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30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微创治疗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治疗方法和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外科微创治疗的3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室间隔缺损21例,房间隔缺损9例,均采用微创治疗,14例采用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16例采用经胸外科封堵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0.5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和3年进行随访,复查心脏超声未见异常,心功能Ⅰ级,无残余分流。1例术后并发血色素尿,经治疗成功。结论外科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微创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本文通过介绍微创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经验 ,讨论微创外科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优点及前景。方法 :本组 2 9例患者 ,单纯房间隔缺损 2 0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左房粘液瘤 1例。其中经介入行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6例 ,余均在体外循环非停跳下通过右腋下直切口治愈。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及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 2 d~ 8d出院。结论 :微创外科治疗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小、恢复快、美容等完全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7月 ,应用经右胸前外侧切口并行循环房间隔、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6例 ,结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男 3例 ,女 3例 ,年龄 5~ 32岁 ,体重 17~6 5kg ,心胸比例 0 .48~ 0 .5 6。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4例 ,缺损直径 0 .5~ 1.6cm。膜部室间隔缺损 2例 ,缺损直径 0 .4~0 .8cm。经彩超、心电图、X线胸片确诊。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气管插管 ,左侧 30°斜卧位 ,右上肢屈肘悬吊于手术支架上 ,采用第 4肋间右前外侧切口 ,长 10~15cm ,成年女性沿右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第 4肋间进胸 ,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52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其中以房缺为多占40%、室缺其次25%,动脉导管未闭为15%,肺动脉狭窄6%.2例伴有紫绀.母婴情况良,仅一例母亲在妊娠后期心功能恶化,没有一例母亲死亡.新生儿平均体重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2例新生儿死亡,与母亲心脏病变无关.先心组总产程较正常组为短(P<0.05).极大部份自然分娩.本文亦对先心孕妇的早期处理,分娩方式、抗生素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1月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部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采用微创技术开展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方法。对22例先心患者采用右胸途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进行心内畸形矫治,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并予以讨论。结果:全组术后无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在体外循环时间、胸腔引流量等诸多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掌握、选择好手术适应证,增强预防气栓措施,采用微创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并可达到美容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缺损微创封堵治疗的手术方案,总结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11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缺损患者进行了微创封堵治疗,采用胸骨下端纵切口、胸骨左缘第2肋间横切口+胸骨右缘第4肋间横切口,胸骨左缘第3、4肋间横切口(微创切口),长度在3 cm内。术中安放食道超声探头。复合缺损合并VSD者,取胸骨下端纵切口入胸,显露右心室面,在TEE的监测和引导下,经右心室面套管针穿刺,建立通道,采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配套封堵器输送装置封堵VSD;合并PDA者经该穿刺部位建立PDA封堵通道,植入输送装置后封堵PDA;合并ASD者,同一切口内左侧心包放松,拉紧右侧心包牵引线,显露右心房,经右心房封堵ASD。释放封堵伞后,在TEE监测下,查见封堵伞位置恰当,固定可靠,无分流,瓣膜活动不受影响,无流出道梗阻,无心律失常等便可完成封堵。结果 11例患者皆封堵成功。住院3~5 d出院。术后15 d、1月、1年、2年、3年复查,除1例出现迟发性心包积液外(术后20 d),给予心包引流后痊愈出院,其他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应用该输送装置设计合适手术方案,对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缺损实施微创封堵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方法。随访结果表明手术可靠,效果好,无并发症,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评价胸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右腋下小切口组52例;正中小切口组65例:左腋下小切口组44例;右胸骨旁小切口组5例;均采用胸部小切口微创治疗。结果:各组病儿无死亡及严重手术并发症。右腋下小切口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34~6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3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7~8.1h.引流液为30-230ml。正中小切口组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4~5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40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8~5.6h.引流液为50-300ml。左腋下小切口组均拔除气管插管后回病房,术后1~2d拔除胸引管;右胸骨旁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平均50min,未输血,术后3~5d出院。结论:与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比较,小切口保存了胸骨的完整性或部分完整性,可达到创伤小、疼痛轻、美观的目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4.
目的 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 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 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 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 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 (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Amplatzt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临床资料,通过积极的术前护理准备,术后并发症密切观察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29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成功率96.6%,1例发生封堵器脱落,中转手术。其中穿刺部位出现出血及血肿3例,心律失常2例,束支传导阻滞1例,残余分流1例,尿涨留4例,所有并发症经严密监护和积极护理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Amplatzt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积极护理干预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张群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3):200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封堵治疗的护理。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4例行封堵手术患者作为护理对象。结果 64例病人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日10天左右。结论外科封堵手术能有效促进先天性心脏病人的康复,缩短住院费用,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特点。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一般护理与特殊护理资料并总结要点。结果:36例中死亡2例,病死率5.6%,低于目前平均病死率(7%)。结论:精心护理及适当干预,不仅能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还能降低患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童常见心脏病,在成人中也不少见,既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介入治疗作为先天性心脏病一种较新的治疗手段,以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势,易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 7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所有病例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确诊 ,体外循环浅至中度低温下行手术。VSD和ASD直接缝合修补术共 39例 ,补片修补术 1 7例 ,肺动脉切开心包加宽术 2例 ,MVR1例 ,F3和F4 矫治术 8例 ,1例一期行动脉窦瘤破裂修补加VSD补片修补 ,二期行AVR ,VSD补片修补加AVR 1例 ,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 1例。结果 治愈率 97% (68/ 70 ) ,病死率 3 % (2 / 70 ) ,1例F4 术后死于低心排及泵肺 ,1例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死于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术后VSD补片修补术后室缺残余分流 1例 ,随访 1 2年 ,心功能Ⅰ级 ,未行二次手术。结论 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具有无创伤、无痛、安全及诊断符合率高的特点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中 ,强调彻底根治畸形、减轻心肌损害 ,术后积极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