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人员在近期出版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杂志上刊文指出,在恒河猴口腔内接种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可导致这种病毒迅速扩散;该结果有可能预示HIV感染亦可出现类似的进程,从而进一步阻碍有效的疫苗应答。  相似文献   

2.
基于基因的艾滋病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淋巴细胞应答在控制人免疫缺陷病毒或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感染中有重要作用。通常采用恒河猴感染SIV或嵌合SHIV病毒为实验模型,接种DNA疫苗来诱导T淋巴细胞应答及检验疫苗保护效应。在灵长类动物上,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取决于基因表达水平、SIV蛋白中抗原的选择、融合蛋白的使用、接种途径及佐剂的添加。最近研究表明,用DNA致敏,用表达相应SIV抗原的减毒重组病毒载体进行强化,可以提高特异免疫原性,防止致病病毒的攻击。目前,DNA疫苗作为基于基因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疫苗已进入治疗性或预防性的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在HIV感染人体后,HIV所侵犯的细胞可表达HIV抗原。核心抗原p24、包膜糖蛋白抗原gp41、gp120、gp160及酶抗原等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HIV特异性抗体,其中特异性IgG抗体一般在HIV感染1~3个月出现,且终生存在。检出特异性IgG抗体指示体内存在HIV,因此血清学诊断是  相似文献   

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发现20余年间,已造成全球累计6000余万人感染,2000余万人死于AID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目前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只能控制病毒复制,不能彻底清除病毒,而且抗HIV药物价格昂贵,具有较严重的副作用,药物使用不当,也会诱发耐药株的产生。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HIV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HIV疫苗的研究,其中包括采用传统疫苗技术研制的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以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有些疫苗已完成了Ⅲ期临床研究,有些正在进行Ⅰ或Ⅱ期临床研究,但大部分仍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本文对HIV疫苗的实验室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来自巴黎Rene Descartes大学的研究者在近期的《自然医学》网络版上发表文章称,有望研制出新的HIV疫苗。 新的HIV疫苗使用特殊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作为疫苗载体,收纳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非常相似的猿免疫缺陷病毒(SIV)。树突状细胞可以强烈地激活免疫系统,目前被许多科学家看好,作为疫苗和治疗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跨越策略绕过天然的免疫系统应答,而此系统应答正是所有以前HIV(人免疫缺陷病毒)和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候选疫苗所针对的靶点."费城儿童医院首席科学研究员、本研究项目负责人菲利普*约翰逊博士如是说.这个新方法是约翰逊与俄亥俄州哥伦布全国儿童医院分子病毒学家里德*克拉克博士合作用了10年时间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两个研究小组近日报道说,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毒可在感染发生的几天之内就使半数以上的能够辨认并抗击病毒的免疫细胞遭受严重破坏;该研究发现将迫使科学家们重新评估如何防治这种致命的病毒感染。在猴子中进行的两项独立实验证实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入机体后即开始攻击 CD4记忆 T-细胞,并在几天内摧毁半数以上。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 Mario Roederer 博士及其同事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刊文指出,研究结果有可能要求研究人员重新考虑抗 HIV 药物和疫苗的设计策略,抑制并减缓早期病毒的感染。通过检测 CD4记忆 T-细胞存量以预测不同 HIV 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精制甲型肝炎 (甲肝 )灭活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 甲型肝炎病毒 (YN5株 )经Vero细胞培养制成精制甲肝灭活疫苗 ,采用普通狨猴进行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研究。结果  7只狨猴均有特异性抗体产生 ,无血清酶活性升高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 ,接种疫苗的狨猴能抵抗甲肝病毒强毒 (Han ZD)株的攻击。但是 ,对照组狨猴均出现血清酶异常升高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结论 甲肝灭活疫苗 (YN5株 )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英国哈佛大学医学副教授Letvin N L博士及同事在今年一月号的Nature杂志上报道了重组的可溶性CD4(rsCD4)阻遏恒河猴体内类艾滋病(AIDS)样病毒的复制。这是实验性AIDS药物在灵长类动物模型中首次显示了效应。Letvin博士认为:猴的免疫缺陷病毒(SIVmac)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相似,因而rsCD4在AIDS治疗方面的潜力令人乐观。在实验中,四只感染SIVmac的猴接受rsCD4治疗50天。治疗开始两周后,研究人员从骨髓巨噬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就不能再分离出病毒,但在停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猴免疫缺陷病毒(SIVmac239)多次直肠粘膜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建立小剂量多次直肠粘膜暴露模型,测定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了解病毒复制水平,测定外周CD4+T细胞绝对数了解疾病进展情况,测定T细胞亚群和外周单个核细胞IFN-γ分泌情况了解机体细胞免疫状况。结果小剂量SIVmac239病毒多次暴露能导致病毒通过直肠粘膜进入动物体内,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出现变化,但未见SIVmac239典型感染。病毒多次直肠暴露诱导出特异性细胞免疫,但与普通病毒感染相比,水平较低。结论本研究明确了猴免疫缺陷病毒小剂量暴露对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为HIV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1.
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体,其主要抗原是病毒外膜糖蛋白gp160(gp120+gp41)。本文报道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在噬菌体T7启动子或痘苗病毒启动子P7.5控制下,在重组痘苗病毒系统中构建和表达HIV-1gp120和gp160。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此系统中表达的重组HIV-1gp120和gp160以糖蛋白形式存在,保留着病毒在自然状况下的抗原表位构象,可同病毒特异性中和单克隆抗体反应,可作为重要的候选重组疫苗蛋白。  相似文献   

