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盐酸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05/2002-06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并焦虑、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丁螺环酮)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并观察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美国心脏病协会卒中结局量表测定,并观察盐酸丁螺环酮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汉密顿焦虑量表[(14.3±4.6)分],汉密顿抑郁量表[(16.5±3.3)分]分值较治疗前[(22.7±5.2),(24.6±4.7)分]下降(P<0.05),4周(汉密顿焦虑量表:6.5±3.1,汉密顿抑郁量表:8.3±2.8)下降明显(P<0.01),随焦虑、抑郁的改善,神经功能也于4周末明显改善(P<0.05)结论:盐酸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有效,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2.
背景:重视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治疗不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丁螺环酮对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分析。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内科。对象:PSD患者来自2002-09/2004-04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及专家门诊的患者,均符合CCMD-2-R有关抑郁症诊断标准。入组标准:①均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后患者,CT结果阳性,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至少一个肢体肌力为3级或3级以下。②意识清,检查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或失语。③无精神病史或…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相关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与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密切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以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水平之间的关系特点。方法:2003-07/200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中发生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临床诊断符合CCMD-3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随机抽取177例,在临床心理会诊中进行了心理社会因素的各项评定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数据资料收集采用问卷方式。具体使用的问卷有:研究者自行制定的一般资料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结果:25~35岁组、46~65岁组和66~79岁组所采用的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多于成熟型,而尤以46~65岁和66~79岁两年龄组使用的突出。46~65岁年龄组所受到的社会支持最低,患者一旦发生情感障碍表现为抑郁情绪明显强于焦虑情绪,差异显著;66.79岁年龄组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在4个年龄阶段中处于第3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均表现明显。结论:脑卒中后情感障碍若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可能会引起脑卒中患者的继发性脑卒中以及发生继发性残疾,若对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的防御方式,将有利于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发病后3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及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0-01/2004-08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8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而治疗组在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d,连续服用3个月。结束后两组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6.4&;#177;6.2.治疗前为18.5&;#177;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10.4&;#177;8.5;对照组为22.6&;#177;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对照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减少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伴随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方法:选择2001-06/2002004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为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35分的轻中度抑郁。入院后即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三级或五级评分,&;lt;8分为无抑郁,&;gt;35分为严重抑郁)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结束后观察,不进行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对仍有抑郁者进行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或40mg/d,顿服,治疗1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第3次评定。结果:7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患者初次评定后1个月复查,28例自行缓解(汉密顿抑郁量表&;lt;8分),其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除体质量和日夜变化外)均较初次评定降低(P&;lt;0.05,0.01)。②1个月后再次评定时,抑郁症状自行缓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未缓解者(84.04&;#177;8.22,64.68&;#177;12.34,P&;lt;0.05)。③46例抑郁症状未缓解者经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21.64&;#177;7.58,8.33&;#177;1.26,P&;lt;0.05),Barthel指数略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64.68&;#177;12.34,70.14&;#177;9.32,P&;gt;0.05)。结论: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在急性期可自行缓解,同时伴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不能自行缓解,抗抑郁治疗有效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随着脑卒中预防和早期治疗的进展,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正成为改进治疗干预的重要目标。将药物和常规的物理治疗或言语训练联合应用增强康复训练效果(被称为“康复药理学”)研究正在兴起。对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治疗某些药物是有益的,而另一些药物是有害的。在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利于脑卒中后神经恢复的药物,避免不利于康复的结果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精神心理学表现的相关性,为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04/2005-07在阜新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77例。①入选对象均在出院前1周内由资深中医师进行辨证诊断,并接受了以下几项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满分45分,分值越高,缺损程度越重)、Fugl—Meyer评分(满分100分,上肢66分,下肢34分,评分越高运动能力越好)、改良的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指标包括总分,阳性总分,阳性项目均数和阳性项目均分)、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均为得分越高病情越重)。不同证型患者间进行各量表得分比较。②将患者分为单一证型、2种证型和≥3种证型,并进行组间得分比较。③将患者按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型分组,并进行组间得分比较。结果:177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77例患者中痰瘀互阻型43例、气滞血瘀型64例、肾精不足型21例、脾胃虚弱型33例、痰火扰心型16例。痰瘀互阻型、气滞血瘀型和肾精不足型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低于总体样本和脾胃虚弱型、痰火扰心型患者,而前3者中多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得分、SCL-90各项均分都明显高于后3者(P均〈0.05~0.01)。②单一证型和2种证型患者的Fugl—Meyer评分、改良的Barthel指数得分明显高于总体样本和≥3种证型患者,而前2者中多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得分、SCL-90各项均分都明显低于后2者(P均〈0.05-0.01)。③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证型患者之间多数神经功能和心理学检查评分无明显区别(P均〉0.05).结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肾精不足证型中风后“郁证”及多种证型组合(≥3种)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和精神心理学损害较重,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有可能改善病情。  相似文献   

8.
