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作为观察组,病毒性脑炎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进行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的数值进行测定,比较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的数值在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患有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时,血清降钙素原数值明显升高,患儿患有病毒性脑炎时,血清降钙素原数值升高不明显。血清降钙素原在鉴别小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丽侠  王坤  马涛 《安徽医药》2015,36(7):860-86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脑膜炎患儿入院时的PCT,其中细菌性脑膜炎患儿2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1例。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白细胞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血清PCT和脑脊液PCT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作为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降钙素原在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1月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的脑脊液蛋白含量、WBC数量、脑脊液细胞数量以及血清CRP含量均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的数据范围之间重叠度较高。细菌性脑膜炎组的血清PCT含量不仅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1),而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基本无重叠。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有效鉴别病毒性脑炎和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与脑脊液中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颅内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90例各型颅内感染患者(30例细菌性脑膜炎患者、3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90例非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当天采集患者血液和脑脊液,分析样品中CRP和PCT含量.结果与非颅内感染组比较,细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及结核性脑膜炎组早期感染患者的血清和脑脊液中CRP和PCT的含量明显升高,且细菌性脑膜炎组升高显著,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与脑脊液中CRP及PCT的含量水平对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对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降钙素原(PCT)免疫荧光法,测定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及4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PCT。结果在54例急性细菌性脑炎患儿,血清PCT质量浓度显著升高(P<0.01)。PCT>0.5ng/mL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其敏感度为100%。结论 PCT是一个较好的早期鉴别诊断小儿急性细菌性脑炎与病毒性脑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小儿急性细菌性及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各3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对其血清PCT 和CRP水平进行测定,并与3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PCT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t =7.67、5.67,均P<0.01);细菌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血清CRP均高于对照组(t =2.52、2.47,均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P>0.05).结论 降钙素原、CRP对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应用,同时将PCT与外周血CRP、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等进行比较。方法:41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在进行抗生素治疗之前进行腰穿,根据细菌培养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细菌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炎组。PCT、CRP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在入院和治疗后分别测定。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血清PCT和脑脊液PCT浓度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外周血PCT在经过抗生素治疗后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早期鉴别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同时也是监测细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CSF)和血清补体C3、C4水平变化。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26例细菌性脑膜炎及2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CSF和血清中补体C3、C4水平,并选取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5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对照组CSF及血清补体C3、C4水平,对3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CSF和血清补体C3、C4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F=93.103,46.876,22.602,80.645,Pa〈0.01),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测定CSF和血清补体C3、C4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在小儿血液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30例小儿血液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同期30例非小儿血液感染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人员(P <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及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真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在鉴别小儿血液感染及非感染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血清降钙素原能够准确鉴别细菌性感染及非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10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和4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儿需腰麻的外科手术患儿采用酶联荧光分析(ELFA)技术检测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厚(PCT)。比较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和普通组、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的差异。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57±0.88)、(0.06±0.04)、(0.07±0.03)μg/L,化脓性脑膜炎组与其他2组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脓性脑膜炎重症组脑脊液降钙素原高于普通组(P<0.01);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脑脊液降钙素原高于恢复期(P<0.01)。结论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患儿脑脊液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有助于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质,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小儿颅内感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深圳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颅内感染患儿95例分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组(细菌组,n=46)及病毒性脑炎组(病毒组,n=49),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脊液(CSF)白细胞数、蛋白定量及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不同血清PCT阶梯浓度水平检出分布及阳性率。结果治疗前,细菌组和病毒组CSF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及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CSF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水平血清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PCT浓度值检出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71, P=0.000);病毒组及细菌组血清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4%和8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0, P=0.000)。