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下端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差异;探讨其在AI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在对12例AIS患者行胸椎侧凸前路松解手术或前路矫形手术时获取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分成凸、凹侧2组;共72枚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unx2和Ⅹ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Runx2 mRNA表达.所有染色结果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IS患者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两侧的Ⅹ型胶原、Runx2和Runx2 mRNA表达总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Ⅹ型胶原的表达总量低于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的表达总量(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Runx2的表达总量低于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的表达总量(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单一软骨细胞Runx2表达量高于凸侧和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单一软骨细胞的表达(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高倍视野下平均Runx2 mRNA表达总量低于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的凹侧(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凸侧单一细胞Runx2 mRNA表达量低于凹侧(P<0.05).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高倍视野下平均Ⅹ型胶原阳性细胞密度和Runx2阳性细胞密度低于凸侧和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凹侧阳性细胞密度(P<0.05).结论:AIS患者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存在不同的生物活性和细胞动力学;这可能是力学条件改变后的一种继发性改变;但其可能在AIS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IS患者椎体生长板凸、凹侧组织学及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差异在AIS发生、发展中目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中取AIS患者椎体生长板,应用HE染色评估生长板凸、凹侧目的组织学分级差异,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TUNEL方法评估生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指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光镜下椎体生长板凸侧可见正常分层结构,生长板凹侧分层结构排列混乱.顶椎椎体牛长凸、凹侧组织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终椎凹侧生长板和顶椎凹侧生长板组织学分级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生长板凸侧软骨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凹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终椎椎体牛长板凸、凹侧软骨细胞PCNA增殖指数有明显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终椎椎体生长板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凹侧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指数有差异且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侧软骨细胞TUNEL凋亡指数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患者上、下终椎和顶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组织学分级目的差异和软骨细胞目的增殖与凋亡指数差异可能表明椎体生长板凸、凹侧存在生长动力学差异,这可能影响侧凸[目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测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终板软骨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2例AIS患者,每例在前路手术时截取顶椎终板软骨1份,每份标本均包含凸侧与凹侧。切片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细胞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测凸侧与凹侧的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IOD),并计算这4个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E染色显示终板软骨有类似四肢长骨骺板样软骨内成骨组织形态.与凹侧比较凸侧显示了更强的软骨细胞活性。凸侧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前三者的IOD值均明显大于凹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凸侧Ⅱ型胶原表达的IOD值与凹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因子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0.91(P〈0.05),IOD之间为0.64~0.98(P〈0.05),均呈正性相关。