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陈智良  费素娟  郭雅慧  房钰 《安徽医药》2022,26(8):1570-1575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在胃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胃腺癌病人396例。通过5年时依性ROC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将AAPR分为升高组和降低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引入Cox回归模型,从而得出影响胃癌病人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5年时依性ROC曲线比较AA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中性白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以及联合诊断评估胃癌预后的价值。结果AAPR的截断值为0.586。AAPR与胃癌病人的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神经或脉管侵犯、肿瘤长径、年龄、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NLR、PLR 均有关(χ2=19.68、9.96、15.03、12.76、18.81、11.06、13.91、137.02、7.03、10.81、8.90、16.87、5.21,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有无化疗、手术方式、TNM分期、肿瘤浸润程度、PLR、AAPR均是影响胃癌病人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AAPR≥0.586的病人5年累积生存率高于AAPR<0.586的病人(86.7%比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7,P<0.05),AAP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637,P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584,NLR预测胃癌的AUC值为0.554,AAPR预测胃癌的AUC值高于PLR与NLR,同时将AAPR、PLR、NLR综合成为联合指标时,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645。结论术前AAPR有助于预测胃癌病人预后,且AAPR对胃癌生存结果的评估价值高于PLR与NLR。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 to C-reactive protein ratio,LCR)与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行根治性结直肠癌手术患者119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将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和有并发症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结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CR的最佳截点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比较术前LC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35例(29.41%)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前LCR[OR=0.465,95%CI(0.224~0.965),P=0.040]、年龄[OR=1.066,95%CI(1.001~1.136),P=0.048]、CEA[OR=0.252,95%CI(0.083~0.766),P=0.015]、白蛋白[OR=...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miR-372在鼻咽癌患者中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116例鼻咽癌患者作为鼻咽癌组,另选同期5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miR-372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miR-37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miR-372的诊断价值;通过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估miR-372的预后价值。结果qRT-PCR检测结果表明,血清miR-372在鼻咽癌组患者中的表达水平(2.130±0.786)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3.852±1.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4,P<0.01)。ROC曲线表明,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说明miR-372具有较高的诊断鼻咽癌的能力;诊断截断值为3.135,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77.6%。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miR-372低表达与患者低生存率显著相关(log-rank P=0.012)。Cox回归分析证明miR-372是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子[HR=2.191,95%CI=(1.027,4.671),P=0.042<0.05]。结论鼻咽癌患者血清中miR-372的表达水平降低,是一个潜在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有望改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胡春燕  刘兰  张东雪  张园  朱荣芳 《天津医药》2021,49(11):1193-1197
目的 探讨血清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表达与尿毒症患者动脉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及切除重造术的尿毒症患者78例并收集患者的血管组织、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根据硝酸银染色结果进行钙化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钙化组(n=23)和未钙化组(n=55)。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组织的Runx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Runx2 mRNA表达水平。比较2组患者临床各指标的变化,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对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Runx2 mRNA表达水平对血管钙化的预测能力。结果 硝酸银染色结果显示,与未钙化组比较,钙化组黑色沉积显著增多;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钙化组Runx2评分显著增高(P<0.01)。与未钙化组比较,钙化组年龄、透析龄、血清Runx2 mRNA表达水平、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均显著增高,血白蛋白和血钙显著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unx2 mRNA水平、年龄、透析龄、血磷、iPTH、Runx2评分与钙化评分呈正相关,血白蛋白和血钙与钙化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unx2 mRNA表达水平升高、高透析龄、低血钙是尿毒症患者动脉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Runx2 mRNA、透析龄和血钙三者联合诊断预测血管钙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4。结论 血清Runx2 mRNA表达是尿毒症患者动脉血管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诊断预测尿毒症患者动脉血管钙化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的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39例,分为吻合口瘘组(n=13)和非吻合口瘘组(n=26)。收集两组患者的脂类代谢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分析。结果 吻合口瘘组的TG水平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G的诊断临界为1.25,曲线下面积(AUC)为0.93,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5.0%。血清TC、LDL-C、HDL-C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早期预测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吻合口瘘有一定准确性。若TG值大于1.25,提示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可指导下一步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6.
