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于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口服米非司酮的治疗,根据患者情况5.5~8mg每次,每6h一次,一般在用药5次后会出现子宫出血量明显下降或停止出血的情况,然后改为9h一次,再逐渐减少用量,最终到每日一次,并且维持米非司酮的口服量为每日5mg,持续用药到血止后90日左右停止。在治疗前后,均要检测子宫内膜的厚度,实验室观察血常规、肝肾功能、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的情况。结果 4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贫血状况得到改善,血红蛋白的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子宫内膜未发现增厚,肝肾功能没有收到影响,雌激素、卵泡刺激素的水平变化不大。结论米非司酮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明显、副作用小,可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已诊断为更年期功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米非司酮治疗,连续服药3个月,对照组予醋酸甲羟孕酮+己烯雌酚治疗,连服三周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性激素水平下降程度.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P及E2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更年期功血患者予以米非司酮口服治疗90d。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及雄激素(T)水平。同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58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38%。用药后FSH、LH、E2、P平均水平低于用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用药前后PRL、T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功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10 mg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每天1次,9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给予25 mg正常剂量米非司酮,用法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代动力学参数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第1天和第90天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者第1天和第90天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口服10 mg与25 mg米非司酮均可取得显著疗效,且疗效相近,但口服10 mg米非司酮不会在患者体内出现药物蓄积,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9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1次/d,连服30d后,6.25mg/d,再服30d,共60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49例中有46例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暂时性闭经,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复发率低,不易诱发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爱英 《北方药学》2011,8(9):24-24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案例分析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8例进行研究。结果:73.5%(50例)的患者在停药1~4月后,月经量恢复正常水平;17.6%(12例)的患者月经减少;8.8%(6例)的患者月经恢复后出现功血复发。治疗前后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后患者的P、平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多汗症6例,轻微不良反应10例。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陈婉  欧丽红  鲁顺琼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18-1519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将56例更年期功血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用炔诺酮2.5mg每天3次及米非司酮10mg每天1次口服,连用22d。对照组26例单用炔诺酮3.75mg每天3次口服,连用22d。用药前观测功血症状、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查子宫内膜厚度及盆腔情况。官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作组织学病理检查。结果 观察组30例有效26例,显效2例,无效2例;对照组有效10例,显效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合用炔诺酮治疗更年期功血,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3个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后每天给予米非司酮12.5mg口服,1次/d,连服3个月。用药前后及用药期间查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中FSH、LH、E2、P的含量,B超探查子宫体积和子宫内膜厚度变化,观察患者月经情况,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测定血中FSH、LH、E2、P的含量分别为(21.1±11.3)U/L、(18.4±4.7)U/L、(66.86±26.3)pmol/L、(0.87±0.31)nmol/L,治疗后血中FSH、LH、E2、P的含量分别为(10.2±5.1)U/L、(9.8±3.5)U/L、(45.23±17.31)pmol/L、(0.52±0.14)nmol/L。治疗后血中4种激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6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用药期间全部闭经,总有效率100%,其中有7例直接进入绝经期,43例停药后平均47d恢复月经,经量正常。另外18例月经稀发量少。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上升或恢复正常。68例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肝肾功能正常,9例出现轻度恶心,停药后消失,14例轻度潮热、出汗。治疗前后B超探察子宫体积缩小,治疗前(143.82±30.2)cm3,治疗后(113.40±18.4)cm3,P<0.05。子宫内膜变薄,治疗前(8.2±0.4)mm,治疗后(4.0±0.2)mm,P<0.05。结论连续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3个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周月芬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40-54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在治疗期间均出现暂时性闭经,23例停药后经量明显减少、周期缩短。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子宫大小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应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是作为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首选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讨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围绝经期功血)在米非司酮的治疗下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围绝经期功血的病患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人。对照组采用炔诺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都为6个月。