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脓毒症干预与否情况下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uNGAL)质量浓度变化特点并评价其对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 56只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模型组(CLG) 16只、血必净组(XBG) 16只、黄芪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合用组(HCG) 16只及假手术组(SOG)8只.CLG组、HCG组和XBG组以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造模后HCG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和柴胡注射液;XBG组静脉注射血必净注射液;SOG组只开腹不行CLP.于术前(0 h)、术后6h、12h、18h、24 h、36 h、48 h和72 h留取血清和尿液,检测血清肌酐(sCr)、尿肌酐(uCr)、尿钠(uNa)和uNGAL.绘制uNGAL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Logistic回归分析首个6h尿量、6h处uNa和6h处uNGAL与24 h内发生AKI的关系,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AUC).结果 CLG组、HCG组和XBG组大鼠的uNGAL均于造模后6h内迅速升高,峰值分别出现于6h处(CLG组)、24 h处(HCG组和XBG组),后均快速下降;三组大鼠经同时间点uCr校正的uNGAL (cuNGAL)于造模后6h内迅速升高,峰值均出现在24 h处.CLG组大鼠中发生AKI与未发生AKI大鼠的uNGAL或cuNGAL随时间变化曲线几近重叠,在各时间点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NGAL:6 h,t=0.691; 12h,t=1.627; 18h,t=0.511. cuNGAL:6h,t=0.371; 12h,t =0.474; 18h,t=-1.187;均P>0.05);XBG组uNGAL或cuNGAL随时间变化曲线不重叠,各时间点的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NGAL:6 h,t=1.222;12 h,t=1.178;18 h,t=1.272; 24h,=0.918; 36 h,t=0.442. cuNGAL:6 h,t=1.482; 12h,t=1.314; 18h,t=1.280; 24h,t=0.280; 36h,=0.467.均P>0.05).HCG组,发生AKI大鼠的uNGAL随时间变化曲线自6h后各个时间点上升幅度明显高于未发生AKI大鼠(6h,t=2.351,P<0.05;12 h,t=3.086,P<0.01; 18h,t=2.535,P<0.05;24h,t=2.150,P<0.05;36 h,t=2.485,P<0.05),6h、18 h和24h处发生与未发生AKI大鼠的cuNGAL均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h,t=3.013,P<0.01; 18 h,t=4.804,P<0.01; 24 h,t=2.682,P< 0.05).6h处Uout可提高cuNGAL对24h内发生AKI预测能力(AUC由0.839提高至0.900,P<0.05).结论 脓毒症时施加的干预措施会影响尿中NGAL的分泌量和分泌时序;uNGAL和cuNGAL是脓毒症大鼠发生AKI的良好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单次高压氧(HBO)治疗9 h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细胞色素C和caspase-3水平的影响。方法48只Sprague-Dawley大鼠制作永久性MCAO模型,分为对照组(n=24)和高压氧组(n=24),高压氧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3 h予单次高压氧治疗9 h,压力0.2 MPa。于造模成功后3 h、13 h、24 h行大鼠Garcia神经功能评分,于造模成功后13 h、24 h 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数,ELISA法检测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细胞色素C及活性caspase-3水平。结果两组大鼠造模成功后13h、24 h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2.07,P0.05)。两组造模成功后13 h、24 h均见凋亡细胞,高压氧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6.57,P0.01)。高压氧组细胞色素C和caspase-3的水平在造模成功后24 h低于对照组(t2.41,P0.05)。结论大剂量高压氧超早期治疗可降低脑缺血后细胞色素C和caspase-3水平,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对急性肺栓塞(APE)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采用自体血栓法复制APE动物模型,比较四组造模后4 h、72 h的血清TNF-α及肺组织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病理见造模4 h及72 h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呈正常肺组织结构,模型组肺组织主要为肺泡壁明显充血,伴有肺气肿、轻度水肿和炎细胞浸润,阿司匹林组造模后4 h,肺组织病变程度较模型组轻,主要病变为肺泡壁水肿,造模后72 h,肺组织主要病变为肺泡壁轻度或中度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四组造模后4 h、72 h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6.59、23.09, 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造模后4 h,阿司匹林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t分别=4.38、2.67、2.90,P均<0.05)。造模后72 h,模型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43、7.37、6.64,P均<0.05)。四组造模后4 h、72 h肺组织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39.35、72.05,P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模型组造模后4 h、72 h肺组织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假手术组、阿司匹林组(t分别=9.72、8.36、8.24;12.12、12.04、11.85,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在72 h后才能发挥对肺栓塞TNF-α的抑制作用,对APE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次给予羟乙基淀粉或高渗氯化钠(NaCl)溶液对实验性脑出血(ICH)大鼠脑组织局部炎性反应和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16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n=20)、ICH组(M组,n=38)、氯化钠组(N组,n=55)和羟乙基淀粉组(H组,n=54).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自体血50μl建立ICH模型,S组仅刺入基底节,但不注血.N组分别于造模后2 h、24 h、48 h、72 h静脉输注7.5%NaCl溶液5 ml/kg,H组分别于造模后2 h、24 h、48 h、72 h静脉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30 ml/kg.S组和M组分别于造模后2 h、24 h、48 h、72 h随机取5只大鼠断头处死,N组和H组则在上述时间点于进行输液治疗前、后各抽取5只大鼠处死.测定血肿周围区脑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N组IL-6在24 h、72 h输液后高于M组(P<0.05).H组TNF-α在24 h、48 h输液前低于M组(P<0.05).M组SOD在48 h、72 h降至最低;N组和H组SOD在24 h、48 h和72 h输液后均高于M组(P<0.05);H组在72 h输液后MDA明显低于M组(P<0.01).结论 多次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或7.5%NaCl溶液可降低实验性脑出血脑组织局部的氧化损伤,减轻炎性反应,可能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持续硬膜外镇痛(CIEA)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血儿茶酚胺(CA)水平及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39例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术后不作镇痛处理.