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抑郁症患者血小板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咪唑啉受体(IR)的I1R及I2R亚型与正常人比较有着特定的改变。而且IR内源性配体胍丁胺和一些I2R的配体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IR可能是通过调节单胺类递质和单胺氧化酶,参与抑郁症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唑啉类药物长期处理后大脑组织中咪唑啉2受体(I_2R)密度和亲和力的变化以及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胍丁胺组、育亨宾组、咪唑克生组、左旋咪唑组及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BFI)组,腹腔注射×2周。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试验检测大脑和脑干匀浆中I_2R B_(max)和K_d变化,免疫组化测定小脑和颈髓中GFAP的表达。结果:反映I_2R密度的B_(max)值,咪唑克生、2-BFI和左旋咪唑组较NS组分别上调了80%、93%和122%(均P<0.01)。反映受体亲和力的K_d值,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咪唑克生、2-BFI和左旋咪唑组中GFAP表达比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咪唑克生、2-BFI和左旋咪唑表现为拮抗剂特性;I_2R可能参与调节GFAP表达。  相似文献   

3.
阿片成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片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强迫用药行为及用药量的不可控制性。阿片依赖包括躯体依赖与精神依赖两方面,二者都与阿片类物质接触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适应性变化有关。研究表明,阿片依赖不仅涉及阿片受体系统本身,还受多种神经递质及受体系统的调节,如多巴胺受体系统、N-甲基.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系统、5-羟色胺受体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系统等。  相似文献   

4.
海洛因依赖者脱瘾治疗中丁丙诺啡与美沙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沙酮(methadone)系目前世界上广泛用于阿片类药物依赖脱瘾(detoxification)治疗的经典药物。治疗方案有10天和21天替代递减法等多种。21天递减法有替代递减顺利、戒断症状较轻、给药方便、易于接受等优点,但脱瘾时间相对较长。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理论上可用于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替代治疗和脱瘾。并能抑制海洛因依赖者使用海洛因和有强化作用。目前美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改善吗啡戒断症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证据表明 ,慢性使用阿片类药物能引起细胞信息传递系统的多个水平发生改变 ,包括阿片受体的脱敏和下降调节、阿片受体 -G蛋白脱偶联、G蛋白不同亚基的上调或下调、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改变、转录因子的激活等[1] 。近年来研究发现 ,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 ,NOS)也参与阿片类物质依赖 ,动物实验发现 ,NOS抑制剂能改善吗啡戒断症状。1 NO和NOS[2 ]NO是体内第一个被发现的气体信息分子 ,脂溶性高 ,半衰期只有几秒 ,极易通过生物膜迅速扩…  相似文献   

6.
中脑腹侧被盖区和蓝斑核分别是阿片成瘾心理依赖和躯体依赖密切相关的脑区。目前尚无系统的吗啡成瘾后与阿片类依赖密切相关的脑区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cl-2基因和蛋白水平变化的研究。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到吗啡依赖形成及戒断过程中,大鼠蓝斑、海马、前额叶皮质处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显著增加,Bcl-2显著降低;而腹侧被盖区,伏隔核脑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变化不明显,Bcl-2的表达在伏隔核脑区显著增加。提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和Bcl-2参与了吗啡依赖和戒断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手术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1例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戒断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手术,探讨一种既能起到有效治疗作用,而又减少副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药物依赖患者,男性,24岁,吸食海洛因等多种毒品成瘾5年,反复戒毒5次无效。在阿片脱毒术脱毒后,行双侧伏隔核DBS电极植入术,立体定向MRI定位,植入Medtronic 3387刺激电极及脉冲发生器。术后定期进行疗效随访,以及副作用、心理学量表和症状量表等评估。结果患者术后即停止吸毒,通过3个月的临床观察,至今无复吸现象。临床证实该方法较射频毁损方法微刨、副反应小,心理学量表(WMS、WEIS-RC和MMPI)评估未发现有记忆、智力和人格等方面影响。术后患者饮食较术前明显好转,体重增加,吸烟量明显减少;症状自评量表(SCL90、SAS和SDS)评估提示多因素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应用DBS外科方法戒断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取得短期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海洛因依赖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片依赖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改变极为常见.有研究表明,短期暴露于阿片类物质增强HPA轴活动,长期阿片依赖减弱HFA轴活动[1],急性戒断造成应激样反应,但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分歧.本研究通过与正常对照者的比较,观察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及替代治疗初期HPA轴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CREB是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 ,阿片类药物依赖产生后 CREB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发生改变 ,并作用于 c AMP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某些成分 ,影响戒断症状的产生。 CREB还与长时记忆和精神依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CREB与阿片类药物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EB是亮氨酸拉链转录因子,阿片类药物依赖产生后CREB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发生改变,并作用于cAMP信号传导通路中的某些成分,影响戒断症状的产生。CREB还与长时记忆和精神依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ADLX2基因实时荧光RT-PCR检测DLX2基因在小鼠前脑中的表达(宋业纯,杨辉,刘仕勇,等)(5):225阿片相关性障碍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初步临床报告(杨开军,漆松涛,王克万,等)(2):69阿片相关性障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药物依赖24例临床分析(黄勤,刘秋华,黄新,等)(2):75阿片相关性障碍阿片类药物心理性成瘾的形成机制(杨开军,周永春)(2):91阿片相关性障碍双侧扣带回毁损术治疗海洛因精神依赖(徐铭,王晨,江澄川,等)(4):162C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价值(黄国栋)(7):333超声检查,多普勒,经颅微泡超声…  相似文献   

