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根除治疗在阿司匹林致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具有长期阿司匹林服药史且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三联根除组(50例,予以PPI三联根治治疗)、四联根除组(50例,予以PPI四联根除治疗)、常规组(50例,口服洛赛克片),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3组的病理表现、Hp转阴率、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3组病理类型、Hp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三联组、四联组的出血点、糜烂、水肿、充血等病理表现好转率、Hp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另外,四联组上述指标也显著优于三联组(P0.05)。(2)治疗1个疗程后,3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四联组三联组常规组。(3)经比较,3组的不良反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四联组三联组常规组。结论 PPI四联Hp根除疗法可有效促进Hp转阴,并显著改善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病理症状,且副作用小,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并观察根治Hp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3120例Hp阳性的CHD患者和30例Hp阴性患者(Hp阴性组)纳入研究,均行抗血小板治疗。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Hp根除治疗,并在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各组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67%(7/60),高于观察组1.67%(1/60)和Hp阴性组的0(P〈0.05)。观察组行Hp根除治疗后仍有5%(3/60)为阳性,其中1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而95%(57/60)转为阴性,且无上消化道出血发生(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CHD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时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而根除Hp治疗能使出血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需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入院后按照服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55例)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145例)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之上,服用奥美拉唑,依据上消化道症状评分,胃黏膜损伤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奥美拉唑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上消化道症状评分显著优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黏膜损伤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小剂量阿司匹林导致的上消化道黏膜损伤,从而使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行PCI的1 48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C-14尿素呼吸实验结果分为Hp阳性患者921例,Hp阴性患者561例(Hp阴性组),同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Hp根除治疗将Hp阳性患者分为治疗组387例和非治疗组534例。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1年随访,对比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疾病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随访1年,非治疗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率(5.2%)显著高于Hp阴性组(1.8%)和治疗组(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治疗组呕血+黑便、黑便发生率(21.4%,57.1%)均高于治疗组(0,14.3%)和Hp阴性组(0,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治疗组贫血发生率(100%)显著高于治疗组(57.1%)和Hp阴性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阳性患者中,治疗组1年后Hp阴性率(82.4%)显著高于非治疗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阳性患者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会加大上消化道出血风险,采取抗Hp治疗具有降低出血风险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小剂量阿司匹林对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分为服阿司匹林出血组(A组)和非阿司匹林出血组(B组),对比两组的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和胃镜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Hp检出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胃镜下表现以胃黏膜糜烂性出血为主.[结论]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者占26.9%,居第2位,已成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选定本院收治的Hp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Hp阴性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均实施抗血小板治疗,对比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将研究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1(25例,采纳Hp根除治疗)、研究组2(25例,不接受任何治疗),比较研究组1、研究组2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84.00%)显著较对照组(40.00%)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研究组1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12.00%)显著较研究组2(56.00%)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 Hp感染会增加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而根除Hp可有效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药物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07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法莫替丁组、铝碳酸镁组、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对照组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其余各治疗组在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法莫替丁20 mg 2次/d;铝碳酸镁500 mg 3次/d;奥美拉唑20 mg 1次/d和埃索美拉唑20 mg 1次/d治疗.3个月后,对各组患者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埃索美拉唑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余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埃索美拉唑对预防长期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因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胃窦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分为Hp阳性组(104例)和Hp阴性组(46例),Hp阳性组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其中观察组给予Hp根除术治疗,患者继续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3组患者Rockall评分低、中、高危患者比例,3组患者血肌酐(C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血红蛋白(Hb)水平与贫血发生情况,随访1年观察3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间低、中、高危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观察组低危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危、高危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3组间Cr、PT、ALT、Hb水平及贫血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观察组患者Cr、PT、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3组患者消化道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组、观察组患者消化道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p感染可增加抗血小板药物所致的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并与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程度相关,Hp根除治疗可减少患者消化道不适、上消化道出血、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在年龄≥75岁老年患者中使用的不良反应及有效性。