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祛湿除痹复方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可能作用机制,验证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湿热痹阻病机。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8只,即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低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采用尿酸单钠晶体溶液踝关节注射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以祛湿除痹复方与秋水仙碱对比治疗,观察祛湿除痹复方对大鼠关节各种症状(炎症、肿胀度及活动障碍)及大鼠关节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灌胃给药7 d后秋水仙碱组和中药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关节肿胀程度差异显著(P<0.01), 秋水仙碱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关节炎症指数及功能障碍指数积分比较,模型组积分最高。造模后8和72 h各组积分均降低(P<0.05),模型组与各用药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关节软组织内IL-1β、IL-1R及MyD88的平均吸光度以模型组为最高,中药低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祛湿除痹复方能有效抑制实验性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组织内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模型大鼠各种关节症状。  相似文献   

2.
背景:以往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凋亡诱导等生物活性,但是对于尿酸钠结晶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未见文献报道。 目的:验证槲皮素对尿酸钠结晶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6组:分别每天灌胃100,200,400 mg/kg的槲皮素,3.0 mg/kg的吲哚美辛或等量蒸馏水(模型组和对照组),连续7 d。第5天给药后1 h向大鼠右后肢距小腿关节腔内注射3.0 mg尿酸钠混悬液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对照组不造模。采用缚线法测定大鼠距小腿关节周径来评定炎症反应程度。第7天给药后1 h取材。 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槲皮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距小腿关节肿胀程度(P < 0.01),并且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距小腿关节的病理改变,减轻尿酸钠结晶诱导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环氧化酶2、一氧化氮的水平(P < 0.05或P < 0.01),且作用与吲哚美辛相当。说明槲皮素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研究电针刺激"足三里"和"昆仑"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为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鼠右后足掌面由掌腱膜向踝关节处皮下注入0.1 mL弗氏完全佐剂,诱发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并用0.25 mm×40 mm针灸针刺入大鼠一侧"足三里"和"昆仑"穴,深度为5 mm,并连接HANS电针仪进行电针治疗,调节电针仪频率2 Hz,强度2 mA,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针灸28d后,观察不同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和一般状态并测量足趾肿胀度和踝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后,足跖肿胀度比空白组明显增加,说明已成功建立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类大鼠模型。电针治疗14d以内,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8d后,治疗组大鼠足跖肿胀度和关节症状评分降低,足爪组织炎症情况有所减轻。此外,大鼠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及电针治疗不会影响大鼠正常发育。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昆仑"穴对佐剂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黑骨藤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健康雄性SD 大鼠60 只,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NC 组)、模型组(M 组)、秋水仙碱组(C 组)、黑骨藤高剂量组(HD 组)、黑骨藤中剂量组(MD 组)和黑骨藤低剂量组(LD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尿酸钠制备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用秋水仙碱(阳性对照)和不同剂量的黑骨藤灌胃给药治疗。治疗3、5、7 d 后观察各组大鼠关节肿胀情况。治疗7 d 后处死大鼠,取踝关节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应用ELISA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中IL-1、IL-6、IL-8 及TNF-α的表达。结果:黑骨藤干预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且治疗7 d 后黑骨藤高剂量组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黑骨藤治疗组均有较少的炎细胞浸润,且黑骨藤高剂量组趋于正常对照组;黑骨藤干预组炎症因子IL-1、IL-6、IL-8 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黑骨藤在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黑骨藤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五叶泡醇提物抗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注射尿酸钠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测定踝关节肿胀度,进行步态观察及评分,检测各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含量;qRT-PCR法检测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mRNA的表达;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五叶泡醇提物中、高剂量组踝关节肿胀度、步态评分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滑膜组织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五叶泡醇提物高剂量组滑膜组织IL-1β、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五叶泡醇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滑膜组织IκBα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病理结果显示五叶泡醇提物能改善滑膜组织病理损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五叶泡醇提物高剂量组比模型组阳性着色细胞减少,染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白细胞介素33(IL-33)/基质裂解素2(ST2)信号通路探讨蛋白酶抑制剂硼替佐米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硼替佐米低、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构建RA模型。硼替佐米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0.2 mg/kg和0.5mg/kg硼替佐米,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21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计算足跖肿胀度,并进行炎症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PLT)总数、血清肌酐(SCr)水平和血尿素氮(BUN)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33和ST2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中IL-33和ST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造模后7、14和21 d,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硼替佐米低、高剂量组大鼠足跖肿胀度依次降低(P<0.05)。给药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滑膜细胞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可行的兔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通过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建立兔关节炎模型,测量造模前、后24 d致炎侧的足趾周长变化;摄X线片,观察其软组织肿胀及骨性变化;用滑膜组织HE染色方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造模后24 d致炎侧足趾周长较正常组肿胀明显(0.05);X线片显示,与正常组比较,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组软组织肿胀明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模糊不清,关节面不平整;取材过程中发现模型兔关节腔有明显积液,模型兔足趾部解剖有明显微血管增生和炎症;滑膜组织HE染色后,正常组的滑膜细胞呈现"串珠样"规则排列,模型组的滑膜细胞排列紊乱并出现水肿。结论成功建立了兔佐剂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方法简便,成功率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1在痛风性关节炎(GA)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5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IL-11组。微晶尿酸钠注射用于构建小鼠GA模型,造模后IL-11组小鼠腹腔注射IL-11重组蛋白(20μg/kg)。7 d后进行踝关节肿胀度和功能障碍测定,评估踝关节病理形态;检测血清UA、XO、NO、IL-1β、IL-4、IL-6和IL-10含量;检测小鼠滑膜组织巨噬细胞极化和iNOS、IL-1β、Arginase-1和IL-10 mRNA表达。结果 HE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滑膜增生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IL-11组小鼠滑膜增生和炎性细胞较模型组显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IL-11组小鼠炎症评分、踝关节肿胀度和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IL-11组小鼠UA和XO含量显著降低,NO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IL-11组小鼠M2/M1比值、Arginase-1和IL-10 mRNA显著升高,iNOS和IL-1β 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IL-11组小鼠血清IL-1β和IL...  相似文献   

9.