黄怡  官敏  张雪  张勇  汤善宏 《天津医药》2023,(10):1117-1121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B)动态变化对首次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经ERCP支架置入术解除梗阻的119例MOJ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生存期是否大于1年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肝功能指标,计算出各指标动态变化率(术后7 d/术前)。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PAB动态变化率的最佳截断值,根据界值将患者分为高低2组,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19例患者中1年生存率45.4%(54/119),病死率54.6%(65/119)。生存组PAB动态变化率为1.1(0.9,1.4),死亡组为0.9(0.7,1.0),生存组高于死亡组(P<0.05);ROC分析提示PAB动态变化率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CI:0.704~0.895),PAB动态变化率最佳截断值为1.008;生存分析显示低PAB动态变化率组的1年累积生存率低于高PAB动态变化率组(P<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清IL-17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不同时段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5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A组)、术后1d(B组)、术后7d(C组)血清中的IL-17浓度,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 A组、B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B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肿瘤神经束侵犯有关(P〈0.05),T4b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T1~3、T4a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Ⅲ期患者血清IL-17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肿瘤神经束侵犯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无侵犯患者(P〈0.05)。IL-17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脉管有无侵犯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IL-1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其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循环肿瘤DNA(ctDNA)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18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7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tDNA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ctDNA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价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化疗后1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ctDNA水平(64.53±26.38),对照组(28.37±13.85),差异有意义(P <0.05);ctDNA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94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45%、93.08%;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Ⅲ期、CEA、CA19-9、ctDNA水平高表达均为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1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ctDNA高表达可用于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也可预测术后辅助化疗疗效与预后情况,对临床诊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浆microRNA-223(miR-223)表达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反应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208例,术前均接受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DAP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血浆miR-223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根据PRI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PRI组(PRI≤56.3%)和高PRI组(PRI>56.3%),各104例。比较2组患者血浆miR-223表达水平和主要临床及生化指标。随访2年,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浆miR-223表达水平、PRI、肌钙蛋白I(TnI)、B型钠尿肽(BNP)等指标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通过受检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miR-223、PRI对MACE的预测能力。结果 miR-223表达水平与PRI呈负相关(rs=-0.420,P<0.05)。低PRI组患者血浆miR-223表达水平高于高PRI组[(1.15(0.58,1.80) vs. 0.64(0.26,1.08),Z=0.471,P<0.05]。30例(14.4%)患者发生MACE,低PRI组MACE发生率低于高PRI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223和PRI是ACS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血浆miR-223和PRI预测ACS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95%CI:0.609~0.791,P<0.05)和0.710(95%CI:0.606~0.815,P<0.05)。结论 循环miR-223表达水平与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PRI呈负相关,循环miR-223和PRI是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戴龙飞  任之尧  王旭  李霆  陈博  杨文奇 《安徽医药》2023,27(11):2220-2223
目的 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蛋白(ALB)、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癌胚抗原(CEA)在低CEA结直肠癌筛查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或体检者800例,其中低CEA结直肠癌病人300例;非结直肠癌病人500例(包括结直肠良性肿瘤病人250例和健康体检者250例)。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选出有组间差异的血清学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的预测价值。结果 非结直肠癌组与低CEA结直肠癌组RDW[42.70(40.80,44.80)比43.70(41.90,46.20)]、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3.70(12.10,15.80)比13.10(11.60,15.10)]、血小板平均容积(MPV)[11.30(10.60,12.20)比10.80(10.20,11.80)]、ALB[44.80(42.33,46.80)g/L比41.70(38.70,44.30)g/L]、前白蛋白浓度(PA)[277.00(242.00,310.50)比24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白蛋白-衍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ALB-dNLR)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确诊ACS并行PCI的患者共1 74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复诊、电话等方式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各炎性指标预测MACE的最佳界值。分析ALB和dNLR与各炎性指标的相关性。通过Kaplan-Meier曲线和Cox 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 53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 141 d,其中MACE组60例,Non-MACE组1 479例。MACE组中性粒细胞计数、dN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系统免疫炎性指数(SII)、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肌酐水平均较Non-MACE组升高,而淋巴细胞计数、ALB水平较Non-MACE组下降。ALB、dNLR、ALB-dNLR、NLR、PLR、MLR、SI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9、0.600、0.645、0.619、0.576、0.587、0.611(均P<0.05)。dNLR与NLR、PLR、MLR、SII均呈正相关(均P<0.05)。ALB≤40.72 g/L、dNLR≥2.30和ALB-dNLR评分升高均为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LB-dNLR评分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有望成为预后评估的新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变化与病情预后的关系。寻找早期预测结直肠癌发病的血清标志物,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选取31例早期结直肠癌、2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作为研究组,40例正常健康人群的血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Ang-2和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Ang-2和MMP-2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随着疾病临床分期的增加,研究组Ang-2和MMP-2的水平愈加增高(P均〈0.01);相关性分析表明,Ang-2和MMP-2呈正相关(r=0.547, P=0.007)。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ng-2和MMP-2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Ang-2和MMP-2的检测可能可以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 EHSA)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转移,30例未转移)血清VEGF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和30例结直肠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比较。