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在正常膀胱及膀胱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例正常膀胱组织,33例膀胱癌组织中的Fn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正常膀胱组织中Fn分布于基膜及粘膜下组织,上皮层无Fn而膀胱癌组织中基膜Fn有不同程度的丧失,Fn表达阴性或弱阳性为63.6%(21/33)。浸润性癌及分化差的膀胱癌组织中Fn丧失明显,12例浸润性膀胱癌中,10例Fn表达阴性或弱阳性为83.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53及Ki-67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与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p53及Ki-67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验证其中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6%(56/88)和45.5%(40/88),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膀胱癌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PI)为20.4±10.7,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为0。RT-PCR方法显示在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100%,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均无表达。结论Survivin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有关,与p53及Ki-67共同参与了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SA方法对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血浆和2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正常成人血浆中VEGF进行检测分析。结果: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呈高表达,且随分期、分级的增高而增高:膀胱癌手术前患者血浆中VEGF的浓度高于手术后。结论:1.VEGF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2.血浆中VEGF水平可有助于预测膀胱癌患者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VEGF、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TSP-1的表达,测定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TSP-1和MVD三者之间关系及它们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TSP-1和MVD肿瘤的临床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膀胱癌中,VEGF表达高的,MVD值也高;而TSP-1表达强的,MVD值低(P〈0.05)。中度或高度表达VEGF而TSP-1阴性的肿瘤,MVD均值较高;VEGF低表达而TSP-1阳性的肿瘤,MVD均值较低。中度表达VEGF的膀胱癌中,TSP-1低者,MVD值较高;TSP-1表达强者,MVD值较低(P〈0.05)。VEGF、TSP-1表达与术后复发有关(P〈0.05)。结论;VEGF、TSP-1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是膀胱癌血管形成的重要原因。膀胱癌组织中VEGF、TSP-1的测定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从多方面着手抗血管生成治疗膀胱癌也可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PCR SCE检测对诊断膀胱癌的价值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明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阳性率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以确定其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膀胱癌及对照正常膀胱的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TRAP-银染法)、外周血淋巴细胞SCE检测,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组织标本的端粒酶阳性率:膀胱癌93.75%(30/32),正常膀胱组织0%(0/30),表明膀胱癌端粒酶高度表达,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X):膀胱癌32例(10.06),膀胱癌的SCE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3)膀胱癌患者的端粒酶活性与SCE率的关系:阳性组32例SCE率10.06;膀胱癌患者端粒酶阴性组30例SCE率9.17(P〈0.05)。结论 端粒酶PER及SCE检测对于膀胱癌诊断及鉴别良恶性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辅助诊断及攀别诊断指标.SCE率可作为膀胱肿瘤的疗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从临床上收集123例膀胱癌及癌旁组织和5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IF蛋白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IF在膀胱癌、膀胱癌邻近的正常组织和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为45.5%;(56/123),66.7%(82/123),0(0/5),有显著性差异(P〈0.05)。膀胱癌MIF蛋白表达与膀胱癌分化程度相关(r=0.221,P〈0.05),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0.474)。结论:MIF在膀胱癌发生及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癌的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程序──酶标法(定量)和银染法(定性)对28例膀胱瘤、11例癌旁膀胱、6例正常膀胱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膀胱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癌旁膀胱组织为27.3%(3/11),正常膀胱组织为0%(0/6)。膀胱癌组与癌旁组、正常组端粒酶阳性检出率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端粒酶激活发生在肿瘤形成的早期阶段,有望成为检测早期初发或复发膀胱癌有用的肿瘤标志物,癌旁组织端粒酶的激活提示肿瘤微浸润可能。  相似文献   

8.
膀胱肿瘤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30对新鲜的膀胱癌组织及其癌周正常组织;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hMLH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30对膀胱癌组织、癌周正常组织中hMLH1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10/30、1/3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叭);hML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Ta-T1期、T2-T3期膀胱癌中分别为7/19、3/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Ⅰ、Ⅱ、Ⅲ级膀胱癌中分别为7/18、2/9、1/3,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膀胱癌组织中有一定程度的过甲基化,但与膀胱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无显著相关性,提示hMLH1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膀胱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50例膀胱癌组织和2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50例膀胱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1.0%),在2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均无表达。在浸润性膀胱癌中(96.3%)较浅表性膀胱癌中(65.2%)显著升高(P〈0.01) 在复发性膀胱癌中(93.3%)较初发膀胱癌中(65.0%)显著升高(P〈0.05)。结论:Survivin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其表达量还可用来预测膀胱癌的复发和浸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癌的粒酶活性表达及其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程序-酶标法(定量)和银染法(定性)对28例膀胱癌、11例癌旁膀;胱、6例正常膀胱的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 检测。结果 膀胱癌组织的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癌旁膀胱组织为27.3%(3/11),正常膀胱组织为0%(0/6)。膀胱癌组与癌旁组、下沉组端 粒酶阳性活性阳性检出率为89.3%(25/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