山茱萸总苷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大鼠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山茱萸总苷(COG)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形成大鼠AA模型,于造模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两侧足趾肿胀度,造模24d后,处死动物观察药物对踝关节组织病理的影响,对T淋巴细胞增殖、炎性细胞因子IL-1、TNF-a、IL-6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前列腺素E2(PGE2)的作用。结果 COG对AA大鼠的原发病变和继发病变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P〈0.01),对造模引起的踝关节组织病理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且明显抑制从大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DTH(P〈0.01),抑制IL-1、TNF-a、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浆PGE2的产生(P〈0.01或P〈0.05)。结论COG具有较好的免疫抑制抗炎作用,其机理可能是抑制了炎性介质IL-1、IL-6、TNF-a和PGF2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自拟通痹汤是喻建平教授临床观察多年的临床经验方,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 目的:验证自拟通痹汤对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的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自身抗体IgG、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调节作用及对踝关节局部病理损伤的治疗作用。 方法:Wistar大鼠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以Ⅱ型胶原建立大鼠Ⅱ型胶原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模型组:给予给药大剂量组等体积的蒸馏水;对照组:给予泼尼松5.0 mg/kg;自拟通痹汤大、中、小剂量组,剂量分别为11.6,5.8和2.9 g/kg。正常对照组大鼠右后足趾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1周后以相同剂量于每只大鼠尾部加强注射1次。造模2周后开始给药,均为灌胃给药,1次/d,连续2周。 结果与结论:结果表明,自拟通痹汤对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关节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血清IgG水平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胸腺CD4+和CD8+ T淋巴细胞的异常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自拟通痹汤各剂量组大鼠滑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血管翳生成、软骨破坏等病理损害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表明艾灸能够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但艾灸操作缺乏标准。艾灸距离成为影响艾灸疗效的因素之一。目的:对比不同艾灸距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差异,探索最佳灸距。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出8只作为对照组,其他32只均造模处理。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分别按不同艾灸距离1,2,3 cm灸"肾俞(BL23)"及"足三里(ST36)"穴,每日灸1次,每个穴位10 min,每个疗程为6 d,各疗程间休息1 d,总共干预3个疗程,同时设置模型组。结果与结论:(1)一般情况及炎性反应情况:模型组大鼠除体质量外,足趾容积、关节炎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艾灸干预后上述各指标艾灸各组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1),并且艾灸1,2 cm组优于艾灸3 cm组(P<0.01);(2)踝关节组织学变化:模型组可见关节腔变窄、关节腔内可见炎细胞及血管翳形成,艾灸1,2,3 cm组可见中度炎细胞浸润,血管翳较少;(3)结果说明,艾灸在改善关节功能、调节免疫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可下调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减轻滑膜增生。艾灸距离为1或2 cm时,可提高艾灸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重度烧冲复合伤休克延迟补液大鼠内脏组织灌流和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共360只雄性SD大鼠,(1)实验一,选择30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延迟补液组(SD组,n=50)、假伤+丙戊酸钠+延迟补液组(SPD组,n=50)、烧冲复合伤+延迟补液组(BD组,n=100)、烧冲复合伤+丙戊酸钠+延迟补液组(BPD组,n=100)。SD组和SPD组大鼠37 ℃水浴浸泡背部12 s,腹部6 s;BD组和BPD组先用5 g高爆炸药距离大鼠50 cm爆炸致中度冲击伤,然后立即94 ℃沸水浸泡背部12 s,腹部6 s,致5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SPD组和BPD组伤后即刻皮下注射丙戊酸钠(300 mg/kg)。SD组、SPD组、BPD组和BD组于伤后6、24 h分别按照Parkland公式腹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进行补液。于伤后即刻,伤后6、24、48、72 h 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均从SD组、SPD组、BD组、BPD组选择10、10、20、20只大鼠进行各脏器血流量和血气分析。(2)实验二,选取剩余的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也分为SD组(n=10)、SPD组(n=10)、BD组(n=20)、BPD组(n=20)。于造模前48 h进行颈动脉置管。各组大鼠造模、处理同实验一操作。于伤后即刻,伤后6、24、48、72 h 5个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同时计算各组大鼠生存率。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log-rank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实验一结果显示:(1)伤后即刻,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6 h,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3.45、267.27、449.64,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D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24 h,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347.52、125.23、1 210.84,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D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9.72、6.57、10.23,P值均小于0.05);伤后48 h,4组肝脏、肾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044.13、20.69、174.35,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D组肝脏和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0、34.72,P值均小于0.05),肾脏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05);伤后72 