结论:AIS患者顶椎凸侧与凹侧终板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及SOX9、L—SOX5、SOX6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均存在差异,其可能是脊柱不同部位间机械应力差异下的继发性变化:4个因子的共表达异常触发AIS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上、下端椎及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软骨组织学分级和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探讨其软骨内成骨性生长在侧凸进展中的作用。方法:16例AIS患者,平均年龄13.5岁。取上、下端椎和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其软骨细胞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凋亡指数(Poly ADP-ribose pdymerase,PARP)。采用PCN/PARP比值及组织学分级作为软骨内成骨活跃程度的指标,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AIS患者上、下端椎和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软骨组织学分级、软骨细胞的增殖指数(PCNA)、凋亡指数(PARP)和PCNA/PARP比值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上、下端椎和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软骨内成骨活跃程度没有差异,关节突软骨内成骨性生长发育可能对脊柱侧凸进展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Qiu GX  Li QY  Liu Y  Wu ZH  Zhang JG  Wang YP  Weng XS  Shen JX  Wa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0):1422-1426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先天性脊柱侧凸(CS)畸形最严重部位一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软骨中Ⅱ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特点。方法22例AIS患者,18例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两组患者的顶椎和端椎凸、凹侧的下关节突,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和Ⅱ型胶原、TGF-β1及bFGF在关节突中分布的特点。将所得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图像输入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Ⅱ型胶原、TGF-β1、bFGF在AIS和CS中的有基本相似的表达特点,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均显示顶椎凹侧的表达高于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端椎的凸凹侧之间及凸凹侧的上下端椎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顶椎、上下端椎各对应部位在AIS与CS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型胶原在凸侧与凹侧顶椎的表达高于同侧上、下端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和CS顶椎关节突软骨呈现退变及发育不全等征象,凹侧较凸侧明显。AIS和CS中Ⅱ型胶原、TGF—β1及bFGF在顶椎凹侧表达的增高可能为脊柱畸形后异常的生物力学引起了关节突细胞间基质重建而进行代偿的结果。压应力可引起TGF—β1及bFGF的表达增高;压应力和张应力均可以引起Ⅱ型胶原的表达增高,但顶椎凹侧压应力比凸侧张应力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 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前后柱软骨组织学和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有无差异及其对脊柱侧凸发生、进展的影响。方法:26例11~16岁AI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12例行前路松解术或前路矫形内固定术;B组14例行后路矫形内固定术。A组取胸弯上端椎、顶椎和下端椎椎体生长板,B组取下关节突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其软骨细胞的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指数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指数。采用组织学分级作为生长潜能的指标,PCNA指数和PARP指数分别代表细胞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作为软骨内成骨活跃度的指标。结果:A组AIS患者前柱椎体生长板组织学分级、增殖-肥大层软骨细胞的增殖指数(PCNA)和凋亡指数(PARP)均明显高于B组AIS患者后柱下关节突软骨.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同年龄段AIS患者脊柱前、后柱生长潜能和软骨内成骨活跃程度存在差异.可能导致前柱生长过快、后柱生长缓慢,从而可能对脊柱侧凸的发生和进展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凸上,下终椎和顶椎椎骨旋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2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侧卧位CT扫描正位定像法,测量上终推、顶推和下终椎椎骨旋转角度与Cobb’s角的关系、棘突轴心线与两侧椎弓根轴心线所夹角的关系、椎骨旋转与棘突移位分级的关系。结果显示,上终推椎体旋转角度与Cobb’s角无相关性(P>0.2);顶推和下终推与Cobb’s角均有相关性(P<0.01);上终椎、顶推和下终难的凹侧和凸侧椎弓根轴心线与棘突轴心线所夹角度有显著差异,凹侧明显增大,凸侧明显减少;椎体旋转与棘突移位分级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水平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发病的机制。方法:40例12~18岁志愿者,AIS患者20例,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分别从髂前上棘处穿刺抽取10ml骨髓,肝素抗凝。