监测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平均动脉压(MAP)、血CA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48h的血浆肾上腺素(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术后24h及96h的多巴胺(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11、2.95,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除CD8 较术前未发生明显变化,其余各淋巴细胞亚群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01、2.98、3.11、3.08,P均<0.05),且CD3 、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5、3.03,P均<0.05);术后24h、72h时观察组的CD4 、NK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9、2.91、3.09、3.04,P均<0.05);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CD4 /CD8 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使用CIEA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减轻对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TP-5)对脓毒症大鼠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脓毒症大鼠模型,选用雄性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脓毒症组,胸腺五肽处理组。于造模腹壁缝合后1 h、6 h、12 h、24 h和48 h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尿素氮(Bun)和肌苷(Cr)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损伤情况;再分别测定各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和CD4+/CD8+的变化。结果脓毒症组和胸腺五肽处理组大鼠6 h及以后时点Bun、Cr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五肽处理组6 h、12 h、24 h、48 h与脓毒症组比较Bun、Cr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从1 h时点开始脓毒症组和胸腺五肽处理组大鼠TNF-α、IL-10浓度开始升高,并且脓毒症组和胸腺五肽处理组TNF-α、IL-10浓度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胸腺五肽处理组与脓毒症组比较,各时点TNF-α、IL-10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脓毒症组和胸腺五肽处理组大鼠CD4+/CD8+比值从6 h开始下降,24 h达最低,48 h升高,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胸腺五肽处理组1 h以后各时点与脓毒症组比较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胸腺五肽可抑制脓毒症大鼠肾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4)、脓毒症组(n=24)及治疗组[n=24,脓毒症模型基础上美托洛尔0.05mg冲击量后0.2mg/(kg·h)静脉泵入]。于术后3、6、12、24h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活性,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脓毒症组和治疗组大鼠各时点血浆TNF-α,心肌MPO、caspase-3活性、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以术后12h最显著。应用美托洛尔后,上述指标与脓毒症组各时点相比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血浆TNF-α和心肌MPO活性在12、24h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肌caspase-3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在6、12和24h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心肌损害病理改变较脓毒症组显著减轻。结论:美托洛尔具有对抗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与抑制细胞因子、减轻心肌炎症反应、降低caspase-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脓毒症状态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并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脓毒症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模型.60只体质量为230 ~ 280 g的Wistar大鼠被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糖皮质激素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每组大鼠均行盲肠结扎穿孔术,每组术后4h开始给予舒普深200 mg/kg,2次/d.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0.5 mg/kg.每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6、24、72 h组),于相应时间点取出各组大鼠心脏,分离左心室,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系统,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两组间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左心室行免疫组化检测抗细胞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的表达.结果 激素组大鼠各时间点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较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F=9.11,t=5.681,P<0.01)(6 ht =11.416,P<0.01;24 h=6.217,P<0.01;72 h t=3.76,P<0.01);6h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24 h及72 h对照组大鼠(F=13.254,sig =0.000,P<0.01;sig=0.004,P<0.01);24 h对照组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72 h对照组大鼠(sig=0.039,P<0.05);激素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88,6/24 h sig=0.132,P>0.05; 24/72 h sig=0.549,P>0.05;6/72 h sig=0.053,P>0.05).结论 脓毒症时存在心肌细胞凋亡,以24 h最明显,脓毒症时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减少各个阶段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及其与时间窗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2次/d,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分别在患者入组前、治疗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后24 h、48 h、72 h行头颅CT观察并记录梗死面积的变化。结果试验组NIHSS疗效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χ2=5.70,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t分别=7.61、2.98,P均<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7,P<0.05)。试验组治疗后24 h、48 h、72 h头颅CT梗死面积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均有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3、3.67、4.18,P均<0.05),且试验组治疗后72 h与治疗前的CT梗死面积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 P<0.05)。