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腹茧症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分析13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9例诊断为肠梗阻,1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1例诊断为直肠癌,2例诊断为肠扭转。13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确诊为腹茧症。结论反复出现急性或慢性肠梗阻症状,而又无其他原因解释或合并腹部包块者,应考虑腹茧症的可能。术前行影像学检查对本病诊断很有价值。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腹茧症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例原发性腹茧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本院患者为45岁男性,反复腹痛腹胀一年,右下腹可扪及一较大质软包块,经非手术治疗可消失,彩超及CT等提示包块内为肠管,剖腹探查见小肠及系膜自Treiz韧带至回盲部被一灰白色致密纤维外壳包裹,大网膜缺如,乙状结肠受压,近段结肠扩张。原发性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多因肠梗阻手术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表现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2012年收治的15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有肠梗阻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术、肠排列术;1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效果满意。结论:腹茧症术前诊断困难,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刘茂春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0):1520-1520
腹茧症临床不多见.文献中几乎均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时确诊,并根据术中所见肠梗阻类型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笔者1987年3月~2002年8月经治腹茧症3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7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误诊,全组患者手术见全部或部分小肠被一层灰白致密的纤维膜包裹,行纤维膜切除及肠粘连松解术,病理诊断为纤维结缔组织,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茧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影象学检查对本病术前诊断很有价值,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尽可能切除包膜,松解粘连,预防小肠梗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2010年5月8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表现为急慢性肠梗阻症状,有腹部手术史3例。碘油造影检查5例,其中2例表现肠袢排列成花菜样征;CT检查6例,5例示小肠径路紊乱,肠管扩张,聚集成团,周围见膜状物。结果手术中均见部分或全部小肠被一层灰白色致密坚韧的纤维膜包裹,术后病理检查示包膜由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构成,2例有炎性细胞浸润,2例伴有透明样变性。结论当患者反复出现急、慢性肠梗阻症状时,应想到腹茧症的可能,X线检查能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茧症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例女性患者,18~31岁。1例原发性不孕8年,另1例下腹隐痛5d。2例均无明显其他病史,B超发现附件囊肿,给予手术治疗。结果这2例患者术后诊断腹茧症。结论慢性局限型腹膜炎是腹茧症无明显既往病史的原因。小肠的细长管状通路特点是发现腹茧症以小肠最常见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5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1例,女性4例。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2例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2例诊断为低位小肠梗阻。1例术前考虑为腹部包块性质待查。结论 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需手术及病理确诊。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腹部手术后46例早期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结果46例早期肠梗阻42例非手术方法治愈,治疗时间4~13d,平均治愈时间9.5d;4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1月内,绝大多数病例为炎性肠梗阻需行非手术治疗,对非手术治疗中发现有手术指症的根据病情需果断选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肠梗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原因多为粘连、肿 瘤、肠套叠等,已为我们所熟悉。我院遇见6例少见原 因的肠梗阻,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男4例,女2例,临床上均诊断为肠梗 阻,其中胆石性肠梗阻3例,腹茧症(腹膜包裹症)1 例,全小肠扭转1例,重金属中毒(铅中毒)1例。临床  相似文献   

11.
李爱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05-305
通过对2例腹茧症合并腹腔内隐睾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经过的分析,提示对于反复发作肠梗阻伴有隐睾的患者应考虑到腹茧症的可能。腹茧症病因与先天性腹膜及大网膜发育不良、睾丸下降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医药》2013,(2):201-202
<正>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或称包裹性腹膜炎(encapsulated peritonitis)又名先天性小肠禁锢症,以小肠部分或全部被茧状包裹在一层致密、灰白色质韧的纤维膜内为其特征,本病为一种发病原因不明的临床上少见的产生肠梗阻的原因。于1978年由Foo等[1]首先报道并命名。病历报告患者陈某,男,48岁因"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3.
肠梗阻目前仍是腹部外科常见病,本文报道我院1年来经治几种少见特殊原因的肠梗阻:腹茧症、十二指肠旁疝、闭孔疝,并作简要分析。腹茧症例1 男性,61岁,反复中下腹痛伴恶心呕吐两年,发作时下腹部常触及肿块,解痉治疗能缓解。1h前因腹痛剧烈,呕吐频繁入院。患者两年前曾车祸致骨盆骨折,后腹膜血肿。体检:痛苦貌,屈曲体位,下腹有15×6cm2横形包块,未见蠕动波,压痛明显,轻度肌卫;肠鸣音5次/min,未闻及气过水音;肛检(-)。腹透未发现液气平面。术见:全部小肠被一层纤维膜像茧样包裹呈横形椭圆形包块,包裹膜有淡血性液体,小肠间和其系膜间均…  相似文献   

14.
急,慢性腹茧症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慢性腹茧症2例报告晋江市医院许松楚郭天柱腹部因外伤、炎症等原因引起腹腔急慢性纤维性膜性粘连,形成全小肠茧状包囊称腹茧症,为临床一少见疾病。我院自1985~1995年曾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例1,男,36岁。一年前腹部被木头压伤,因腹胀...  相似文献   

15.
<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1~3周内,由于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5])。由于发病机制及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因认识不足而行再次甚至多次手术治疗,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腹腔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4例全部采用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74岁,发生于  相似文献   

16.
腹茧症目前病因不明,误诊率极高,多在术中确诊。在诊治方面多有争议,处理不当将致严重后果。其临床所见多以小肠或(和)盆腔脏器被一层茧状纤维膜包裹为典型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近几年腹茧症发病有增加趋势。自2004-2010年,我院共收治4例腹茧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性肠梗阻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的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机械性肠梗阻中肠粘连6例,肠扭转1例,肿瘤8例,腹外症1例,粪石1例,肠套叠2例,炎症2例。结论CT对肠梗阻的病因、部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腹茧症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腹部疾病,病因不明,术前诊断困难,治疗上也存在很多争议,容易出现病程长、治疗费用高、病情反复等情况,医疗纠纷高发。笔者总结我科近年来诊治的4例腹茧症,并结合文献,就该病的医疗纠纷防范做初步探讨。1病历资料1.1治疗经过我科自2007年至2013年共收治腹茧症4例,男1例,女3例,年龄34~68岁,平均50岁。3例发病初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X  相似文献   

19.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腹膜病变,其特征为腹腔内部分或全部脏器被一层致密的灰白色膜样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似蚕茧.本病由Foo等[2]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由于罕见且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诊断较困难.手术是目前腹茧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我科近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茧症1例,疗效满意,追踪6个月后患者无复发,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诊肠梗阻患者的病因及诊断,探讨急诊情况下肠梗阻患者较佳的诊疗方法。方法齐齐哈尔北钢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330例急诊处理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治疗的临床经验和体会。结果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部分行CT和B超等检查。病因明确的314例,占总数的95.15%,病因未明保守治疗缓解的16例,占4.85%;非手术治疗症状缓解141例,手术治疗189例(57.27%),其中术前明确病因的仅100例(52.91%);134例次粘连性肠梗阻中,55例次行手术治疗。结论肿瘤、粘连是肠梗阻的常见病因,X线和CT对是否存在肠梗阻及部位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检查是肠梗阻病因诊断的最佳手段;手术指征明确情况下,应及早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