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体外培养并传至P3代时行表型鉴定,采用RT-PCR法检测3组MSCs中核心结合因子α1(Runx2)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分离所得单个核细胞传至P3代经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与MSCs表面标记相符。AIS组Runx2的mRNA表达强度与CS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转录因子Runx2在MSCs水平表达强度的异常可能与AI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区椎间盘纤维环中多聚蛋白多糖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集2003年7月至2004年9月间行前路松解或矫形手术的40例脊柱侧凸患者侧凸顶椎区椎间盘组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25例,胸椎椎间盘11例,腰椎椎间盘1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congenital scoliosis,CS)15例,胸椎椎间盘6例,腰椎椎间盘9例。利用RT—PCR扩增多聚蛋白多糖(Aguecan),琼脂糖凝胶电泳,在UVP(紫外光测定法)成像系统进行扫描.GelWork图像分析系统中进行灰度测定半定量分析。分别计算AIS组和CS组凹侧、凸侧纤维环中Aggrecan含量,并对CS组和AIS组胸椎和腰椎以及椎间盘的凹侧和凸侧进行比较。结果:AIS组和CS组椎间盘凹侧纤维环中Aggrecan含量低于凸侧.差异有显著性(P〈0.01),胸椎椎间盘纤维环中Aggrecan的含量低于腰椎,但无统计学差异。AIS组Aggrecan的含量和CS组相应部位Aggrecan的含量无明显差别。结论:AIS椎间盘纤维环凹凸侧存在Aggrecan代谢差异.并且可能是脊柱侧凸所致的继发改变.但也可能是脊柱侧凸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两侧椎旁肌中肌梭与运动终板的病理学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与脊柱侧凸病因学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脊柱病变患者共41例.分3组.其中AIS组20例,平均年龄15.3岁,平均Cobb角56.8^o,顶椎位于T7~T12;先天性脊柱侧凸(CS)组ll例。平均年龄13.9岁,平均Cobb角66.7^o,顶椎位于T7~T12;对照组10例,均为非脊柱侧凸病例,其中l例腰椎滑脱、l例腰椎管肿瘤、2例Scheuermann’s病、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平均年龄17.3岁。经患者知情同意,所有病例均于术中取材,AIS组和CS组取顶椎区两侧椎旁肌,对照组取非病变区两侧椎旁肌。标本分别行HE染色和非特异性酯酶(ANAE)染色,对3组病例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梭内肌纤维数目、平均横截面积以及运动终板的类型进行比较。结果:AIS组患者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19个肌梭,CS组患者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13个肌梭,对照组两侧椎旁肌标本共发现5个肌梭。AIS和CS组患者凸侧椎旁肌肌梭内的肌纤维数目及平均横截面积显著大于凹侧椎旁肌(P〈0.05)。AIS和CS组凹侧椎旁肌哟型终板数目和病变终板数目均显著多于凸侧椎旁肌(Pl〈0.05)。对照组两侧椎旁肌哟型终板数目和病变终板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IS患者两侧椎旁肌中肌梭的形态结构和运动终板的类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脊柱侧凸的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800-1806
[目的]分析硫酸化相关酶在AIS患者关节突软骨中的表达特点,为软骨细胞的力学研究和延缓脊柱侧凸进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8例Lenke 1型AIS患者顶椎和下端椎凹、凸侧和对照组(15例)的下关节突软骨作为研究对象,固定脱钙后制成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分析硫酸化反应相关酶PAPSS2、PAPST1和CHST1在Lenke 1型AIS患者顶椎和下端椎关节突软骨中的表达,利用Leica显微镜对免疫组化图像进行观察,用Image-pro Plus软件将每个视野中的着色面积、光密度以及目标数目转换成累积光密度值(IOD),代表相应酶的表达强度,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APSS2主要分布在软骨细胞质和软骨囊基质;PAPST1特异性分布在软骨细胞质;CHST15主要分布在软骨细胞质和软骨囊基质。硫酸化反应相关酶PAPSS2、PAPST1和CHST15的表达转换成IOD有以下分布特点:对照组两侧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顶椎凹侧高于凸侧,顶椎凸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顶椎高于同侧下端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端椎的凹凸侧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端椎的表达与对照组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顶椎关节突硫酸化反应相关酶的表达增强与特发性脊柱侧凸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顶椎凹侧置钉类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2002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83例单结构弯的AIS患者,年龄13.5,17岁.平均15.5岁。根据顶椎凹侧置钉种类不同分为:顶椎单轴向螺钉固定组(A组,38例)和多轴向螺钉固定组(B组,45例)。两组术前Cobb角、柔韧性、顶椎旋转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的Cobb角矫正率和顶椎去旋转率(RAsag角矫正率),并根据CT上螺钉长轴与钉帽轴线的夹角大小和方向来判断B组顶椎钉口成角程度和方向。结果:两组Cobb角矫正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9%、68%,P〉0.05),A组顶椎去旋转率高于B组(42%、34%,P〈0.05)。术后CT证实B组的顶椎凹侧有37枚螺钉(82%)出现钉口成角(平均-13.5^o)。结论:单轴向螺钉的顶椎去旋转率明显高于多轴向螺钉。对于单结构弯。