h,4组肝脏、肾脏血流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8.27,16.01,P值均小于0.05),小肠黏膜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D组与BD组肝脏血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2,P<0.05),肾脏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伤后即刻和伤后48 h,4组pH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6、24、72 h,4组pH值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48、5.68、1.98,P值均小于0.05),伤后6、24 h,BPD组与BD组pH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3.51,P值均小于0.05),伤后72 h,2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即刻、伤后6、24 h,4组氧分压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5、16.34、2.37,P值均小于0.05),伤后即刻BPD组和BD组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24 h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8、0.62,P值均小于0.05);伤后48、72 h,4组血乳酸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即刻、伤后6、24 h,4组血乳酸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2、61.67、50.83,P值均小于0.05),伤后即刻BPD组和BD组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24 h, 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8、3.56,P值均小于0.05)。实验二结果显示:(1)伤后即刻和伤后72 h,4组MAP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伤后6、24、48 h,4组MAP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2.73、104.29、5.01,P值均小于0.05),BPD组与BP组MA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t=6.02、6.70、1.24,P值均小于0.05)。(2)伤后72 h,BPD组和BD组的生存率分别为70%和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5)。 结论丙戊酸钠复合延迟补液能显著增加重度烧冲复合伤休克大鼠肝脏、肾脏和肠道血流灌注,维持伤后早期的血压稳定,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伤后72 h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正>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滑膜血管新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及姜黄素对其干预作用,探讨姜黄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甲氨喋呤组。造模后第9天起分别予以腹腔注射姜黄素50mg/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并评估大鼠骶神经钳夹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方法将25只健康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钳夹伤组(n=15)。钳夹伤组对大鼠双侧骶2神经进行钳夹伤,对照组仅暴露双侧骶2神经。造模后观察大鼠自主排尿情况,4周后检测尿流动力学指标,并对膀胱和骶神经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造模48 h后钳夹伤组大鼠下腹部膀胱充盈,自主排尿受限,对照组大鼠可自主排尿。造模4周后钳夹伤组大鼠的最大膀胱容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钳夹伤组大鼠漏尿点压及膀胱内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4周后钳夹伤组大鼠的膀胱明显胀大,HE染色膀胱壁肌层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双侧骶2神经钳夹伤可建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造模方法简单易行且模型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治疗对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以秋水仙碱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患者均以3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4h后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72h后疼痛评分的比较,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72h后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敷结合西药对于缓解痛风性关节炎急性疼痛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痛风胶囊(AGC)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8 mg/kg)、AGC低剂量组(0.3 g/kg)和AGC高剂量组(1.2g/kg),每组12只,采用关节腔内注射尿酸钠制备AGA模型,检测各组关节软骨、血清及关节液中TNF-α含量,观察大鼠足踝关节肿胀情况等。结果:模型组24 h、48 h步态行为学评分分别为(2.57±0.43)分和(2.11±0.50)分,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秋水仙碱组、AGC低剂量组和AGC高剂量组24 h、48 h步态行为学评分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在造模2 h后开始肿胀,在12~24 h到达高峰。在造模72 h内各时间段,模型组足踝关节肿胀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秋水仙碱组在12、24和48 h足踝关节肿胀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AGC高剂量组在12、24、48和72h足踝关节肿胀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AGC低剂量组仅在24 h足踝关节肿胀率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关节软骨细胞TNF-α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P0.05),而模型组与秋水仙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C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关节软骨细胞TNF-α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减弱(P0.05);模型组血清及关节液TNF-α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秋水仙碱组、AGC低剂量组和AGC高剂量组血清及关节液TNF-α含量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AGC低剂量组和AGC高剂量组血清TNF-α分别为(0.81±0.27)ng/ml和(0.79±0.31)ng/ml,低于秋水仙碱组(P0.05)。