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心电图检查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心电图和CTA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技术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结果: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出阳性42例,阴性38例;经心电图检查诊断出真阳性25例,真阴性31例;经CTA检查诊断出真阳性32例,真阴性33例;经心电图和CTA联合检查诊断出真阳性41例,真阴性37例;心电图和CTA的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单一诊断,误诊率、漏诊率低于单一诊断(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和CTA的联合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可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血管狭窄评分(CCTA-SS)在心肌缺血相关病变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及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分析影像特征并计算CCTA-SS。依据FFR值统计CCTA与CCTA-SS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绘制CCTA-SS诊断心肌缺血相关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CCTA-SS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5.00%,灵敏度为95.41%,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99.05%,阴性预测值为66.67%均高于CCTA检查结果80.00%、80.73%、72.73%、96.70%、27.59%。绘制CCTA-SS诊断心肌缺血相关病变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31(P<0.05)。结论:CCTA-SS对心肌缺血相关病变进行诊断时,诊断效能较好,有利于筛选心肌缺血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CT-MPI)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CCTA检查)、实验组(行CT-MPI结合CCTA检查),各40例。比较两组斑块致管腔狭窄比例、斑块长度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相较对照组,实验组管腔狭窄比例更高,斑块长度更长,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结论:经CT-MPI结合CCTA检查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可更精准确定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病变情况,提高诊断准确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研究组采取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使用造影剂剂量及放射剂量,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比例、斑块长度以及诊断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造影剂剂量、放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比例、斑块长度、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联合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可在降低造影剂和放射剂量的情况下,明确冠状动脉狭窄和斑块病变情况,提高对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0年12月入选的13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采取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测,对比种检测结果。结果: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阳性检测结果为232支,阳性吻合率为78.45%。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检测结果为212支,阳性吻合率为85.85%。P>0.05,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2级吻合率50.00%,3级吻合率75.28%,4级吻合率86.27%,5级吻合率83.33%;冠状动脉造影2级吻合率57.14%,3级吻合率84.81%,4级吻合率91.67%,5级吻合率100.00%。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测方式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46%、89.04%、80.10%,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敏感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100.00%、100.00%、100.00%,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率较高,均可作为冠心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李亮  邓平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275-4276
对2011~2013年间我院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同时结合其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结果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 54例患者经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发现在斑块检出总数量、血管狭窄情况等方面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较为接近(P0.05)。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依次是85.95%、93.26%、74.8%和96.61%。对冠心病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具有相对理想、可靠的鉴别能力,并且操作简便,不会给患者带来创伤,是今后医院单位尽早确诊本病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的关键,建议加强普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CT血管造影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3年7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4例疑似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分别使用CT血管造影、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以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几种检测方法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结果:54例患者MPI显示阳性46例,阴性8例。联合检查诊断无痛性心肌缺血的灵敏度为97.83%、特异度为100.00%、准确率为98.11%、阳性预测值为100.00%、阴性预测值为88.89%,其中联合检查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高于动态心电图于CT造影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的总次数为383次,其中6:00—12:00发生率为51.70%,12:00—18:00发生率为12.01%,18:00—0:00发生率为18.54%,0:00—6:00发生率为17.7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表明,联合诊断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最高,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CT造影诊断效果次之,AUC为0.892,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诊断,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单独诊断以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联合诊断灵敏度高于动态心电图单独诊断,特异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动态心电图单独诊断和平板运动试验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联合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应用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采取CT血管成像定量斑块分析方法对患者心肌缺血损伤性的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纳入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通过心脏造影及CT血管成像检查,据患者心肌酶检查结果分为心肌损伤组、无损伤组,对斑块长度(plaque length,PL)、斑块负荷(total plaque burden,TPB)、斑块总体积(total plaque volume,CPV)、脂质斑块体积(lipid plaque volume,LPV)、最小管腔面积(minimal lumen area,MLA)进行比较。结果:心肌损伤组患者的PL、TPB、LPV指标高于无损伤组,MLA、CPV指数低于无损伤组,其中MLA及PL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B、LPV是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血损伤的重要因素,对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一定价值。结论:通过CT血管成像定量斑块检查后可有效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损伤情况,是该疾病的有效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与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2周内分别行DCG和CTCA检查,评估动态心电图示ST‐T改变,CTCA示冠状动脉狭窄≥50%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DCG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8.00%和84.61%,CTC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2.00%和92.31%。DCG和CTCA两种检查在冠心病的诊断过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CG和CTCA对诊断冠心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可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筛查方法,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秦国伟  谢伟玲 《大医生》2022,(8):121-123
目的 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检出情况及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疑似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记录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动态心电图表现特征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SMI高度疑似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以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动态心电图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分析SMI的动态心电图特征。结果经超声检查和血液检查证实,120例患者中有104例为SMI,动态心电图诊断SMI的准确性度为81.67%,灵敏度为82.69%,特异度为75.00%;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率失常为SMI动态心电图监测下的典型特征,其中频发期前收缩是室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形式,分别占54.81%、57.69%。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捕捉到心律和期前收缩变化,可及早发现SMI,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DSCT-CA)的检查方式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我院65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均接受冠脉造影(CAG)与DSCT-CA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评价DSCT-CA对狭窄情况的诊断价值,并且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界限,分析DSCT-CA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检出595个冠状动脉节段,经CAG检出狭窄节段158个(26.55%),经DSCT-CA检出狭窄节段142个(23.87%);经DSCT-CA对冠状动脉狭窄50%的诊断准确度为96.92%(63/65)、敏感度为100.00%(47/47)、特异度为88.89%(16/18)。结论:应用DSCT-CA可对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因具有记录时间长、动态观察等优点,它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静息心电图[1][2]。我们利用动态心电图对50例已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心绞痛47例)进行了24小时心电图监测,目的在于了解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的规律性。资料和方法50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52~82岁,平均62.6岁。采用美国Marqute公司8500型动态心电图仪,以模拟V1、V5导联,全…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检查为目前临床诊断心律失常较为精确的方法,可反映心肌受损(包括炎症、缺血劳损等)的程度,尤其对心肌梗塞的诊断,定位及演化阶段的判断价值很大.从电生理的角度来反映心房、心室的肥大,对心包类有辅助诊断价值,可反映急性期至慢性期的演变过程,对外科手术.尤其是心脏手术,用以观察心脏电生理变化.从而及时地预防和处理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9.
徐予  徐岩 《临床医学》1995,15(3):42-42
本文对120例冠心病病人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是症状性心肌缺血的4.1倍,其中夜间SMI占夜间心肌缺血发作总阵次的93.7%,白天SMI占白天心肌缺血总阵次的74.6%,提示心肌缺血的有无症状与痛觉的阈值有关。。SMI的昼夜发作规律为:上午6-12时居多,占SMI总阵次的38.2%,凌晨0-6时最少,占11.99%。另外,夜间24阵次心肌缺血发作与夜间起床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对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使用动态心电图,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分别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进行诊断分析,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检测心肌缺血阳性没有病症23例,有病症16例,共有39例,心肌缺血概率为78.00%;对照组检测心肌缺血阳性没有病症17例,有病症10例,共有27例,心肌缺血概率为54.00%;研究组检出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检测率(76.00%)比对照组(54.00%)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检测老年冠心病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为后续治疗老年冠心病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