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破伤风病人气管切开后2种不同胃管置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感染内科重型破伤风气管切开患者174例随机分为常规插管法(对照组)、遇阻力一边注入空气冲击一边插管法(观察组)各87例。观察并比较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前后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及插管过程中抽搐、恶心、呕吐、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观察组为98.85%,高于对照组的7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HR、sPO2与置管前相比,观察组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置管过程中抽搐、恶心、呕吐、呛咳及鼻咽黏膜出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破伤风气管切开病人在镇静状态下插管过程中遇阻力时一边注入空气冲击一边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难置胃管患者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置入胃管的效果。方法:将250例机械通气难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患者在鼻肠管钢丝引导下插入胃管,观察组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下置入胃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所需时间及插管过程中恶心、呕吐、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插管1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插管所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插管过程中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呛咳、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难置胃管的患者采用加强钢丝型气管导管引导插入胃管,可显著提高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轻术前留置胃管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方法,提高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方法将100例术前需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操作中使用液状石蜡充分润滑胃管,观察组在置管前5min先滴2滴利宁凝胶于置管侧鼻孔内,然后将剩余凝胶润滑胃管,观察两组病人置管时恶心、呛咳反应、鼻咽部黏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插管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恶心、呕吐、呛咳发生率分别为6%(3/50)、6%(3/50)、4%(2/50),对照组为20%(10/50)、28%(14/50)、22%(11/50);鼻咽部黏膜损伤发生率对照组为6%(3/50),观察组为0;一次插管成功率观察组为98%,对照组为80%。两组留置胃管恶心、呕吐、呛咳发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3~8.58,P〈0.05)。结论置胃管过程中应用利宁凝胶保证了留置成功率,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气管插管昏迷患者胃管置入中的应用,以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120例气管插管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即单纯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后插入胃管;试验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2~3 mL滴鼻后5 min,再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后插入胃管。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插管一次成功率分别为60%及93%,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插管前后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2组患者插胃管前平均血压、心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插胃管后平均血压、心率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利多卡因滴鼻下插胃管可减轻插胃管引起的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赖小玲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552-553
目的探讨润滑止痛胶在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要置入鼻胃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插胃管时使用局麻药润滑止痛胶,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结果实验组呕吐、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鼻胃管置入时,使用润滑止痛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鼻咽部和食管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润滑止痛胶在鼻胃管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要置入鼻胃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在常规插胃管时使用局麻药润滑止痛胶,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法。结果实验组呕吐、黏膜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鼻胃管置入时,使用润滑止痛胶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鼻咽部和食管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7.
导丝引导在胃管置入术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疑难病例胃管置管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方法 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 48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胃管置入法,观察组将一导丝置入胃管内,导丝前段不超出胃管内,由导丝引导置胃管,其它操作同传统胃管置入法.观察并记录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73%,观察组一次插管的成功率为98 %.结论 为疑难病例置胃管用导丝引导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伊芳华 《吉林医学》2011,(17):3597-3598
目的:探讨提高行胃肠道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60例行胃肠道择期手术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法,术前训练患者吞咽动作,置管达咽喉部时含一口温开水。比较两组患者插管过程中的反应及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恶心和呛咳明显减少(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远高于对照组的43%。结论:延长润滑长度,徒手插管及插管过程中饮水可以提高老年置胃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穴位按压对留置胃管患者减轻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及一次插管的成功率. 方法 将9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置胃管方法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指压内关、合谷穴,观察并记录插管前后2组患者心率变化、呛咳、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结果 对照组插管前后心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1%,反复插管率为26.7%;试验组插管前后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7.8%.结论 对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术前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采取指压内关、合谷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徐莉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503-150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昏迷伴舌后坠患者胃管置入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科2009年3月-2013年2月神经外科昏迷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胃管置入方法为侧卧位拉舌法,对照组采取传统胃管置入法。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对照组为26%,2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管不良反应,心率加快:实验组20%,对照组42%,2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血氧饱和度减低:实验组8%,对照组36%,2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卧位拉舌胃管置入法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胃管置入法且不良反应少,此法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胃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ESD)后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ESD治疗的食管胃早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胃管置入法、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的置管时间、鼻咽部一次性通过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咽部打折盘曲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鼻咽部一次性通过率(90%)高于对照组(50%),咽部打折盘曲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置管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胃管置入法通过调整送管角度,可有效提高鼻咽部一次性通过率,通过咽部时不易打折盘曲,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危重患者胃管植入前用利多卡因进行鼻腔、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的效果,指导临床进行舒适无痛植入。方法选取最近我科室留置胃管的患者53例,依据入院日期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的置入胃管,观察组给予2%利多卡因进行鼻腔、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后再置胃管,观察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恶心、呕吐、呛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成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置胃管一次成功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并且患者使用起来更舒适。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鼻腔、咽喉部喷雾表面麻醉后置胃管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一次置入成功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胃管留置的方法。方法:将7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插入胃管;观察组采用喂水法、快速置管法、侧位拉舌法、端坐位法插入胃管,观察两组插管前后心率、收缩压的变化;呕吐、咳嗽发生情况;一次性插管成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前后心率、收缩压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呕吐、咳嗽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宜采用新方法插管,不但可减轻插管对机体的影响,而且能提高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枕平卧位快速胃管插入的应用方法,提高插管成功率。方法:将31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与昏迷病人常规胃管插入两种方法,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3.2%,而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25%。结论: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法其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重型脑外伤病人留置胃管方法,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方法:将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介入导丝辅助插胃管法。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对照组62.50%,观察组9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脑外伤病人采用介入导丝辅助插胃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插胃管法,且能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病人胃管置入方法。方法:将60例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头部前倾组(A组)和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组(B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前后HR、SpO2及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结果:①一次置管成功率比较,B组显著高于A组(P〈0.01)。②置管后HP、SpO2与各自置管前相比,A组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对气管插管病人在镇静状态下牵拉气管的同时置入胃管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留置胃管法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留置胃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9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0%;对照组患者置管成功率为2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留置胃管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胃管置入成功率,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顾洪丽 《吉林医学》2012,(35):7815-7816
目的:探讨昏迷气管插管患者喉镜直视下留置胃管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昏迷气管插管患者22例,使用喉镜直视下留置胃管。结果:22例昏迷气管插管患者喉镜直视下留置胃管均获得成功,成功率100%,无鼻咽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昏迷气管插管患者喉镜直视下留置胃管安全可靠,准确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健侧鼻孔置胃管置入的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 00例脑卒中患者中需要留置胃管的进行胃管置入,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健侧鼻孔胃管置入法;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患侧鼻孔胃管置入法,分别记录评定两组留置胃管时疼痛及不适程度,胃管经鼻腔时的舒适度.同时记录2种方法的置管成功例数、置管成功率及胃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患者采用健侧鼻孔胃管置入法,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留置胃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DRW型胃管应用于鼻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DRW型胃管在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法将86例鼻饲患者分为两组,以一次性使用胶乳胃管鼻饲者44例为对照组,以DRW型胃管鼻饲者42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每次插管时间、插管一次成功率、插管反应、食物反流、误吸、管腔堵塞、胃管变化及鼻腔咽部黏膜充血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W型胃管鼻饲效果明显优于胶乳胃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