结论:AGC可明显改善AGA大鼠关节症状,降低AGA大鼠关节软骨组织、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的小干扰RNA(siRNA)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建立CIA小鼠,未做任何处理的DBA1小鼠为空白组,将CIA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载体组、OPN-siRNA1组及OPN-siRNA2组,每组3只,将成功构建的OPN-siRNA表达载体尾静脉注射CIA小鼠,模型组和空载体组小鼠分别注射等剂量、等比例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和p GFP-V-RS空载体。每周注射一次,每次注射100μl,共注射8次。注射后28 d处死小鼠。RT-PCR法检测小鼠肺脏组织中OPN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肺脏组织和踝关节中OPN蛋白的表达水平;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脏及踝关节的病理变化; 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IL-10及IFN-γ水平;流式细胞检测小鼠脾细胞Th17及Treg水平。结果:(1)OPN-siRNA1组和OPN-siRNA2组小鼠肺组织中OPN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OPN-siRNA1组和OPN-siRNA2组小鼠肺脏和踝关节中OP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P0. 05)。(3)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的HE染色病理切片,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比较:OPNsiRNA1组和OPN-siRNA2组小鼠踝关节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关节肿胀程度减轻;肺组织炎细胞浸润减轻,间质性肺病明显改善。(4)小鼠血清IL-10水平OPN-siRNA1组和OPN-siRNA2组明显高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IFN-γ水平OPN-siRNA1组和OPN-siRNA2组低于模型组和空载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5)OPN-siRNA1组和OPN-siRNA2组的Th17细胞下降,Treg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OPN-siRNA抑制RA模型鼠体内OPN基因和蛋白表达和炎症介质的水平,同时改善CIA小鼠肺脏和踝关节的病理变化,因此,OPN可能成为RA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氯苯丙氨酸(PCPA)对不同月龄大鼠额叶皮层线粒体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9月龄大鼠进行造模,分别观察PCPA腹腔注射3 d后额叶皮层线粒体形态功能的改变;采用超活染色观察线粒体的数目和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探针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WST-1法测定线粒体ATP酶含量。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各月龄大鼠经连续注射PCPA 3 d后,其额叶皮层线粒体的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在各月龄正常大鼠中,其额叶皮层线粒体的数量随大鼠月龄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②各月龄大鼠注射PCPA 3 d后,额叶皮层线粒体出现肿胀、嵴断裂甚至空泡化,其中以6月龄最为明显。③各月龄大鼠造模后额叶皮层线粒体的膜电位与造模前相比均显著下降;各月龄正常组大鼠线粒体膜电位随着月龄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6月龄正常组大鼠与其他月龄正常组大鼠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月龄模型组大鼠也相应地出现上述变化。④随着月龄的增加,各月龄正常组大鼠和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线粒体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均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6月龄与其他月龄相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3~9月龄大鼠连续注射PCPA 3天后其额叶皮层线粒体超微结构、膜电位、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改变以6月龄为最;②PCPA致大鼠失眠可能与额叶皮层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膜电位和Na~+-K~+-ATP和Ca~(2+)`-Mg~(2+)-ATP酶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散联用甲氨蝶呤(MTX)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大鼠RANKL及OPG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MTX组、联合组(复方大黄散+MTX),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RA模型。各组分别在致炎前、致炎后第1、2、4、6周跖围法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致炎2周及治疗后6周RANKL及OPG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踝关节的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在致炎2周后大鼠足跖肿胀度均开始明显下降(P0.05);MTX组、联合组血清OPG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而RANKL水平均下降,且OPG与RANKL的比值升高(尤以联合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各用药组大鼠关节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血管翳生成减少,关节腔间隙增宽,关节软骨破坏减轻。结论复方大黄散联用甲氨蝶呤能更好地控制RA大鼠炎症,并可协同控制延缓大鼠骨破坏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升高OPG与RANKL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踝关节骨关节炎作为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正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踝骨关节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尚不及膝关节研究完备,目前缺乏关于动物模型较为系统的综述。目的:探讨踝骨关节炎各实验模型的造模方法,阐述各模型的特点,为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2009-2022年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期刊平台、PubMed、Embase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创伤后骨关节炎”,英文检索词“Ankle Joint;Osteoarthritis;Animal models;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共纳入49篇文章进行系统性综述。结果与结论:(1)踝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中,对于创伤性关节炎的造模方式包括慢性踝关节不稳模型和关节内骨折模型;非创伤性动物模型的造模方式包括关节内药物注射诱导模型、软骨萎缩模型、关节衰老模型以及特定品系骨关节炎易感物种的自发性骨关节炎模型。(2)虽然创伤性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很高,但与膝骨关节炎相比,目前对于踝骨关节炎的研究相当有限。基于踝关节与膝关节结构及关节特性的差异,膝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