结论血清PCT可作为鉴别急性细菌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重要指标,其检测程序简便、快捷,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53例CNS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PCT,20例非感染性疾病作为对照。结果化脑组血清PCT阳性率(100%)明显高于病脑组(8.0%)、结脑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脑组脑脊液PCT阳性率76.9%,病脑组及结脑组阳性率均为0;化脑组血清PCT与脑脊液PCT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正向变化关系。血清PCT检测诊断化脑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以PCT≥2.0ng/ml为阈值),脑脊液PCT检测以上各值分别为76.9%、100%、100%、95.2%(以PCT≥0.5ng/ml为阈值)。结论血清及脑脊液PCT检测可作为化脑鉴别于病脑及结脑的一项灵敏指标,可用于辅助指导儿童CNS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确诊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组)、60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细菌组)作为研究对象,60例年龄、性别基本一致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3组血清PCT、CR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组、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原体组血清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取血清PCT值为0.32 ng/ml时,PCT鉴别诊断支原体、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72.06%、特异性为77.29%、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23;取血清CRP值为21.98 mg/L时,CRP鉴别诊断支原体、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67.97%、特异性为74.20%、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95;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的血清PC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检测能够对临床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和细菌型肺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同时可以判断肺炎支原体患儿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郑秀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95-289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定量法检测6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儿PCT,同时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进行比较.结果 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1).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与CR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于WBC阳性率(P<0.05);非细菌感染组中PCT阳性率明显低于CRP和WBC阳性率(均P<0.01).结论 在儿童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疾病中,PCT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WBC及CRP等传统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在小儿肺炎患儿病情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即选取121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59例(组A),病毒性肺炎62例(组B),测定两组患儿血清PCT、CRP、WBC值,比较三个指标鉴别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PCT在诊断细菌性肺炎时敏感性为85.9%,特异性为92%,CRP诊断细菌性肺炎时敏感性为59.2%,特异性为88%,WBC诊断细菌性肺炎时敏感性为70.4%,特异性为62%。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有助于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并较CRP和WB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诊断小儿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24例肠炎患儿,根据疾病类型分为细菌组(56例,细菌性肠炎)和病毒组(168例,病毒性肠炎)。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比例(N%)水平;比较病毒组患儿中PCT阳性和PCT阴性患儿血清CRP、SAA、外周血WBC、N%、pH、HCO3^-、Na^+、K^+、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细菌组血清CRP(38.33±41.31)mg/L、SAA(152.88±82.02)mg/L及外周血WBC(12.36±15.65)×10^9/L均明显高于病毒组的(6.69±10.03)mg/L、(69.07±84.75)mg/L、血WBC(8.93±4.05)×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血清PCT(0.54±0.88)g/L及外周血N%(54.52±16.42)%略低于病毒组的(0.60±1.49)g/L、(59.59±19.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有28例患儿PCT呈阳性,其余140例呈为PCT阴性;PCT阳性患儿SAA(132.19±100.19)mg/L明显高于PCT阴性患儿的(56.45±75.6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阳性患儿K^+水平(3.56±0.47)mmol/L低于PCT阴性患儿的(3.86±0.5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阳性患儿与阴性患儿的CRP、WBC、N%、pH、HCO3^-、Na^+、CK-MB、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血清PCT不能鉴别轻症细菌性肠炎和病毒性肠炎,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PCT水平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联性,但K^+水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血清降钙素原在危重患者细菌感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危重患者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30例细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并以3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清PCT及CRP水平,同时作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PCT浓度显著增高(P<0.001),CRP浓度显著增高(P<0.005),WBC水平显著升高(P<0.001);感染组PCT阳性率与血培养阳性率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但所有血培养阳性的病例PCT均为阳性,符合率为100%;当感染得到控制后PCT浓度也随之下降.结论 血清PCT是危重患者细菌感染诊断及临床治疗的一个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吕颖  张永超 《安徽医药》2017,21(3):481-48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原发性痛风急性发作病人152例,根据病人入院时是否体温≥37.5 ℃,将病人分为不伴发热组(n=35)和伴发热组(n=117),不伴发热组均排除细菌感染,根据临床症状、影像学、病原学检查结果及抗生素治疗有效,将伴发热组进一步分为细菌感染组(n=37)和非细菌感染组(n=80),收集临床资料,检测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PCT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中的价值.结果 伴发热组病人伴发高血压比例和痛风石破溃比例分别为47.9%、61.5%,均高于不伴发热组的25.7%、34.3%,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3、P=0.041,χ2 =9.528、P=0.023);伴发热组病人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1.37±0.50)μg·L-1、(13.24±4.45)mg·L-1、(0.84±0.08),均高于不伴发热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病人血清PCT、CRP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时,曲线下面积0.821(95%CI:0.725~0.916),当血清PCT取界值1.56 μg·L-1时,灵敏度70.3%,特异度90.0%;CRP、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在鉴别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2(95%CI:0.554~0.769)、0.597(95%CI:0.479~0.714)和0.676(95%CI:0.566~0.787),灵敏度分别为51.4%、59.5%和73.0%,特异度分别为80.0%、70.0%和63.7%.结论 痛风急性发作不伴发热病人血清PCT水平显著低于伴发热病人,且低于细菌感染者,血清PCT可作为鉴别痛风急性发作和细菌感染的有效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