12.
自从分离出AIDS病毒以来,科学家就致力于寻求能完全防止感染的疫苗。AIDS病毒易于逃避免疫监测,疫苗研究者担心,即便只有一个病毒感染细胞,就能最终导致发生AIDS病。因此,唯一安全的途径是发现能完全阻止感染的疫苗,造成所谓的“无病毒免疫”。在疫苗研制中,多以SIV感染猴来进行试验。SIV是猿类免疫缺陷病毒,是HIV的猿类病毒。过去及现在令人失望的结果,迫使研究人员重新考虑这种全或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学家于1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或艾滋病),并证明这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而后经过两年的努力,于1983~1984年先后由法国的Montagnier(巴斯德研究所)等机构的实验室从艾滋病人分离到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俗称艾滋病毒。从HIV发现至今的10几年时间里,有关HIV在各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对各类抗原决定簇及其免疫功能的深入研究,大大推动了HIV疫苗研究的发展。本文就近几年国内外HIV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4.
Kessler等报道了4例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的急性疾患。有趣的是在于用酶联免疫吸附剂与Western印迹法检测出HIV抗体之前,在自限性病程中已检查出HIV抗原血症。可见血循环中抗原的出现有助于确诊。其他研究者已报告,在部分急性感染个体中HIV抗原血症先于血清阳转出现。上述证据证实,血循环中的抗原包括HIV(P~(24))核心蛋  相似文献   

15.
疫苗接种是使被接种者产生人工免疫而达到对某种疾病的预防目的。但利用疫苗来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尚未成功。不过在美国巴尔摩地区的调查表明,HIV血清阳性的人群中有少数人血清检查结果可自然转为阴性。目前,业己知道在艾滋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HIV的中和抗体。若利用疫苗使人产生中和抗体或许能预防HIV感染。  相似文献   

16.
<正> 人类淋巴细胞病毒(HTLV)是具有逆转录酶的一大组病毒。其感染人体的范围很大,既可引起携带 HTLV—Ⅳ型病毒的无感觉性疾病,也可引起与 HTLV-Ⅲ型病毒相关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对免疫反应的作用是选择性地感染或/并杀伤带有 CD_4抗原的细胞(CD_4细胞的主要表型是辅助/抑制 T 细胞,但巨噬细胞、B 细胞和大脑的小胶质细胞也可是 CD_4~+)。利用 RNA 探针已经揭示在 HIV 感染的早期,大约有1%到1/10~6的 CD_4~+T 细胞受到 HIV 的感染。因此,在 AIDS 病人可能有许多机制引起免疫缺陷的直接细胞病理效应。这些机制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本文介绍了艾滋病防治方法,并对HIV疫苗、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及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猴免疫缺陷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淋巴结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猴免疫缺陷病毒(SIV)急性及慢性感染猴淋巴结的病理改变,以掌握评价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及免疫调节剂疗效指标,并探索猴艾滋病毒感染及猴艾滋病(SIV/SAI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SIVmax病毒急性及慢性感染恒河猴40只,先后分别在不同时间作淋巴结活检68例次及尸检死亡猴7只的淋巴结,对淋巴结进行病理常规切片、染色、光镜检查。【结果】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可分为3个型:(1)增生型(感染后3~6或9个月);(2)退化型(感染后6~12或14个月);(3)耗竭型(11个月以上及部分中途死亡猴)。猴SIV感染的淋巴结病变与人HIV/AIDS的淋巴结的病变比较,两者的病变极为相似。【结论】猴SIV感染淋巴结病变的3个型可以作为猴艾滋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观察指标,SIV感染猴模型可以作为抗艾滋病药物、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疗效评价的动物模型和研究艾滋病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7个地区性灵长类研究中心,有6个已订出了主动免疫缺陷和逆转求病毒病的研究计划。位于麦迪逊市的第七个中心——威斯康星州灵长类研究中心,正在进行一项爱滋病研究方案,对可引起人类疾病的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非常相似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开展了大量研究。另外,科学家们继续研究D型逆转录病毒引起的疾病,D型逆转录病毒与SIV两者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相似的,都具有爱滋病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Committee,MRC)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医学院与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进行60个有关AIDS病课题的研究,进行细胞免疫和佐剂、HIV分子遗传学、结构研究、合成化学、病毒特征、抗独特型技术、动物模型、合成肽类、抗病毒试验、抗原的表达与纯化和血清学与单抗等研究。英国AIDS病研究规划的基础研究、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制备、临床前评价和临床评价四个方面的要点如下: 基础研究人和动物免疫缺陷病毒的特性,包括病毒变异的研究;HIV病毒和其它免疫缺陷病毒组分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