在提高置钉准确性、后方结构充分松解的同时,顶椎凹侧应尽量选择单轴向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青少年胸椎特发性侧凸患者椎管内脊髓的偏移,明确其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包括39名以右胸弯为主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测量主胸弯节段内(T5-12)椎管内脊髓与凸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计算脊髓的偏移,揭示其变化趋势,并分析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T5-12节段椎管内,脊髓与凸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与凹侧椎弓根之间的距离(P〈0.05),即脊髓向凹侧椎弓根偏移,且以顶椎区最为显著,而逐渐向两侧端椎区递减。顶椎区脊髓偏移与主胸弯Cobb’s角和顶椎相对偏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和0.546)。[结论]胸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侧凸节段椎管内脊髓偏移的现象,且以顶椎区最显著。研究结果提示脊髓偏移可能与脊椎偏移后凹侧脊神经的牵拉有关,而且凹侧置钉的风险高于凸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Sox9及软骨特异性标记物Ⅱ型胶原及Aggrecan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患者关节突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行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术的15例AIS患者的关节突软骨标本,设为AIS组;取同年龄段无脊柱侧凸行脊柱融合术的10例患者正常软骨标本,设为对照组。分别分离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分别采用RT-PCR,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n-blotting等方法检测AIS组及对照组软骨Sox9及Ⅱ型胶原及Aggrecan的表达情况,进行两组间比较和AIS组凸侧与凹侧间比较。[结果] AIS组患者软骨细胞内的Sox9及软骨特异性标记物CollagenⅡ及Aggrecan的表达明显高于非AIS组患者。相比于凹侧,AIS患者顶椎凸侧原代软骨细胞中Sox9及软骨特异性标记物CollagenⅡ及Aggrecan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Sox9在AIS患者体内及原代软骨细胞中的表达异常是AIS患者体内软骨发育异常及脊柱不平衡生长的重要原因,可能是AIS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Chiari畸形伴胸椎侧凸患者两侧肋骨长度的差异及其与剃刀背畸形的相关性,探讨两侧肋骨生长的差异性是否为继发性改变。方法:选取Chiari畸形伴脊柱侧凸(scoliosis secondary to Chiarimalformation,SSCM)患者38例(SSCM组),年龄9~17岁(12.3±3.6岁),身高155.4±10.8cm,Cobb角26°~108°(44.9°±23.5°);顶椎位于T7~T9。另选5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作为对照,均为右胸弯,年龄10~18岁(13.7±2.6岁),身高157.6±11.5cm,Cobb角28°~102°(43.9°±17.2°),顶椎位于T7~T9。剃刀背畸形角(ribhump,RH)均使用Scoliometer测量,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的方法(volume viewer workstation)测量所有患者凹凸侧12对肋骨的长度,比较两组患者顶椎区、上下端椎及非侧凸区两侧肋骨的长度,分析顶椎区肋骨的对称性及其与Cobb角和RH的相关性。结果:SSCM组患者顶椎区(顶椎、顶椎上一椎体及顶椎下一椎体)凹侧肋骨长度显著大于凸侧(P<0.01),而上下端椎及非侧凸区两侧肋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RH为12.7°±4.0°;AIS组患者顶椎区(顶椎上一椎体、顶椎及顶椎下一椎体)凹侧肋骨长度也显著大于凸侧(P<0.01),其程度与Chiari畸形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RH为11.9°±3.5°。顶椎区肋骨的不对称性与Cobb角大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SSCM组:r=0.562,P=0.001;AIS组:r=0.463,P=0.003);与RH亦呈显著相关性(SSCM组:r=0.373,P=0.01;AIS组:r=0.328,P=0.02)。结论:SSCM患者主胸弯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不对称,且不对称程度和剃刀背畸形相关,其不对称性特征与AIS患者一致,其可能是脊柱侧凸在生长期发病后的继发性改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椎弓根与椎管的形态特点及其对椎弓根螺钉置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9月收治的28例右胸弯且以T8为顶椎的AIS患者及13例年龄匹配胸椎正常青少年(对照组)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及胸椎CT资料。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测量AIS患者主胸弯Cobb角及椎体偏移距离(the vertebral translation,VT);在CT片上测量AIS患者顶椎区各椎体(T7~T9)及对照组相应椎体的椎管轴切面面积(the axial section area of spinal-canal,ASA)、椎管矢状面直径(the sagitt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canal,SDS)与冠状面直径(the coronal diameter of the spinal-canal,CDS)、椎弓根直径(the transverse pedicle diameter,TPD)、双侧椎弓根夹角(the angle between bilateral pedicles,ABP)及椎体旋转度(the vertebral