12.
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和成瘾特性。阿片通过激活膜表面受体 ,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已制备出阿片肽及阿片受体缺失小鼠。对体内阿片药物作用时阿片受体选择性研究显示 :MOR缺陷小鼠丧失了所有目前可以观察到的吗啡效应 ,从遗传学上证明了 MOR基因产物是吗啡作用必然的靶分子 ;MOR、DOR和 KOR基因缺失小鼠将成为筛选治疗用阿片药物的特异性工具 ;阿片受体呈多样性 ,利用 MOR缺陷小鼠等作为工具 ,研究阿片受体的异源性及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反复饮酒所致的酒依赖,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而且对社会安定和家庭和谐也带来一系列问题.近几年住院患者中,酒依赖患者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量导致的戒断反应,往往成为戒酒的强大阻抗因素.控制严重的躯体戒断症状和精神症状,是前期治疗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关键[1],加强对酒依赖患者戒断反应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戒酒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戒酒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吗啡依赖大鼠脑内相关脑区CREB mRNA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大鼠脑内转录因子CREBmRNA的变化。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RT PCR)方法 ,对CREBmRNA在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大鼠脑内与阿片类物质依赖有关的前额叶皮质、海马、伏隔核和新纹状体等脑区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吗啡依赖和戒断时前额叶皮质以及吗啡戒断时新纹状体CREBmRNA的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 ,海马、伏隔核等处无改变。结论 吗啡依赖和戒断时CREBmRNA在某些脑区的表达升高 ,提示CREB可能与阿片类物质依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吗啡精神依赖大鼠伏隔核(NAc)、苍白球腹侧核(VP)以及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中细胞外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 方法 18只Wis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只)和吗啡组(10只).吗啡组大鼠每日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并进行位置偏爱(CPP)训练,10 d后停药,戒断躯体依赖后行CPP评分;对照组大鼠在相同时间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皮下注射10d.停药一周后用微透析探针对大鼠NAc、VP和VTA行微透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透析液中的Glu和GABA的含量. 结果 吗啡组NAc中细胞外Glu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P和VTA中细胞外Glu和GAB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Glu在维持精神依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及吗啡戒断时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CREB)在大鼠脑内的表达。方法 将 1 5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和吗啡戒断组 ,每组各 5只。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吗啡 ,第 1天注射 2 0mg/kg ,逐日递增剂量 ,至第 5天达 1 0 0mg/kg ,形成大鼠吗啡依赖模型。吗啡戒断组大鼠在末次注射吗啡后 1 6h皮下注射纳洛酮 1mg/kg。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各组大鼠的前额叶皮质、伏隔核和海马等脑区CREB的表达。结果  (1 )在前额叶皮质 ,吗啡依赖组和吗啡戒断组CREB的含量 (为相对光密度值 )分别为 [(1 31± 1 1 ) % ]和 [(1 33± 1 5) % ]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1 0 0± 1 4 )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在伏隔核 ,三组CREB的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3)在海马 ,吗啡戒断组CREB的含量 [(1 4 1± 1 8) % ]高于正常对照组 [(1 0 0± 1 4 ) %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大鼠处于吗啡依赖和戒断时CREB的表达在前额叶皮质和海马发生改变 ,表明多个脑区CREB表达的调节参与了阿片类物质依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阿片受体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和成瘾特性。阿片通过激活膜表面受体,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作用。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已制备出阿片肽及阿片受体缺失小鼠。对体内阿处药物作用时阿片受体选择性研究显示:MOR缺陷小鼠丧失了所有目前可以观察到的吗啡效应,从遗传学上证明了了MOR基因产物是吗啡作用必然的靶分子;MOR、DOR和KOR基因缺失小鼠将成为筛选治疗用阿片药物的特异性工具;阿片受体呈多样性,利用MOR缺陷小鼠等作为工具,研究阿片受体的异源性及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双侧内侧隔-斜角带核毁损对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毁损双侧内侧隔一斜角带核后部治疗34例阿片类药物精神依赖病人,观察手术前后成瘾个体对药物的精神依赖和尼古丁依赖的变化情况.采用简明心理状况检查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评价手术对记忆、情感的影响。结果 随访12-18个月,精神依赖完全消除25例(73.5%),复吸9例。术后病人学习和记忆力无明显变化,抑郁和焦虑症状有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 单纯内侧隔一斜角带核毁损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有效。  相似文献   

19.
阿片类药物依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病,主要表现为强迫用药行为及用药量的不可控制性,包括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2009年中国禁毒报告指出,截至200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3种咪唑啉Ⅱ类受体(I2R)高选择性配体2-(2-苯并呋喃基)-2-咪唑啉(2-BFI)、阿米洛利和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行为学和病理学变化的干预效果。方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多肽诱导EAE小鼠模型后,分为空白对照组、EAE-生理盐水组、EAE-2-BFI组(2-BFI干预)、EAE-阿米洛利组(阿米洛利干预)、EAE-咪唑克生组(咪唑克生干预),每组8只。均采用经实验证实的有效剂量,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评价各组间小鼠行为学表现。苏木精-伊红染色和LFB髓鞘染色,观察中枢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结果 3个不同配体干预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和炎症病理学改变与EAE-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3个不同干预组之间的行为学和病理学变化比较无显著差异,2-BFI保护作用具微弱优势。结论 2-BFI、阿米洛利和咪唑克生均能明显减缓小鼠EAE发生与发展,均具有较好抑制中枢炎症反应的药理作用,3者间的药效作用强度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