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每于睡眠中,特别是在夜间熟睡时的不随意排尿。我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小儿遗尿73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在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患有内科常见病的520例患者施行耳穴压豆,并从病情评估、用物准备、操作步骤、操作后指导等方面严格认真操作并阐述其疗效。结果通过施行耳穴压豆520例患者均有效缓解了症状、缩短了住院日、提高了舒适度,适合在内科护理工作中大力开展。结论施行耳穴压豆,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症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日数,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患者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单侧取穴,两耳轮换,每次贴压后保持3天。连续1~2个疗程均可见效。结果好转28例,无效2例。结论耳穴压豆治疗失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正>老年人大多气血亏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再加上容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导致一些老年人经常受失眠症的困扰。社区卫生服务站有着就医方便,治疗费用低等特点,是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基层治疗机构,而因失眠证就诊的老年人则不占少数。耳穴压豆配合适当的心理调护对在社区就诊的老年性失眠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2012年上半年我们社区站治疗老年失眠患者4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分娩的1691例产妇采用耳穴压豆治疗产后宫缩痛.结果 显效1501例,占88.8%;有效185例,占10.9%;无效5例,占0.30%;总有效率为99.70%.结论 耳穴压豆效果显著,治疗过程安全,收费低廉,深受产妇及家属好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督脉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意义.方法 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督脉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常规安全性指标、综合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深睡眠质量、中医证候、不良反应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常规安全性指标评分(3.20±0.5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6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埋籽、定时按压,配合心理护理及运动。结果60例患者中,显效45例f75%),有效12例(20%),无效3例(5%)。结论耳穴压豆配合操作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运动指导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疗效好、无副作用、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对肾结石疼痛期的止痛效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76例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止痛治疗基础上予以耳穴压豆止痛治疗,选主穴:耳穴肾,交感、神门,配肝、肺、神经系统皮质下,2天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不同时间段的疼痛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治疗组对肾结石疼痛期病人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科卧床便秘患者按照入院日期单双数分为耳穴压豆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主要从首次排便时间和排便间隔时间方面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耳穴压豆主穴取大肠、小肠、交感、直肠下段,两耳交替,3天更换穴贴1次,连续治疗10d。对照组口服酚酞,2片/次,3次/d,连续治疗10d。结果 (1)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压豆组在首次排便时间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压豆组在排便间隔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技术耳穴压豆法对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疗效显著,由于方法简便易行,病人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11.
针刺配合耳穴压豆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采用中医的治疗方法针刺及耳穴压豆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及治疗结果 ,本法简单实用,无副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对功能性胃脘痛的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标准62例胃脘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西医治疗同时加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30例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有效率实验组为93.3%,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疗效指数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及穴位按摩对功能性胃脘痛患者护理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不适,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肛肠疾病手术后,由于麻醉、疼痛、精神情绪、手术方式、泌尿系疾病等原因易引起尿潴留。本科2010年1~12月间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肛肠疾病手术后尿潴留患者50例,年龄28~75岁,平均55岁,男30例,女20例。纳入标准:术后未解小便,患者有排尿感,经过努力仍解不出,小腹胀满,膀胱区叩诊为浊音。1.2方法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用于阴道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近来3年收治的单胎足月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未行任何镇痛措施,B组实行耳穴压豆镇痛措施。对比两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率、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损伤情况等。结果:A组产妇的催产素使用率、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损伤率均明显大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用于阴道分娩镇痛,可以有效改善分娩结局,降低新生儿的损伤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用于手外科病人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将176例手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自控式止痛泵应用,实验组术后采用耳穴压豆止痛。记录采用两组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给予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不同程度的疼痛总有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呕吐、恶心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耳穴压豆对手外科病人术后镇痛疗效显著,且发生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12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6 min步行测试(6MWT)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MWT、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COPD患者予以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升其活动耐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在肛肠疾病术后防治尿潴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热熨在肛肠疾病术后防治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肛肠疾病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对照组采用单纯耳穴压豆,观察两组患者排尿情况。结果实验组有效4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38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6%。结论用耳穴压豆配合中药烫熨能有效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在手指外伤术后疼痛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手外伤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耳穴压豆疗法;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结果术后第二天开始,两组疼痛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尤以观察组下降明显。结论耳穴压豆疗法能有效减轻手指外伤术后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和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夜磨牙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夜磨牙症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耳穴压豆组和联合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五行音乐疗法基础干预,并予耳穴压豆治疗,联合组患者加服保和丸,均治疗12 d.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耳穴压豆组的7...  相似文献   

2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BPPV) 常被称为耳石症, 是神经科及耳科临床极为常见的眩晕性疾病.诊断BPPV的金标准是变位试验, 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耳石复位[1,2] , 但耳石复位后部分患者会出现非旋转性的头昏不适、行走不稳等残余症状 ( 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