卒中后抑郁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对2004—01~2006—06急性脑血管疾病300例急性期情感抑郁的分析,以探讨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缺损与康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观察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了 83例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8分者 42例,患病率 49.4%,出院时为 29例( 24.1%),后者明显低于前者,入院时和出院时有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无抑郁患者.提示抑郁情绪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卒中发生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抗抑郁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2001-09/2004-09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急性期732例患者。从中筛选出268例有不同程度抑郁障碍(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50分)患者,男196例,女72例;年龄(57&;#177;10)岁。基底核区受损198例,皮质受损36例。将2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34)和对照组(n=134)。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多塞平片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评定患者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了解不同程度抑郁障碍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68例。①98例(36.6%)抑郁自评量表总分20~25(轻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85例(31.7%);153例(57.1%)抑郁自评量表总分&;gt;25(中重度抑郁)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39例(51.9%);轻度抑郁患者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患者数明显少于中重度抑郁者(X^2=18.89,P&;lt;0.01)。有17例(6.3%)抑郁自评量表总分16。19(有抑郁倾向)中基底核和皮质受损10例(3.7%)。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23.95&;#177;9.31,24.01&;#177;9.70,P&;gt;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18.71&;#177;9.36,23.95&;#177;9.31,21.11&;#177;10.09,t=4.596,2.017,P&;lt;0.01,0.05)。③治疗组治疗后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25.22&;#177;5.42,27.07&;#177;5.92,26.70&;#177;5.86,t=2.594,2.145,P&;lt;0.05)。④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评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66,P&;lt;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受损部位有关,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抗抑郁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与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4周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比较。结果:研究组在心理干预2周以及4周后,HAMD评分以及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18±2.86)比(24.57±3.47)分(P<0.01);(14.35±3.12)比(21.07±2.5)分(P<0.01);(14.98±7.39)比(19.69±6.42)分(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与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密切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以及相关心理社会因素与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水平之间的关系特点。方法:2003-07/2004-0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中发生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患者,临床诊断符合CCMD-3抑郁状态的诊断标准。随机抽取177例,在临床心理会诊中进行了心理社会因素的各项评定和资料的收集工作。数据资料收集采用问卷方式。具体使用的问卷有:研究者自行制定的一般资料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防御方式问卷。结果:25~35岁组、46~65岁组和66~79岁组所采用的不成熟防御方式明显多于成熟型,而尤以46~65岁和66~79岁两年龄组使用的突出。46~65岁年龄组所受到的社会支持最低,患者一旦发生情感障碍表现为抑郁情绪明显强于焦虑情绪,差异显著;66~79岁年龄组所获得的社会支持在4个年龄阶段中处于第3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均表现明显。结论:脑卒中后情感障碍若不能得到及时缓解,可能会引起脑卒中患者的继发性脑卒中以及发生继发性残疾,若对中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的防御方式,将有利于情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的抑郁障碍及抗抑郁药物对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筛选出有抑郁障碍者2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用抑郁量表(CES-D)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评定患者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脑卒中患者CES-D20项评定总分以基底核和皮质受损者较高,总分>25者,占51.9%;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明显正相关;盐酸多塞平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脑卒中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抗抑郁治疗可提高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6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临床疗效和治疗药物副反应量表等评定疗效和副作用。结果盐酸氟西汀组总有效率、显效率高于丙米嗪组(P<0.01)。提示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及对神经功能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03-06/2004-06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5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脑卒中治疗。治疗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后给予电针灸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印堂穴治疗。疗程为10d。治疗前后1个月分别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NIH-NINDS卒中评分判定疗效结果。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降低,分别为治疗组降低(14.01±1.23)分,对照组降低(8.02±0.58)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NINDS卒中评分平均降低为治疗组(6.11±3.21)分,(2.01±1.43)分,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确实可以影响预后,电针灸治疗可以加快抑郁状态的恢复,并进一步促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对发病后3个月时的运动功能及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00-01/2004-08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18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1个月。而治疗组在确诊为脑卒中后抑郁的同时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d,连续服用3个月。结束后两组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为6.4±6.2,治疗前为18.5±6.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为10.4±8.5;对照组为22.6±8.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治疗组为7%,对照组为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积分,减少3年内再发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脑卒中的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行汗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HAMD)评分治疗后(3.9)较治疗前(20.12)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14.1)与治疗前(19)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MIHSS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可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0倒脑卒中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状态评定,其中惠有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的63名患者分别分为常规治疗+黛力新治疗组(Ⅰ组)、常规治疗+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组(Ⅱ组)以及单一常规治疗对照组各21例。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Barthel指数(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测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急性脑卒中病人卒中后抑郁并焦虑患病率为31.50%。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HAMD、HAMA、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Ⅱ组HAMD、HAMA、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减少和BI评分增加较治疗Ⅰ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的抑郁/焦虑病人单用黛力新治疗、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而且黛力新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的相关性研究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2-09~2004-06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6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脑CT或MRI确诊.男107例,女89例,年龄39~78(平均64.6)岁.脑梗死125例,脑出血71例.有意识障碍、痴呆和其他脑器质性疾病,既往有精神障碍及阳性家族史者除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治疗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脑血流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59例,为2003-03/2004-03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和经颅多普勒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经颅多普勒检查两组治疗前异常率为100%(59/59),治疗后脑血流量增加,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主要在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有明显区别(P&;lt;0.05),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的恢复有负性影响,及时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脑血流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