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门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77-2178
目的:提高门诊采血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方法:分析门诊采血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采血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与防护意识薄弱、不规范操作、缺乏培训教育等有密切联系。结论:重视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的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对护士的影响,探讨职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全院151名临床护士采用调查问卷随机抽样法,对2007年和2008年发生的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加强标准预防教育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明显减少。结论临床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职业安全,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3.
医学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自身防护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采血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采血护士要承受职业暴露的可能性更大,因此血站在血液采集过程中职业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笔者就其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分析如下。1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1.1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主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原虫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由于采血护士主要是完成血液采集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制订有效防护对策。方法回顾调查2011年本院护士发生职业暴露情况。结果2011年本院在职护士共358人,发生职业暴露22例,暴露种类均为针刺伤事件,发生率为6.1%,暴露源中HIV阳性2例,乙肝病人2例,丙肝病人1例。结论护理人员是针刺暴露的高危群体,必须加强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避危险行为,降低针刺伤事件发生,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方法分析门诊输液室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结果对静脉输液中护士的职业防护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重视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避免发生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状况,分析引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7月发生的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是低年资护士,发生原因是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主要以护士手为主的锐器伤,因处理及时未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结论加强防护知识培训、实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流程、建立完善的报告流程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可以有效防止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吴存琼 《北方药学》2014,(3):170-170
目的:了解内科护士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现状,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科5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所有护士都有被职业暴露的经历。结论:内科护士面临职业暴露的危险,应充分认识其危害,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才能保障护理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应急对策。方法对医院2011年1月发生的一起严重的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及临床干预。结果同一暴露源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人,均为护理人员,经半年随访,未发生HIV医院感染。结论低年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主要原因是安全防护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应变能力欠缺所致;应加强医务人员卫生职业安全教育、加强自身防护、落实标准预防等措施减少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乡镇医院护士针刺伤发生及上报制度的执行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梅州地区267名乡镇医院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和处理情况做调查。结果粗心、未按规范操作是针刺伤发生的重要原因;护士报告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后很少上报,报了也没专人负责处理。结论乡镇医院管理者应普及和使用各种安全器具,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医院职业暴露报告及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调查的职业暴露中被刀、剪、针等锐器损伤及皮肤接触血液为主要危险因素,经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鲁霞  陈世容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710-2711
通过对传染科护士职业倦怠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风险高、工作压力大及个人成就感低是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加强职业防护、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减轻工作压力及提高职业认同感等,以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采血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包括加强对采血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当职业暴露发生时所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手术室是医院重点科室,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救治的重任.手术室护士频繁接触各类患者,极易发生职业暴露,应做好严密防护.笔者针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作出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了解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各种原因,呼吁社会重视职业防护,并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分析40例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研究产科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和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结果40例发生职业暴露的方式为:针刺伤8例;被具传染性血液及体液溅染黏膜和不完整皮肤16例;未采取防护措施,致使不完整皮肤和黏膜受污染26例。40例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14例为意外事故,26例因未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导致职业暴露。结论产科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淡薄,标准预防原则的应用不规范,应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知识的培训,增强产科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站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对采血流程进行危险性分析,找出控制点,制定出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对血站24名护士进行自愿问卷调查。结果发生职业暴露人数为79.2%。其中被针头刺伤和硬物撞击伤为57.9%,处理血液和离心破袋渗漏42.1%;工作时间3年的15人,占78.9%;二次发生暴露21.1%,均为工作年限3年的护士。结论血站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重要人群,实施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具体措施,防止血行性感染传染病的发生,是血站护士必须重视和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乙肝、艾滋病、肺结核等预情在我国流行日趋严重,还有新的传染病流行,使发生职业暴露的人数日益增多,护士在治疗及护理操作,与患者接触亲密,其职业安全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日益关注,注射,缝合和抽血是引起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最常见的操作。基层医院条件落后,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知识缺乏,是引起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情况,分析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护对策。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市4家综合性医院临床一线轮班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20名护士中,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合格率为64.54%;认为职业防护非常重要占76.36%;1年内发生针刺伤占85%,次数最多达8次;门诊注射室是针刺伤高发区;针刺伤发生与护龄长短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以及护理管理措施不到位等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减少针刺伤给护士带来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0.
武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88-3190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及自身防护意识,引起护理人员及管理者的重视,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调查一线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状况。结果肿瘤科护士防护措施到位,而非肿瘤科护士的职业防护意识不强,对职业防护认识不够,防护措施不完善。结论非肿瘤科护理人员的化疗防护培训不足,防护水平低,应引起护理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化疗防护措施,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