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股静脉置管方法与传统股静脉置管方法。方法传统组105例,采用传统的股静脉置管方法,改良组98例,采用改良的股静脉置管方法,分别统计一针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等重要指标。结果改良组一针穿刺成功率95%,传统组一针穿刺成功率86%(P<0.05),改良组置管时间为(75.78±5.36)s,传统组置管时间为(91.36±6.95)s(P<0.01),改良组并发症总的发生例数为5例,传统组为16例(P<0.05)。结论改良股静脉置管方法有操作快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危重患者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锁骨下静脉置管术进行改进以适应快速置管。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患者148例,单盲区组随机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各74例,分别采用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和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改良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93.24%,二次穿刺置管5例均成功,总成功率100%;传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78.40%,二次穿刺置管15例成功,总成功率98.67%,2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穿刺置管时间改良组(25.5±2.5)min,传统组(27.4±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平均留管时间均为1个月,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抢救危重患者,定位快捷方便,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2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n=72),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n=54),对置管成功率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锁骨与第一肋骨夹角窝处穿刺点置管方法与传统锁骨中点下缘下方2cm偏内侧1cm处穿刺部位置管方法在穿刺成功率、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院全麻术前、临终关怀及常规化疗患者共426例,年龄21~78岁,按置管时间随机分为:改良组(Ⅰ组)和传统组(Ⅱ组),比较两组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锁骨与第一肋骨夹角窝穿刺点置管组与传统锁骨中点下缘下方2cm偏内侧1cm处穿刺部位置管组一次成功率分别为92.49%和59.16%,穿刺置管时间分别为(152.36±10.61)s和(384.57±46.73)s,并发症分别为3.75%和8.9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法较传统置管方法成功率高,方法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的X线片,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的X线解剖特点,另将140例分为对照组70例采用传统方法操作,改进组70例依据X线解剖特点采用改进的方法操作,对两种方法效果进行比较,及140例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的X线解剖特点。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导管通常走行于锁骨内侧1/3段后方,一般不超出锁骨内侧1/3段的上下缘。改进组一针穿刺成功率78.57%,穿刺总成功率97.14%,穿刺置管时间(13±6.2)min;对照组一针穿刺成功率35.71%.穿刺总成功率85.71%,穿刺置管时间(18±7.6)min。结论:依据X线解剖特点改进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床旁彩超引导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8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盲穿肘下置管法进行置管,试验组则在经床旁彩超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耗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置管耗时为(63.07±8.63)s,短于对照组的(86.45±10.6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应用经床旁彩超引导定位下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耗时,减少反复穿刺或置管不当带来的相关穿刺置管并发症,临床应用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50例行右颈外静脉置管,10例行左颈外静脉置管。结果穿刺成功率96.6%,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法,操作简单,体表标志清楚,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良前、中路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并进行临床验证对比。方法选择我院适合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456例,采用国际肥胖指数标准选择穿刺点后分成改良前、中路法与传统前、中路法进行穿刺置管对比研究。结果改良前、中路法的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改良组与传统组比较,在一针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经χ2检验,P<0.01,血气胸发生率P<0.05,存在显着差异。结论改良前、中路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具有针对个体差异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快捷,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颈外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行颈外静脉置管,对照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2组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68d短于对照组的7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导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置管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颈外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静脉置管方法在颅脑损伤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6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穿刺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组48例和锁骨下静脉组48例,分别观察两种方法置管的1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置管时间的长短。结果PICC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100%,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锁骨下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锁骨下静脉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邻近动脉损伤、导管脱落的例数较多,而PIC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则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结论PICC导管的穿刺简便易行,并发症少,可长期留置。  相似文献   

12.
