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改革后冠心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变化情况,探索费用变动的主要类别和变化方向,为有效控制住院费用、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案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收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7月—2021年6月湖北省某三级综合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费用信息,运用新灰色关联与结构变动度分析法,研究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变化以及相互间关联程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关联度排名前3位的是药品费、耗材费、诊断费。2018年、2019年和2020年7月—2021年6月住院均次费用结构变动度为14.74%,结构变动贡献率前3位的费用是药品费、耗材费、诊断费,累计贡献率为63.52%。药品费、治疗费、血费和血液制品费占比逐年下降,诊断费、手术治疗费占比逐年上升。结论 冠心病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得到有效控制,费用结构趋于合理。诊断费、耗材费仍为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因素,体现医务人员劳动力价值的费用增幅有限。DRG付费成为控制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支付方案仍需继续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改革对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为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完善医保支付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收集2020年9月—2021年8月、2021年9月—2022年8月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高血压患者住院费用信息,通过新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结构变动度分析住院费用内部结构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显著下降;FV23、FV25病组住院次均费用结构变动度分别为25.42%、6.20%,检查费、化验费与住院次均费用关联序列位列第1、2位。FV23病组检查费、材料费、化验费和药品费结构变动度累积贡献率为95.94%,FV25病组化验费、治疗费结构变动度累积贡献率为69.03%。结论 DRG支付方式改革后高血压患者住院次均费用得到有效控制,检查费和化验费仍是住院费用最主要的内部因素。合适的门诊统筹报销政策可提升医保基金支付效率。伴有合并症/并发症的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合理性需重点关注。医务人员劳动价值需要进一步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南京市医保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改革前后某三级老年医院腔镜下胆囊切除术(NJ-DRG HC25病组)患者住院费用结构、费用差异及盈亏状况。方法:描述性分析患者住院费用及构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DRG改革前后住院费用的变化,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盈亏状况与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的相关性。结果:HC25病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占比前三名分别为耗材费、药品费和治疗费;实施DRG前后HC25病组住院总费用有显著性差异,2022年与2021年相比呈增长趋势;DRG盈亏状况与年龄、住院天数相关。结论:应重点监管病种耗材费、药品费等,降低住院总费用,控制费用增长;DRG控费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与临床路径、绩效考核、药耗监管以及集中采购等配套政策的协同推进才能取得理想效果;DRG实施过程应不断内部优化,完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 DRG支付方式改革后 FM19病组住院患者的费用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合理管控此类医疗费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学描述方法,对烟台市8家DRG试点医院FM19病组住院患者的信息以及高值耗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运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分析费用变化的主要类别和方向。结果:住院患者人次增加,次均住院费用与耗材费下降趋势明显。2019—2021年住院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度为46.50%,其中耗材费、手术和治疗费是影响住院费用变动的主要项目,累计贡献率为84.24%。结论:FM19病组住院患者的费用下降明显,费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服务设施费增幅有限,同时为避免高值耗材的滥用,应持续加强基金监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东省综合性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及重要影响费用项目,为优化患者住院费用结构及有效控费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灰色关联法、结构变动度评价2015—2017年住院各项费用的关联程度、结构占比及变动情况。结果:2015—2017年,药品费和卫生材料费主要影响住院患者次均费用结构变动。除药品费以外,其次关联系数最大依次是化验费、治疗费。结论:药品费和卫生材料费是影响广东省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的主要项目,医疗服务劳务性收入占比较低。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费用结构,规范诊疗行为,设计协同控费方案,建立合理有效的控费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8-2012年浙江省大型公立医院患者平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态势,找出影响结构变动的主要费用项目及变动情况。方法运用新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住院费用构成进行定量分析;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方法分析5年中住院费用结构的变动情况。结果2008-2012年间各住院费用项目中,药费的关联度最大(1.0000),其次是以卫生材料费及化验费为主的其他费(0.8521);其他费的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41.33%),其次是药费(40.05%),二者的累计贡献率为81.38%。结论药品费是住院费用得到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他费用的上涨阻碍费用下降,合理支配药品费用和降低不必要的材料费及化验费用能够减轻患者的住院费用负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上海市医疗保险造口患者次均住院费用构成以及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为降低造口患者住院医疗负担及有效控费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3—2017年2 939例住院造口患者,利用灰色关联法、结构变动度对其住院各项费用的关联度、结构占比和变动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2013—2017年,对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贡献率由高至低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药品费、手术费和治疗费,三者累计结构变动贡献率为90.89%。