方法选择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的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患者,年龄≥75岁226例(老年组),年龄<75岁270例(成年组),比较2组在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另对坚持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组患者178例,成年组患者249例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老年组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组(43.8%vs 23.7%,P<0.01)。老年组与成年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vs 12.7%,P>0.05)。结论年龄≥75岁老年人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与成年人同样有效,但不良反应明显增加,需要仔细评价风险并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文将患有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内镜下表现、上消化道出血表征、Hp检测、组织病理学特点等展开研究。方法通过对2014年6月—2016年9月期间,在医院内分泌科选取46例患有2型糖尿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服用阿司匹林作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司匹林的观察组低于未服用的对照组,但是两组患者的C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阿司匹林的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高于未服用的患者,且具有显著性。结论阿司匹林组的患者糖尿病病程、并发症情况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组的患者,但是两组患者在内镜下表现、Hp感染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丁慧  陈胜良  李吉  杨华 《胃肠病学》2013,18(1):11-15
背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内胆汁反流与胃黏膜肠化生密切相关,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胃液总胆汁酸(TBA)和Hp感染与肠化生指标CDX2、MUC2的相关性。方法:收集81例有胃内胆汁反流且无腹部手术史者和40例无胆汁反流对照者的胃液标本检测TBA浓度,于胃窦部取活检标本行HE染色、HID—AB—PAS染色肠化生分型和CDX2、MUC2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结果:胆汁反流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3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4例(均伴完全型肠化生),对照组40例均为CNAG。胆汁反流组胃液TBA浓度和胃黏膜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CAG组显著高于CNAG组(P〈0.01)。胆汁反流组与对照组间血清HpIgG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胆汁反流组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随TBA浓度的增高呈上升趋势(P〈0.01),Hp感染阳性者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5)。TBA〉3000μmol/L者的CDX2、MUC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阳性者(91.2%对63.0%和91.2%对60.9%,P〈0.01)。结论:除Hp感染外,高浓度胆汁酸亦为引起胃黏膜肠化生和CDX2、MUC2表达的重要因素且其作用可能大于Hp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pter pylori,Hp)感染对血清PG的影响,探讨血清PG的地域和民族特征及规律,提供有价值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赤峰医学院附属医院经内镜检查和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68例(连续3代均为同一民族,蒙古族30例,汉族38例),选择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血清PG Ⅰ、PGⅡ的检测,并计算PG Ⅰ/PGⅡ比值;并应用War Thin-starry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及C14-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受检对象4周内均未服用过抑酸药、抗生素、铋剂等药物.[结果]①蒙古族、汉族胃癌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PGⅡ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蒙古族胃癌组患者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汉族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PGⅡ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蒙古族、汉族胃癌组Hp感染率分别是70.00%、68.4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蒙古族胃癌组和汉族胃癌组Hp感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蒙古族、汉族胃癌组Hp阳性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PG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蒙古族、汉族胃癌组不同性别血清PGⅠ、PGⅡ及PG Ⅰ/PGⅡ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Ⅰ及PG Ⅰ/PGⅡ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提示血清PGⅠ及PG Ⅰ/PGⅡ值降低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可以作为地区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②蒙古族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值低于汉族胃癌患者,提示血清PG水平在不同种族人群中存在差异;③蒙古族、汉族胃癌患者血清PG Ⅰ及PGⅠ/PGⅡ值的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比较我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采用低剂量阿司匹林与高剂量阿司匹林对预防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检测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后血浆中血栓烷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P选择素的水平,探讨PCI后口服低剂量阿司匹林的策略是否适合我国人群,为我国PCI术后患者口服阿司匹林的合理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长海医院心血管病科连续入选PCI术后患者40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阿司匹林组(PCI术后阿司匹林100 mg/d)和高剂量阿司匹林组(PCI术后阿司匹林300mg/d,服用3个月后改为100 mg/d),对入选患者分别在PCI术后住院期间,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进行随访,主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 在入选的400例患者中失访11例,其余389例中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组198例,高剂量阿司匹林组191例.随访3个月时共有7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组3例(1.5%),高剂量阿司匹林组4例(2.1%);低剂量阿司匹林组、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7例(3.5%)和8例(4.2%),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为2例(1.0%),两组间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共有11例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其中低剂量阿司匹林组6例(3.0%),高剂量阿司匹林组5例(2.6%);低剂量阿司匹林组、高剂量阿司匹林组的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10例(5.1%)、11例(5.8%),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是3例(1.5%)和2例(1.0%),两组间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上消化道症状(反酸、嗳气、上腹不适)在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发生率分别是4例(2.0%)、12例(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间血浆中TXB2、P选择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PCI术后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是有效和安全的;低剂量阿司匹林组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症状及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纳入30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Hp感染情况采用13C或尿素呼气试验或血清Hp抗体检查,204例患儿接受胃镜检查.