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结直肠良性肿瘤组(分别P=0.000,P=0.000);有肿瘤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肿瘤转移的患者(P=0.001);结直肠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VEGF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而用于结直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并可能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的动态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4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随访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术前SII的最佳截断值,分析术前SI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术前SII最佳截断值为750.64,高SII组(SII≥750.64)中肿瘤≥5 cm和肿瘤低分化的患者比例高于低SII组(SII<75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癌胚抗原(CEA)、术前糖类抗原19-9(CA19-9)、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EA、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和术前SII均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关(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术前SII是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术前SII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有关,高SII提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S-CD105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北京军区天津疗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35例(结直肠癌组)、结直肠息肉10例(结直肠息肉组)和健康体检者1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CD105的浓度,观察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预后。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S-CD105浓度均高于术后及结直肠息肉组、对照组(P〈0.05);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术后S-CD105浓度均低于结直肠息肉组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105浓度随着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升高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增强而明显升高(P〈0.05);术后1~3年发生远处转移的5例结直肠癌血清S-CD105浓度明显升高。结论血清SCD105表达对评价结直肠癌的预后和监测复发、转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133-137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计数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我院胃肠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前血小板计数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并在术后进行随访。使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有74例(35.2%)患者发现术前的血小板计数升高(300×10~9/L)。术前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发生率与TNM分期、T分期、N分期和M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Log-rank检验提示术前高血小板水平组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χ~2=9.994,P=0.002)。Cox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脉管侵犯、外周神经侵犯、血清CEA水平和术前血小板计数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N分期、M分期和术前血小板计数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血小板计数增高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蔺鹏阳  黄辉  杨慧  刘坪  王忠 《天津医药》2020,48(3):191-194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白蛋白水平对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15年 1月—2018年 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共 3 163例,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法,将 TIMI血流 2级或 2级以下且冠脉无明显狭窄者 73例作为 CSFP组,TIMI血流 3级且冠脉无明显狭窄者 10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血常规、生化等指标,比较 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 CSFP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中 ALP、白蛋白预测 CSFP的临床价值。结果 CSFP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和尿酸(UA)、ALP水平均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高 ALP及 UA水平是 CSFP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水平升高是 CSFP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白蛋白、ALP诊断 CSFP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24(95%CI:0.764~0.885)、0.637(95%CI:0.554~0.721)。ALP的最佳诊断界值为 74.71 U/L,敏感度 58%,特异度 69%;白蛋白的最佳诊断界值为 46.35 g/L,敏感度 74%,特异度 82%,血清白蛋白诊断 CSFP 的约登指数(0.56)大于 ALP(0.27)。结论 血清白蛋白、ALP均有预测 CSFP的价值,血清白蛋白的诊断效能优于 ALP,两者均为廉价且易获得的指标,可能成为 CSFP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48例冠心病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观察24个月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情况。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血清抵抗素水平对研究对象的预后影响,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抵抗素水平界值,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6±23)vs(16±5)μg/L,P〈0.001],而且不同临床类型的冠心病患者间差异显著(均P〈0.01);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RR1.216,95%CI:1.203~1.229)和糖尿病(RR2.083,95%CI:1.301~3.334)对估测预后有价值;ROC曲线确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界值取93μg/L,其敏感性75%,特异性81.8%,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3例(27.3%),而无事件者为8例(72.7%);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1例(8.3%)和36例(91.7%),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27.3%vs8.3%,P=0.033;RR13.5,95%CI:1.238~147.232)。结论根据血清抵抗素水平可评估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而对其危险分层的最佳界值取值93μg/L可能是较有意义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红腰豆凝集素结合率测定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并将同时期收治的50例良性肝病患者(良性肝病组)和50例体检正常者(正常组),通过凝集素亲和层析法检测其血清碱性磷酸酶红腰豆凝集素结合率水平。结果肝癌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红腰豆凝集素结合率高于正常组和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血清碱性磷酸酶红腰豆凝集素结合率与患者肿瘤大小和患者血清内甲胎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592、0.523,P〈0.05)。结论血清碱性磷酸酶红腰豆凝集素结合率的测定可有效辅助肝癌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尿酸(UA)在评估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475例新诊断的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转移分为转移组(n=108)和非转移组(n=367).并收集2组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肿瘤直径的大小、血清癌胚抗原(CE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乔.05);与非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较,在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中血清中UA水平显著增加(P<0.05).在直肠癌转移的患者中,血清UA水平与血清肌酐、CRP和CEA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1,0.312,0.294,P<0.05).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血清UA水平是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一项重要的独立于CRP、CEA、肿瘤直径大小的预后指标(OR=1.035,CI95%:1.013~1.05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评估转移性直肠癌患者血清UA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敏感性为0.803,特异性为0.739).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血清UA可能成为评估直肠癌患者肿瘤转移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