将试验组按照发病时间分为发病24 h、48 h、72 h三组,三组治疗前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别=3.05、2.98,P均>0.05);三组治疗后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4.92、4.01,P均<0.05)。三组治疗后NIHSS评分、CT梗死面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24、4.74、4.56;3.64、4.71、4.28,P均<0.05)。结论尽早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外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IGF-Ⅰ治疗组(IGF-Ⅰ组)共三组.通过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SO组用同样方法经胰胆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IGF-Ⅰ组分别于术后30 min和术后3 h经后肢内侧皮下注射ICF-Ⅰ.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 h处死8只,检测血浆淀粉酶,TUNEL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bax,bcl-2和caspase-3mRNA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IGF-Ⅰ治疗组与SAP组各时相点相比,血浆淀粉酶和小肠病理评分均低于各相应时相点,于12 h和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IGF-Ⅰ组与SAP组各相应时相点相比均显著降低[6 h:(13.88±1.73)vs.(19.00±2.78);12 h:(10.13±1.55)vs.(17.63±1.60);24 h:(9.50±1.07)vs.(17.25±2.76)],P<0.05;电镜示小肠组织病理变化较SAP组明显改善.bax mRNA表达在SAP组各时点较SO组相应时相点明显增高[6 h:(1.35±0.18)vs.(0.85±0.12);12 h:(1.21±0.21)vs.(0.86±0.24);24 h:(1.14±0.24)vs.(0.95±0.22)],6 h即达高峰,而在IGF-Ⅰ组的表达与SAP组相应时相点比较则明显减弱,在12 h和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24 h即接近SO组;caspase-3 mRNA表达在SAP组各时相点较SO组相应时相点明显增高[6 h:(0.78±0.01)vs.(0.55±0.04);12 h:(0.79±0.04)vs.(0.57±0.05);24 h:(0.81±0.06)vs.(0.55±0.01)(P<0.01)],而在IGF-Ⅰ组的表达与SAP组相应时相点比较则明显减弱,在12 h和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 mRNA的表达在SO组和SAP组均较弱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IGF-Ⅰ组各时相点的表达则明显增强[6 h:(0.65±0.07)vs.(0.54±0.04)vs.(0.57±0.06);12 h:(0.69±0.04)vs.(0.56±0.05)vs.(0.53±0.05);24 h:(0.72±0.05)vs.(0.54±0.07)vs.(0.58±0.08),P<0.05].结论 外源性IGF-Ⅰ通过拮抗SAP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可以减轻SAP大鼠肠黏膜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bcl-2 mRNA表达及下调bax,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建立猪急性重症胆管炎模型的方法。方法20只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2组均行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模型组向胆总管内注射大肠杆菌,对照组向胆总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48、72h检测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清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及内毒素水平,观察2组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术后24、48、72h模型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清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a、白细胞介素-1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术前和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逐步升高(P〈0.05),术前2组上述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胆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肝脏肿大、淤血,胆管呈急性炎症表现。结论内镜下建立猪急性重症胆管炎模型简单、微创,可用于急性重症胆管炎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疗效和血浆内皮素-1(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D组(地佐辛行PCIA)、F组(芬太尼行PCIA)、C组(未行PCIA),记录术后1、2、4、12和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前、术后1、2、4、12和24 h抽取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结果 D组和F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4、2.33、2.57、2.88、3.56、2.39、2.52、2.97、3.62、4.86, P均<0.05),D组和F组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2、2.13、2.49、2.39、2.86、2.21、2.38、2.69、2.92、3.48, P均<0.05)。 D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77、3.91, P均<0.05);术后2、4、12和24 h,C组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高于D组和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4、1.90、2.25、3.52、2.02、2.58、3.17、4.21, P均<0.05),术后12 h和24 h,D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66、1.89, P均<0.05)。结论术毕前静脉输注地佐辛能有效抑制术后应激造成的血浆内皮素-1水平增高,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管时机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患者采取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夹闭T型管,即术后患者无发热,胆汁转为澄清,酌情夹闭T型管,先于进食前后夹管2h,逐渐增至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如患者无不适转为全日夹管。试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即当胆总管压力小于2.1kPa(21cmH2O)时夹闭T型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型管监测胆总管压力,胆管流量及流量阻力,比较两组术后72h胆汁引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开始夹管时间及闭管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胆管流量、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胆总管压力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胆管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术后72h胆汁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夹管和闭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总管压力确定T型管夹管时机可以促进胆道功能尽快恢复,可使T型管的夹管和闭管时间明显提前,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三腔两囊导尿管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宪红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6):447-448,456