关联系数由大到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药品费、手术费、耗材等卫生材料费以及未归类费用。结论药品费、手术费和耗材等卫生材料费以及未归类费用是影响次均住院费用的主要项目。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收入占比较低。建议通过加强诊疗规范、合理用药、控制耗材费用等,控制造口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增长,进而优化费用结构,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河南省DRG试点医院实行DRG付费方式的控费效果进行评估分析,为河南省医改的推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河南省某DRG试点城市2017—2021年公立医院医保结算系统数据,选取某DRG试点医院为实验组,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同期未实行DRG的一家医院为对照组,比较2017—202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医疗费用的变化情况,采用双重差分法对DRG控制医疗费用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DRG支付实施当年实验组的住院费用总额和个人负担费用由上升转为下降,降幅分别为6.4%和12.8%。DRG支付实施1年后实验组的住院费用总额、医保基金支付费用和个人负担费用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22.6%、25.6%和16.9%。结论 DRG试点医院的住院患者医疗费用控费效果显著,DRG试点城市付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为河南省DRG付费改革的推进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安徽省某县级医院脑梗死按病种付费患者住院费用的结构变动度分析,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优化调整医疗费用结构提供对策建议。[方法 ]收集安徽省某县级医院2016-2019年按病种付费住院信息,以脑梗死患者住院数据为例,采用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脑梗死患者药品费、化验费占比较大,同时药品费、化验费及检查费各年构成比变动均对住院次均费用产生较高影响,治疗费构成比逐年上升。[结论 ]按病种付费需进一步提升优化,以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费用结构,需对药品费及检查化验费等费用加强监督控制,改革完善突破按病种付费"瓶颈期",实现费用控制等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天津市滨海新区异地流入人员住院费用的构成情况及各费用明细的变动情况并探讨其原因,为进一步控制天津市滨海新区异地流入人员住院费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新灰色关联分析量化各费用明细在总住院费用中的重要程度;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对5年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结果 5年来住院费用各费用明细在总体顺位上保持相对稳定。新灰色关联分析关联度显示材料费对住院总费用影响最大,其次是药品费和检查费。5年来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为9.72%,年均结构变动度为2.43%。材料费、药品费、护理费和非手术治疗费是引起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的主要费用项目,四者累计结构变动贡献率为82%。结论天津市滨海新区异地流入人员住院费用构成中,反映医护人员劳动技术价值的服务费占比较小。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优化异地就医人员的住院费用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内部构成及外部影响因素,探索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组合分组,为脑卒中患者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某市所有三级及以上医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案首页相关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内部构成和外部影响因素,运用Clementine 12.0软件中的CART分析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建立病例组合模型,利用变异系数、非参数检验和ROC曲线对构建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 557例,患者住院费用呈整体上升趋势,单次平均住院总费用(9 963.23±5 787.80)元,药品费、检查费和治疗费等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内部构成因素;住院时间、是否手术、年龄、有无并发症或伴随病、付费方式、入院途径是其主要外部影响因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建立病例组合模型,共得到4个组合分组,各组组间异质性较强,组内同质性较好,利用ROC曲线对分类节点进行检验,AUC均0.5。结论目前该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负担仍较重,可通过缩短住院时间,优化医保付费方式等合理措施控制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前后骨质疏松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费用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为有效管控医疗费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选取2018—2021年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费用信息,运用新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患者费用结构变化情况及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018—2021年,诊断费是次均住院费用中构成比和关联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均为1.000 0。其次是药品费;结构变动贡献率前3位的费用是综合医疗服务费、诊断费、治疗费,3项费用的累计贡献率为89.95%;诊断费和治疗费呈现负向贡献变动,综合医疗服务费和耗材费呈正向贡献变动。结论 DIP改革对骨质疏松患者费用结构优化具有导向作用,但仍有优化空间。住院费用中诊断费、药品费占比较大,医院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调整,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仍有待提高。DIP改革下一步需重点关注病种成本核算,从而更好地实现精准付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2009—2015年山东省潍坊市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变动情况及其变动原因,为医改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东省潍坊市27家公立医院2009—2015年的住院费用数据报表,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结构变动值、结构变动度和结构变动贡献率三个指标。