1储存库的大小呈正相关,可为HIV-1特异性抗体和HIV-1储存库大小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B′亚型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功能与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展关系。方法将覆盖HIV-1B′亚型Gag p17、p24和p2p7plp6全长的54个重叠多肽作为抗原,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58例HIV-1感染者特异性CTL对上述多肽的应答情况。结果中国HIV-1感染者特异性CTL可识别多个HIV-1B′Gag表位,反应宽度与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r=-0.374,P=0.004),与CD4+T细胞绝对计数显著正相关(r=0.425,P=0.001),反应强度与病毒载量显著负相关(r=-0.285,P=0.030)。长期不进展者识别HIV-1B′Gag多肽的反应宽度显著高于无症状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P=0.001,P=0.005)。结论我国HIV-1感染者体内存在识别不同HIV-1B′Gag多肽表位的特异性CTL应答,并且与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9.
酶免疫测定(EIA)抗原是检测样品中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以往的方法常需孵育两次或两次以上,而且有一定温度要求。本文报道一种特异性较高的一步法EIA,可敏感地检测HIV-1p24主核抗原。实验以小鼠抗HIV-1 p24单克隆抗体(McAb)作为捕捉抗体;将家兔HIV-1特异性多克隆抗血清以马来酰胺法做成酶标记物HRP-抗-HIV(Fab),用含10%胎牛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稀释至1.5μ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AE亚型的膜蛋白,研发抗HIV-1AE重组型的疫苗并进行免疫原性评价。方法构建表达中国流行株97CNGX2F(HIV-1 AE2F)包膜蛋白gp140的重组痘苗病毒rVVT140AE。使用表达gp140的DNA疫苗和rVVT140AE用初免-加强方式免疫小鼠。免疫结束后第2周处死小鼠,分别检测特异性抗体滴度和特异性T细胞反应。结果本疫苗所活化的特异性抗体滴度在3 200和51 200之间,几何平均值为11 143;总T细胞免疫反应强度为(1 918±442)SFCs/10^6脾细胞,其中针对env1、env2、env3、env4肽池的免疫反应强度分别为(1 280±330)SFCs/10^6脾细胞,(66±16)SFCs/10^6脾细胞,(163±34)SFCs/10^6脾细胞和(409±96)SFCs/10^6脾细胞,均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10 SFCs/10^6脾细胞)。结论本实验构建的HIV-1 AE2F株包膜蛋白gp140重组痘苗病毒疫苗可作为针对我国HIV-1流行株的候选疫苗免疫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北省有偿献血员中HIV-1基因亚型特点和传播途径。方法:采集HIV感染者的全血样品,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的env基因的C2-V3区并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结果:对7份HIV-1感染者的样品,扩增得到了7份HIV-1 env C2-V3基因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7份样品均为B′亚型。组内基因离散率8.83%±4.01%(n=7),基因序列与云南瑞丽株rl42(泰国B亚型)相近。V3环顶端四肽存在3种类型:GPGQ(4/7)、GPGR(2/7)以及GPGK(1/7)。结论:在河北省有偿献血员中B′亚型仍是主要的流行亚型,可能来源于云南吸毒人群。V3环顶端四肽以GPGQ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免疫PCR HIV-1 p24抗原检测体系的检出限、特异性和重复性等指标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用建立的免疫PCR体系检测p24抗原,讨论检测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和重复性指标,将空白对照的非特异性扩增条带用荧光密度值(FI)定量,初步提出特异性扩增下限的判定方法.结果 将非特异性扩增荧光密度值的(+3s)作为特异性扩增信号的判定下限,免疫PCR检测p24抗原的检出限为0.1 ng/L.结论 检测方法的检测限、特异性与重复性能满足HIV-1 p24抗原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HIV-1双阳家庭的病毒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同时分析env基因V3环序列变异特征及其辅助受体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4—2015年在广西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贺州市、钦州市和贵港市共6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为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研究对象共来自95个双阳家庭。采用巢式PCR扩增HIV-1 env区基因,利用Sequencher、Bio Edit、Mega软件对序列进行拼接、整理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分析166例HIV-1双阳家庭感染者env基因V3环序列,共发现6种亚型毒株,其中CRF01-AE为146例,构成比最大(87.95%);发现2例非流行重组体(URF)0107亚型;对CRF01-AE、CRF07-BC和CRF08-BC三种亚型的基因距离进行分析,发现其基因离散率相差不大。在HIV-1不同亚型毒株的四种gp120 V3环顶端四肽中,主要以GPGQ为主(85.54%);共有110(66.27%)条序列的毒株被预测为使用CCR5作为辅助受体,56条(33.73%)被预测为使用CXCR4作为辅助受体,没有发现R5/X4双嗜性毒株。结论在广西HIV-1双阳家庭中,流行毒株以CRF01-AE为主;毒株的gp120 V3环顶端四肽以GPGQ为主。广西HIV-1双阳家庭病毒株主要表现为巨噬细胞嗜性的非合胞体诱导型。  相似文献   