在治疗前后会定时对病患的5项血清内分泌水平进行检测,并将治疗前后病患的子宫内膜厚度相互比较。结果:炔诺酮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低于米非司酮组治疗的有效率(P0.05);经过治疗后的实验组促黄体生成素(LH)与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和治疗前的水平相比并没与明显差异(P0.05),然而雌二醇(E2)与血清孕酮(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P0.05),同时与治疗前相比泌乳素(PRL)的水平也有一定程度下降;子宫内膜增生经米非司酮治疗以后效果明显(P0.01)。不良反应中,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够作为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优先选择的药物,其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妈富隆组给予妈富隆进行治疗,米非司酮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FSH、P、E2、LH.结果:米非司酮组疗效高于妈富隆组,P<0.05;米非司酮组复发率低于妈富隆组,P<0.05;施行治疗后米非司酮组FSH、P、E2、LH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应用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将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A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剂量为5mg;B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剂量为10mg;C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剂量为25mg,于患者睡前口服,每天给药一次。对三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最低,仅为72.73%,而B、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为100.00%;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仅为13.64%,B组次之,为27.27%,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50.00%,且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经对症治疗后,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有好转或消失。结论临床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用药量增减,从而达到更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确诊为绝期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日1次,连服30d后,每日6.25mg,再服30d,共60d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和雄激素(T)。结果:52例中有50例患者服药期间出现暂时性闭经,贫血得以纠正,停药后月经量恢复正常。治疗后血FSH、L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下降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PRL、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不易诱发其他激素依赖性疾病,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董茜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5):360-361
目的 :探索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新途径。方法 :对无禁忌证、拒绝手术并自愿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更年期功血 76例 ,连续应用米非司酮治疗 3个月~ 6个月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照B超测量内膜厚度 ,随访观察月经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 (15 .83± 0 .97)mm及 (1.2 0± 0 .2 3)mm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所有患者用药期间月经量明显减少 ,有少部分患者出现闭经现象 ,停药后月经恢复 5 3例 ,恢复时间为 2 6d~ 6 5d平均 4 9d ,2 3例绝经 ,2a治愈率 89.4 % (6 8/ 76 )。结论 :米非司酮能有效地抑制子宫内膜增殖 ,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李丽  程丽村 《上海医药》2012,(21):14-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使用米非司酮空腹口服1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5d,于服药前和服药后15d、30d、45d共4次空腹抽血检查内分泌4项指标,同时行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患者用药后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酮(P)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B超下子宫内膜较治疗前变薄。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效、用药期间仅有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率为9.52%,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5例。治疗A组45例患者于诊刮术后3d开始口服米非司酮,连服3个月;B组45例患者于诊刮术后3d开始口服妇康片5mg,每8h一次,当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或血止后按原量的1/3递减至2.5mg,1次/d。血止后同时加用倍美力0.625mg/d。两药连服共21d停药,等待月经来潮。月经第5天继续服用妇康片2.5mg/d+倍美力0.625mg/d共21d。连用3个周期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相比,止血效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36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服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照组服用炔诺酮药物。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220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日早晨空腹服用米非司酮片10mg,连服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B超测子宫内膜厚度,检测血清性激素。结果:220例患者在服药期均闭经,停药后随访1年。其中129例绝经;78例月经稀发,经量减少;13例月经恢复正常。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下降;血红蛋白升高;子宫内膜变薄(双层<1cm)。结论:口服低剂量米非司酮能诱导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闭经,月经规则或经量减少,且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继发贫血者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6.25mg米非司酮片口服,连续服药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6个月分别测定血清激素水平,观察月经情况,同时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用药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和泌乳素(PRL)的平均水平较用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变化不明显(P〉0.05),贫血得到纠正,无子宫内膜增厚。结论:6.25mg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对照组患者服用安宫黄体酮4mg+乙烯雌酚0.5mg,每周期服用22d,下次月经来潮后5d进行第二周期,共3个周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与复发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