rotation,VR);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群间各形态参数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及AIS患者各形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ASA、CDS及ABP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凹侧TPD显著小于对照组同侧同节段TPD(P<0.05),凸侧TPD与对照组同侧同节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SDS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CDS与VT相关(T7:Beta=0.094,P=0.022;T8:Beta=0.630,P=0.005;T9:Beta=0.119,P=0.014),主胸弯顶椎区ABP和凹侧TPD与患者性别、年龄、Cobb角、VR及VT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AIS患者主胸弯顶椎区ASA、CDS、ABP显著大于胸椎正常青少年同节段相应参数,凹侧TPD显著小于胸椎正常青少年同节段相应参数,这些可能是影响AIS矫形手术中主胸弯顶椎区置钉安全性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髓空洞源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肌纤维分型及群化的特征,探讨其与脊柱侧凸发病的关系.方法病例分为三组:脊髓空洞源性脊柱侧凸(SS)组2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组16例,非脊柱侧凸(NS)组10例.术中切取两侧椎旁肌组织,统计三组的椎旁肌肌纤维分型及群化,并进行对比.结果SS组凸侧Ⅰ型肌纤维比例和横截面积均小于凹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组凸侧Ⅰ型肌纤维比例和横截面积均显著高于凹侧;NS组左、右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比较显示:(1)凸侧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SS组和AIS组均高于NS组;凹侧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SS组高于AIS组和NS组.(2)凸侧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SS组低于AIS组;凹侧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AIS组低于NS组.(3)凸侧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SS组<AIS组<NS组;凹侧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SS组和AIS组均低于NS组.SS组中11例观察到椎旁肌Ⅰ型肌纤维群化,凹侧群化程度大于凸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S组中8例观察到凸侧Ⅰ型肌纤维群化,无凹侧肌纤维群化和Ⅱ型肌纤维群化.NS组左、右两侧均未见肌纤维群化.结论SS组患者椎旁肌肌纤维分型及群化的特征与AIS组明显不同,提示椎旁肌存在原发性失神经支配,可能与脊柱侧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椎旁肌钙调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肌浆网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AIS患者共30例,Cobb角40°~100°,其中Cobb角≥50°者15例(A组),Cobb角<50°者15例(B组);对照组(C组)5例患者均为非脊柱侧凸病例。于手术中取A、B组患者顶椎区两侧椎旁肌、取C组患者非病变部位两侧椎旁肌作为标本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采用RT-PCR方法检测所有标本钙调蛋白和肌浆网钙离子通道的mRNA表达量。结果:A、B组患者椎旁肌钙调蛋白mRNA的表达比C组高(P<0.05),并且A组患者凸侧椎旁肌钙调蛋白mRNA显著高于凹侧(P<0.05),而B组患者其凹凸侧钙调蛋白mRNA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椎旁肌肌浆网钙离子通道mRNA的表达比A组患者高(P<0.05),A组患者凸侧椎旁肌肌浆网钙离子通道mRNA显著低于凹侧(P<0.05),而B组患者其凹凸侧肌浆网钙离子通道mRNA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钙调蛋白mRNA在AIS患者椎旁肌中的表达较无脊柱侧凸者高,而且其表达随着侧凸程度的加重而增高;AIS患者椎旁肌肌浆网钙离子通道表达有异常,钙调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导致了钙离子通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基础研究早就发现,发生脊柱侧弯以后,在病儿的生长期和青春发育期间,都可看到脊柱的大体和镜下病理变化,如椎体楔形变、凸侧椎弓根变短、凹侧椎弓根及椎板变厚、脊椎转向凹侧,由于存在着不对称生长的结果,不对称生长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不管何种病因,脊柱侧弯一旦形成,机械力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侧弯脊柱凹侧产生压应力,凹侧椎间隙受压变窄,相反,凸侧产生张应力.在Hueter-Volkmann定律作用下,压应力使凹侧椎体的软骨细胞的生长、分化、成熟和退化提前和加速,从而使凹侧半的椎体生长提前终结,而凸侧则相反,造成脊柱侧弯两侧不对称生长,脊柱侧弯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侧凸区椎间盘不同部位纤维环Ⅰ型、Ⅱ型胶原的分布,探讨胶原分布异常在AI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顶椎为腰椎的AIS患者共27例(AIS组),同时选15例同年龄段先天性脊柱侧凸(CS)患者为对照(CS组)。在脊柱侧凸前路手术时取L1/2或L2/3椎间盘。AIS组取材节段为侧凸顶椎区,CS组则为侧凸的下终椎区。采用胃蛋白酶-乙酸(0.5mol/L)体系提取胶原组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及抗原抗体Western印记法进行胶原的分类和定量测定。在GelWork图像分析系统中进行泳道的对比定量分析。分别计算AIS组凹侧、凸侧和CS组纤维环中Ⅰ型、Ⅱ型胶原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IS组患者纤维环中Ⅰ型、Ⅱ型胶原的含量在凹侧明显低于凸侧,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凹、凸侧胶原含量的差异与侧凸Cobb角有明显的相关。AIS组Ⅰ型、Ⅱ型胶原的含量比CS组也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AIS椎间盘纤维环存在胶原代谢异常,AIS凹侧纤维环Ⅰ型、Ⅱ型胶原明显低于凸侧,且随Cobb角的增大差值越明显,提示椎间盘胶原代谢异常可能和AIS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