14.
RNA干扰是双链RNA特异性关闭靶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它为HIV-1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此技术在抗HIV-1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同一区段不同亚型的合成肽,比较分析其免疫反应性和交叉反应性,获取具有免疫诊断学意义的抗原肽。〔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新甲型H1N1、季节性H1N1、H2N2、H3N2和H5N1共5种亚型甲型流感病毒,选择2个HA肽段区位设计2组抗原肽段(19肽和23肽)合成,每组5条共10条,并分别与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载体偶联形成全抗原后,免疫家兔制备兔源抗体,建立免疫反应性筛选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合成肽的免疫反应性。〔结果〕以阳性血清平均OD490nm/阴性血清平均OD490nm(P/N)值为判断标准,筛选出具有免疫反应性的2条特异性抗原肽(KYVKSTKLRLAT-GLRNVPS,VKNGTYDYPQYSEEARLNREEIS),前者具有亚型特异反应性,后者则具有一定的亚型通用免疫反应性。〔结论〕筛选出具有免疫反应性合成肽抗原,为进一步建立流感病毒亚型的快速鉴定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深圳市HIV-1主要流行亚型Env基因V3环氨基酸序列变异特征.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Env区,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应用MEGA软件对序列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深圳市HIV-1主要基因亚型为01-AE亚型179例(54.41%),07-BC亚型86例(26.14%).共发现8种V3环顶端四肽类型,其中主要类型为GPGQ和GPGR; 07-BC、08-BC和C亚型顶端四肽全部为GPGQ,01-AE和B亚型顶端四肽具有多种形态且两亚型间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GPGQ和GPGR在01-AE和C亚型的分布情况与全国相符,在B亚型中分布与全国相比有统计学差异;01-AE、B亚型V3区基因离教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B亚型V3区11和25位单独和同时被带正电荷氨基酸替代达19例和3例,而01_AE亚型有7例11位单独被正电荷取代,07-BC、08-BC、C亚型仅有1例11位单独被正电荷氨基酸取代.结论 2009年深圳市HIV-1毒株主要呈巨噬细胞嗜性,只有极少部分毒株转变为T细胞嗜性;B亚型相对其他亚型V3区具更大变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州市HIV-1流行株序列变异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2004-2005年采集并确认的HIV-1抗体阳性的92份全血样本,提取其前病毒DNA,用nest-PCR分别扩增gag和env区基因,并测定、分析序列。结果经系统进化树分析92份样本中34份(36.9%)为CRF01_AE,40份(43.5%)为CRF07_BC,7份为CRF08_BC,7份为B,2份为B’,2份为C。V3环顶端四肽分析显示:14份CRF01_AEV3环顶端四肽存在GPGQ(9份)、GPGR(1份)、GPGK(2份)和GPGH(2份)4种类型;17份CRF07_BC和2份C亚型毒株V3环顶端四肽均为GPGQ;5份B亚型中4份为GPGR,1份为GLGR;2份B’亚型中1份为GPGQ,1份为GPGR。根据V3环关键氨基酸推测辅助受体使用情况,结果显示:50%(7/14)的CRF01_AE、88.2%(15/17)的CRF07_BC和2份C亚型毒株可能使用CCR5,2份B和1份B’亚型毒株可能使用CXCR4,其余毒株不能作出预测。结论广州市2004-2005年发现的HIV-1主要流行株CRF01_AEV3环顶端四肽变异较大,CRF07_BCV3环顶端四肽高度保守,该两种毒株中大部分可能为使用CCR5辅助受体的巨噬细胞噬性/NSI型毒株。  相似文献   

18.
RNA干扰是双链RNA特异性关闭靶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它为HIV-1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就此技术在抗HIV-1感染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作者研究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龈沟渗出液(GCT)中的特异性抗体诊断1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感染的可行性。按厂家说明用ELISA商品检验盒检测血清和GCT中的HIV-1抗体,分别用1:75和1:2稀释。结果表示为用同一天获得终止值除试验标本(血清或GCT)光密度(OD)所得的比值。当比值≥1.0时,标本判为阳性。同时,还用商品检验盒做Western  相似文献   

20.
HIV新发感染率是反映HIV流行水平、评估预防控制措施效果和卫生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根据HIV-1 RNA、p24抗原和HIV特异性抗体不同特性,不管是在血清阳转前还是阳转后,利用HIV-1新发感染检测技术,通过单次血清标本检测就可以区分新发感染或既往感染,为HIV-1新发感染率估计提供便捷、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