目的探讨三腔两囊导尿管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46例女性择期手术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使用三腔两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留置导尿管期间利用其外气囊和无菌纱布进行导尿管外固定;对照组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进行导尿,用胶布将导尿管固定于患者一侧大腿内侧。比较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尿路感染发生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24h、72h、120h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三腔两囊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管患者,可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其舒适度,适用于女性患者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硬膜外麻醉方式对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方法 将胆囊疾病患者86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n=43)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组,n=43),进行麻醉方式的效果研究.结果①两组间手术前指标包括皮质醇、肾上腺素及血糖浓度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手术后10 min,研究组患者的肾上腺素、皮质醇及血糖监测值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患者86例手术过程顺利均获成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10 d,平均住院时间(7.2&#177;0.8)d.研究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t=3.814,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2.128,P<0.05).③研究组患者37例(86.05%)术后第2日下床活动,无术中胆道损伤发生,且无术后腹腔出血、漏胆、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对照组患者34例(79.07%)术后第2日下床活动,无术中胆道损伤,术后无腹腔出血、漏胆发生,术后伤口感染发生1例,经积极抗感染后痊愈.结论 硬膜外复合静脉复合麻醉具有麻醉效果较好、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应激反应较为平和的优点,增加了手术及麻醉过程的安全系数,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因此较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80例左肝胆管结石拟行半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解剖性左半肝切除,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左半肝切除。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5 d,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治疗组术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5 d上述凝血指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解剖性左半肝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对健侧肝脏损伤较小,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是左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特异性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40只、治疗组40只,后两组以染毒后不同时间又分为四个亚组,每亚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制备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模型,染毒后治疗组腹腔注射红景天苷10 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每12小时一次。各组在1 h、6 h、24 h、72 h时间点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肺组织MMP-2、TIMP-1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检测MMP-2 mRNA、TIMP mRNA表达。结果百草枯模型组和红景天苷治疗组MMP-2平均光密度值、TIMP-1平均光密度值、MMP-2 mRNA表达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t分别=23.50、34.89、59.96、11.40、30.46、19.07;7.50、20.24、24.23、12.75、16.73、3.99;4.98、10.16、16.12、5.17、11.14、5.96;21.73、50.04、58.86、28.31、37.13、8.82;6.05、18.04、19.72、11.99、13.68;3.68、7.83、13.04、4.15、9.36、5.21,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百草枯模型组和红景天苷治疗组在6 h、24 h、72 h的MMP-2平均光密度值、TIMP-1平均光密度值、MMP-2 mRNA、TIMP-1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t分别=37.65、67.01、55.06;24.94、53.76、42.60;9.11、25.94、23.67;5.93、19.63、16.48;15.22、12.94、13.98;9.98、9.62、17.70;15.26、7.74、8.17;13.10、4.32、5.06,P均<0.05)。与百草枯模型组比较,红景天苷治疗组在6 h、24 h、72 h 的MMP-2平均光密度值、TIMP-1平均光密度值、MMP-2 mRNA、TIMP-1 mRNA均明显降低(t分别=12.71、13.25、12.46;3.18、6.31、7.20;5.24、4.36、4.37;2.16、3.42、3.11,P均<0.05)。结论红景天苷通过降低MMP-2、TIMP-1及其mRNA的表达,保护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染料木素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他用价值。方法Wistar雄性大鼠腹腔给予硫代乙酰胺法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肝损伤的同时,治疗组皮下给予溶于DMSO的染料木素,对照组皮下给予二甲基亚砜(DMSO),正常组由同样途径给予生理盐水。在最后一次注射硫代乙酰胺36h后分析大鼠外周血中肝功能指标,并进行肝病理学分析。结果在建使1周内对照组死亡4只(病死率33.33%),治疗组和正常组未出现死亡(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体重显菩减轻(P〈0.01),在停止注射TAA 36h后,三组行非参数统计比较,发现除乳酸脱氢酶(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除AST、γ-GT无统计学差异外,ALT、TBIL、ALP、TBA、LDH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但各组病理学检查术发现有明显差异.结论染料木素对肝损伤后肝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达标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42例,根据复苏达标后48 h液体出入量分为正平衡组及负平衡组,记录并比较复苏达标后0 h、24 h、48 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氧合指数(PO2/FiO2)、膀胱压(IAP)、心室脑钠肽(BNP)、血乳酸及每24小时液体出入量、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结果负平衡组ICU住院日、机械通气时间较正平衡组缩短(t分别=2.04、2.26,P均<0.05)。 CRRT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5)。容量复苏后24 h、48 h负平衡组EVLWI、IAP、血乳酸均低于正平衡组(t分别=4.00、4.43;2.13、2.90;3.03、3.68,P均<0.05),PO2/FiO2高于正平衡组(t分别=2.84、2.25,P均<0.05),BNP在48 h低于正平衡组(t=2.13,P<0.05)。结论 SAP容量复苏达标后宜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