[结果]①Hp阳性率为34.67%(103/300),男女患者H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岁、7~10岁及11~14岁年龄组Hp阳性率依次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镜检查显示39.21%患儿(80/204)有胃黏膜病变,Hp阳性者胃黏膜病变比例高于Hp阴性者(P<0.05);③Hp阴性者胃黏膜病变以轻-中度为主,而Hp阳性者胃黏膜病变以中-重度为主,两者病变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上消化道症状儿童Hp阳性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Hp感染与胃黏膜病变发生及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纳入2010年6月~2012年2月,患心血管病需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83).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 mg,qd);观察组在服用等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同时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 mg,qd).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上腹不适、上腹痛、烧心、反酸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同时比较两组胃镜下黏膜表现变化和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出现消化道症状37例(44.6%)和4例(4.8%),对照组胃肠黏膜损伤患者29例(34.9%),其中消化性溃疡12例(14.5%),观察组发生胃黏膜损伤患者仅6例(7.2%),其中消化性溃疡1例(1.2%),观察组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胃肠粘膜损伤率以及消化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情况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贝拉唑钠肠溶可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中发生溃疡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背景:阿司匹林系非甾体消炎药(NSAIDs)的代表药物,长期或过量服用可导致胃黏膜损伤。目前对于阿司匹林损伤胃黏膜的机制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环氧合酶(COX)-1、COX-2在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小剂量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患者136例,根据其胃镜下表现分为出血组、溃疡组、胃炎组,选取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入选者胃黏膜组织中的COX-1、COX-2表达。结果:COX-1在正常对照组、胃炎组、溃疡组、出血组胃黏膜组织中的免疫组化评分(IHCS)逐渐降低,分别为7.75±3.62、1.76±1.05、1.33±0.79、1.08±0.65,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正常对照组、胃炎组、溃疡组、出血组胃黏膜组织中的IHCS分别为7.50±3.34、7.30±2.15、7.28±2.72、7.33±3.1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是通过抑制COX-1途径而非COX-2途径导致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构成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6月间因上消化道出血到我院就诊的25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其发病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研究病因与诱因的相关性。[结果]250例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主病因依次为:出血性胃炎(32%)、胃(24%)及十二指肠溃疡(28%)、胃肿瘤(10%)等,男性患者发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O.05);不同病因间的诱因构成不同,出血性胃炎主由酗酒(33%)引起;而胃溃疡的主诱因为饮食不当(38.1%)和长期服用药物(22%);此外,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患者比例高达40.4%。[结论]老年患者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包括出血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常见诱因的相关因素包括酗酒、饮食不当、药物影响等,在诊疗过程中应尽早明确病因,并针对不同病因制订不同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患者较好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AIM: To investigate AgNOR and rasp21 expression levels in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caused by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fection in order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elated biological processes (i.e. tumor-like behavior) and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 supporting Hp pathogenesis.METHODS: Hp infection was diagnosed in using the standard 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 test along with Wathin-Starry staining. The expression of AgNOR was detected by the silver colloid staining technique. The expression of rasp21 was detected by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using the ABC method. The study included a total of 278 patients with endoscop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confirmed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representing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CSG),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 intestinal metaplasia, dysplasia, and gastric cancer. Among these, 146 of the patients were Hp-positive and 132 were Hp-negative.RESULTS: The Hp-positive group of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AgNOR in th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than the Hp-negative group,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SG sub-group (P < 0.05 or P < 0.01). The positive rate of rasp21 expression in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in the Hp-positive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p-negative group,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CSG and CAG sub-groups (P < 0.05).CONCLUSION: Hp-positive gastric mucosal lesions show biological behaviour of tumors. Hp may act as a promoter to activate the ras gene and to stimulate cell over-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上消化道损伤的效果。方法符合人选条件的182例患者,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埃索美拉唑20mg,bid;C组,法莫替丁20mg,bid;D组,铝碳酸镁1000mg,tid。治疗期间通过观察呕血、黑便、上腹不适(或疼痛)和烧心症状,检测粪便隐血试验,胃镜检查,确定消化道损伤发生;同时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患者出院后门诊随访3个月。结果A组48例,消化道损伤发生率为31.25%(15/48);B组43例,消化道损伤发生率6.98%(3/43);C组46例,消化道损伤发生率10.87%(5/46);D组45例,消化道损伤发生率13.33%(6/45)。四组消化道损伤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C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2例(4.17%)因消化道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结论埃索美拉唑、法莫替丁和铝碳酸镁对ACS患者消化道损伤的发生有预防作用,但以埃索美拉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