赵鹏  曾山  田智羽  王莹 《天津医药》2019,47(9):983-986
目的 探讨简易体表定位法穿刺腋静脉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选取起搏器植入患者96例,随机分为腋静 脉穿刺组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组各48例。腋静脉穿刺组将锁骨中内1/3交点作为唯一体表定位点。置18G穿刺针尖 于该点锁骨上沿,针体外偏并与矢状长轴夹角45°,针尾处为体表进针点。穿刺针指向锁骨定位点,与胸壁呈30°~ 45°负压进针穿刺腋静脉。锁骨下穿刺组采用标准锁骨下穿刺方法。对比2组患者静脉穿刺时间、X线下调整穿刺比 例、盲穿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和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相比,腋静脉组穿刺时 间更长(min:3.35±0.97 vs. 2.74±0.90,P<0.01),X线下调整穿刺比例更高(22.91% vs. 8.33%,P<0.05)。2组患者盲 穿成功率(70.83% vs. 81.25%)和穿刺总成功率(93.75% vs. 89.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静脉组未出 现血管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组出现4例。结论 简易体表定位法穿刺腋静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 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张冬梅  王俊亚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01-3402
目的改进蛙心灌流实验,观察实验的效果。方法将体质量120-150 g的蟾蜍5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只,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进行实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插管时间实验组(40.2±10.2)s,对照组(69.6±12.3)s;平均存活时间实验组(120.3±26.5)min,对照组仅为(69.6±15.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插管成功率与存活率分别为88.0%(22/25)和84.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插管成功率与存活率均为68.0%(1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出现凝血现象,而对照组的凝血率为20.0%(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离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动脉瓣的损伤率为8%(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0/2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照组为60%(15/25)明显高于实验组的20%(5/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明显缩短了插管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延长了插管后蛙心的存活时间,降低了主动脉瓣损伤率、凝血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活性较好的离体蛙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原理穿刺小儿头皮静脉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患儿216例,将患儿按照穿刺方法分为负压穿刺组(采用负压穿刺方法)及传统穿刺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每组108例,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回血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负压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3.52%vs 85.19%)、回血率(95.37%vs 87.04%)、满意度(97.22%vs 88.89%)与传统穿刺组比较均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穿刺法进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使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使输液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为患儿带来的创伤有效降低,家属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帝视内镜和直接喉镜气管内插管对牙齿畸形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时并发症及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ASA分级为I~Ⅱ级、无困难气道、有牙齿畸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内镜组(D组)和喉镜组(M组),全麻常规诱导后,两组患者分别用帝视内镜或普通喉镜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并发症发生率、插管成功率以及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1minMAP和HR的变化。结果D组插管并发症(牙齿松动脱落、口内黏膜出血、术后咽喉痛)明显少于M组(P〈0.05)。两组间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时M组MAP及HR值明显高于插管前(P〈0.05),且高于D组(P〈0.05),插管后1min两组MAP及HR值均高于插管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帝视内镜下牙齿畸形患者行气管插管并发症少,咽喉部刺激损伤轻,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高海  张新勇 《中国医药》2013,(12):1796-1797
目的研究可视喉镜在急诊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20名均已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和急诊医学理论学习,并于北京安贞医院急重症中心实习急救医学专业的学生,以随机表编码,被随机分为可视喉镜组和普通喉镜组,每组10名。所有实习生在SimMan4000综合模拟人上模拟气管捅管操作并进行考核,随后2组临床实习生分别在2名熟练气管插管医生的指导下于真实临床环境中行气管插管,每人3例气管插管患者。比较2组插管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插管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可视喉镜组平均插管时间为(21±5)s,明显短于普通喉镜组的(27±8)s(P〈0.05)。可视喉镜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喉镜组[90.0%(27/30)比73.3%(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喉镜组出现呛咳、呕吐4例,口腔黏膜损伤2例,明显少于普通喉镜组(呛咳、呕吐10例,口腔黏膜损伤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可视喉镜在急诊插管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逆行气管插管在高位颈髓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42例高位颈髓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行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治疗组行逆行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时出血率、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插管后气胸发生率、插管后脱离呼吸机成功率及成功脱机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对照组首次气管插管成功率为95.0%,治疗组为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对照组插管时间为(5.13±1.84)min,治疗组为(3.97±1.0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3,P=0.016);对照组插管时出血率为10.0%,治疗组为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7);对照组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0%,治疗组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对照组插管后气胸发生率为5.0%,治疗组未发生气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6);对照组插管后脱离呼吸机成功率为80.0%,治疗组为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对照组成功脱机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03.9±34.5)h,治疗组为(100.0±37.9)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7,P=0.765)。结论逆行气管插管在高位颈髓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中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上有一定优势,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腹部手术后高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曾有腹部手术史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年龄≥60岁)80例作为研究组,无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法操作,CO2气腹压8—10mmHg。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58例,22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9)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70例,10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3)min。结论多次腹部手术史的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难度加大,中转率增高,手术时间延长,但不应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照射锁骨下静脉穿刺入口处皮肤预防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65例EICU锁骨下静脉置管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34例和传统组131例,分别采用氦氖激光照射护理法和传统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局部感染为3例,传统组为15例(P〈0.01);实验组隧道感染为1例,传统组为8例(P〈0.05);实验组血流感染为0例,传统组为6例(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氦氖激光照射治疗锁骨下静脉置管能有效的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