结果 2009—2015年潍坊市年均费用项目中占公立医院住院费用前四位的分别是药品费、治疗费、手术费和卫生材料费。新医改实施以来,公立医院住院费用结构变动较大,总变动度为49.7%,年均变动度为8.28%。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和治疗费是影响住院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三者累计贡献率为67.62%。结论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改革措施,有效降低了住院费用中药占比,住院费用结构趋于合理,但目前住院费用结构仍存在弊端,如医护人员技术价值不能得到体现,卫生材料费用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集中带量采购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深化高值耗材持续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三级医院集采前后DRG分组IC29组病例的DRG结算数据和医保信息系统的相关信息,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后,采用描述性分析、非参数检验、结构变动度进行费用变化分析。[结果]集采政策实施后的各项费用中位数显示,IC29组病例次均费用下降了33,445元,其中材料费下降了34,835元;DRG统筹金额下降了13,705元,个人自付金额下降了24,550元。集采前后的结构变动度为60.52%,材料费呈负向变动,医疗服务费、检查化验费、药品费及其他费呈正向变动。结构变动贡献率前三位为材料费50.00%、医疗服务费26.04%、检查化验费16.36%。[结论]集采后IC29组病例的次均费用、材料费、医保支付和个人负担费用均明显降低,费用结构得到优化,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成效明显。建议持续进行高值耗材集采工作,并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和医院薪酬制度等其他医改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按病种出院患者次均费用结构和变动趋势的分析,为优化病种费用结构、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方法:以样本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15—2017年4 913例出院手术患者为例,采用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次均住院费用结构变动度为24.10%。材料费、药品费累计贡献率为69.95%,检查费、治疗费逐年增高。结论:病种次均费用控制和费用结构优化是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方面,其中材料费和药品费是次均费用控制的关键环节。开展总额预付、按病种和DRGs等综合付费方式改革是有效控制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动,找出影响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以实现医疗费用的有效控制。方法:采用结构变动度、结构变动值和结构变动贡献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9年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总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科室分布较集中,费用结构总体变动度为14.55%,检查费和药品费的变动贡献率最大,西药费基本呈负向变动,检查费呈正向变动。结论:医保住院费用科室分布集中,药品费用和检查费用是影响变动的主要因素,反映医护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费用变动不明显或呈负向变动。今后要注重限制医疗设备和器械的过度使用,合理确定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和健全医疗机构市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DRG的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某医院5个DRG分组的恶性肿瘤住院费用数据,运用新灰色关联法,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内部各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费用结构中,药品费与住院费用的关联程度最大(1.000),其次是诊断费(0.804).结论:药品费、诊断费是恶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福建省某三甲综合医院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为例,对比扩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改革前后患者白内障手术住院费用的变化,探讨基于DRG在临床科室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路径,为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建省某三甲医院眼科患者出院记录,对DRG收付费实施前分组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对影响DRG收付费用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后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均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比DRG医保支付费实施前后病例,发现住院天数、按项目结算费用、两种结算方式差额、药品费、检查化验费、耗材费、手术费、医务性收入、麻醉科总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标准化系数可见,耗材费、医务性收入是影响DRG支付金额主要因素。结论 进一步完善DRG收付费管理工作,医院内部制定合理临床路径与成本管理体系,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高血压患者DRG分组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住院费用影响因素,为DRG付费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三甲医院高血压患者住院信息,采用变异系数和总方差减少系数方法评价高血压DRG分组效果,利用步进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DRG分组组内一致性较好,组间异质性不够明显;住院天数、合并症数量、耗材费占比、有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某三甲医院肝癌患者住院费用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为制定肝癌患者住院费用标准以及实施DRG付费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决策树模型CHAID算法建立肝癌患者的DRGs病例组合,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费用超标患者的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结果 样本病例共形成8个DRGs分组,8个分组的总体方差减少系数RIV值为87.8%,组间异质性较高且各组的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1,各组内变异程度较小,说明分组效果较好。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药费(0.701)、治疗费(0.682)及耗材费(0.681)是影响费用超标患者住院费用的重要因素。结论 肝癌病例分组合理,药费是线外患者住院费用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