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对其进行血浆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并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肝硬化组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肝硬化组PT、APTT、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容易发生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对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对预防肝硬化患者出血倾向等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 例肝硬化患者及20 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凝血酶原(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时间,血小板(PLT)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结果:肝硬化chi1 d B级组、C级组血浆D-二聚体(D-dimer)、PT、APTT、PLT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B级组、C级组(FIB)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硬化Child C级组D-dimer、PT、APTT分别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其差异性更显著(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FIB、PLT与肝硬化Child B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及纤溶指标对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出血危险性的D-dimer、预后估计及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迎秋  王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71-272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诊断病毒性肝炎的结果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1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检测PT、APTT和T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高于对照组;FI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只有急性肝炎高于对照组,其他均小于对照组。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TT和FIB均(P<0.05),APTT则(P<0.01);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和TT均(P<0.05),APTT则(P<0.01);慢性肝炎与对照组比较,其PT和TT均(P<0.05);APTT亦为(P<0.01);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均(P<0.01)。结论病毒性肝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对准确地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及其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动态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82例乙肝患者(其中急性乙肝56例,慢性乙肝78例,肝硬化48例)和100例同期体检正常的对照者血浆进行检测。采用日本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检测: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结果急性乙肝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PT、APTT、TT、FIB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慢性乙肝、肝硬化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FIB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减低(P<0.05),其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血浆PT、APTT、TT测定值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0.05),其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随其病情变化而发生异常改变,动态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指导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测定47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同时设健康志愿者28名为对照组。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PT、APTT、FIB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A、B、C级之间PT、APTT、FIB比较差异显著。结论肝硬化患者PT、APTT延长,FIB值降低且与疾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邹龙娇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68-3769
目的:检测109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PT、TT、APTT、FIB含量均采用磁珠凝固法进行测定。结果:PT、APTT、TT、FIB 4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浆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判断严重肝病患者的出血倾向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伟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13-3414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 PT、APTT、TT、FIB四项指标中,重症肝炎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凝血指标的检测可预测不同严重程度肝病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动态观察凝血指标可判断病情、预后及发展方向,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造成凝血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对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64例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异常出现低凝状态及出血。肝硬化凝血功能的检测,对于预防和治疗肝硬化患者出血具有重要意义,例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刘师平 《首都医药》2007,(14):17-17
目的探讨PT、APTT、FIB、TT、PLT含量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参数、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指标(PT、APTT、TT、FIB)可作为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刘春秋 《河北医药》2007,29(9):929-930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比较肺癌患者(肺癌组)与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g)的指标.结果 肺癌组PT、APTT明显缩短(P<0.05或P<0.01),D-二聚体和Fg显著升高(P<0.01),发生转移者尤为显著(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发生转移患者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42例肝硬化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进行检测,与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的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PT、INR、TT和APTT较健康体检者明显延长(P<0.05),FIB和PLT比健康体检者显著减少(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液凝血共建明显减弱,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检测凝血指标对于预防肝硬化患者继发性出血、了解其肝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和凝血四项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肝硬化患者58例,Child-pugh分级A级24例,B级22例,C级12例,正常对照组32例。均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按Child-pugh分级A→B→C,CHE、PA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逐渐延长,PT A级、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和TT的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逐渐降低,B级、C级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CHE、PT、APTT、TT和FIB能较全面反应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凝血功能,对其诊断、治疗和雨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及D- 二聚体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83 例脑梗死患者和42 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象及D- 二聚体参数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异常,凝血象检查、D- 二聚体含量测定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疾病发展过程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四项及血小板数量(PLT)的检测,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这些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3月就诊于我院并确定为肾病综合征的83例患者为论文研究组;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65例作为对照组,并对各项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病综合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缩短(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T缩短(P0.05),无统计学意义;FIB、PLT明显升高(P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NS)患者在临床中常常伴有高凝状态,因此及早检测凝血与血小板参数可以有效的监测本病,预防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对肝硬化患者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γ-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 IB)、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γ-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D-二聚体含量增高,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联合检测凝血功能、肝功能可以观察病情,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在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为临床诊治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9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来我院体检的9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对两组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IB含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可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可作为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患者的凝血四项,可以对其病情作出评估,从而为疾病的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凝血四项功能与分娩方式、体重的关系,分析新生儿凝血生理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取644例不同分娩方式和体重的新生儿的血浆进行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的第1组凝血四项均明显增加(P<0.01),第2组PT、APTT延长(P<0.05)但FIB、TT值无显著差异(P>0.05),第4组凝血四项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组的第1组与顺产组的第1组相比,PT、APTT延长(P<0.05),TT、FIB值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相对应组的凝血四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新生儿凝血四项受体重影响,体重越轻凝血时间越长,并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缩短,纤维蛋白原则逐渐增多;分娩方式主要对体重<1500g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测定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晚期妇女的血浆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PT、INR、APTT、TT、FIB采用美国Couter公司生产的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64例正常女性和354例妊娠晚期妇女血浆凝血功能,比较其相关性。结果:妊娠晚期妇女血浆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INR、APTT、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检测妊娠晚期妇女血浆凝血功能指标是否有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对预后的发展方向及动态观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期孕妇血浆中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普利生双通道(2000-2)血凝分析仪,对门诊及住院妊娠各期及产褥期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早期、中期至晚期进行性缩短(P<0.05),晚期到临产期无显著变化(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期又缩短显著(P<0.05);纤维蛋白原(FIB)早期到中期升高显著(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期急剧升高(P<0.01);凝血活酶时间(TT)妊娠期直到临产期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出现妊娠期血液高凝状态,这一妊娠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妊娠期应密切检测PT,APTT,TT及FIB.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在肝硬化患者病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40例健康对照组与65例肝硬化患者进行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MPV(血小板平均体积)、PLT(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指标和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4项凝血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8项指标中,PT、APTT明显延长,TT稍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异常程度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凝血4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验,对观察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预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