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终末期并发症,为DM神经病变的主要形式,临床具有高病发率、高致残率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研究表明,在DPN外周神经系统中存在大量施万细胞及神经元凋亡,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有待拓展。线粒体作为动力源泉和代谢中心,在凋亡调控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其途径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可防治DPN。文章就线粒体凋亡途径及其相关调控通路与DPN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探讨DPN的病变机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经神经电生理检查其患病率高达60%~9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症状与体征大多数不可逆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因而有效地预防与控制DPN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途径探讨了DPN的发病机制,目前研究认为与高血糖所致代谢紊乱和微血管病变有关,临床症状以肢体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异常等为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如临床研究发现,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疗效[1],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为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内脏自主神经病变及中枢神经病变等,尤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显著.目前其发病机制不详,可能与山梨醇(多元醇)通路学说、肌醇减少学说、组织蛋白糖基化学说和血管性缺血缺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感觉异常和运功能障碍,甚至发生四肢萎缩、溃疡、坏疽等严重并发症[1-2].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多元醇代谢通路异常在其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3].依帕司他片是一种常用的醛糖还原酶抑制药,可特异性性阻断多元...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50%以上的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肯定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2],可能与代谢障碍、血管因素、神经营养因子、氧化应激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畸、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阐述清楚,可能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微循环功能障碍、代谢异常等相关。近年研究发现,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常见的细胞凋亡途径有线粒体通路、死亡受体通路和内质网通路,三者共同调控机体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医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中疗效明确,具有整体调节、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可通过调控周围神经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达到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凋亡途径可能成为继氧化应激后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新药研究的又一潜在靶点。因此,本文即以细胞凋亡为切入点,结合三条细胞凋亡途径相关的信号通路,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防治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发生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和/或体征,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后期可导致残疾、足部溃疡、截肢等。其发病机制与高糖诱导的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障碍,细胞凋亡关系密切。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是介导DPN神经组织炎症因子、氧化因子、凋亡因子表达等关键机制,高糖等因子激活p38 MAPK的磷酸化驱动诱发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引起细胞脂质过氧化、蛋白质修饰、核酸受损,导致轴突变性和脱髓鞘改变。目前西医药治疗DPN存在明显不良反应、成瘾倾向等不足。近年来中医药在DPN的防治中的研究逐渐增多,中药干预p38 MAPK通路转导改善DPN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搜集国内外近10年来关于p38 MAPK通路与胰岛素抵抗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其在DPN病理进程中参与炎症调节、氧化应激、多元醇途径调控、雪旺细胞凋亡等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归纳梳理总结;也对中药单体、中成药及中药复方基于p38MAPK通路抑制DPN周围神经炎症反应、氧化损伤、细胞凋亡反应等途径,抗神经轴突变性和脱髓鞘改...  相似文献   

8.
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具有多靶点、多层面、多途径等优势。单味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主要细述不同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通过改善其不同的发病机制而取得一定的效果:水飞蓟素、槲皮素、牛蒡子、黄芩素、葛根素通过改善代谢因素进行干预治疗;灯盏花素、刺五加注射液、当归注射液、银杏叶注射液、丹参粉针、川芎嗪注射液、水蛭注射液治疗DPN主要通过改善其血管因素;桑白皮则通过影响神经因子的表达治疗DPN。同时,就该领域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卫平 《河北中医》2008,30(3):328-33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e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diabetie mellitus, DM)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其发病趋势亦在不断增长.据统计,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达60%~90%[1].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国外报告40%~50%,国内报告30%~70%,其发病主要是由于神经组织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神经对微血管的调节功能降低所致。因而改善神经组织代谢,改善微血管循环,使损伤的神经得到修复,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措施。中药注射液治疗DPN有一定的疗效,现将近年来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注射液概述如下。参麦注射液:瞿鹰等[1]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方法是对照组28例给予维生素B1100mg及弥可保500μg肌内注射,…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DM)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并发的周围神经病变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西医诊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 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DPN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其发病机理认为是几个方面共同作用。(1)阴虚燥热:阴虚燥热,耗气灼津,津血同源,津亏  相似文献   

12.
补肝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以后者常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诊断标准和检测方法的不同,DPN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据报道,60%的DM患者有周围神经病变的证据[1],且其发病率随病程的延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莲波  王明选 《光明中医》2008,23(2):247-24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关于DPN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认识多来源于动物和细胞实验,因此对其确切的发病机理机制并不十分确切。中医药防治该病有一定优势,笔者就近年对该病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机制,认为气阴两虚为该病主要病理基础、痰瘀阻络为其发病关键,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医辨证要点、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晶 《河北中医》2010,32(10):1577-1581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PN占糖尿病所有并发症的16.44%[1];根据欧洲多中心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中有28%出现周围神经病变[2]。在Rochester研究中发  相似文献   

16.
黄丽华 《山西中医》2010,26(2):54-5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DPN发病率可高达90%。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兹将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iabetie mellitus,DM)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DPN的发病率亦在不断增长(60%~90%),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下肢、足部慢性难治性溃疡、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截肢(趾)的主要原因[1].本文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8.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研究发现超过11%的患者在DM确诊时就已经存在明显的DPN,90%的DM患者随病程的延长可最终发展为DPN[1]。DPN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并发症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临床常见下肢的感觉的异常:麻木、蚁走、触电样感觉,甚至出现刺痛、钻凿痛、烧灼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高血糖导致的代谢异常,醛糖还原酶介导的多元醇代谢异常,AGEs的异常表达,PKC途径的激活,氧化应激物的明显升高,雪旺细胞释放大量的生长因子等有关[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古籍中并无确切病名,  相似文献   

20.
吕翠岩  刘铜华 《吉林中医药》2012,32(11):1179-118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管损害、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等因素有关.血管损害包括血管形态结构、功能障碍、活性因子改变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氧化应激不仅可以通过活性氧自由基(ROS)介导,刺激细胞内一系列应激信号通路,亦可以直接损伤神经细胞;而神经营养因子的减少则是导致DPN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