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瘘管是克罗恩病(CD)的常见症状之一。其诊断与治疗方法虽然有多种,但效果往往欠佳,并通常需要外科干预。生物制剂的应用为瘘管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此文对近年来CD瘘管诊治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李瑾  钱群  夏冰 《胃肠病学》2010,15(1):2-4
瘘管是克罗恩病(CD)的主要并发症,而可选择的治疗措施有限,疗效欠佳。及时、准确诊断瘘管发生的部位、数目、复杂性以及直肠并发症的存在与否,对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十分关键。CD瘘管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外科处理,目前一类新的治疗药物——生物制剂取得了一些进展,而外科治疗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儿童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多伴有营养不良及发育迟缓.与成人CD相比,儿童CD诊断滞后非常普遍.儿童CD治疗上,生物制剂和肠内营养在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手术仍是肠梗阻、瘘管等并发症情况下适合的治疗方式.肠内营养对于儿童CD可以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生长发育,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对于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为特点伴有或不伴有肠道症状的儿童,CD需要被临床医师考虑.  相似文献   

4.
林紫薇  郑萍 《胃肠病学》2011,16(2):112-114
瘘管是克罗恩病(CD)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许多临床试验证实英夫利昔对瘘管型CD安全有效.对传统治疗方案无效者,早期规律给予英夫利昔可很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和复发.对单药治疗效果不佳者,联合英夫利昔和内外科治疗可提高疗效.本文就近年英夫利昔治疗瘘管型C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瘘管是其主要的肠道并发症之一,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生素、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外科治疗等。近年来干细胞(SC)移植在CD肛瘘治疗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可能的机制为通过抑制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来控制全身及局部的炎性反应通路,从而抑制局部炎性反应过程以促进肛周瘘管愈合。SC治疗CD肛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空间。该文就SC在治疗CD肛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克罗恩病(CD)英夫利昔单抗(IFX)治疗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IFX治疗的63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至治疗时间(病程)、蒙特利尔分型(包括诊断时年龄A、病变部位L和疾病行为B)、联用免疫制剂、联合肠内营养、合并瘘管、合并肛周病变、合并肠外表现、治疗前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  相似文献   

7.
李燕  俞景奎 《山东医药》2005,45(17):12-14
目的探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早期经胃造瘘管套入的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需手术治疗的60例SAP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肠内营养方法,研究组对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将空肠造瘘管改为经胃造瘘管套入一空肠营养管入空肠,其头端距幽门约100cm以上.术后4~6天待肠功能恢复后,经空肠营养管持续滴入肠内营养乳剂-瑞高.结果术后14天研究组IgA、CD4 、CD4/CD8高于对照组(P均<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IL-6、TNF-α低于对照组(P均<0.01);血、尿淀粉酶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SAP术后经胃造瘘管套入的空肠营养管早期滴注瑞高不仅能提供营养,还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细菌移位,提高免疫功能;可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不需行空肠造瘘,可减少手术步骤及时间,减少术后肠粘连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克罗恩病(CD)患者使用英夫利西(IFX)的疗效及对黏膜愈合和促进瘘管闭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1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使用IFX治疗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IFX的疗效和安全性.IFX治疗后疗效评价内容包括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瘘管治疗疗效和黏膜修复.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共2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男11例,女11例,平均29.3岁.予IFX 5~I0 mg/kg剂量在第0、2、6周诱导缓解治疗,随后每隔8周维持治疗.22例患者中,有16例活动性CD,1例中途退出,其余15例在治疗第14周时,11例缓解、2例临床有效、2例无效.14周时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112±80)和ESR[( 13±11)mm/1 h]与0周时的(186±88)、(21±15)mm/1 h相比均下降(Z值分别为-2.712和-2.378,P值分别=0.04和0.007).10例有瘘管的患者中2例无效退出,8例患者的瘘管对IFX部分反应;6例在维持治疗期间持续有反应,但未见瘘管完全闭合消失.7例患者在使用IFX治疗5次(24周)后内镜复查,治疗后简化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评分(3.21±2.89)较治疗前(5.86±3.02)下降(Z=-2.38,P=0.018).9例患者共发生11次不良事件,以输注反应、呼吸道感染多见,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IFX可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而且IFX在黏膜愈合和瘘管治疗方面的作用可在用药早期显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检查资料,重点分析其中27例小肠C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小肠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27例小肠CD患者的CT小肠造影主要表现为:肠壁增厚81.5%(22/27),强化增加88.9%(24/27),多节段性病变74.1%(20/27),肠腔不规则狭窄70.4%(19/27),系膜区淋巴结肿大33.3%(9/27),肠管周围蜂窝织炎29.6%(8/27),腹腔内脓肿14.8%(4/27),炎性包块11.1%(3/27),不全性肠梗阻33.3%(9/27),腹腔积液40.7%(11/27),瘘管或疑似瘘管形成7.4%(2/27)。其中9例腹腔内有脓肿、炎性包块、瘘管或疑似瘘管形成病例在CD正规治疗3~6月后,复查CT小肠造影,有2例复查两次,均显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或消失。结论 CT小肠造影可帮助全面评价小肠的病变范围和并发症,并可对病变部位进行跟踪复查,是辅助小肠CD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可作为小肠CD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视克罗恩病术后复发的预防和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消化道慢性复发性炎性反应性疾病,虽可用5-氨基水杨酸(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等治疗,但手术率仍很高.国外报道有50%~80%的CD患者需手术治疗,尤其合并严重并发症(如瘘管、狭窄、脓肿、穿孔)及内科治疗无效者.CD手术治疗后也易复发,常需再次外科治疗.因此,手术后预防复发和临床治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